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文景观与风土人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览》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9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文景观与风土人情
分类号: K901;K892
页数: 11
页码: 040-050
摘要: 本节概括了丰富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独特绚丽的现代人文景观、浓郁多姿的风土人情等。
关键词: 新疆 人文景观 风土人情

内容

新疆地处亚欧腹心,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奇异。新疆以歌舞之乡、瓜果之乡、宝石之乡的盛誉扬名全国,也以其迷人的丝绸之路、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壮丽神奇的风光誉满天下。新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中外游客向往的西域秘境。
  一、丰富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古代的塞、月氏、羌、匈奴、汉、乌孙、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吐蕃、契丹、蒙古等民族,都曾在这一广阔的舞台上演出过有声有色的历史剧,对中国历史、中亚历史、世界历史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新疆考古发现的多种古代文字,如佉卢文、古和田文、古龟兹文、古焉耆文、梵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吐蕃文、契丹文等,就是上述古代民族活动的历史见证。
  举世闻名的古代欧亚陆上大通道——“丝绸之路”横贯新疆。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融荟萃之路,曾经把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以及著名的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连接起来。使东西方灿烂的古代文明,通过新疆大地而彼此联系、交融、汇流。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及其有关文化艺术顺着这条大道传入我国。在新疆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人类文化足迹。
  丝绸之路昔日的繁荣,在新疆辽阔大地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由于干旱少雨,地广人稀,加之受风沙掩埋保护等原因,使千年古迹奇迹般被大量保存下来。现在,在新疆境内总长为5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南、中、北三道上,到处可见错落的古城,矗立的烽燧,密集的千佛洞、古墓葬、古寺庙以及古屯田等遗址。新疆各类古遗址达数百处之多。“楼兰”、“尼雅”、“米兰”对国内外旅游者来说已成了“神秘”、“探险”的代名词。“高昌”、“交河”、“克孜尔”等名胜古迹早已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丝绸之路”上的新疆路段是整个丝路最富传奇色彩的路段,而其中尤数古城和古墓中的干尸最为世人所瞩目和神往。
  新疆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诸方面有利条件的结合,古城沿着古丝路成群、成带分布,是世界上古城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堪称“世界古城博物馆”。
  位于吐鲁番的高昌古城和交河古城,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古城遗址。高昌古城始建于汉代,据史籍记载,因其“地势高敞,人物昌盛”而得名。从汉代到明朝历时1500多年,曾先后有五个汉族和少数民族建立的高昌国以此为都,是古代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
  交河古城坐落在吐鲁番盆地雅尔乃孜河谷中一个柳叶形的河心洲上,两条古河床交汇于崖周,故名交河。在汉代以前,交河是车师前王国都城。汉代在此曾设戊己校尉。唐代,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亦曾一度建此。后经西辽、元,至15世纪才被废弃。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高昌古城和交河古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人,到这里参观游览。
