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沙漠、戈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览》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866
颗粒名称: 4.沙漠、戈壁
分类号: P931
页数: 3
页码: 009-0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的地貌沙漠、戈壁,新疆的沙漠、戈壁总面积达71.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戈壁总面积的55.6%。其中,沙漠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戈壁面积29.3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沙漠面积和沙漠、戈壁面积的58.9%和51.4%。
关键词: 新疆 地势地貌 沙漠 戈壁

内容

新疆的沙漠、戈壁总面积达71.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戈壁总面积的55.6%。其中,沙漠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戈壁面积29.3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沙漠面积和沙漠、戈壁面积的58.9%和51.4%。
  在我国,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10大沙漠中,新疆就占了3个: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面积为33.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3%,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7大沙漠之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面积为4.8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位于新疆东部,由罗布泊东南向东延伸至甘肃省敦煌市西部,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各大沙漠中居第九位。除上述3大沙漠外,在伊犁谷地霍城县城西南延伸到中哈边境有塔克尔莫乎沙漠;在焉耆盆地博斯腾湖的南岸和东岸,分别有阿克别勒库姆沙漠和玛尔塔孜宁沙漠;在昆仑山则有世界上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沙漠(高程为海拔3900~4700米)。此外,在艾比湖洼地、布伦托海湖盆、额尔齐斯河岸以及一些绿洲中,也零星分布有许多小沙漠。
  新疆的戈壁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其中在天山和库鲁克塔格广阔的山前平原,为洪积或洪积一冲积戈壁,又称为砾质荒漠;哈密以南的噶顺戈壁则为剥蚀戈壁,又称为石质荒漠。
  新疆的沙漠为典型的内陆温带沙漠。东西横亘于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使南北疆的沙漠具有迥然不同的特征。在南疆,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代表,年降水量多在50毫米以下,沙漠中心还不足10毫米,是欧亚大陆的干旱中心。这里受西北和东北风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频繁而剧烈。其南缘风沙年均在100天以上,以致沙漠不断南移。从沙漠中残存的汉唐古城遗址推断,1000多年来,沙漠南移了数十到上百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沙丘高大,形态复杂,流动沙丘占85%以上。它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为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性沙漠。这里还有各种特殊形态的沙丘,如金字塔沙丘、穹状沙丘、鱼鳞状沙丘等。在库姆塔格沙漠北部,还分布有我国惟一的一片羽毛状沙垅。从空中俯视,长达数十公里的列列沙埂两侧,又有密布的条条小沙埂,形状宛如巨大的鸟羽,散落在这“飞鸟不敢来”的大沙漠中。在北疆,则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代表。这里由于准噶尔盆地西部的缺口,为盆地带来较为湿润的气流,因而年降水量可达100~200毫米。较多的降水,特别是冬季的积雪,在沙丘上形成较厚的悬湿沙层,为各种沙漠植物提供了维持生命的水分。在这里生存的植物多达300种以上。多种的植物,形成了这里特殊的沙漠景观。尤其在早春时节,各种短营养期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为短命植物和类短命植物),都赶在盛夏到来之前,匆匆地扎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惜光阴、争生存,追逐着沙漠中短促的春天。这些植物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薪柴和饲草,而且防止了沙丘的移动,使北疆的沙漠大部分成为固定或半固定型,流动沙丘所占比例较小。
  新疆的沙漠浩茫无垠,但并非贫瘠的一无所有,其中也有丰富的土地、生物和矿藏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沙漠、戈壁地区开拓了许多新的绿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和深入沙漠的河道两岸,先后建立了100多个现代化大型国营农场。荒无人迹的戈壁荒滩上,出现了克拉玛依、奎屯、石河子、阿拉尔、五家渠、塔什店等新型城镇。
  两大盆地的沙漠、戈壁下都有丰富的油气储藏,油气总资源量约为300亿吨以上。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彩南油田,就位于两大盆地的戈壁、沙漠之中。此外,这些地方还有铀、金、铜、铁、硫磺、石膏、硭硝、盐、煤等多种矿藏。
  新疆的沙漠、戈壁中,还是多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动物怡然自得的乐园。以罗布泊周围地区为例,据科学考察队调查,即使不计昆虫在内,现有动物就达120多种,其中包括野生双峰驼、马鹿、普氏野马、鼠类、鹅喉羚、大天鹅、黑鹳、玉带海雕等国家保护动物。这里还是世界珍稀动物野生双峰驼的分布中心之一。
  在新疆的沙漠、戈壁中,也有许多奇异的自然景观,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古代文明遗迹。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幻景,神奇莫测的响沙,乌尔禾的魔鬼城,罗布泊洼地的雅丹地貌群,幻如魔境的沙漠日出和晚霞,莫不使人兴叹赞绝。沙漠中的古城遗址,更是考古学家向往之地。仅仅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和沙漠周围,已发现的古城遗址就达40余处。
  浩瀚的沙漠,剧烈的风沙,当然给人类带来许多危害。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人们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梭梭、胡杨、甘草、罗布麻、芦苇等野生植物,被大量樵采,使沙漠化的现象在许多地方加剧了。大自然的惩罚,引起了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在许多受到风沙严重危害的地区,已开展了对沙漠的改造、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有“火州”、“风库”之称的吐鲁番盆地腹心的风蚀、流沙地上,经科技人员和当地群众的努力,已建成了一片广达534公顷的生气勃勃的新绿洲。这一科技成果,正开始在南北疆其他沙漠地区大面积推广。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疆沙漠的面貌将会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沙漠的危害,将会逐渐被削弱;沙漠的财富,将会逐渐被开发;沙漠的魅力,将日益被人们了解和认识。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