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772
颗粒名称: 中路
分类号: K27
页数: 7
页码: 352-3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中路,包括了吐鲁番垦区(二二一团)、库尔勒垦区(农二师)、阿克苏垦区(农一师)等。
关键词: 新疆生产 兵团建制 中路

内容

一、吐鲁番垦区(二二一团)
  二二一团位于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北缘的吐鲁番地区境内。团部在吐鲁番市交河镇西,距吐鲁番市13公里。交河故城是汉代的屯田地区,公元前76年,郑吉派300名士卒在交河屯田生产。垦区属盆地戈壁砾石地带,几乎无植被。土地面积20千公顷,现种植葡萄、棉花共
  0.9千公顷,林带1万亩。2007年人口5856人。该团土层薄,气候酷热。主要引用博格达山大河沿水系(红星三渠)及地下水灌溉。年平均气温13.9℃,绝对最高气温48.6℃最低气温﹣24.0℃昼夜温差14.6℃,全年30℃以上高温达146~151天。年均日小时,天。居吐鲁番“风库”的风口,风力一般8~9级,最大11~12级。大风期多在3~8月。海拔高处为1252米,最低处为﹣142米。
  二二一团前身是十六师四十七团,后编为红星三场。几经变动,1982年归兵团直属农场。现划归十二师建制。这里适于葡萄生长,1984年以来,葡萄发展很快。到1988年,葡萄面积已达10108亩;2007年葡萄水果总产15965吨,葡萄干210吨,是兵团的葡萄生产基地。该场还加工葡萄酒800吨,葡萄罐头500吨。桑椹饮料,品质优良,畅销区内外。种植棉花1万亩,产皮棉8540吨。2007年生产总值6892万照3000,无霜期220,元(当年价)。还有1万亩林带,以防风沙。
  二、库尔勒垦区(农二师)
  该垦区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边缘的库尔勒地区境内。焉耆原是丝绸之路重镇。库尔勒以西的轮台县是汉代南疆最早的屯田地区,西域第一任都护府就设在乌垒(轮台县野云沟一带)。唐代和清代都曾在此屯过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六师进驻焉耆,一面稳定社会秩序,同时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师长张仲瀚率领一批农业和水利专家及团、营干部100余名,于10月先于部队到达库尔勒、焉耆、尉犁、和静等地勘测水土资源,当即决定修渠引水。1950年开荒5万亩,经过40年的辛勤创业,现有土地资源70.04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6936千公顷。果园17.288千公顷,水果总产104768吨,其中库尔勒香梨总产86638吨,驰名全国。人口204389人。师部驻库尔勒。下辖农牧团场18个,工、交、商、建企业187个。2007年生产总值330194万元(当年价),工业总产值139031万元(当年价)。产粮53069吨。产棉花93070吨。牲畜53.29万头(只),其中鹿50223只,产鹿茸39930公斤。是兵团重要的粮棉基地,也是香梨和鹿茸基地。有水库5座,库容量36610万立方米,鱼总产2625吨。农业区年平均气温7.9℃~11.4℃极端低温﹣35.2℃极端高温42.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86~3138小时,年降水,量平均为23~72毫,米,年蒸发量平均,为1300~2788毫米,无霜期161~220天。
  该师的前身是三五九旅和晋绥军区派出的300余名干部于1947年2月在山东渤海地区组建。建军后名为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同年9月编为西北野战军二纵独立旅,后又编为二军步兵第六师。1949年底,进军新疆后驻焉耆。
  农二师湖光糖厂,是1984年11月6日由国务院农牧渔业部批准兴建的,日处理甜菜1000吨(现已达日处理甜菜1300吨),设有制糖、酒精、颗粒干粕、动力、机修5个车间,生产设备1009台。总建筑面积55581平方米,总投资5134万元。1985年完成了施工现场和建筑材料准备及大部分设备订货和职工培训工作。1987年9
  月27日加工甜菜一次试车成功,整个建筑周期仅16个月。建厂速度,列全疆同类糖厂之首。
  库西工业园区。农二师立足果品这一特色优势资源,抓住自治区在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沿线建设100万公顷特色经济林的机遇,大力发展冷库仓储物流业,通过招商引资,兴建20万吨冷库群,辐射南疆干、鲜果品加工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库(库尔勒)西工业园区,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加快农二师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路。之前,已投资7000多万元,安排了二十九团新城镇和三十团沿314国道生态林。
  2005年6月,巴音格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和政府批准农二师成立“库西工业园区”,作为库尔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个工业园,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按照“统一规划,主体开发,企业入园,资源共享”的要求,园区内现有工业企业以2004年底纳税额为基数,从批准日起,园区内新建企业及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后新增生产能力部分缴纳的税收,属地方收入部分,五年内留在园区内用于基础建设,五年后按照地方和农二师5∶5的比例进行分成。
  到2007年底,园区累计引进企业11家,其中已建成2家,总投资13350万元,在建企业4家,2007年总投资额10750万元;意向入住企业5家,总投资9000万元。
  农二师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依托特有的水土、光热、地缘和物种等优势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推进棉花、番茄、辣椒、制糖、林果、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建设。该师特色农业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阿克苏垦区(农一师)
  该垦区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地区境内。这里原是汉唐重点屯田地区,汉代姑墨国、龟兹国所在地。唐代在西域设安西大都护府,是西域的最高军事指挥部,又是行政首脑机关。大都护府就设在龟兹首都伊罗卢城内(今库车城东郊皮朗古城遗址)。是汉唐“丝绸之路”重镇。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进驻阿克苏,即在此屯田生产。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六军团,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曾参加过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后期编为二军五师。1953年部队集体转业,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
  第一师,师部驻阿克苏市。
  这支部队40年来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风餐露宿,艰苦奋斗,共垦荒240万亩。现有土地总面积151.08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148.23千公顷,修建斗渠以上排灌渠道4500多公里,建筑平原水库5座,总蓄水能力达51.720亿立方米,并在素有“无缰之马”的塔里木河上修建了长1600米的现代化大桥和钢筋水泥的拦河大闸。2007年总人口291388人,其中,维吾尔族18799人,哈萨克族、回族共2120人,少数民族共23189人,汉族268206人。下属农牧团场17个,工交商建及运输企业173个。2007年生产总值563412万元(当年价),其中工业总产值270197万元;粮食总产161566吨,棉花总产279348吨。大小牲畜48.56万余头(只),其中,鹿2191只,产鹿茸1519公斤。果园22864亩,产水果119566吨,所产阿克苏苹果誉满全疆,总产3415吨。
