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岩画的分布、数量与内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孜尔岩画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815
颗粒名称: 四、岩画的分布、数量与内容
分类号: K879.25
页数: 10
页码: 4-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克孜尔石窟岩画的分布、数量与内容,其中包括了谷内区、谷西区、谷东区、后山区等。
关键词: 克孜尔 岩画 分布 数量 内容

内容

根据我们多次反复的调查材料统计,克孜尔石窟现有岩画遗存的洞窟83个(不包括亦狭克沟),岩画个体图形总数逾千,其中手模之外各种不同的岩画图形个体374个(见克孜尔岩画数量统计表的34个洞窟)、手模数量约930个(24)。它们分布在石窟的各个区域(主要集中在谷内区),大部分阴刻制作在窟内墙壁的泥皮(25)和砂岩上,也有个别的制作在窟外的砂岩上。位置的高度一般距地面1.5米上下。目前能辨认的形象有:羊、马、鹿、骆驼、禽鸟、狗、驴、战马、骑士、战旗、旗徽、矛、剑、弓箭、人物、陶器、文字、太阳、符号、手模等其它图形符号20余种。鉴于岩画总数百分之七十九的在谷内区,手模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也在谷内区,同时第93、95、131窟又是谷内区最突出的三个重点岩画洞窟,故本文论述的焦点自然也集中于此。为突出主体,以下先介绍这三个方形洞窟和谷内其它洞窟的具体遗留状况,然后再介绍其它区域的部分:
  (一)谷内区(23个窟)
  第93窟:该窟位于谷内区中段的西侧壁,距离沟口约一百米(26),洞窟坐西向东,位置高度约十余米,前室塌毁,残存南角,窟顶形状不详。西壁尚存,进入主室的门道位于北侧,南侧为主室的窗户(1987年安装门窗并修了进门的台阶),外室存砂岩手模。主室呈方形(图50),室内的所有壁面被烟熏黑。各壁边长约4.5米,壁高约2.8米,顶为穹窿式,从穹4窿顶向下分出17个条幅,穹4窿最大直径约3米,高约1.5米。地面中央部有一坑状。四面墙壁下部约三分之一的墙皮脱落,中部壁面均有岩画遗迹,残存图形、文字等百余个(27)。现结合图片和插图予以逐次描述:
  正面壁(西壁):正壁右侧部位高1.5米以下和左侧1.8米以下的墙皮落毁,据估计正壁原先应有不少岩画,可惜仅有个别留存。现在壁面右侧残存岩画及符号个体7幅,形象有旗帜、大角羊、民族古文字,另在旗帜下残留有两个汉字题记,旗帜上还刻有一圆形标识,似人面像(图51-52)。
  右侧壁(28)(南壁):右侧壁现存墙皮约6.3平方米,岩画面积约占下部的一半(现存长度3.25米,高度0.9米)(29),是该窟现存岩画的主体部分,个体图形的数量达72幅,所有的形象围绕征战而表现,主要有骑士、战马、战旗、长矛、弓箭为主,整个画面的布局似一场激烈的两阵交战的情景,双方的将领各自持矛跨马,高举大旗,在画面的中部交锋,各方骑兵们冲锋陷阵,短兵相接(图53-60)。从双方的阵势来看,似乎左边的阵容大(现存图形的个体数量也多于右方,再加上窗户的部分就更多),右方的后面可能还遭到攻击(可惜画面损坏),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右方则处于劣势,因为右方的后面明显有两个形体较大的战骑面向后方在护卫防御。此外,双方的阵容中有一些特殊的图形值得关注:如右方的一个侈口、圜底的罐形物、一只类似飞禽的图像比较引人注目(图61-62),而左边阵容的前上方则有一图形似骆驼,上似一骑人(图63,黄文弼、吴焯以为毡房),并且还有两幅母子马比较别致(图64-66);在整个画面中,尤其醒目的还有双方交界的分隔处有三个汉字最让人费解。
