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龟兹石窟与壁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801
颗粒名称:
龟兹石窟与壁画
分类号:
K876.9
页数:
2
页码:
101-102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阿克苏地区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窟寺计有17处。保存较完整并留存有壁画的石窟有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托乎拉克埃肯石窟、阿艾石窟 7处,保存的壁画面积总计达两万多平方米。
关键词:
龟兹地区
龟兹石窟
壁画
内容
阿克苏地区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窟寺计有17处。保存较完整并留存有壁画的石窟有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托乎拉克埃肯石窟、阿艾石窟 7处,保存的壁画面积总计达两万多平方米。
石窟最早在印度出现。印度最早的石窟是开凿于公元前三世纪的阿旃陀石窟。随着佛教东传至龟兹,石窟这种建筑方式也被龟兹当地的僧人运用,在雀勒塔格山和库鲁克塔格山间谷地开凿了大量的石窟。在龟兹地区早期盛行小乘佛教。到公元四世纪后,大乘佛教也开始在龟兹地区流传起来。
据记载,在公元四世纪时,龟兹地区已经有僧尼一万余人。现今我们看到在龟兹地区留下规模巨大的古代佛教寺院和石窟建筑群,建筑式样繁杂,为国内其他石窟群所罕见。从建筑形制上来分主要有中心柱支提窟、大像窟、方形窟、毗诃罗窟(僧房窟)。
在石窟中绘制壁画和布置泥塑是教化诸信仰僧众的一种有效手段。石窟中壁画内容和布局,把龟兹地区的世俗生活和宗教信仰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从另一方面曲折的透露出当时龟兹社会世俗的政治、经济、文化、音乐、舞蹈的状况,为研究龟兹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
料。在龟兹地区的石窟壁画中,描绘有许多奏乐和舞蹈的场面,为研究龟兹地区的音乐文化提供了形象的乐舞资料。如克孜尔第三十八窟和森姆塞木第二十六窟的伎乐组合。第三十八窟由于绘有二十八身伎乐菩萨的组合演奏,被国外的学者称之为龟兹地区的“音乐窟”。在龟兹壁画中我们所见到的乐器形象主要分为三类:弹奏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弹奏乐器主要包括:竖箜篌、凤首箜篌、曲颈琵琶、五弦琵琶、阮咸、里拉等;吹奏乐器主要包括:筚篥、排箫、萧、横笛、角、法螺等;打击乐器主要为:铜钹、大鼓、鸡篓鼓、鼗鼓(俗称 “拨浪鼓”)、羯鼓、答腊鼓、腰鼓、毛员鼓等。
自两汉以迄于南北朝,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往繁盛。它沟通了东西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龟兹的音乐文化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们在龟兹地区石窟中所见到的各种乐器形象,必定是当时龟兹音乐器乐实物在壁画上的真实反映。在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隋唐时期,龟兹地区造就了许多杰出的艺术人才,载人史册的龟兹艺术家有苏袛婆、白智通、白明达,他们成为龟兹地区在内地创演音乐的开拓者,他们带去了龟兹乐律和调式理论,对中原的音乐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阿克苏地区境内留存至今的数量众多的石窟建筑群和壁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的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美术史、建筑史、音乐史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无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本书介绍阿克苏的历史沿革、古代遗址、古代石窟、佛寺遗迹、古代城池、古代墓葬、古代岩画、古代货币等文物古迹。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