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837
颗粒名称: 装饰品
分类号: K876.9
页数: 8
页码: 43-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古代装饰品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羽饰、木牌饰、荷囊、栉袋、帛鱼、锦袋、手帕、腰带、黄金装饰品。
关键词: 新疆 古代 装饰品

内容

近年来新疆考古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新疆各地古墓中除了出土大量的陶器木器石器、毛织品丝织品等器形较大、较为完整的文物之外,还出土了各种梳妆用具和女红用具等生活用品,这些小巧、精致的古代遗物,大多为新疆古代妇女所使用,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十分精美的装饰工艺品,也是了解新疆古代居民生活习俗的重要实物资料。
  随身佩带和携带各种装饰品,是古代西域女子的独特爱好,新疆许多墓葬中,都出土了羽毛、绢、锦、毛布、皮革等制作的羽饰、栉带、香囊、帛鱼等装饰品,可能是由当时心灵手巧的西域女子,按照自己所喜欢的样式缝制的。先秦时期先民们使用过的装饰品,它们都来自大自然,有的是就地取材,其造型、刻纹等透出粗野淳朴的原始美。到了汉代,新疆古代居民使用的装饰品日趋精致完美。
  羽饰
  羽毛是人类最早的装饰品之一,在新疆早期的墓葬中,帽上插羽的现象比较多见,在罗布泊地区发现的“楼兰美女”,出土时头戴的尖顶毡帽左侧就插有两根雁翎。20世纪30年代,瑞典人贝格曼在若羌县罗布泊地区5号公墓发现一具老年妇女的尸体,头戴浅黄色尖顶毡帽,它的左边插了两根羽毛,在顶端高高竖起。2002年新疆考古所在若羌县罗布泊地区小河墓地发现的一具女尸,头戴的浅棕色毡帽的左侧插有两根羽饰,每根长约16.5厘米,是用一端削尖的小木棍及一束自色羽毛以黄色毛线捆扎而成[1]。考古工作者还在小河墓地采集到木杆羽饰,其中一组羽饰有4根羽毛(图1),将尖状细木棍插在粗硬的黑色、灰色羽毛杆中,上缠绕红毛线制成,最长者24厘米。1985年新疆博物馆考古队且末扎滚鲁克墓葬中发现了2800年前的各类帽子十余顶,其中3号墓发现的一顶鸟头状尖顶高毡帽,出土时镶有12根黑色羽毛。此外扎滚鲁克5号墓出土的粗毛线编织而成的帽子和4号墓出土的用棕色毛线编织的贝雷状平顶帽中都插有羽毛。呼图壁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中,刻画着300多人的男女裸体画像,他们头戴的尖顶帽上都插有两根羽毛。
  从以上考古发现的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秦时期新疆居民头上插羽的现象比较普遍,无论男女都喜欢戴扎有羽毛的帽子,并流露出他们原始、淳朴的爱美天性,也有可能是他们捕获飞鸟后一种成就感和喜悦心情的表露。对于这种插羽的习俗,中国古籍中有一定的记载。《礼记·王制》曰:“东方曰夷披发纹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穴居。”我们从民族学的角度考察,可以推测新疆先民头上插羽的习俗可能是一种对鸟的崇拜,在全国各地都有崇拜鸟的现象。1986年,浙江今杭州余杭反山良渚文化遗址墓地(公元前3300~前2600年)发现了一件黄色“神人兽面像”玉琮,呈矮方柱形,直径17厘米、高8.8厘米。“神人兽面像”中,戴在头上的羽冠是长方形刻有10余组单线和双线结合的放射状羽毛。[2]代殷商华夏族曾普遍崇拜玄鸟,《诗经》中就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在屈原的诗中也提到“玄鸟”生商的神话,《思美人》中有“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的描写。传说殷商的始祖契,是由他的母亲简狄吞燕卵而生。后来对玄鸟的崇拜,化入到衣冠中,从秦朝开始宫中妃子们头上插凤钗,与秦始皇的祖先崇拜鸟有关。到了汉代,皇太后、皇后在祭祀时要戴凤凰形象为主的冠饰。到了明清之际,在举行婚礼时,汉族民间少女穿着盛装戴着“凤冠”,完成婚礼庆典。清代维吾尔族女子喜欢用羽翼装饰皮帽,如《西域闻见录》卷2记载:“女帽冬夏指用皮,而插鸟翼于前,以为美观。”哈萨克族人喜欢猫头鹰,而且把它作为本民族的吉祥鸟,常常把猫头鹰视作勇敢、坚定的象征,备加爱护。哈萨克族妇女喜欢把猫头鹰的羽毛插在高高的尖帽上,表达她们对猫头鹰的喜爱。