  左侧壁(北壁):整壁墙面基本毁坏,右(东)侧存有图形5幅,分为旗帜、鹿、人射箭等,其中尤其是半跪状射箭手的姿态异常生动(图67-69),北壁尚有一砂岩手模。
  前壁(东壁):左侧残留一旗帜,门道高1.8米、宽1米,门道两侧壁砂岩上留有手模22个;前壁的右侧是窗户,为便于采光,窗户的外口小、边长1米,内口大、边长1.2米,深度为1.1米(30)。在窗户的南侧壁上保留有完整的岩画,面积约1.1平方米,上刻有图形15幅(图70)。画面自左向右铺开,右前下方有两名骑兵在挥舞刀剑,相互拼搏,之间有一马,作惊恐状;周围并有残存物状;画面中上部一人骑马,持大旗,旗帜上有一倒置羊的图形,旗杆顶端刻一圆,圆内泥皮刻空,圈外刻放射状线条;估计这是代表本部族的帅旗或图腾标志;在它的后面也有一人骑马,作奔驰状,这一骑士持一旗与前面的相仿,但无旗徽;后面还有五位骑马者,人物的形式与南壁相同;在帅旗者的前方,刻有一似驴的形象,迎面站立(图71-72)。窗户的北侧壁墙皮几乎脱落,据观察下部也曾有岩画痕迹,现不详。
  第95窟:该窟的方位、高度同第93窟,位于第93窟北侧约12余米,中间隔了一个形制为僧房的第94窟(按照克孜尔石窟的洞窟分布规律与特点来看,这本该是一排组合型的洞窟,其窟形与功能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应有佛殿、讲堂、僧房等基本洞窟形制,可是这一组与一般性的组合稍有不同的是这些洞窟是上下排列。作为佛殿的第97、99、100、101、104却安排在第93、94、95窟的上方)。主室现存南、北、西壁,各边长3.4米,顶为覆斗式(图73),室内积风沙近半;南北两壁和顶部泥皮均脱落,西壁存草泥墙皮上下两层,里层墙皮表面涂过白色,外层稍有烟熏迹象,岩画就刻画在这块面积约5平方米的灰黄色墙面上;由于前壁塌毁,长期风吹日晒,图像多模糊难辨,目前能认清的个体图形约89个(图74-99);画面的主体基本以马、鹿、骑者为主,间有羊、骑者射箭,面向基本朝右,其中比较突出的形体是一鹿、一大角羊、几匹马和右上方的一只似大鸟的形象,大部分的牲畜都悠闲自得地站立,个别作来回奔跑状,另有一母子马和鹿的交配图在右前方;壁面上方从左至右分别有四处似炭色书写的古龟兹文字题记,其中有两处被岩画形象所划破(图100-102);右下部位有一汉字明显为后来所为。此窟与第93窟的兵戎相争的内容截然不同,以突出再现安宁的牧业生活为题材,故可称之为牧乐图(31)。南壁有砂岩手模一个。
  第131窟:与第93、95窟相对的是谷内区的东崖壁,东、西两崖壁之间相距50至80米不等,第131窟就在第93、95窟对面崖壁的右前方,洞窟的位置高度略低于第93和95窟,离沟口约30米的距离;该窟坐东朝西,前壁和前室塌毁,主室边长各3.6米,壁高3.2米,顶为五层套斗式,顶高约1米(图103);窟内稍有烟熏迹象,现存所有墙面均未抹泥皮,而是在砂岩壁面上直接刷一层白灰,岩画和多处民族古文字基本都刻画在上面;洞内原先积泥沙半米以上,后清理出窟,因此,现在的岩画位置最高处在2.4米、低处是1.5米;左右两壁有大量手模印记,多达82个,且以左手为多(图104-106)制作手法有磨、刻两种,位置一般在距地面1.5米上下;岩画主要刻画在正壁上,部,从刻绘的痕迹看,不像第93、95窟是用利器工具所为,此窟只须用稍硬的器物便能刻制,这与较松散的砂岩质地有关,因而才会出现有大量的手模岩画(32)。
