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览》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033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7.45
页数: 18
页码: 181-198
摘要: 本章记述了新疆的区域经济发展,其中包括了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新疆区域优先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新疆城市发展战略等。
关键词: 新疆 区域经济 发展

内容

第一节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新疆地区经济发展
  从地区布局角度,人们通常习惯于根据地理位置的差异,把全疆区分为北疆、南疆和东疆地区。在北疆,有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南疆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东疆有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
  近年来,新疆各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经济发展、地区结构优化、地区经济协作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但与此同时,地区经济也呈现出北高南低的非均衡状态。
  1.各地区经济总量显著增加,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九五”以来的8年间(1995~2003年),全疆GDP增长0.9倍,北疆、南疆、东疆地区分别增长了1.1倍、0.8倍和0.9倍,各地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疆GDP年均增速为8.4%,北疆、南疆、东疆地区分别为9.4%、7.9%、8.3%,其中北疆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全疆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2003年,东疆、南疆和北疆的经济布局基本情况见下表:
  2.在地区结构上,随着新疆大开发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一些经济集聚区初步形成
  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的重点区域,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三大核心经济区之一。2003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的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占全疆的48.0%、52.6%、46.8%和63.5%,成为拉动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引擎。与此同时,由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市、米泉市、五家渠市组成的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奎屯市、乌苏市、沙湾县为主体的“金三角”城市经济圈,南疆的库尔勒—库车—轮台—阿克苏城市群,包括正在实施的乌昌经济一体化,都成为近年来新疆在区域经济结构集聚过程中的有益探索成果,并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地区间经济协作日益密切,区际联系明显加强
  区域经济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越是大发展,就越需要大合作。多年来,新疆各区域之间不但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更在区际间的合作中,与全国100多个地县市建立了对口协作友好关系,与全国30个省(区)、市、10多个中央部委办、100多家企业集团、300多个地州市建立了广泛的、经常性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还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山东、广东、深圳、海南等地设立了办事处。从而吸引了兄弟省区市及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来疆投资,加快了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融合经济是新疆区域经济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和形式。新疆的经济实体从所属系统来看包括中央系统、地方系统、兵团系统3个部分。但多年来,这3个系统之间突破了隶属关系和身份、地域界限的束缚,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协作发展,自觉规避内部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获得了三方共羸的效果,也为全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地区经济呈北高南低的非均衡状态
  2003年,占全疆46.4%的人口、23.5%的土地面积的北疆所提供的生产总值高达1152.05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5.3%;而占全疆人口47.8%、占全区土地面积63.9%的南疆,所提供的生产总值仅为477.59亿元,只占到全疆经济总量的27.1%。南疆与北疆GDP之比为1∶2.4。
  2003年,北疆、南疆、东疆人均GDP分别为12769元、5378元和12246元,分别是全疆平均水平1.32倍、55.4%和1.26倍。2003年,北疆10个地州市37个县(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74亿元,占全疆的72.8%;南疆5个地州市42个县(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7亿元,占20.7%;东疆2个地州市6县(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2亿元,占6.4%。北疆、东疆、南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236元、2907元和1711元,分别是全疆平均水平的1.5倍、1.4倍和81.2%。
  地区经济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状态,这虽然是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自然资源、人才观念、技术素质、政策取向等因素的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能设想一蹴而就地解决矛盾,但随着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逐步推进,区域间的不平衡程度将逐步缩小,最终实现全疆地区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二、新疆市县经济发展
  截至2004年底,新疆共87个市县,其中城市19个,新疆市县经济发展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城市经济和天山北坡经济带成为市县经济发展的“亮点”
  在全疆87个市县中,有12个城市在2003年人均GDP超过9000元,占城市总数的63.2%,人口占全疆的38.6%,但创造的GDP却占到全疆的65.8%。其中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和库尔勒4个城市人口只有全疆的16.1%,创造的GDP占据了全疆总量的45.6%,占19个城市GDP的69.3%。仅乌鲁木齐市GDP就占2003年全疆GDP比重的21.8%。
  2003年,天山北坡经济带人口占全疆的23.3%,创造的GDP占全疆的4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20.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54.8%,工业增加值占62.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5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疆的63.5%;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疆的52.6%。其中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部在4000元以上,不仅远高于全疆2106元的平均水平,也超过全国2622元的平均水平。
  因此,城市经济和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市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