  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西部的楼兰古城遗址,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阿尔金山脚下的米兰河畔有米兰古城。1906年12月,英国探险家斯坦因考察米兰古城时,在一座土坯佛塔的回廊内壁无意中发现了一组保存相当完好的东西合壁的有翼天使壁画像,它显示出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进行文化交流的胜景。米兰壁画曾轰动过欧洲文化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位于库车县的龟兹古城遗址是汉代西域龟兹国的都城;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石头城,是汉代西域蒲犁国城和唐代羯盘陀国城;位于吉木萨尔县的北庭古城遗址,唐代在此设北庭都护府;位于霍城县的惠远古城,清代时是新疆的最高军政机构——伊犁将军府的驻地。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乌拉泊古城遗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除上述古城遗址外,还有位于且末县的唐代且末古城、瓦石峡古城遗址,位于轮台县的轮台古城遗址,在策勒县境内有丹丹乌里克古城。于阗是西域著名大国之一,也是西域著名的佛国,曾留下许多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所有的古城遗址内,都曾发掘出许多世间罕见的珍贵历史文物,如古钱币、陶器、织物、木简等。新疆最著名的古墓地,要数吐鲁番的阿斯塔那了。此外,新疆是世界上出土古尸最多、古尸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仅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干尸总数当逾千具。1980年以来,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在乌鲁木齐、上海、北京等地举办了“新疆古尸展览”,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来,众多的中外探险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深入新疆进行考古发掘及研究,所获大量文物如云纹瓦当、陶瓷、佉卢文牍、汉代铜印、历代木简、绢画等,对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新疆又是古代几大宗教的主要传播地区之一,佛教、袄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都曾在这里盛行过,而且都曾留下了珍贵的遗迹。特别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遗迹更是遍布天山南北。
  佛教在新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尤以千佛洞为著。由于新疆的佛教是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传播的,因此,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沿着丝路的南道,中道的各主要绿洲和吐鲁番盆地,都曾建造起许多佛寺、佛教洞窟。虽然大部分已受风沙水患和人为损毁,但遗留下来的小部分仍较完整和珍贵。其中20世纪80年代统计,共发现千佛洞16处,较完整的洞窟有550多个。近年来,又新发现了20余处千佛洞。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和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千佛洞以及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和胜金千佛洞、鄯善吐峪沟千佛洞、焉耆锡克沁千佛洞,喀什三仙洞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这些千佛洞不仅外观完整,而且洞窟中尚有不少颇具艺术价值的佛像和壁画,是我国佛教文化艺术遗产的组成部分,对中外游客具有很大吸引力。特别是位于库车县西67公里渭干河畔的克孜尔千佛洞,它是我国最早开凿的石窟。它始凿于2~3世纪,与敦煌、龙门、云岗齐名。我国开窟造像活动首先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现已清理编号的洞窟有239个,保存壁画画面近10000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仅次于敦煌的壁画艺术宝库。
  目前伊斯兰教清真寺遍布全疆各地,总数在2万多个。其中喀什艾提尕清真寺和乌鲁木齐市的陕西大寺最享盛誉。
  二、独特绚丽的现代人文景观