  正壁(东壁):正壁有刻画形象和符号36个,从图像区分有:山羊、鹿、马、骆驼、人物、飞禽和一些图案符号,其中山羊最多,占9幅,人6个、有尾饰,骆驼4匹、鹿3只、马2匹,其它图像12幅,手模2个。从这幅画面的布局安排和内容分析看,这似一幅牧民迁徙图(33)。整个构图呈三角形自右向左展开,各个不同的形象根据游牧生活的经验布置、排列有序。前面似有一形体高大的人开导引路,紧接着是一人骑骆驼者,两手平展,牵二只满负重载的骆驼,还有一禽鸟也被其人牵于手中;中部多为山羊、鹿和马,人物多在后方,并有两人伸开手臂,阻拦两只回头羊。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中间一组图案符号古据中心位置,估计应该与本民族的族属和图腾崇拜有内在联系(图107-130)。同时,还有一个十字交叉形符号非常引人注目,正壁右上方存两处古龟兹文字(图131-132)。这不太清晰的题记显然早于岩画,因它们几乎与现墙面融为一体并有被岩画打破关系的迹象,既使一排较清晰的也很难断定是否与岩画同时所为,至少岩画的刻画与文字的书写工具和印痕显然有别(34);还有正壁岩画的上方(鹿的后面)存一处阿拉伯文题记(图133)。此外,正壁下面砂岩上也刻有一羊形象;另外,正壁的几处岩画在刻画之前其质地事先经过打磨平整之后才进行作画。
  右壁(北壁):有2幅似马的比较模糊的图形,刻画的痕迹和技法与正壁有别;另存手模18只。左壁(南壁):现存岩画图形5幅,两只羊、一个十字交叉形符号、一个月牙状符号,还有一形状似鹿的造型;并且也有一处古龟兹文字题记。此外,尚有手模58个,其中有些手印的深度达4厘米,且左手多于右手,也有刀刻的手模印记。
  此外,外室南壁有砂岩手模7个(1984年调查时只有3只手模)。
  以下按序列号介绍谷内区其它洞窟的具体遗存:
  第82窟:僧房窟,甬道南壁手模4个,其中左手3个。
  第83窟:方形窟,手模1个。
  第92窟:方形窟,手模107个(南壁92个、北壁5个、西壁9个、外室1个)。
  第94窟:异形窟,主室北壁刻画图形模糊难辨,约4个。
  第98窟:中心柱窟,北壁甬道口上方的壁画上用细线轻刻出一鹿(图134)。第99窟:中心柱窟,主室正壁主佛龛内北侧壁刻一似第93窟的旗帜(图135)。
  第100窟:中心柱窟,整个窟被烟火熏黑,主室正壁主佛龛内刻不同符号与手模等共26个,其中手模11个(左手9个,南、北侧壁各刻带圆心的手模1双,而且北侧的还用一方框框住,并间有符号(图136-138);南壁还单独刻2个非常规整的圆圈,中心有点;下方刻一不规则的动物;北壁有两处阿拉伯文字题记,北壁下方还残留一禽鸟的躯体(图139-144)。
  第107窟:中心柱窟,砂岩手模13个。
  第108窟:方形窟,西壁砂岩手模16个、东壁1个。
  第117窟:方形窟,泥刻3幅。前室正壁门右面高3米处似有一线刻的家
  禽形状;后室左(东)壁高1米处有一线刻山羊,另有一图形符号(图145-147)。
  第118窟:方形窟,有岩画9个,手模39个,另有多处刻画的民族古文字及符号。手模的分布为:正壁(北壁)东侧刻画手模1个;右壁(西壁)刻画手模15个(左手10个),其中3个手心(2个右手、1个左手)似有标记,但不清楚;左壁(东壁)刻画手模10个(8个左手);门壁(南壁)东侧刻画手模1个;门壁东窗刻画手模7个(5个左手,另2个不详)、西窗东壁刻画手模5个;(图148-162)
  第123窟:中心柱窟,主室右壁的壁画上刻画似弓箭的图形3个、另一似人形。(图163-165)
  第124窟:方形窟,东壁残存马、羊、鹿、鸟等,有手模1个(图166-167)(35)。
  第126窟:中心柱窟,手模1个。
  第126A窟:距第126窟南侧约10米处,龛内似有一山羊的岩刻与手模等(图168-169)。
  第127窟:异形窟,南壁可辨羊角等4个图形(图170-171);窟外南侧砂岩手模3个。
  第129窟:方形窟,外室南壁砂岩手模2个(左右一双)。
  第130窟:僧房窟,室外砂岩手模1个。
  第132窟:方形窟,墙皮基本脱落,各种砂岩手模共138个。其中外室右壁3个;前室与主室之间的门道南壁有40个、北壁45个;主室正壁2个(左手)、右壁(北壁)22个、左壁(南壁)27个,并有只磨擦出手指而无手掌的特殊手模指槽现象;另有北壁刻画图形7个,其中似羊、旗帜、弓等(图172-175)。
