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奎屯垦区(农七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767
颗粒名称: 六、奎屯垦区(农七师)
分类号: K27
页数: 2
页码: 346-3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农七师以种植棉花为主,一枝独秀,受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师党委提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战略。要求各团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特色,形成一团一品、一团一特的格局,并力争在全师实现百万亩土地自动化滴灌。
关键词: 新疆生产 奎屯垦区 垦区

内容

该垦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塔城地区乌苏县境内。东接石河子,西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毗邻。2007年末人口218793人,其中,少数民族7327人。耕地面积97.66千公顷。下辖10个农牧团场,2个水利工程处,280个工交建企业,以及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科学试验站、教师进修学校、车排子医院、勘测设计队、驻乌鲁木齐办事处等单位。铁路、公路贯通垦区,交通十分便利。
  农七师的前身是新疆和平起义后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步兵二十五师。1950年3月进驻垦区,1954年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七师。至1966年发展到3个管理处、3个总场。共23个农牧团场,18个师直属工矿企业单位,兴建了一座奎屯新城。耕地面积126.77万亩,林木面积16万多亩,果园3.17万亩,总人口22万余人。1962年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精博总场划归农五师,1969年位于塔城的第三管理处9个农牧团场划归农九师,1975年下野地区域的第一管理处6个团场又划归石河子地区。奎屯设市,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农七师体制多变,现仅为原规模的1/3左右。2007年生产总值353612万元(当年价),其中,工业总产值199072万元。粮食总产61150吨,棉花总产127030吨,其中,80%供出口,是兵团的棉花基地。牲畜28.04万头(只)。
  垦区为山前冲积洪积湖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坡度在1%~5%之间。除个别老沟谷地外,大部分地势平坦,适于农业生产。气候属于中亚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为40.2℃最低气温为﹣42.3℃无霜期160~18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700~3000小时,年降,水量200毫米。垦区,水利资源有奎屯河、古尔图河、四棵树河,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与乌苏县群众共用。有泉水1.04亿立方米,已打井470眼(1985年数),年抽水1780万立方米。有水库6座,总库容量2.25亿立方米,具有比较完善的灌溉系统。
  成立天北新区。奎屯市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带西端,南与独山子一路之隔,西与乌苏市隔河相望,是312、217国道交汇处,欧亚大陆桥横穿境内,与独山子、乌苏合称“金三角”。
  2001年6月,农七师、奎屯市、独山子三家提议联手共建开发区的构想,三家携手共建、共管、共商、共享。2002年7月,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批准在奎屯市北部农七师师部驻地成立天北新区。规划面积为61平方千米,现有人口5.8万。驻区纳税单位515个,行政单位54个,将天北新区定位为商贸、旅游、休闲的综合生态城区。税收中地方收入部分实行分成制,按照奎屯市六成,农七师四成进行分配。
  天北新区2002~2007年成立五年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兵地融合发展的机遇,以建设、管理、经营、服务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围绕发展这一要务,累计完成生产总值31.9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11.2亿元,房地产开发面积50万平方米,新区面积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步入健康发展的道路。
  农七师以种植棉花为主,一枝独秀,受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师党委提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战略。要求各团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特色,形成一团一品、一团一特的格局,并力争在全师实现百万亩土地自动化滴灌。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