  除去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两个地级市,新疆共有85个县(市),其中17个县级市。截至2003年,总人口占全疆的89.1%;土地面积144.3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的86.7%;创造GDP1152.05亿元,占全疆的64.8%。人均GDP6916元,是全疆平均水平的71.4%,只有乌鲁木齐市的1/3,不足克拉玛依市的1/7。县域中高于全疆平均水平的有17个县(市),低于全疆平均水平的有58个县(市),占县域的68.2%。
  2003年,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89亿元,占全疆的49.0%,85个县(市)有83个县(市)是赤字财政。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5%,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307元,其中人均财政收入不足300元的有48个县(市),占县域的56.6%;不足200元的有42个县(市),占49.4%;不足100元的有18个县(市),占21.2%。
  县域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能发挥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生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下游终端产品,加工能力和带动能力都较弱,因此农业的商品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水平也很难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依然很低。不仅如此,由于农业生产不规范,经营管理粗放,至今没有相应的生产质量标准,科技水平、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程度普遍较低,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少,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开拓。各地的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开发,资源的丰富与经济的贫困同时并存,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与全国县域经济进行横向比较,全疆县域经济在人口、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平均规模分别是全国县域平均值的0.43倍、0.41倍、0.52倍,在全国排29位、23位、25位。
  在第三届全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新疆有85个县(市)参加,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按省、市、区排序,新疆居第26位,排在宁夏、陕西、甘肃、青海、西藏之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等级分布中:A级1个,B级4个,C级4个,D级4个,E级1个,F级5个,G级12个,H级11个,Ⅰ级21个,J级17个。全疆进入前5级的有14个县(市),占县域的16.5%,低于江苏(100%)83.5个百分点,低于山东(97.8%)81.3个百分点,低于浙江(91.4%)74.9个百分点,低于福建(75.9%)59.4个百分点,低于广东(73.2%)56.7个百分点;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浙江27个,江苏21个,山东21个,广东9个,福建7个,新疆只有库尔勒市占1席,排60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西部百强县(市)中,新疆的库尔勒市(第2位)、鄯善县(第18位)、阿克苏市(第22位)、昌吉市(第30位)、石河子市(第43位)、哈密市(第56位)、沙湾县(第62位)、玛纳斯县(第79位)、伊宁市(第93位)、库车县(第99位)10个县(市)进入西部百强,只有一个进入前十名。全疆进入西部百强的县(市)占全部县(市)的11.8%,而重庆、四川和广西分别达到56.0%、21.7%和21.1%。
  总体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特别是与我国发达省区相比,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在经济总量规模、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水平上都有较大的差距。
  3.市县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
  2003年,在全疆87个市县中,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1个市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66个市县;高于全疆平均水平的有19个市县,低于全疆平均水平的有68个市县。人均GDP最低的皮山县171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9%,为全疆平均水平的17.7%,只有最高的克拉玛依市的3.4%。县域之间财力差距悬殊,最高的库尔勒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9亿元,最低的阿合奇县只有318万元,不足库尔勒市的1%。这说明市县经济在发展中的强弱对比差距很大。
  分区域来看,北疆市县经济发展明显快于东疆和南疆。在2003年人均GDP分组中,9000元以上组共有21个市县,其中14个在北疆,占67%,东疆有3个,南疆有4个;在5000~9000元分组中,共有31个市县,其中18个在北疆,占58%;而在5000元以下分组中,共有35个市县,却有28个都是南疆市县,占80%。
  市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间的经济协作,无论对发达市县还是对落后市县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而长时期的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甚至进一步扩大,也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必须把市县经济发展作为新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工作给予充分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解决其中存在的不平衡发展现象。
  第二节 新疆区域优先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从现在到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新疆都将处于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发展差距有所扩大的历史阶段,各地区之间的非均衡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因此,在这个阶段,按照有快有慢、有先有后的原则,实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一、天山北坡经济带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指以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市为轴心的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坡中段,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的一个以制造业为主,以服务业为辅的通达中西亚地区的流通大通道和产业经济带。包括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3市和昌吉州的昌吉、米泉、阜康3市和呼图壁、玛纳斯两县,塔城地区的沙湾县和乌苏市,伊犁州的奎屯市,另外还包括兵团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农十二师、建工师等单位。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国家西部区域经济规划重点发展的综合经济带,是自治区党委和大民政府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并得到了全社会的共识。是新疆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心,处于核心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它是国家重点发展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重点组成部分。