  木牌饰
  木牌饰是古代且末居民特有的一种装饰品。且末扎滚鲁克墓葬出土的几件木牌饰并非一般的生活用品,因为出土时多系于死者的腰部,可以推断它们是且末古代先民佩戴的装饰品。扎滚鲁克出土的几件木牌饰有近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制。
  方形木牌(M14E:32)近方形柄,系孔上残留毛绳带。两面刻纹不一,一面是圆点和半月纹组合;另一面是圆点、三角和单弧线构成的组合纹饰,高6.2厘米、宽4.7厘米、厚0.5~0.8厘米。木牌饰(M14M:32)(图2),倒梯形柄,体成束腰长方形,一面刻涡卷纹,另一面刻三角纹,高7.2厘米、宽3.7厘米。
  圆形木牌饰(M65R:21)(图3),无柄,两面纹饰相似,为双面涡纹,直径4.7~5厘米,厚1~1.3厘米。
  荷囊
  荷囊是先秦时期比较实用的装饰品,这里的“荷”,有负荷之意,囊指的是袋子,荷囊就是指用来放东西的小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出去放牧、游猎,身着长袍或短衣长裤,腰扎皮带,因古人衣服没有口袋,所以他们把一些物品放到荷囊内,挂在皮带上。早期的荷囊是用皮革缝制而成,故又称“鞶囊”。我国最早的鞶囊实物出土于罗布泊地区小河墓地,出土时在一具女尸腹部右侧。口部残,圆底,桶形(图4)。底径4.5厘米,囊口用细毛绳束紧,囊身缀缝两道合股红毛线绳,囊身与囊底相接,用细红毛线锁缝,时代为距今3800年。春秋战国时期的鄯善苏贝希古墓中也发现了鞶囊实物,内装食物、药品、化妆用品、取火工具等,有半圆形、长条形、近长方形等样式,用皮革制作。如苏贝希古墓出土的一件半圆形“鞶囊”,用动物的筋线缝制,有皮带易于挂在腰带上,内装木梳一件,半径2厘米,直径长5.4厘米。
  用以储放香料的小袋称之为“香囊”。配挂香囊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如屈原《楚辞》中就有“秋兰以为配”的描写,到了汉代,这种习俗变得更加普遍,不论男女老少,都随身带上一两个。当时的诗文中也常有述及,如“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蹙金妃子小花囊,消耗胸前结旧香”等。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4件香囊,用极为精细的“信期绣”织锦和绢缝制,里面装有香草、花椒、辛夷等香料[3]。我们从尼雅、营盘、山普拉墓葬中出土的香囊实物(图5)可以看出,佩带香囊已是汉代西域居民的一种时尚。西域居民的香囊有用丝织品缝制的,也有用皮革、毛毡制作的。尉犁营盘汉晋时期墓葬出土的一件香囊(图6),长14厘米,口径7厘米,直筒,束口,两侧缝缀彩色绢带。出土时系于死者腰际。山普拉汉墓出土的香囊,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点。大致呈长方形,用熟皮缝制,里面装有球形香丸,这些香囊表现了西域居民的审美观。
  栉袋
  人们把用于放置梳和篦的袋子称之为栉袋。1995年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8号墓出土栉袋[4](图7),正面用平纹经锦,背面用平纹毛织物缝制,绿绢缝缘,栉袋长12厘米,宽10厘米,另外还缝缀1.8厘米的白绢带。栉袋正面的纹饰十分独特,在蓝地云纹间织出回首翘尾的猛虎形象和穿着交领上衣,头戴红色双耳帽,下着长靴骑马的武士形象。马作奔驰状,翘首张口,鬃毛飞扬,形象十分生动。此外,还织有变体的茱萸纹。这件栉袋从纹饰和质地上看,既有西域本地特色,又表现出一定的中原风格,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工艺品。1995年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5号墓出土的栉袋(图8),颜色十分鲜艳,两面均用红色毛布缝制,绿色绢镶边,长9.6厘米,宽10.4厘米,两端各有一袋,分别装有一个木梳和木篦。
  帛鱼
  山普拉、尼雅、营盘等墓葬中出土的铜镜、梳篦、帛鱼、蜻蜓眼料珠、珊瑚珠等,不仅作为装饰之用,还有另外一种功能,就是起到求安祈福的辟邪作用。尼雅、营盘等墓葬中出土的帛鱼,用色彩鲜艳的锦和绢缝制,形状如鱼。1995年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3号墓出土的一件帛鱼,通长13厘米5],出土时系于女尸腰际,与女尸随身的手绢缀连在铁环上,鱼身用蔓草纹锦,鱼鳍呈三角形,鱼尾呈扇形,均用棕黄和浅绛色素绢缝制,特别是鱼尾以两层不同颜色的素绢相叠,酷似金鱼形象。营盘古墓出土的一件帛鱼长26.8厘米(图9),红绢面,黄绮镶边,缝缀成鱼形,非常精致。
