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代文物中的裤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841
颗粒名称: 新疆古代文物中的裤装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7
页码: 7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古代文物中的裤装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胫衣、满裆毛布裤、灯笼裤、锦裤、棉布裤、百褶裤、短裤、裤褶装。
关键词: 新疆 古代 裤装

内容

裤子是现在人们必需的衣式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们几乎没有不穿裤子的。考古资料表明,新疆是我国最早穿裤的地区之一。由于新疆早期居民的经济生活方式以游牧、狩猎为主,为了骑乘方便,服饰中的裤和靴相应地出现了。在没有纺织的时代,新疆最早的裤子是用动物的毛皮缝制的,考古工作者在哈密五堡古墓中发现了距今3000年左右的毛皮裤(图1)。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新疆裤子的用料也日趋多样,有用毛布、丝绸、棉布、麻布等缝制的裤子。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哈密五堡、且末扎滚鲁克、鄯善苏贝希等地的古墓中发现了距今2500年~3200年左右的毛布缝制的裤装,在民丰尼雅、洛浦山普拉尉犁营盘等古墓中发现了汉晋时期的用丝绸、毛布和棉布制作的长裤,这些裤子在形制上看各具特色,与中原地区的裤装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反映了新疆古代居民的穿着习俗。
  胫衣
  有裆的裤子是我国西北游牧民族发明的一种便于骑马游猎的服装。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们把裤写成“绔”或“袴,”不过那时的裤子不分男女,都有两只裤管,无腰无裆,穿套在胫上,所以把它叫做“胫衣”。《说文·系部》称“绔,胫衣也”,清段玉裁注:“今所谓套裤也,左右各一,分衣两胫。”《释名》中说:“绔,两股(大腿)各跨别也。”“胫衣”在文献史料中记载颇多,但实物十分少见,现陈列于新疆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展馆的哈密五堡古墓出土的一件用缂毛布缝制的距今3000年左右的裤装(图2),虽然只有一只裤腿,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形制,与史料中记载的“胫衣”十分相似,没有裤裆和裤腰,裤上端附系带,裤腿中的刺绣纹样清晰可见。考古工作者在鄯善2500年前苏贝希古墓中,也发现了裤上端附带的原色毛布缝制的“胫衣”,其形制与哈密五堡出土的“胫衣”基本相同。以上出土的实物资料,说明西域居民在先秦时期,与中原人民一样有穿着“胫衣”的习俗。
  满裆毛布裤
  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出土了50余件距今2800~2500年左右的满裆裤,这些裤子从制作方法上可分为织成裤和裁剪裤。织成裤是先将裤腿和裤裆分别织出然后合缝成裤,毛布的质地较厚,面料结构以斜纹毛布为主。裁剪裤是先将整块毛布裁剪成裤腿和裤裆的面料,然后缝合而成,以平纹布为主,此外还采用扎染、印染和缀织布。无论织成裤还是裁剪裤都是满裆裤,裤裆皆为前后对称的“阶梯”式菱形布。2800年前的深绛色毛布缝制的裤装腰宽近2米,裤腿长近1米(图3),腰胫下处缝缀一块菱形的裆,由此可知它是一条满裆裤,与“胫衣”有较大的区别。满裆裤又叫“裈”,《说文解字注》中曰:“古之绔,今之套裤,古之裈,今之满裆裤。”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克敌制胜,积极推行服饰改革,实行“胡服骑射”之后,汉族人民开始穿长裤,不过最初多见于军旅,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汉昭帝时才把有裆的裤叫做“裤”。《汉书·孝昭上官皇后传》中说:“(霍)光欲皇后颤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意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宫真有进者。”当时把有裆的裤叫也穷裤,由此可知,扎滚鲁克出土的毛布裤,要比中原地区早了近800年。不过在中原内地,贵族阶层不太喜欢穿这种满档的裤子,只有军人及农夫仆役,为图生活便捷,才单独穿裈,在战国及两汉时期的人物画中,凡下体穿裈者,大多是这些阶层的人物[1]。