第二亚欧大陆桥贯穿整个经济带,是通东达西、承北启南的西部国际大通道,是未来大中华经济圈与中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华文化与中亚文化的交汇处,也是向西开放和面向伊斯兰国家市场的商品集散地,是新疆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区域。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经济全面发展中有着突出先导作用的核心地区,开发建设程度较高,市场发育较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都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接近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些指标甚至接近发达地区先进水平。它是新疆科技教育事业发达地区,集中了新疆大部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是新疆人才最集中的地区。天山北坡经济带已被自治区确定为优先发展地区。目前,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奎屯等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条件和资本积累能力方面,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有高于其他地方的发展速度,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成为龙头,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构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一是可以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而进一步确立以中心城市发展服务业为主、沿带区域发展现代工业和特色产业为主的功能布局。二是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与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重新调整新疆的产业布局,使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体现出集成聚集效应,实现大突破大跨越。三是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建设中可以直接引进和采用急需的先进的高新技术和先进的设备,跨越生产力发展的某个阶段,为全新疆形成跨越式发展的示范效应。四是可以迅速增加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综合经济实力,使天山北坡经济带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龙头,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迈向更高的发展目标,提高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和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世界知名度。
  从近年的发展实际来看,天山北坡经济带已经凭其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撑轴”,在新疆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二、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
  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市、米泉市、五家渠市7个城市同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黄金区域(吐鲁番除外),在全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7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都占到全疆的30%以上。近3年来,这7个城市的GDP增长都超过了两位数,使这一区域成为全疆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与全疆其他城市相比,7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讯便捷,市场发育较好,产业关联度强,经济要素活跃,科教文化发达,城市布局集中且相互依托,呈向内聚合与向外辐射之势,具备了构建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的基础和条件。
  加强7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加快构建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对于进一步提升7城市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龙头地位,更好地发挥在全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形成城市集群优势,通过城市联盟和经济合作,变行政区划为经济区域,变行政管理为经济整合,推动区域内各相关产业的深度整合,形成城市集群,增强整体实力,辐射带动全疆。
  构建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中,这7个城市位置优越,互补性强,具备合作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基础。
  目前,乌鲁木齐市同昌吉市、阜康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市、米泉市、五家渠市7个城市已结成城市联盟,成立了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协作委员会,签署了经济、旅游和信用建设等合作协议。为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形成产业集聚、放大城市价值、实现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7城市中,乌鲁木齐市在城市圈中应发挥其“龙头”作用。石河子市在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节水器材等方面有一定规模和档次,应将其积极因素参与到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和经济协作中,成为纺织业制造基地和“前厂后店”,成为东承乌鲁木齐,向西挺进的“支点”。阜康市通过引进知名企业整合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做大企业规模。米泉市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市场农业和第三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坚持以奶源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牛羊育肥为基础,以生猪生产为突破,加快奶源基地和养殖小区建设。吐鲁番市要全面整合葡萄产业,启动中国吐鲁番葡萄中心工程建设,力争把吐鲁番建成优质商品葡萄基地、反季节蔬菜基地。五家渠市以旅游经济为突破口,打造区域品牌,把假日经济、旅游经济作为支柱产业,建成乌鲁木齐城市群旅游休闲的后花园。昌吉市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养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的“农”字型龙头企业。
  三、乌昌经济一体化
  2004年12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做出了在不涉及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成立乌昌党委、加快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部署。这是继实施天山北坡经济带后,自治区的又一重要决策,对于推动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强联合、加快发展,增强乌昌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充分发挥乌昌地区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中的龙头作用,进而辐射和带动全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新疆位于干旱区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建设以绿洲经济为主,经济带分布离散,形成相对封闭的自然格局。这种离散分布的自然格局直接导致现有经济区域关联度缺乏,互补性差,产业链条薄弱。各地不仅目标相似,产业结构也雷同,普遍缺乏核心辐射源,结果导致都没能很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乌鲁木齐缺乏资源优势,尤其缺乏土地资源,发展空间不足,发展受到制约,而这些正是昌吉州的强项。双方加强协作,积极鼓励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一些重工业项目到昌吉或周边地区落户,而以第三产业为龙头的都市工业应到乌鲁木齐及周边落户。有了科学的产业分工,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产业的聚集联动效应,有利于推进两地经济快速发展。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实施,无疑为两地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形成合理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机遇。
