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节日庆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览》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918
颗粒名称: 5.节日庆典
分类号: K892.1
页数: 2
页码: 057-0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每年除了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之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其中有些节日同宗教信仰有密切联系。遇到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政府给有关民族的公职人员放假,民族群众用各种形式欢庆节日。
关键词: 新疆 民族习俗 节日习俗

内容

新疆每年除了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之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其中有些节日同宗教信仰有密切联系。遇到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政府给有关民族的公职人员放假,民族群众用各种形式欢庆节日。
  肉孜节 又称开斋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回、哈萨克、塔塔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的盛大节日之一。按伊斯兰教规定,回历每年9月称为“斋月”。在这个月里,成年的穆斯林都要封斋(斋戒),他们只能在日落之后至日出之前进食,白天禁止吃喝,直到斋期结束才“开斋”,恢复正常的白天进食习惯。开斋日也就是肉孜节。节日期间,家家庭院整理一新,摆设着丰富食品,人人身穿节日盛装,相互“拜年”酬宾,到处可见歌舞游乐的场面。节日清晨,男性穆斯林都要到清真寺做礼拜。肉孜节来源于伊斯兰教,但现在已演化为民族节日。为了生产和生活的方便,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在斋月期间不封斋,而把肉孜节作为传统节日来庆贺。
  古尔邦节 又叫宰牲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宰牲”。它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统演变而来的。古尔邦节的时间为肉孜节后70天,即回历的12月10日。节日清晨,穆斯林们要沐浴更衣,去清真寺做礼拜,然后回家来杀羊烹肉。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食物,走亲访友,相互祝贺。城乡到处可闻欢快悦耳的鼓乐之声,男女老少参加各种形式的歌舞、游戏等庆祝活动,其热闹程度胜过肉孜节。
  西迁节 又称“四·一八”节,是新疆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人民西迁纪念日。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朝从东北各地抽调锡伯族官兵千余名,连同眷属共3000多人,前往新疆永久驻防。这一天是他们离开盛京(沈阳)踏上征途的日子,因此,新疆的锡伯族人都要进行庆祝活动,欢聚一起,歌舞、射箭和相互祝贺,重温本民族卫国戍边艰苦创业的光荣历史。
  那达慕大会 是蒙古族人民的节日盛会,每年6~8月进行。“那达慕”为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届时,各地牧民身着盛装,纷纷骑马、乘车从四面八方聚集草原参加盛会。那达慕大会已有700年的历史,开始只是进行射箭、赛马、摔跤等活动,现在还增加了文艺演出、物资交流、贸易等内容。大型那达慕大会有数万人参加。每年7月中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塞里木湖畔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巴音布鲁克草原,都要进行3天到一周的那达慕大会,成为该州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盛会。
  灯节 又称“巴罗提节”,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日。伊斯兰教历每年的8月15日过此节,节期两天。节日头天晚上,全家人围坐一圈,家长先做祈祷,而后呼唤每个人的名字,被叫者必须应声回答,然后将蜡烛一起点燃,以示吉庆。接着全家做祈祷,祈求真主庇佑全家平安,牲畜兴旺。然后共进节日晚餐。入夜,家家要在房顶上燃一支特制的酥油火把,叫“点天灯”,意思是召唤吉祥。家家屋顶上火光熊熊,耀人眼目,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第二天晚上,家长带领全家大小到家族的墓地祭扫,并在墓地上共进晚餐。
  另外,新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还有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民族的诺吾鲁孜节,满族的颁金节,塔塔尔族的撒班节,俄罗斯族的复活节等。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还同汉族一样过春节。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