  尉犁县营盘古墓出土的裤装中,最精美的还是营盘15号墓出土的那位东汉时期“营盘美男”所穿的绛紫色平纹毛布缝制的筒裤,长115厘米,其上用淡黄、湖蓝、红、粉绿等色刺绣出十分精美的花卉纹样,由联珠、七瓣花构成的四方连续的菱格,每一个菱格内再绣了四叶八蕾的花卉,针脚细致均匀,使整个裤装显得十分华丽,不失为一件艺术珍品(图4)。
  灯笼裤
  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出土裤装的从质地上可分为皮裤、毛布裤和绢裤三种。皮裤毛朝里,皮朝外,这样有利于保暖,适合在寒冷的冬季穿着。毛布裤多为灯笼裤,宽腰大裆,裤腿束口,是于阗古国典型的裤装样式。如《册府元龟》外臣部记口盘陀:“于阗西小国也,风俗与于阗相类,衣古风衣,作长身小袖袍,小口裤。”山普拉古墓出土的“人首马身”纹缂毛裤,形制为灯笼裤,出土时两裤腿已分离,裤腿中的图案十分奇特。左裤腿长102厘米,缀织“武士像”(图5),右侧是长矛;右腿长53.5厘米,蓝色底上,由四瓣花组成的菱格内织出人首马身的马人(图6),双手持一长管乐器,做吹奏状,身披的披风向后飘荡。这一半人半马的神奇人物,可能是希腊神话中的堪陀尔。另一裤腿上的“武士像”,虽然刻画的比较简单,但极近似斯坦因得自楼兰的毛织品上的赫密士[2]。考古发现的具有这种图案的毛布裤,在我国还是首例。
  锦裤
  到了汉晋时期,西域居民裤装的质地色彩日趋丰富华丽,形制大多宽腰大裆,裤腿较宽。1995年尼雅1号墓地3号墓出土的一件男锦裤(图7),形制为筒裤,是用“王侯合婚千秋万岁宜子孙”铭纹锦缝制的,短腰、大裆,锦面、棉布里,裤腰部用黄素绢缝边,裤长110厘米,裆宽40厘米,裤脚口宽25厘米,腰围120厘米。这件锦裤的质地、色彩、纹样都十分华丽,藏青色为底,以绛、白、黄、绿等丝线织出舞人、茱萸等纹样,并嵌织着“王侯合婚千秋万岁宜子孙”隶书字样。同墓还出土了一件锦被,虽不是服饰,但色彩花纹与裤装图案风格相同。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高级面料,《释名·释采帛》曰:“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为尊者服之。”古人把锦的价值与黄金相提并论,可见它是很贵重的丝帛。墓主人用缀此铭文的华丽丝帛缝制裤子,表现出精绝国上层贵族的奢华。
  棉布裤
  棉布与丝、毛、麻等质地的衣料相比,具有柔软结实耐用的优点,从考古出土情况看,汉晋时期的西域居民也比较喜欢穿棉布缝制的衣服。1959年民丰县尼雅古墓出土的一件东汉时期的男夹裤(图8),用粗棉布作面,宽腰大裆,裤腿口与山普拉古墓出土的灯笼裤相比,显得比较宽大。裤腿用草绿色细绢镶缀,以绿底动物花草叶纹为主绣,草绿色细绢为底,配以绛紫色、黄色、宝蓝色、白色等各色丝线,运用锁绣法绣出卷草叶、豆荚、金钟花等纹样,纹饰的枝蔓循环繁复,表现出汉代织锦绣品织造的高超工艺,同时显示出汉代织锦锦绣并用的特征。
  百褶裤
  1987年尉犁营盘古墓出土的一件南北朝时期的百褶裤(图9),其形制现在看来也是非常新颖的。从图片上看百褶裤呈多褶状,褶纹清晰,而且有较强的层次感。这件男性裤装的裤腰穿有用毛线编织的带子,裤身长115厘米,用原色毛布缝制,裤口为灯笼状,是我国古代十分罕见的裤子实物,就是现在穿着也别有一番舒适和潇洒的感觉。
  短裤
  短裤是我国古代普遍劳动者所穿的裤子,它在龟兹壁画中也可以见到。克孜尔第175窟甬道壁画《耕作图》中(图10、11),两位持坎土曼在耕作的农民,头戴圆顶帽,上身赤裸,下穿短裤。这种短裤在内地称为“犊鼻裈”。《史记》中记载汉代文
  学家司马相如,当年在成都“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这种裤子因上宽下窄,两头有孔,形如犊鼻,正如三国韦昭解释“以三尺布作,形如犊鼻”。唐代吐鲁番居民也穿这种短裤,如阿斯塔那出土的一件被称为“昆仑奴”的黑人俑(图12),上身赤裸,下穿一件橘黄色的短裤,色彩比较鲜艳,十分引人注目。阿斯塔那出土的木雕顶杆倒立俑,顶杆男孩身穿短袖衫,下着短裤,腰间系带。一男孩左手撑杆倒立在高高的木杆上,上身赤裸,下穿着一件鼻窦裤,与现在人们穿的三角裤十分相似。此外,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天王踏鬼俑,天王脚下的小鬼也穿着这种三角裤。