  新疆的各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聚居区域,表现在生产生活方式、语言文字、音乐舞蹈、乡土物产、人情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新疆,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绿洲农耕文化和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极具代表性。在风光如画、繁花似锦的北疆牧场上,哈萨克族牧民策马扬鞭,牧放羊群;听阿肯弹唱,观看紧张而激烈的叼羊比赛和动人心魄的姑娘追。新疆少数民族都具有热情好客、注重礼节、能歌善舞的传统。各民族的婚礼习俗,各不相同,情趣盎然;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味饮食、衣帽服饰。在这里,可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欣赏歌舞,参加婚礼,欢度节日,品尝佳肴,购买工艺品,领略到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新疆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浓郁的穆斯林文化艺术和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成为新疆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乌鲁木齐是一座具有清新独特风韵的西部城市。是全疆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教育和科技信息中心,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灿烂的文化古迹以及现代化的风貌而吸引着中外游客。大街上身着各式服装的少数民族群众,节日里热瓦甫、手鼓嘹亮动听,男女青年欢歌载舞,展示着西部名城的青春活力。
  喀什作为古丝路上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是中、西方文化的荟萃之地。当地人民广收博采,创造出灿烂的民族风格文化。隋唐时就风行内地的疏勒乐,使人闻之欲舞。品种繁多、制作精巧、风格独特的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每当集日,“巴扎”和大街上,身着各民族服饰的买卖人的叫卖声此伏彼起,临街店铺五光十色,使人如身临东方童话境地。
  边陲花城伊宁,像一颗闪耀着奇丽光彩的宝石,镶嵌在伊犁河畔。自清代乾隆朝设伊犁将军府于惠远城始,伊宁逐渐发展成商贾荟萃、贸易兴盛的城市。1954年在此成立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这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艳丽多姿的民族歌舞,风格各异的建筑、中西式相融合的屋宇、庭院,多种民族语言习俗共处交汇,使人领略到塞外江南的独特风韵。
  戈壁新城石河子,是由军垦战士在亘古荒原开发建设起来的军垦新城,被誉为“准噶尔的鲜花”、“戈壁明珠”。是新疆重要的轻工业城市。市内马路平坦开阔,楼宇屋舍散布在葱茏苍翠的林网之中,环境典雅幽静,是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和联合国认可的最适宜人居城市。
  油城克拉玛依,过去是“连鸟儿也不飞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一座英姿勃勃的现代化城市。这座雄踞准噶尔盆地西缘的石油城,以新中国新建的第一座油城的光荣的创业史和灿烂的发展远景,吸引着无数游人。来到克拉玛依能强烈地感受到现代文明生活的炽热气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新疆城市化进程加快,天山南北兴起了一座座具有现代气息和丝路风格的新城库尔勒、阿克苏、吐鲁番、哈密、和田、昌吉、阿勒泰、阿拉尔、奎屯……新疆大地上众多古老或年轻的城市,如同丝绸之路上的一串明珠,装扮着祖国的西部边陲。它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硕果,闪耀着人类文化的光彩。
  新疆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与优美壮丽的自然风景相结合,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丰富的历史文物给新疆大地增添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奇异的色彩。
  新疆是一个真实而又开放的民俗博物馆。丰富的人文景观为旅游、探险、考古、科学考察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于研究新疆社会历史、宗教、文化、艺术以及中西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浓郁多姿的风土人情
