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战备防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74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战备防边
分类号: E118
页数: 3
页码: 318-32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新疆战备防边,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严格组织纪律性的部队。他们虽然转了业,以经济建设为主,但仍保持着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形式,执行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三重任务,所以在当时形势下,这支劳武结合的部队对于防止外来侵略、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宁和保障祖国统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疆 战备防边 战备

内容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利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进行大肆掠夺。在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的浪潮中,沙皇俄国乘机侵占了我国西北的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60年,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反华逆流,在这一逆流中,中苏两党关系破裂,局势非常紧张。当时苏联在中苏边境地区陈兵百万,企图用武力压服中国人民,苏方还发表声明说什么:“在西部中国边界没有超出甘肃省和四川省,更从来没有到过巴尔喀什湖。”
  新疆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大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严格组织纪律性的部队。他们虽然转了业,以经济建设为主,但仍保持着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形式,执行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三重任务,所以在当时形势下,这支劳武结合的部队对于防止外来侵略、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宁和保障祖国统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时它的1.4万人的武装部队担负着警卫、维护治安的任务。
  1961年兵团党委决定组建13个武装基干民兵营,外加5个武装基干民兵连。兵团副政委张仲瀚要求,建设一支“一旦有事,能够做到不分昼夜,不分山川,不用向导,运用自如,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民兵武装部队”。兵团的武装建设,因此而进一步加强。到1965年底,兵团共组建值班民兵连466个,其中:炮兵团、坦克团各1个,步兵连405个,骑兵连11个,机炮连24个,共5.1万人;基干民兵连189个,共3.5万余人。各农场都组建了值班民兵连和基干民兵连。当时生产建设兵团的8万多武装民兵和78万军垦战士遍布天山南北,“一手持枪,一手拿镐”,成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稳定新疆局势的重要力量。
  兵团驾驶兵,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踊跃支援前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中国和印度是相互毗邻的两个古老的国家,中、印边界线长约2000公里。虽然从未正式划定过,但两国之间按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两国人民长期和平共处中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英帝国主义占领印度时,于1913年制造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企图划走我国大片领土归英属印度,中国历届政府均拒绝承认。1950年以后,印度,政府先后侵占了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9万平方公里,1954年又侵占了中段2000平方公里的巴里加斯,1959年西藏农奴主发生叛乱,印度政府企图乘机占领西段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1961年开始,印度军队先后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越过中印实际控制线,蚕食我国领土,建立据点,挑起冲突。中国政府多次建议通过和谈解决边界问题,均遭印度政府拒绝。1962年9月,印军悍然在中印边界的东段向北推进,10月20日,印军以十个旅的兵力,在中印边界东、西段,同时发动向中国大规模的进攻,我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我驻疆边防部队,在600公里的西段边境线上,给入侵印军以沉重打击,全部扫除了印军自1955年以来在我国境内建立的43个侵略据点。
  在这一战役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力支援前线,提出:“前线需要什么,就支援什么,一切为了前线。”特别是兵团驾驶兵,踊跃支前,全兵团共抽调汽车401辆,驾驶人员1105名,组成运输队,先后共运输军用物资6308吨。独立汽车三营有9辆汽车配属战斗部队,他们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兵团机运处张林孝,在爱人分娩的第二天就带队上山,哪个车抛锚,他就跟哪个车走,受到部队和驾驶员的称赞。
  边民外逃事件与“三代”工作。
  1960年以前,中苏边境中方一侧,基本上处于有边无防的状态。
  1962年4月,由于苏联的策动和诱骗,发生了伊犁、塔城边境地区6万余居民,赶着牲畜,带着财物越境逃往苏联的边民外逃事件。其中裕民、塔城、霍城三县受害最重。塔城县外逃人口达该县人口的68%;霍城县边境三个公社原有人口1.6万多人,外逃后只剩3000余人,其中前进公社的社员只剩下9户。这些地区的农村组织遭到破坏,有的公社机关陷入瘫痪之中,各项生产遭受严重损失。据裕民县当时的统计:牲畜损失31%,车辆损失70%,耕畜损失80%。
  1962年5月5日,中央和自治区指示生产建设兵团派出部队赶往边境地区维持社会秩序,配合国防部队保卫边境各县人民政权,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当时兵团共派出5个独立营和21个值班民兵连,赶往出事的各县,胜利完成了中央和自治区交给的艰巨任务。
  5月29日,伊宁市客运站因买车票问题,少数坏人煽动一些群众捣毁客运站大门和办公室门窗及电话,打伤维持秩序的干部和战士共15人。当时少数坏人叫嚣:“现在是打倒共产党,消灭汉族人的问题。”与此同时,约有2000多人包围了伊犁州人民委员会,夺走门卫枪支,占据了州人民委员会大楼,捣毁门窗,殴打干部,抢走文件、公章,特别是抢走十多年的外事档案资料。另有数百名群众在伊犁区党委门前,企图冲击区党委办公大楼,情况十分严重。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兵团农四师奉命迅速派民兵增援区党委,打击了暴徒的嚣张气焰,控制了局势,并夺回了人民委员会的大楼,保卫了伊犁区党委,稳定了社会秩序。
  为了在“伊塔事件”发生地区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周恩来总理在事件发生的当时亲自召见了兵团副政委张仲瀚,他要求兵团承担维护社会治安,劝阻边民外逃,对边民外逃地区遗留下来的农牧业生产和基层工作实行代耕、代牧、代管,并要求兵团沿中苏边界建立国营农(牧、林)场带。
  根据这个原则和中央、自治区党委的有关指示,兵团从农四、五、六、七、八师、工一师、兵直等单位派出干部810名,工人16750名,汽车39辆,拖拉机和康拜因45台,前往裕民、塔城、霍城、额敏四个县的12个公社、6个牧场执行“三代”工作。工作队进入指定地区后,首先恢复了各级党政机构。其中,代理公社职务的干部有54名,占公社干部总数的79%;代理大队职务的干部有199名,占大队干部总数的93%;代理生产队领导职务的干部有499名。另外工作队迅速投入抢洪灌溉小麦,发动群众漫山遍野地寻找失散的牧畜的工作。据统计当时共代管庄稼78万多亩,代耕土地42万多亩,收拢失散代牧的牲畜32.7万多头。他们在当地党政和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8月间,将代耕的土地、代牧的牲畜、代管的财物,全部移交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兵团在执行“三代”任务及边防值班民兵支出的各项费用,共计935万余元。
  为了加强边防建设,开发和建设边境地区,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指示,兵团由执行“三代”任务转变为筹划建立边境农场的工作。区党委先后发出〔1962〕456号、561号、704号文件,指示在伊犁、博乐、塔城、阿勒泰等地、州边境纵深10~30公里左右,划出作为兵团建设边境农场,另由兵团划出14万亩土地安置边境内迁群众。
  从1962年到1966年五年时间,共建立边境农场53个,基本上形成了一条纵深10~30公里的边境农场带。筑起了一条“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它既发展了经济,又加强了边防建设,成为中国国境线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