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绿洲生态保护与荒漠化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览》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875
颗粒名称: 四、绿洲生态保护与荒漠化防治
分类号: X171.1
页数: 2
页码: 019-0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平原区降水稀少,荒漠面积约占平原区面积的87%。发源于山区的河流,孕育出植被繁茂的平原绿洲,平原绿洲的“根”深扎在山区。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大山系,山地面积86.6万平方公里,高山冰面积2.6万平方公里,贮水2.8万亿立方米,冰雪融水占河流径流量的30%~60%。山区年降水量约占全疆降水总量2429亿立方米的84.3%。如果没有高大山区在发挥“湿岛”作用,新疆的自然环境就会像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
关键词: 新疆 绿洲生态保护 荒漠化防治

内容

新疆平原区降水稀少,荒漠面积约占平原区面积的87%。发源于山区的河流,孕育出植被繁茂的平原绿洲,平原绿洲的“根”深扎在山区。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大山系,山地面积86.6万平方公里,高山冰面积2.6万平方公里,贮水2.8万亿立方米,冰雪融水占河流径流量的30%~60%。山区年降水量约占全疆降水总量2429亿立方米的84.3%。如果没有高大山区在发挥“湿岛”作用,新疆的自然环境就会像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
  从生态学角度讲,新疆的绿洲或绿洲群是依赖外源性水源而存在的生态系统。由于面积相对狭小的绿洲被面积广大的荒漠分割、包围,易受沙漠、盐碱、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在干旱区,荒漠和绿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共生共存的格局。绿洲作为干旱区人类生存的基地,得到长期精心经营,其内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然而,在人口增长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下,人类不断扩大绿洲规模,蚕食荒漠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次生荒漠化发展。人类活动不仅改变了绿洲内部的生态结构,而且破坏了绿洲与荒漠的生态平衡,部分地区呈现出绿洲与荒漠极端对立的局面,形成悬殊的生态位差。近50年,新疆绿洲有较大扩展(现有绿洲约7万平方公里),对自然的索取甚于保护,新疆次生盐渍化面积占现有耕地的1/3,水体面积减少近1/2。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山地水源涵养功能弱化以及环境灾害频发危及绿洲安全,已成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协调新疆绿洲农业稳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1.遵循干旱区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生态规划,加快编制全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并列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计划,确定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优先地位,在国家支持下,组织力量全面实施。
  2.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力度,重点加强天山与阿尔泰山水源涵养林保育、塔里木河“绿色走廊”保育、博斯腾湖与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育、天山北麓绿洲经济带生态安全保障和三大油气田的生态环境建设。
  3.绿洲内农业稳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调整耕地使用结构,合理调减粮食等种植业用地,增加饲料、饲草用地比例和草地、防护林网的面积,一般应逐步形成两方面各占50%左右的格局。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农业使用效率和土地的经济产出率。限制高耗水作物种植,发展精细农业和特色农业。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与发展有效益的生态环境产业相结合,发展优质高产的林果业和草业,建立畜牧业基地,加强农牧结合,提高经济效益和居民收入。
  4.建立生态示范区。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形成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经济区域。开展以县域为单位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农业生态、乡镇工业、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恢复、防止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类型,精心实施,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