  新疆民族众多,风俗奇异,中外游客一踏上新疆的土地,就可以领略到那浓郁而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多姿多彩的地方风情。
  1.歌舞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锡伯、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满等民族都能歌善舞,独具特色。远在汉唐时期,西域乐舞就已载入史册。当时列为官制大曲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于阗乐》和风靡朝野的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等,都来自西域,即今新疆一带。
  新疆歌舞中以维吾尔族民间歌舞最负盛名。它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驰名中外的维吾尔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被称为“维吾尔音乐之母”。它是一部维吾尔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中以《赛乃姆》、《刀郎》、《盘子舞》等为代表。当代舞蹈创作中,以《种瓜舞》、《摘葡萄舞》最为著称,这两个舞蹈曾荣获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银牌和金牌。维吾尔族舞蹈艺术,女性姿态优美舒展,男子矫健奔放。
  麦西来甫是融维吾尔族音乐舞蹈艺术于一炉的群众自娱形式。新疆各地的麦西来甫都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内容、形式、规模也有差异。在众多的麦西来甫中,以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一带的“刀郎麦西来甫”最负盛名。它比较集中地保存了维吾尔族古老的娱乐集会的特点、风格。
  哈萨克族酷爱即兴歌曲,俗谚说“骏马和歌是哈萨克族的翅膀”。特别在高山、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经常骑着马,怀抱东不拉,自弹自编自唱,喧叙情感与故事。歌调多运用诗的旋律,形成音乐与文字的统一。在哈萨克族中,有专门弹唱民歌和民族叙事诗的歌手“阿肯”,每年各地都要举行“阿肯”弹唱会。哈萨克人也喜欢民族舞蹈,舞姿刚健,风格粗犷,表达了马背民族豪爽的性格。
  新疆蒙古族男女老少均能歌善舞,尤以唱赞歌而饮誉。民间艺人演唱的《江格尔传》,能唱几天几夜。民间歌曲以长调(一种散板的牧歌)为主,短调(或称小调)为辅。长调歌曲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各地自有特色,从不互相传唱。短调歌曲节拍固定,曲调流畅,无严格的地方性,各地所唱大致相似。新疆蒙古族人民喜欢的乐器是马头琴,还有四胡、三弦等。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有“沙吾尔登”、“安代”、“酿酒”舞等。其中“沙吾尔登”在新疆蒙古族中最为流行。
  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的歌舞也很独特。他们用雄鹰的翅骨做成笛子,在手鼓、热瓦甫的伴奏下,吹起鹰笛,引吭高歌,一唱众和,曲调悠扬,令人陶醉。塔吉克族人常以雄鹰自喻,舞姿多模拟雄鹰的动作,回旋飞翔,节奏鲜明,舞姿矫健,同时又轻快活泼,诙谐多智。
  除上所述,新疆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回族、俄罗斯族等民族,无不有其丰富优美的民族歌舞。为我国的民族艺术宝库,为新疆这个“歌舞之乡”呈献了一朵朵盛开的奇葩。
  2.风味美食
  新疆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佳肴,品种繁多,令人垂涎欲滴。
  馕 是维吾尔族主要的日常食品。是用馕坑烤制的一种圆形的面饼。多以发酵的面为主要原料。辅以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盐、糖等作料。馕的品种很多,因和面及添加剂成分、形状、烤制方法的不同而名称不同。馕富有营养、香酥可口,又极耐贮存,因而也为其他民族所喜爱。城镇都有烤馕、卖馕的小作坊(俗称馕房)。维吾尔族家家都会制作烤馕(俗称“打馕”)。吃馕时常要配以茯茶、奶茶或肉汤。
  薄皮包子、烤包子 是维吾尔族喜爱的食品之一。薄皮包子的面皮要擀得很薄,把切成小丁块的羊肉、洋葱、孜然粉和精盐、胡椒粉等加入少量的水拌匀,制成包子馅。皮与馅包成鸡冠形(稍带花边),入笼用旺火蒸熟。包子色白油亮,皮薄如纸,味极丰腴。烤包子即是将包好的包子放进馕坑里烤熟,至皮色黄亮,取出食之,皮脆肉嫩,香而不腻。