  目前,乌昌党委在迅速组建了工作机构,并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和对接活动后,确定了“规划统一、市场统一、财政统一”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将把乌昌地区建成全疆最大制造业基地。同时编制了统一的乌昌财政规划和建设规划,2005年全部完成乌昌地区总体规划及城建、交通、土地、水利、环保等各项中长期分类规划,统一政策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中。
  四、其他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
  1.巴音郭楞—阿克苏经济带
  这个经济带包括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的2市16县。目前,已形成石油、电力、化工、纺织、食品、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是新疆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近几年来,经济带内的库尔勒、阿克苏、库车发展迅速,已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行列,南疆现有的4个上市公司香梨股份、冠农股份、新农开发、青松建化全部集中在这一地区。它以库尔勒和阿克苏两市为中心,以库车、轮台两县为主线,围绕塔里木石油开发,以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及下游产业为主,以建成我国未来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为目标,尽快提升库尔勒和阿克苏城市经济水平和综合能力,使之发展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功能和扩张能力的南疆中心城市。
  2.吐鲁番—哈密经济区
  这个经济区指东疆地区,包括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的2市4县。它是新疆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和以吐鲁番葡萄、哈密瓜、红枣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已形成石油、煤炭、电力、盐化工、建材、黑色和有色金属的采掘和加工等工业体系。它以发展特色农产品精加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延伸石油石化工业产业链为重点,提高矿产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的综合效益,依托吐—哈油田的油气资源优势,加快石油下游产业开发;加大传统产业整合力度,加快组建和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扶持和培植龙头企业,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3.伊犁—博尔塔拉州—阿勒泰—塔城经济区
  这是指北疆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包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市2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除奎屯以外的1市8县,阿勒泰地区1市6县和塔城地区除乌苏、沙湾以外的1市4县。它将充分利用这一区域水土资源优势,建设好农牧业生产基地;利用红色产业(红花、枸杞、红苹果、红葡萄、红樱桃李)优势,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利用有色金属矿产优势,提高资源开发和加工深度,促进资源的高效转化和多次增值;利用口岸地缘、区位、政策优势,以边境贸易为突破口,以旅游产业为载体,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4.克孜勒苏州—喀什—和田经济区
  这是指南疆西部地区,包括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和田3地州的3市21县。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与全疆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尽快摆脱贫困,使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这一地区将充分利用丰富的棉花、林果和其他特色农作物资源优势,外引内联,依托区内外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程度,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把喀什市建设成为南疆西部的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对外合作的窗口。
  总之,新疆区域经济布局的总体思路是:在坚持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南北两翼展开的总体框架下:一方面,依托第二亚欧大陆桥,依托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市圈,依托现有的经济优势,扶优扶强,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圈;另一方面,紧紧抓住塔里木油田开发、南疆铁路西延、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带来的机遇,依托库尔勒—库车一线石化基础建设,依托喀什的口岸集群优势,依托南疆丰富的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南疆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第三节 新疆城市化发展战略
  城市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地区间的竞争实质是城市间的竞争,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取决于城市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新疆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西部大开发期间国家在新疆建设的铁路、公路、机场、管道、邮电通讯、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都需要通过城市来为整个区域服务。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城市提供企业聚集的条件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科技教育需要发挥城市科技、人才的优势。扩大改革开放需要城市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城市化发展,对保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新疆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城市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50~1957年:城市化较快增长阶段。这8年,是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农牧业稳定发展,农垦事业、现代工矿企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也都发展较快。在加强以乌鲁木齐市为重点的城镇建设的同时,石河子新城、克拉玛依(含独山子)等矿区开始建设。各地、州所在地的城镇人口明显增加,新疆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到1957年,全疆城镇人口已达94.07万人,比1949年增加41.14万人,年平均净增5.14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6.86%。
