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846
颗粒名称: 梳篦
分类号: K875.2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出土古代梳篦的基本情况。梳子虽小,但从某种角度上看,人类的文明是从梳理头发开始的,它对人类的文明进步的贡献不可估量。梳子是人们梳理头发的主要用具,新疆古代早期的梳子从形制上看比较原始,多用骨、木、角、皮等材料制作而成。
关键词: 新疆 古代 梳篦

内容

我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其中包括行为举止的文明,服装的整洁,面部和头发的修饰和护理等,晋人傅咸《栉赋》中就有“我嘉兹栉,恶乱好理,一发不顺,实以为耻”之说。意思是说头发凌乱是一种羞耻,必须进行梳理。新疆虽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这里常年风沙较大,但先民们对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女性十分重视对头发的修饰,关于这一点,我们要从新疆各地古墓出土的梳子说起。
  梳子虽小,但从某种角度上看,人类的文明是从梳理头发开始的,它对人类的文明进步的贡献不可估量。梳子是人们梳理头发的主要用具,新疆古代早期的梳子从形制上看比较原始,多用骨、木、角、皮等材料制作而成。楼兰地区铁板河古墓伴随“楼兰美女”出土的一把木梳(图1),梳齿是削刮成圆尖的木齿,一根根木齿插入梳柄中,梳柄是用两块硬皮对拼夹住木齿后灌注皮胶制成,这应是我国保存最早的梳子,距今3800年。楼兰地区小河墓地发现的木梳,时代与铁板河古墓出土的梳子基本相同,5根经过打磨的尖锐长齿,固定在一根毛向内卷的皮革上,又用毛线绳纵向缠绕而成(图2)。如M4:
  19木梳,长21厘米,梳柄呈扁平状,宽13厘米,正面每齿上刻5组三角纹装饰带[1]。
  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出土的距今2800年左右的骨梳和木梳,虽然保存得不是很完整,齿部有不同程度的残损,但有一定的地方特色。骨梳M3:15,高10厘米、宽6厘米,有17根齿,部分残损,梳柄中央有3×4厘米的镂空。木梳M5:1,长10.7厘米,柄宽1.2厘米,厚0.6厘米,梳柄中央凿槽嵌入梳齿,现存18根,柄上刻有两组动物纹饰,第一组为头有盘曲状的三只岩羊图案,第二组为一只龇牙咧嘴的饿狼正奔向中箭欲倒的羚羊,画面十分生动,表现出浓郁的游牧狩猎文化之特色。
  新疆考古所收藏的哈密五堡古墓出土的一把3000年前的木梳[2](图3)、(图4)保存得十分完整,造型比较奇特,梳柄呈有粗大弯曲羊角的绵羊形象,有7根梳齿,造型古朴、雅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西域梳子制作得更加规范,如鄯善县苏贝希古墓出土的几把木梳,梳柄呈半圆形,梳齿粗细均匀,与汉代的梳子比较接近,反映了当时西域制梳工艺的进步。
  梳和篦,总称为“栉”。《说文·木部》称:“栉,梳比总名也”。在汉代以前,常把梳写成“疏”,又把“篦”写成“比”。梳的齿数较多,而且排列很密,如同《释名·释首饰》中所说的“梳言其齿梳也,数者曰比”。篦与梳子相比,出现的时代比较晚,大约到了汉代,西域居民才开始使用篦,主要用于去除头发上的垢污。当时西域居民使用的梳和篦,以木料为主,一般呈半圆形和长方形(也有其他形状),器形比较规整,保存的也比较好。1984年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出土了一把于阗国人使用过的汉代漆篦(图5),为新疆古代梳和篦中的精品,梳柄为半圆形,高9厘米,宽7.4厘米,有61根齿,排列紧密整齐,柄施有黑漆,然后又髹红、黄、绿等色的云气纹和黄色圆点纹,色泽鲜艳,纹饰自然流畅,从纹饰上看,具有楚文化的风格,有可能是从中原地区输入的[3]。与上面的漆篦相比,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1号墓出土的一把精绝国人的汉代梳子(图6),形状上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背上部呈双联马头形,马脖颈相连,头向外,刻出耳鼻,形象逼真,流露出游牧文化的色彩。
  1985年12月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所清理了距吐鲁番县城东约45公里处哈喇和卓乡宋元时期的一座墓葬,墓葬中出土了一把梳和篦结为一体的木梳篦[4]。一端呈半圆形,长6厘米,宽7厘米,从中间分作两部分,一边梳齿较疏,有较疏齿12个,一边较密,有梳齿35个,称为篦(图7)。
  关于梳篦的起源,古文献中有关于“赫胥氏造梳,以木为之,二十四齿”的记述(见《事物原始》引《实录》),我们认为梳的出现应该是在人类祖先用手指进行蓐草耕稼,将田地里的野草梳理除尽,并在劳动中不时用自己的手指理顺蓬头散发,图7以便于劳作的实践中,萌发了按照人手指的形态造梳的念头。

附注

注释: 图1:若羌县楼兰古墓出土的木梳,距今3800年 图2:楼兰地区小河墓地发现的木梳,距今3800年 图3:哈密五堡古墓出土的3000年前的羊角形木梳 图4:哈密五堡古墓出土的3000年前的涡纹木梳 图5: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出土的汉代漆篦 图6:1995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1号墓出土的汉晋时期的精绝国人的梳子 图7:1985年吐鲁番哈喇和卓墓葬出土的宋代木梳篦 [1]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小河墓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新疆文物》2003年第2期。 [2]马承源、岳峰主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路考古珍品》,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3]《中日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调查报告书》第二卷,1999年版。 [4]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所《吐鲁番哈喇和卓乡竖穴木棺墓发掘简报》《新疆文物》1986年第2期。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