  抓饭 维吾尔语称“朴劳”,是维吾尔族待客、节庆必备的美食。按民族的传统习惯,多在净手后直接用手抓食,故称“抓饭”。新疆其他各民族也都喜欢吃抓饭。其原料为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孜然、油、盐等。吃时盛在浅底大盘中,众人围盘抓而食之,也有分装碗碟,用小勺、筷子进食的。抓饭不仅是营养丰富的“大补”之饭,也是省时省力、饭菜俱全、众口好调的理想食品。所以维吾尔人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者过“乃孜尔”时,多用抓饭来招待宾客。
  烤羊肉串 在新疆,不论是城市喧闹的大街,还是偏僻的集镇小巷,随处可见长条形的烤肉炉,可品尝烤羊肉串的嫩香。它的制作方法很特别:将嫩羊肉切成薄片,穿在铁钎子上,均匀地排放在燃着无烟煤的铁皮烤炉上,边烤边往肉片上撒些精盐、孜然粉和辣椒面。上下翻烤至黄熟,食之肥嫩热辣,肉香四溢。现在,新疆的烤羊肉串已风靡全国许多城市。
  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的一大名馔,在新疆的美食佳肴中位列榜首。烤制方法是把一二岁的小肥绵羊,宰杀后清除内脏,先用精盐内外擦抹,再抹上由鸡蛋、面粉、胡椒、孜然调制的酱,然后用一根干净圆木棍从头至尾将羊穿起,放入用碳火烧热的馕坑中,严封炉口,焖烤一两小时,待全羊皮色金黄,即可食用。烤全羊是维吾尔族人民招待贵宾时的上等名菜。宴席上由主人或宾客手持小刀,将全羊切割成小块,分而食之。在乌鲁木齐、南疆等城镇巴扎上,设有现烤现卖的烤全羊摊位,专门剁块售卖。新疆各大宾馆饭店在上烤全羊时,是将羊放在餐桌上,在羊头上系一条红色彩绸,打成花结,羊嘴衔上一捋香菜或芹菜,犹如一只活羊卧伏吃草。
  手抓羊肉 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都非常喜爱的传统肉制品。其做法是将大块新鲜羊肉入锅,以清水煮之,煮至肉将熟时放入少许精盐,或放点胡椒、姜片。羊肉煮熟捞起,盛于大盘中,上面再放些洋葱。吃时用小刀将大块羊肉切成小块小片,以手撮而食之,肉嫩味鲜,吃法古朴。
  奶茶 奶茶是新疆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在新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群众,所用的茶叶、喝茶的用具以及奶茶的制作方法也各有差异。哈萨克族喜欢喝米心茶,蒙古族喜欢喝青砖茶(又称黑砖茶)。而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民族喜欢喝茯砖茶。奶茶做法简便,将茶煮开后,再加入鲜奶,煮至茶乳交融,加盐即成。有时还放入一些酥油,这种奶茶蛋白质丰富,脂香喷鼻,多喝能解渴耐饥。若到草原上牧民家里做客,主人必先敬以奶茶,客人可以慢慢喝之,多少随意。
  马奶子是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最喜爱的饮料,用马奶发酵酿制而成。它味带咸酸,微喷酒香,饮之清凉适口,沁人心肺,帮助消化,健胃益身。多喝能催眠,令人陶然入睡。酿造方法简便:将刚刚挤下来的鲜马奶装进牛皮缝制的皮桶中,再放入陈奶酒曲,经过几天发酵,便可饮用。夏秋间如到新疆牧区旅游,便可一尝马奶子的滋味。
  大盘鸡新疆汉族近年来创制的地方菜。以沙湾大盘鸡最有名。是在原炒辣子鸡块的基础上创新的佳肴。大盘鸡是和面条混合吃的菜,其特点有三:一是整鸡炒一盘,用大盘盛,故得名大盘鸡;二是面条像皮带那样宽,俗称皮带面;三是辣子多,辣味足。此菜一经创制,即风靡全疆各地。做法是放花椒在油里炸一下捞出,放鸡块炒片刻捞出,再放干红尖辣椒过油。复将鸡块放入锅内,与辣椒同炒,这时放酱油、葱、鲜姜、胡椒粉、盐等,将皮带面煮熟后捞起。放入大盘鸡中拌着吃,其味又香又辣。现在用同样的烹饪方法还创新了大盘兔、大盘肚、大盘鱼等菜,其风味也很独特。
  3.民族工艺品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状况,形成了其独特的动植物结构与性能。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培育、利用、发展了这种自然资源,创造出许多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手工艺品,以及独具特色并享有盛誉的土特名产。
  地毯 新疆是我国地毯业的发祥地。新疆地毯素以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民族特色鲜明而驰名于世,它既是生活用品,又是新疆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东方式地毯”之称。
  新疆地毯以和田地毯为代表,其图案和配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多层边框,花纹对称,几何图形内填入品类繁多的纹饰(如各种动物及花卉、果实、叶蔓、浪花纹等),结构严整富于韵律,活泼多变富于生活情趣,色彩丰富绚丽,格调清新明快。其原料多采用粗而不黏、坚韧富于弹性、光泽好、强度大的和田羊粗秋白毛。将染色的羊毛线在经线上手工打结,经过编织及后期的化学水洗和热烫光等十数道工艺制成。毯面光泽平滑,毯板挺实柔和。主要用于室内装饰,有铺毯、挂毯、坐毯、拜毯、褥毯等种类,是新疆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曾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并在“1991中国旅游商品评比”中荣获“天马银奖”。新疆地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北京人民大会堂、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美国纽约纺织品博物馆等都珍藏有新疆现代及16~19世纪生产的地毯。国际友人赞誉新疆地毯为“中国文化艺术的象征”。