  第135窟:方形窟,东壁的壁画上残存刻画的巨大弓箭、山羊等多幅(图176-177),可辨清形象者4个;手模41个;正壁手模6个,右(北)壁35个(多右手)。
  (二)谷西区(33个窟)
  第7窟:中心柱窟,右甬道入口处高1.65米处残存数道划痕与不明形体;左甬道外壁残存一似鸟的刻画(图178-179);后甬道后壁壁画上刻一大角羊(图180)。
  第8窟:中心柱窟,主室左壁(东壁)中部壁画上有大角羊一个(图181);正
  壁手模3个(两个左手)。
  第13窟:中心柱窟,主室左壁手模3个。
  第18窟:僧房窟,进入主室门道的左壁有右手手模1个。
  第19窟:僧房窟,进入主室门道的右壁有右手1个,未完成的手模3个。
  第20窟:僧房窟,甬道及主室存刻画图形8个(图182-189)。
  第22窟:僧房窟,甬道拐弯处外壁手模1个,左手。
  第23窟:中心柱窟,左甬道手模1个,左手。
  第27窟:中心柱窟,手模17个,其中左手15个,右手2个(图190-191)。其中有2个刻在主龛内右侧壁的墙皮上(左手),其余在砂岩上(36)。
  第28窟:方形窟,正壁两龛之间手模1个。
  第29窟:窟外东侧龛存左手手模1个。
  第30窟A:砂岩手模1个,左手。
  第31窟:北壁砂岩手模2个。
  第32窟:中心柱窟,砂岩手模7个。其中正壁6个,东壁1个。
  第33窟:方形窟,西壁砂岩手模7个。
  第34窟:中心柱窟,砂岩手模30个。其中正壁5个,东壁23个,西壁2个。
  第35窟:僧房窟,进入主室门道右侧一刻画似马的图形,两后腿间刻一箭头符号(图192);另有手模4个。第36窟:方形窟,手模25个。第37窟:僧房窟,手模3个。第38窟:中心柱窟,东甬道外壁一个用单线刻画的大角羊(图193);手模
  4个,主室西壁1个,东甬道外壁3个,左手(图194-195),为便于刻画,手指叉开。
  第39窟:方形窟,正壁高1.4米处刻有一山羊,下边另有一不完整的似羊的图形;右壁高1.9米处,刻有一未完成的羊的图形(图196-198)。
  第40窟门外西侧,砂岩手模4个(图199)。
  第43窟:中心柱窟,砂岩手模22个。其中东、西壁各11个。多处文字题记,一人形刻画(图200)。第43-47窟的台阶的途中崖壁上,砂岩手模1个(图201)。第46窟:方形窟外东侧,砂岩手模1个。第47窟:大像窟,手模共84个。其中外室正壁高2.5米处1个;外室西壁
  42个;高约3米处的壁面(37)6只,还包括两对双手、左手4个,外室东壁10个,其中8个处在高约4米的壁上,也有一对双手;后室、甬道和中心柱上共31个,其中左手5个。(图202-205)
  第48窟:大像窟,手模5个。外室2个,正壁高处1个砂岩手模,东壁1个;后室3个,1个砂岩手模,2个刻画手模(左手)。第49窟:方形窟,正壁和左壁岩刻4个。正壁一山羊,轮廓之内的墙皮皆刻去,形象较写实;左壁也有一山羊形象,线刻,前肢残损,还有一形体似未刻完,也似山羊(图206-209);外室西壁砂岩手模4个。
  第58窟:中心柱窟,左甬道外壁的壁画上有刻画手模1个(左手)。
  第70窟:大像窟,砂岩手模4个。
  第71窟:异形窟,手模10个。
  第75窟:僧房窟,甬道右(西)壁一形象似羊(图210-211)。
  第77窟:大像窟,后室中心柱砂岩手模2个。
  第80窟:中心柱窟,手模7个,其中主室正壁龛内南侧壁存一刻画左手手模,甬道6个砂岩手模。
  (三)谷东区(21个窟)
  第139窟:大像窟,手模9个;其中刻画1个,砂岩手模8个。
  第140窟:僧房窟,手模14个;其中在东壁砂岩上刻画1个,北壁砂岩手模13个。第154窟:大像窟,主室门壁右下侧岩刻山羊4个(图212-217);后室有手模1个,另有2个砂岩手指印。第155窟:中心柱窟,主室东壁4个似羊的岩刻;窟外左下4个线刻羊(图218-223);砂岩手模2个。
  第156窟:现修门壁窟外砂岩刻画符号8个(图224-226)。