  吊带裤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幅《双童图》(图13)中的两个活泼可爱小男孩,穿着白色底,红、篮、黄间色的吊带式裤子,肩背部系着两根红色背带。吊带式的裤装在我国古代墓葬中十分少见,这种裤装的形制,一般认为是近现代从西方欧美国家传入中国的[3],它在阿斯塔那唐墓中出现,说明吐鲁番居民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穿吊带裤的习俗。这一考古发现,无疑丰富了新疆古代服饰的内容。据专家推测,小孩所穿吊带裤的面料,是本地生产的棉布。
  裤褶装
  短衣长裤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居民的主要服式之一。上身穿窄袖下摆长至胯部不超过膝的短衣,下着宽松长裤,两只裤管肥大,这种衣式叫“裤褶”,也叫“袴褶”。《释名》中曰裤即为“袴也,两股各跨别也”;褶按《急就篇》云:“褶为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衣而广袖,一曰左衽之袍也。”龟兹人喜欢穿着这种服装,如克孜尔东晋时期的马龙王本生故事壁画里就有一位男子,头戴卷檐尖顶毡帽,上身穿翻领开襟短衣,下身著束口的长裤,是比较典型的裤褶装(图13)。穿裤褶装的形象资料见于哈拉和卓97号墓壁画《庄园生活图》中的马夫形象,头戴圆帽,深目高鼻,上穿短衣,下穿长裤,这种装束是典型的西域少数民族的裤褶装,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裤褶装还见于上面谈到的几件北凉泥俑,其中一男一女头扎巾帻,上身穿长至胯部的短衣,下穿裤子,也是当时流行的裤褶装。
  西域古代居民无论男女都穿裤子,特别是唐代西域女子穿着的裤装色彩比较鲜艳,纹饰也比较独特,有裥色条纹裤,还有花草纹样的裤子,一般与短襦配套穿着,这一点我们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绘骑马仕女俑中可以见到。总之,新疆古代文物中所出现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裤装,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反映了西域古代居民的穿着习尚。

附注

注释: 图1:哈密五堡古墓中发现的距今3000年左右的毛皮裤 图2:哈密五堡古墓出土的缂毛布缝制的距今3000年左右的裤装 图3: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出土的距今2800年左右的满裆裤 图4:尉犁县营盘古墓出土的汉晋时期的刺绣花卉纹毛布裤装(局部) 图5:洛浦县山普拉汉代古墓出土的缂毛裤左裤缀织“武士像” 图6:洛浦县山普拉汉代古墓出土的缂毛裤右腿缀织“人首马身”图案 图7:1995年尼雅1号墓地3号墓出土的汉晋时期的男锦裤 图8:1959年民丰县尼雅古墓出土的东汉时期的棉布裤 图9:1987年尉犁营盘古墓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百褶裤 图10:拜城县克孜尔第175窟道壁画《耕作图》 图11:《耕作图》(绘简图) 图12: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被称为“昆仑奴”的唐代黑人俑 图13: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双童图》 [1]周迅、高春明著《中国古代服饰风俗》第56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2]华梅著《古代服饰》第55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3]永逸《飘逝的罗衣》81页,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203年版。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胫衣
相关专题
满裆毛布裤
相关专题
灯笼裤
相关专题
锦裤
相关专题
棉布裤
相关专题
百褶裤
相关专题
短裤
相关专题
吊带裤
相关专题
裤褶装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