  玉石与玉雕 新疆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玉石产地。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均产玉石,素有“金玉之邦”的美称。新疆玉石品种繁多,有和田出产的白玉、羊脂玉、青玉、墨玉,还有产自且末县阿尔金山的金山玉,产自哈密、玛纳斯等地的天山碧玉、黄玉,产自奇台、克孜勒苏的水晶、茶晶、发晶等。其中尤以和田玉为上品。和田玉以晶莹美丽、温润光洁、坚实缜密而驰名中外,白的洁净似雪、绿的青翠欲滴,黄的光亮纯正,黑的素雅古朴,以白玉最受人喜爱,其中优质品羊脂玉乃是世界上罕见玉种。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国家支持下,和田、且末、玛纳斯等地有选择地大量开采玉矿,供内地及本地加工雕琢工艺品。60年代建于乌鲁木齐的新疆玉雕厂,是生产玉石工艺品的专厂,产品繁多,有各种仿古器皿、人物雕像、鸟兽花果形象及装饰配件等多种形式类别,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民族情趣和特殊的艺术魅力。许多装饰佩件、陈设小品,诸如鸡心、串珠、项链、戒指和夜光杯等,甚受国内外旅游者的赏识,各种高档玉雕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花帽 维吾尔语称为“朵帕”,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手工艺品。新疆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等民族都有戴花帽的习惯。各民族、各地区的花帽,花纹、样式各具特色,花帽的不同样式可以作为区别这些少数民族的标志之一。以维吾尔族的花帽为例,大多呈四楞形,是将手工绣好的四瓣,以顶为中心缝合起来,套在木制帽框上成形,最后镶上黑绒布边而成为立体小花帽。它可按缝折叠以便于携带和保存。花帽上,一般用黑白两色或彩色的丝线绣上花纹图案。常见的图案有花卉、果实、鸟雀、星月等形状以及几何图案。花帽的种类繁多,从制作方法和工艺特点可以分为:丝线平绣、丝线结绣、钩花刺绣、扎绒刺绣、串珠片绣等等。按图案纹样可分为:单独适合纹样,满地散花纹样、巴旦木花纹样,以及十字对称纹样等。按地区不同,又以喀什的男式巴旦木花帽、和田女式格子架花帽、库车女式串珠镶片鼓顶花帽、吐鲁番色彩浓烈灼艳的花帽、伊犁扁浅圆巧淡雅大方的花帽以及哈密纹样繁茂细致、色彩鲜艳的花帽等为代表。此外,根据对象不同还有儿童帽、青年帽、妇女帽、老人帽及阿訇帽等区别。每逢节日喜庆、歌舞盛会,维吾尔族人都要戴上花帽装饰打扮自己。花帽也是馈赠亲朋的贵重礼品,还是姑娘向小伙子表达爱情的信物之一。近年来许多地区建立了专门生产花帽的作坊和工厂,以满足本地民族群众和国内外旅游者的需要。
  爱得来斯绸 “爱得来斯”即扎染之意。这种丝绸采用我国古代的扎经染色工艺,按图案的要求,在经纱上扎结进行染色而成。染色过程中图案轮廓因受染液的浸润,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既增加图案的层次感和色彩的过渡面,又形成了爱得来斯绸纹样的富有变化的特色。爱得来斯绸有两大片区,一是喀什、莎车,以色彩绚丽鲜艳、图案细腻严谨著称,常用翠绿、宝蓝、杏黄、桃红、金黄等色;二是和田、洛浦,讲究黑白效果,纹样粗犷奔放、色彩简洁明快,常采用黑底白花或白底黑花或红白、蓝白,兼配以小块金黄、宝蓝、翠绿、橘红做点缀,使色彩简洁而富于变化。爱得来斯绸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民族特色和自然地理特点,充分表现出维吾尔人的审美情趣。
  英吉沙小刀 新疆有四大名刀,即英吉沙小刀、伊犁沙木萨克折刀、焉耆陈正套刀和莎车买买提折刀。其中,英吉沙小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丽的纹饰和锋利的刃口而著称。既实用又美观,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喜爱,尤其受维吾尔族群众的欢迎,1987年荣获全国旅游工艺品评比第一名。英吉沙小刀是以其产地英吉沙县而命名的。约有300年的生产历史。英吉沙小刀做工精细,以优质钢板锻打成型,锉平磨光后,以传统技术淬火而成。小刀形状有弯、直、箭、鸽等式样,造型美观,刀体平整光亮,刀把雕刻不同式样的花纹、图案,且戳有维、汉文“英吉沙”的标志。刀刃锋利经久耐用,遇硬不崩口,并配有精致的刀鞘。英吉沙小刀有20余种,40多个花色式样。新中国成立后,轻工业部门为促进这种名牌小刀业的发展,投资数十万元,组织近30名艺匠,建成英吉沙小刀厂,既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又保持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在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和民族用品展销会中,都有英吉沙小刀展出。现远销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