  阿克苏垦区是兵团重点粮、棉、瓜果基地。所属的二团于1988年上缴粮食29015吨,列入全国100个交粮先进县的行列。垦区高级农艺师杨亚东在塔里木垦区工作已55年,他精心培育出堪与埃及长绒棉“吉扎45”媲美的新品种。1984年种植30万亩,出口到东欧、日本1万吨以上。2007年种植44.53万亩,长绒棉总产量96699吨,是全国最大的长绒棉基地。该垦区栽培的优良品种“新海三号”长绒棉,亩产达到134公斤。
  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农一师直属的新疆阿克苏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独家发起,社会募集方式设立,是集农业综合开发、畜牧业、林果业、草业、制药业、房地产、良种繁育、节水器材、能源综合利用为一体,具有先进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公司股票于1999年4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简称“新农开发”。
  公司拥有三个农场、六家控股子公司、七家参股公司,至2007年末,公司总资产达27.52亿元,净资产11.17亿元,公司主要产品为棉花、粮食、油料、甘草制品,棉浆粕、乳制品等,远销海内外众多地区。2004年,被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新农”牌棉花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从1999年到2007年,农业种植一直是公司的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的发展,同时努力做大做强相关产业的经营,依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促进了公司快速稳健的发展。1999年,净资产71498万元,到2007年达到111681.42万元,增长56%。营业利润率2007年达到19.27%。
  农一师是兵团植棉大师和经济强师。该师提出紧紧围绕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抓好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实施以生产集约化、技术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战略,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施以优势资源转换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以“新农棉花”、“青松水泥”、“托木尔酒”、“天山雪米”等产品品牌为主的名牌战略等。在农业上,重点加强棉花产业、米业、酒业、水果蔬菜业、畜牧业、种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建设棉
  花、粮食、鲜果、干果、园艺、肉类、牛奶和饲料种植八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工业上,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业机械、矿产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能源化学工业等六大产业,使工
  业成为建设经济强师图102棉花丰收的主导力量。2007年,全师职均收入已达1.99万元,在兵团名列前茅。
  四、喀什垦区(农三师)
  喀什垦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的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大多数农牧团场建立在叶尔羌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这里也是汉唐屯田地区,唐代的“疏勒七屯”就在这些地方。1965年成立农三师,师部设于喀什市。
  农三师是以原农一师四管处为基础,加上各师抽调的人员,及相继并入的巴楚农场、伽师农场、莎车农场、东风农场,于1965年组建而成。农三师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到2007年底,农作物播种面积86.27千公顷,果树面积9.261千公顷,产水果72424吨,有水库5座,库容83800万立方米,人口13.6万人,辖农牧团场18个,工交商建及运输企业152个,中、小学校201所。
  该垦区属大陆性气候,海拔1100~1300米,年日照2784小时,有效积温4400℃~4600℃,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无霜期220天,降水量61.5毫米,蒸发量2487毫米。垦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天然胡杨林和红柳等灌木林44.26万亩,甘草13万亩,罗布麻4万亩,可垦荒地200余万亩。土壤为草甸土、盐土、沼土、风沙土4种。
  2007年生产总值22623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5100万元(当年价)。粮食总产64179吨,棉花总产151250吨,是兵团的粮棉瓜果基地。引进安徽砀山的贡梨,经过人工培育,优于原产地,色泽金黄,香脆多汁,年产4000余吨,深受香港、新加坡、加拿大人民的欢迎。年末牲畜存栏数为41.99万头(只),鱼类总产1146吨。
  农三师、图木舒克市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师、市经济滞后的局面,必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协调发展。为此制订了实施100万亩棉花、30万亩林果、20万亩粮食、20万亩饲草的“1322工程”,到2009年全部完成。力争用3~8年时间,将小海子垦区建成80万头(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和25万亩红枣、核桃生产基地;将麦盖提垦区建成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和20万亩巴旦杏、红枣生产基地;将喀什垦区建成100万只特色
  禽养殖基地和15万亩苹果杏子生产基地。
  在发展现代工业方面:加快发展棉纺、水泥、电力、药业、食品加工,农业机械组装制造业,全面推进新型化工业化。引进国内外知名棉纺企业,加快万吨浆粕厂项目建设;以昆仑神农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甘草深加工为重点,发展合成制药、生物制药等产业;以图木舒克前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生产新型干洁水泥,上马20万吨水泥技改生产线;图木舒克市2×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已于2008年5月7日开工建设,2009年投产。
  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推进资产重组市场化,产权结构多元化,依托资源优势,全面进行城镇化建设,不断优化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喀什地区素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天然区位优势,为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师、市以三运司国际物流园为中心,力争形成国际出口货物保税区,积极发展转口贸易。
  农三师地处反对“三股势力”的前沿阵地,将稳定作为第一要务,严防“三股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大力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加强民兵训练,为保卫地区稳定贡献力量。2008上半年,师、市生产总值5.9亿元,同比增长8.3%。师市决心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