  1958~1965年:城市化大起大落的波状起伏阶段。在这8年中,先是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基本建设膨胀,城镇人口非正常的急剧增加,导致全区城镇人口由1958年的114.37万人,上升到1960年的180.0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8.66万人,城镇化水平由1958年的19.64%,猛升到1960年的26.23%。1961年以后,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大力压缩城市人口,至1965年,城镇化水平下降到16.95%。
  1966~19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城市化徘徊阶段。经过3年国民经济调整,各项建设步入正常不久,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使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破坏。这个时期,城镇非农业人口增长仅相当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城镇化基本上徘徊在1965年的水平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城镇化水平由1975年的19.04%,发展到1985年的26.36%,再提高到2000年的33%左右。在此期间,新疆的城市化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城市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绿化和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2003年,新疆城市化率为34.4%,其中,北疆为49.1%,东疆为38.3%,均高于全疆平均水平,南疆为24.3%,低于全疆平均10.1个百分点,低于东疆14.0个百分点,只有北疆的一半,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1/3。
  目前,新疆的城市化发展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
  2003年,新疆人均GDP居全国第十二位,西部第一位。但由于长期以来导致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的政策和制度障碍未能得到纠正,经济增长未能有效地拉动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自1990年以来,新疆城市化率仅提高了2.5个百分点,由199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变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从最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新疆的城市化水平由1990年位居全国第十位下降到2000年的第十七位。
  2.首位度高,城市体系发育处于低级阶段
  2003年,乌鲁木齐市GDP占全疆GDP的比重达到21.8%,非农业人口142.94万人,比第二大城市石河子市的非农业人口(36.37万人)高出106.57万人,城市首位度高达3.93。新疆城市发展不均衡,大中城市缺乏,尤其是缺少非农业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发展缓慢,小城市数量也明显不足,城市体系发育处于初级阶段。
  3.城市规模小,密度低,辐射带动能力弱
  在新疆的19个城市中,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只有1个,20~50万人的有8个,20万人以下的有10个,其中不足10万人的有8个。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平均规模只有23.18万人,除乌鲁木齐市以外的其余18个城市平均规模只有16.56万人,10个小城市平均规模不足10万人,最小的阿图什市只有5.90万人。
  新疆城市规模偏小,不利于增长极的培育和能量的积累,大部分城市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较弱,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不仅如此,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新疆城市密度小,每9万平方公里才有1个城市,而且空间分布非常分散。加上城市经济的总体水平较低,综合效益差,以及地理因素、交通条件、经济联系等多方面的限制,大多数中小城市既缺少与上一级城市的联系,又难以带动周围小城镇。各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呈分散化的自我发展格局,彼此之间缺乏互动效应,使得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不强。城市规模小,发展滞后,联系松散,缺乏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影响了新疆经济的实力和后劲。
  4.城市之间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
  新疆城市职能绝大多数专业化不突出,以行政职能为主,高度专业化的城市只有克拉玛依,交通运输专业化在哈密、奎屯、库尔勒3个城市有较明显的体现。在城市的功能定位等方面存在互相攀比、重复建设等问题,极大地浪费了各种资源,降低了社会投资效益。同时普遍存在第三产业不发达、资源综合利用差、产业配套发展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较高联带系数的产业链和系列化生产,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在区域上具有集中性。就二三产业来看,80%以上的工业企业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而第三产业分布更为集中,仅乌鲁木齐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就占全疆第三产业的39.5%。工业上呈现以资源粗加工为主的重型结构,表现出区域工业的低加工度和对农牧业的重大依赖。
  5.城市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2003年,在19个城市中,克拉玛依、库尔勒、乌鲁木齐和阜康4个城市人均GDP超过城市平均水平(15913元),分别达到50967元、33082元、19899元和16390元,其中克拉玛依市和库尔勒市人均GDP分别是全区平均水平的5.3倍和3.4倍,是城市平均水平的3.2倍和2.1倍。但尚有8个城市人均GDP水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最低的阿图什市仅为2834元,为全区水平的29.3%,为城市平均水平的17.8%,不足前两位的1/10,仅为克拉玛依的1/20。
  二、新疆城市化发展前景
  在新疆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在“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是一项事关新疆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
  1.新疆城市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新疆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抓住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重要历史机遇,遵循客观规律,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和绿洲承载能力相适应,走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城乡协调发展、符合新疆区情的城市化的新路子。要围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以市场化改革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优先发展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县城和中心建制镇为基础,有重点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和城镇,完善、优化城镇体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城市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增强城市要素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城市文明的扩散。着眼未来,促进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化不仅是各种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和向外辐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城市化的实质,就是要使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城市转移,变农民为市民。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是依靠市场化改革和新型工业化的推动。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城市化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加快新疆城市化发展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大城市,建立一批高经济势能的中心城市。在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大城市的超前发展,可以迅速带动整个区域的工业化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新疆城市化发展,也要以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大城市为中心,以石河子、库尔勒、阿克苏、哈密、喀什、伊宁、昌吉、吐鲁番、博乐、塔城、阿勒泰、和田、阿图什等地州市所在地的城市为主体,力争到2020年使城市总数达到50个左右,争取每个地州平均有3个城市,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体系,构成新疆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奠定新疆经济腾飞的基础。
