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眉毛的化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834
颗粒名称: (1)眉毛的化妆
分类号: TS974.12
页数: 2
页码: 2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汉代西域女子眉毛化妆的的基本情况。石眉笔以细沙岩质为主,根据器型的不同分为A、B、C三种。
关键词: 新疆 古代 化妆

内容

眉笔和眉石是古代西域女子用于修饰眉毛的主要用具。考古工作者在先秦时期的和静县察吾呼沟古墓、鄯善县苏贝希古墓、洛浦县汉晋时期的山普拉古墓、且末县的扎滚鲁克古墓都发现了用来描眉的眉笔和黑色眉石,其中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出土的眉笔和眉石最为典型。眉笔主要有石质和木质两种类型,眉石是一种黑色颜料。
  石眉笔以细沙岩质为主,根据器型的不同分为A、B、C三种。
  A型 圆锥体型84LSM28:1-1,残长7.7厘米,直径0.8厘米。
  B型 棱锥体型84LSM02:128,尖头部呈两面刃状,长5.2厘米,宽1.3厘米。
  C型 双尖头型,两头尖中宽粗,截面三角形,长4厘米,中部宽1.3厘米。
  山普拉古墓出土的木眉笔为圆锥体,尖头有黑色染料,根据尾部的差异,分为钻孔系绳型和刻颈系绳型两种,长7~8厘米左右,宽0.8厘米[2]。
  眉石为化妆颜料,与石眉笔为一组合,呈不规则形,有明显的磨取颜色留下的凹槽,长7~8厘米左右,宽2.2厘米,厚2.5厘米。
  山普拉古墓出土的黑色眉石(图2),可能就是中国古代女子画眉的主要颜料——黛。《楚辞·大招》中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句子。《释名·释首饰》曰“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与中原内地相比,西域女子更喜欢自然之美,就是不用拨去原有的眉毛,而是在眉毛上用眉笔进行修饰。山普拉古墓出土的木眉笔尖头有黑色染料,说明墓主人在2000多年前曾使用过这件木眉笔。现在南疆农村中,常见到维吾尔族年轻女子把眉描的很细很长,描眉的原料是从一种叫“奥斯曼”的植物叶子中榨取的汁,用细木棍缠上棉花,醮其汁描眉。这与汉晋时期西域妇女,用笔尖涂有黑色染料的木眉笔描眉的习俗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说明2000多年来新疆和田地区的妇女仍保持着用木眉笔描眉这一传统习俗。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