  第159窟:中心柱窟,东壁隐约有砂岩手模2个。
  第160窟:中心柱窟,西壁有砂岩手模3个(右手),中心柱西甬道内壁有砂岩手模4个(左手)、后甬道正壁有砂岩手模1个。
  第161窟:方形窟,窟内壁画烟熏严重,南(门)壁东侧约1.4米高处岩画图形2个,大的显然是一羊,小的也属家畜形状;室外有砂岩手模4个(图227-231)。
  第162窟:僧房窟,外室有砂岩手模2个。
  第163窟:中心柱窟,主室左壁的壁画上刻画一似鹿的岩画;右壁刻一大角羊(图232-236);正壁砂岩手模1个。第164窟:僧房窟,外室西壁一大角羊(图237),手模3个。第166窟:方形窟,正壁有砂岩手模1个。第167窟:方形窟,正壁手模1个,左(东)壁6个(左手),右(西)壁高3米
  处刻左手2个,并有2个图形似鹿。另有2个几何形符号,其中一个十字形(图238-239)。
  第168窟:方形窟,砂岩手模3个。
  第181窟:中心柱窟,主室墙皮刻画手模2个(左、右手各1个),古民族文字、汉文字题记各一(图240-243)。
  第184窟:中心柱窟,主室北壁砂岩手模2个(左手)。
  第192窟:中心柱窟,刻画符号一个(图244)。
  第194窟:方形窟,北壁砂岩手模2个。
  第195窟:中心柱窟,砂岩手模共33个。其中左甬道1个、后甬道正壁11个、后甬道前壁19个、后甬道北壁2个。第196窟:中心柱窟,砂岩手模共8个。其中主室左壁砂岩手模2个、西壁4个、西甬道外壁2个(图245)。
  第198窟:中心柱窟,东甬道外壁砂岩手模2个(图246)。
  (四)后山区(6个窟)
  第201窟:中心柱窟,砂岩手模共24个。其中东壁21个、西壁1个、南壁2个。第206窟:中心柱窟,砂岩手模共24个。其中正壁1个、正壁龛内9个、左壁(东壁)8个、右壁(西壁)6个、。第220窟:长方形窟,东壁刻写民族古文字若干(图247-251)手模7个。其中东壁5个(砂岩手模2个,其一掌内有一大写的汉字“龙”(刻画,3个);南壁龛2个(一左一右);另有一蜘蛛刻画在砂岩上。
  第222窟:方形窟,岩画4个(图252-255)。
  第232窟:砂岩手模17个。
  第233窟:异形窟,砂岩手模1个。
  另外,从谷东区往后山区的路途中的岩石上有砂岩手模1个,并有刻画者的姓名(阿不登)及刻画日期(87.9.19)。(五)亦狭克沟(38)(2个窟)亦狭克沟石窟现存四个洞窟,由于其驿站的功能与作用所限,洞窟形制主要为方形或长方形,洞窟凿刻在沟西崖壁上,面朝东。窟内均无壁画。一大窟,长度8.8米,宽度5.3米,壁高2米,券顶高1.3米,前壁一窗户,外口1米,壁厚90厘米,内口1.3米,窗台上抹有草泥,壁面有刻画图画。右壁似有一壁炉,壁面砂岩上涂一层白灰泥,正壁可见6处龟兹文题记,左壁的龟兹文模糊不清,并有6处阿拉伯文字,后壁右角有许多阿拉伯文,窟内至少有四五种不同的文字。一小窟,型制同大窟,横宽3.5米,深3.8米,右壁一壁炉,左壁有龟兹文题记(图256-274)。

知识出处

克孜尔岩画研究

《克孜尔岩画研究》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从克孜尔石窟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克孜尔岩画的名称问题,岩画的分布、数量与内容,岩画的制作技法、形式与风格等诸方面对克孜尔岩画进行了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克孜尔岩画列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将该项目列入出版计划,新疆艺术学院也给以积极的支持,这都体现了相关部门对新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