  在城镇密集区构筑区域经济带。随着新疆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天山北坡地区、乌鲁木齐和昌吉地区、库尔勒地区、喀什地区等已呈现城镇密集区态势,成为推动新疆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城镇密集区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重点开发、率先发展,可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形成新疆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支撑点。城镇密集区要优先发展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区,率先推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财税制度、企业经营机制、人才使用和引进机制及投融资体制等的改革创新,打破原有体制下的条块、部门、地域分割,大力发展区域融合经济。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吸引力,特别是要吸引区外人才和资本。统一规划城镇密集区内城际大交通,合理布局机场、高速公路、公共交通、信息网络、环保设施、清洁能源供应系统等。优化城镇密集区内城镇布局,完善功能分工,增强经济联系。重视环境和生态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城镇密集区内的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要增强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加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城镇密集区的小城镇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以及与密集区内中心城市配套的关联性产业。
  加快发展小城镇。在城市之间和城市周围有重点地发展一批中心城镇,依托直接连接农村和用地成本低的优势,吸引或布局一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扩大农产品的加工规模,吸引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定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发挥其“承城接乡”的重要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小城镇建设中,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重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挖掘其发展潜力,强化小城镇的承载能力,使之真正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
  小城镇发展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相邻大中城市的发展相结合,形成合理分工与配套的小城镇体系。从现在到2010年间,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是非农业人口低于15万人的市、县的城管镇(区)和示范镇,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沿边,有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突出特色、强化功能、提高质量、繁荣经济、集聚人口、壮大规模。使5个左右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市发展为中等城市;100个左右的小城镇发展成为万人以上、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特色鲜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小城镇。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化发展。新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坚实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发展动力。目前,新疆工业化水平低,是制约新疆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工业化水平的高低。
  要加快新疆工业化步伐,当务之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为手段,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资源和资产重组与整合,培育优势产业、强势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开发和延伸产业链;并不断加强企业的科学经营与管理。要以优势农业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以石油天然气及优势矿产资源为基础,以石油、石化和现有矿产资源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石油、石化及其下游产业和矿产资源加工业;面向国际、国内特别是周边国家市场,联合发达地区力量,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根据区内外市场的实际与需要,积极发展电力工业,争取西电东送;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符合地域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有市场前景的机电工业。要以中心城市、城市群为依托,培育几个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群和工业基地,要重点建设好石油石化、重化工、绿色食品加工、轻纺、有新疆特色的高新技术等5大产业基地;走工业化促进产业群(带)、产业群带动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路子。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新疆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在水、电、气、热供应方面:抓紧做好全疆城市供水水源规划,保护和合理开发水资源,增加供水能力,提高供水质量;电力发展以需求为导向,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并重;抓紧做好城镇天然气利用规划,加快城镇供气设施建设,提高民用燃气普及率;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方面:形成以大城市为枢纽、中小城市为节点、干支衔接、畅通便捷,铁路、公路、航空、管道配套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城市信息网络建设方面:抓好城市信息网络和应用工程建设,加快建立一个连接国际、国内、覆盖全疆主要城市的信息网络。在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方面:建设完善的城市排污系统,积极改善大气环境,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和美化,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在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建设方面:对重要设施、新建改建重点工程、公共建筑及居民住宅,要严格按照抗震标准设计建设,建立完善的城市急救和应急系统。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