  4.民族乐器
  素以“歌舞之乡”著称的新疆有丰富多彩的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乐器,吹拉弹击样样俱全,这是从古代西域乐器继承和发展而来。这些乐器不仅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也是一种精致的手工艺品。
  热瓦甫 维吾尔族弹拨乐器,木制琴身,半球形音箱,以羊、驴、马或蟒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全长约90厘米。通常使用五弦,用拨子弹奏。音色清脆柔和,适宜独奏,也可供伴奏、合奏。琴身还用兽骨镶以民族图案,工艺精巧。
  弹布尔 维吾尔族弹拨乐器。琴身木制,琴柄修长,有140多厘米,是维吾尔族乐器中最长的一种。琴柄上镶嵌着骨质的装饰图案。音箱瓢形,以整块薄木平板贴面,面板上有一对眉状音孔。五弦,用拨子弹奏。音色明净、悦耳。多用于独奏或伴奏。
  都塔尔 维吾尔族弹拨乐器,为普及性民族乐器。琴身造型与弹布尔近似,但只张二根丝弦,用手指弹拨。音量较小,音色圆润。多用于自弹自唱或仅用小手鼓伴奏弹唱。
  东布拉 也称“冬布拉”,哈萨克弹拨乐器。琴身多用桦木或红松木制作。琴腹梨形或铲形,张两根铜丝弦,用右手弹奏,音色铿锵动听。哈萨克人喜欢用这种乐器自弹自唱。在哈萨克牧民居住的草原上,哪里有毡房,哪里就有东布拉的琴声。当地谚语:“骏马和东布拉是哈萨克的两只翅膀”。
  萨塔尔 维吾尔族拉弦乐器,瓢形木制琴箱,琴杆较长与弹布尔近似,有18根丝弦品位和若干高音品位。用马尾弓子演奏。音色清净优美,为维吾尔族大型套曲《十二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
  达甫 又称手鼓。维吾尔民间打击乐器。圆形、木框,蒙羊、马、驴或蟒皮。木框内装有许多小铜环或小铁环,演奏时双手交替击鼓发音。是维吾尔民族乐队合奏和伴奏不可缺少的打击乐器。
  库木孜 柯尔克孜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以琴杆为指板,张三弦。一般用于自弹自唱,加之生动诙谐的表演,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那艺 又称鹰笛,是塔吉克族音乐的象征。用鹫鹰翅骨制成,全长约20厘米,管直径1.5厘米,中空,设有簧和哨嘴,竖吹,下半部有三个发音孔,音色清脆悦耳。可与其他乐器组合合奏,也可独奏。鹰笛深受塔吉克人喜爱。在我国为塔吉克族独有。
  5、新疆瓜果
  新疆盛产瓜果,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新疆的瓜果,种植面积大,分布广,品种多,品质好。常见的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杏、桃、无花果、樱桃、石榴、核桃、巴旦杏等,优良品种达数百种。
  6、巴扎
  新疆各族人民特别是维吾尔人具有重商、经商的传统。新疆各地的巴扎,就是他们长期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
  “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在南疆维吾尔人聚居的地区,差不多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巴扎。这里平时有若干店铺,供售日杂百货。一到巴扎天(每星期一次,多在星期五或星期日,相邻的几个巴扎,一般在时间上是错开的),方圆几十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巴扎。小商小贩们抓住时机,在巴扎上占位设摊,扬声叫卖。一些农民也把自己生产的瓜果、粮食、羊只、手工制品等拿到巴扎上兜售。卖小吃、酸奶饮料的穿插其间,一时人如潮涌,热闹非凡。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给古老的巴扎增添了新活力。今日的巴扎已作为繁荣城乡商业活动的重要手段,不断地充实、更新。巴扎,既是当地农牧副产品的集散地,外地外省商品乃至进口商品的销售市场,又是当地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以及展示当地民情风俗、特产风味的广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近年来,到新疆旅游的中外客人多爱到巴扎逛游、购物,体会西域巴扎的风情。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