  在我国的民俗观念中,鱼是富裕、美好、吉祥的象征,“鱼”与“余”是谐音,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寓意。帛鱼在新疆古墓中出现,无疑反映了汉代西域居民对美好富裕生活的向往。从新疆考古出土的实物可知,当时的西域女子还佩戴用金、银、铜等材料打制的戒指、耳环、手镯等首饰。尤其是山普拉出土的玻璃珠、料珠、玛瑙珠、薏苡籽珠、炭精珠、珊瑚珠、海贝、海螺等项链珠饰,以其美好的光泽、奇异形状和独特的纹样,受到西域居民的喜爱,是汉代于阗国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
  锦袋
  生活在1700多年前的精绝国居民,虽然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但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不亚于居住在现代都市的人们。1995年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5号墓出土的毛织袋,现在看来也不失为充满时尚元素的妇女生活用品,毛织袋用蓝地晕裥缂花斜褐对缝而成,袋长17厘米,宽12厘米(图10)。
  手帕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纸巾的广泛使用,人们曾经随身携带的手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是在古代手帕是古人必备的用品。手帕起源于何时,考证起来比较困难,但在西域至少在东汉时期已经得到使用。1959年考古人员在民丰县尼雅东汉夫妻和葬墓中发现了一件手帕,用素棉布制作,保存得十分完整。1997年考古人员在尉犁县营盘汉晋时期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用毛布制作的手帕(图11)。帕呈长方形,长16.6厘米,宽14.5厘米,用黄、红、白、粉绿色丝线,以锁针绣法绣出变体四瓣花图案,用红色绢缘边,淡黄色作衬底,周围连缀黄、绿色料珠。出土时毛织物几乎被虫蛀尽,图案被沉在绢制的衬底上。这件刺绣手帕出土时置于女尸的胸前,虽然手帕保存的不是十分完好,但上面的刺绣纹样清晰而精美,应该是女主人生前比较喜欢的装饰品。
  腰带
  在汉代无论是中原人民还是西域居民,衣服都无纽扣,为了不使衣襟散开,多用带子系束。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出土的汉代的带子,最具地方特色,反映了当时于阗国人的束带习俗。这里出土的带子多用毛线编织而成(也有皮带),有宽有窄,宽者8~10厘米之间,窄的约1.7~4.2厘米左右(图12)。根据人体不同的腰身可选择不同长度的腰带。细毛线编织的腰带(图13),用多种颜色的毛线编织而成,花纹图案十分独特,就是现在看来也是新颖精美的手工艺品。质地较粗的带子,用一种或两种颜色的粗毛线编织而成,无论是质地还是图案都显得比较粗犷,看起来结实耐用。这些色彩各异图案新颖的毛织带,在穿着衣服时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对人们的服装起到了一定的装饰效果。
  西域居民还在腰间佩带小刀、砺石等数件随身用的物品,这些物品比较实用,同时也是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的日常习俗,并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出于哈密五堡古墓的距今3000左右的男尸,内着贴身毛布衣服,身穿毛皮大衣,大衣外系毛织腰带,上挂磨石及两个小皮袋,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鞶囊”,内装青铜小刀和石锥。男子腰带中挂饰件这种情况在吐鲁番伯孜克里克石窟壁画中也可以见到,如现藏德国柏林艺术博物馆的“沙利家族像”中的几位回鹘供养人腰间挂的饰件就十分丰富,他们腰束绿色镶宝石的蹀躞带,还系有短刀、布袋、黑色角盒等。
  黄金装饰品
