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777
颗粒名称: 南路
分类号: K27
页数: 2
页码: 357-3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南路,包括了且(末)若(羌)垦区(三十六团)、和田垦区(农十四师)。
关键词: 新疆生产 南路 垦区

内容

丝绸之路南道,在汉代曾是东西交通的主道,繁荣一时,班超首次出使西域,及以后数次往返,均经此道。待中道畅通,特别是北道开辟后,南道逐渐萧条起来,加上河水改道,黄沙侵蚀,不少名城被湮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南道上的垦区有两处。
  一、且(末)若(羌)垦区(三十六团)
  垦区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且末县境内,属农二师建制,是汉代古楼兰国的伊循屯田区(现在的突布提城堡)。伊循是汉代丝绸之路南路重镇。区内有三十六团及所属石棉矿,土地2.86千公顷,播种面积2.69千公顷。人口8411人。2007年生产总值9603万元,产粮600吨,产棉花4233吨。这里水土资源丰富,但交通闭塞,是待开发区。该团所属石棉矿,是全国有名的大型石棉矿,年产石棉1.5万吨,自1966年开始生产到1986年,累计税利额7026.5万元。
  二、和田垦区(农十四师)
  垦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境内。农作物播种面积7.70千公顷。2007年总人口32755人,少数民族23912人。下辖4个农场,工交建筑企业57个,分别在墨玉县、皮山县、策勒县境内及和田市内。2007年生产总值25165万元(当年价),产粮8114吨,棉花3745吨,安息香200~300吨,无核白葡萄干500~1000吨。年末牲畜头数为10.16万头(只)。有水库3座,库容1100万立方米。垦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极少,蒸发量很大,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全年平均气温11.4℃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26.1℃200天。水源为皮、喀拉喀什河、奴尔河为主,年引水7200立方米。但季节不平衡,春季严重缺水。已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铁矿、煤矿、石灰石、石膏、玉石、石墨、云母及金矿等。
  四十七团前身是二军五师十五团。后编为农一师前进农场墨玉分场,1969年归属农三师,1982年归属和管局。
  长期以来,农十四师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为改变这种局面,近两年,该师把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发展的主线,走上了特色高效农业之路。
  2008年,农十四师制定了“保粮、稳棉、增枣,发展蚕桑,稳定山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全师粮食播种面积3.4万亩,总产9500吨以上。棉花主要以林棉间作,为了解决幼林果树地块前期收入,棉花稳定在3万亩。利用南疆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加大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标准园建设,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做大做强以红枣为主的园艺业,力争建成新疆最大的集中连片有机红枣生产基地。利用“有机红枣”认证这一金字招牌,发展壮大“昆仑山枣业。年降水量36.4毫米,年无霜期平均为,山河,公司”这一龙头企业,扩大红枣深加工和外销,延长产业链,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使职工增收。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