  塞族是先秦时期活动于中亚细亚广大区域的游牧民族,兽皮是他们制做服装的主要原料。他们一般头戴尖顶帽,外穿长袍,袖子窄小下着长裤不用纽扣,在腰间束一条革带。塞族贵族阶层多穿中原输入的丝绸服装,外套上常常缀以金片和铜片作为装饰。〔6〕新疆考古工作者在乌鲁木齐阿拉沟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塞人的衣饰资料,但由于地穴潮湿,其衣服早已腐烂,保存下来的只有一些丝绸残片,看不清衣服的形制,但衣服上的黄金装饰品保存得比较好。阿拉沟古墓出土的8块圆形虎纹金牌、4条虎纹金带、1块金狮牌(图14),表现了当时塞族贵族用黄金装饰衣物的习尚。阿拉沟出土的圆形虎纹金牌用浮雕手法在圆牌内塑造出一老虎的侧像,虎头高昂,前爪抬至颌下,后爪上翻搭在脑后,身体自然形成半圆形,整个造型极富动感。虎纹金带则呈长方形,可能是当时贵族们在祭祀等重大场合使用的腰带,它是在金箔上锤压出对虎踞伏的侧像,表现手法和细部风格与虎纹圆金牌中的虎纹基本相同。狮形金牌,是贵族们腰带上挂的装饰物,用金叶锤压出的狮子上半身做向前跃起状,后半身伏卧,并抽象为一个回卷的圆圈(图15)。这些被学者们称之为“野兽风格”的装饰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造型,是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的装饰品,反映了塞族游牧人的审美观。

附注

注释: 图1:若羌县罗布泊地区小河墓地出土的羽饰,距今3800年 图2:且末县扎滚鲁克墓葬出土的方形木牌饰,距今2800年 图3:且末扎县滚鲁克墓葬出土的圆形木牌饰,距今2800年 图4:若羌县罗布泊地区小、河墓地出土的鞶囊,距今3800年 图5:尉犁县营盘汉晋时期墓葬出土的香囊 图6:尉犁县营盘汉晋时期墓葬出土的香囊 图7:1995年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8号墓出土的汉晋时期的栉袋 图8:1995年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5号墓出土的汉晋时期的栉袋 图9:1995年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3号墓出土的汉晋时期的帛鱼 图10:1995年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5号墓出土的汉晋时期的锦袋 图11:犁县营盘汉晋时期墓葬出土的汉晋时期的花卉纹刺绣手帕 图12: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出土的汉代的毛织带子 图13: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出土的汉代的毛织带子 图14:乌鲁木齐阿拉沟古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条形和圆形虎纹金牌 图15:乌鲁木齐阿拉沟古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狮形金牌 [1]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小河墓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新疆文物》2003年第2期。 [2]高汉玉、屠恒贤主编《衣装》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3]赵超、熊国瑞著:《衣冠灿烂——中国古代服饰巡礼》,第125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中日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调查报告书》第二卷,1999年版。 [5]《中日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调查报告书》第二卷,1999年版。 [6]项英杰等著:《中亚马背上的文化》第34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羽饰
相关专题
木牌饰
相关专题
荷囊
相关专题
栉袋
相关专题
帛鱼
相关专题
锦袋
相关专题
手帕
相关专题
腰带
相关专题
黄金装饰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