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新中国屯垦事业的建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738
颗粒名称: 第十七章 新中国屯垦事业的建立
分类号: K27
页数: 18
页码: 293-31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新中国屯垦事业的建立,包括了新疆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疆、驻疆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艰苦创业的三年等。
关键词: 新中国 屯垦事业 建立

内容

当代新疆屯垦,主要是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此之前,新疆和平解放。共和国宣布诞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胜利进驻新疆各个地区,新疆各族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新疆屯垦也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在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问题上,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认真分析了新疆的形势,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的经验,为了祖国西陲的长治久安,决定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从那个时候起,百万军垦战士便数十年如一日,战斗在天山南北,忠实地执行着这一方针。在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军垦战士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以大无畏的精神,忍受和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2007年底,已开垦土地1044.48千公顷,大型垦区13个,国营农牧企业179个,还拥有2909个工矿企业,商业机构1156个和大批科研机构,总人口258.47万,职工90余万,现已形成党、政、军、企一体,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联合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仅是发展新疆经济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新疆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巩固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更是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其规模和发展速度,数十倍于汉、唐、清时代的屯田戍边。到现在为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历了六个阶段,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开始奠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建设正规化的国营农场;兵团事业大发展;文化大革命,兵团各项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兵团撤销;恢复兵团体制,兵团的事业进入新的阶段。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艰苦创业,奠定军垦事业的基础时期;大发展时期;遭受挫折,兵团解体时期;兵团恢复,振兴军垦事业的时期。
  第一节 新疆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疆
  1949年3月,党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以及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等中央领导人,已将进军新疆的任务交给了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将军。鼓励他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将红旗插上帕米尔高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新疆问题如何解决?党中央作了两手准备,即用战争的办法与和平的办法。积极做工作,力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
  至于何时进军新疆,原安排在1950年初。1949年1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一个党内指示,其中关于1949年的任务时讲到:“1949年夏、秋、冬三季,我们应当争取占领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九省的大部,其中有些则是全部”①。同年5月,中央军委在部署进军任务时说:“一野(四个兵团35万人)年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备兵分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位于西北,
  并于明春开始经营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领经营川北..”②很明显,中央将进军新疆的时间安排在1950年初。
  1949年6月,以刘少奇同志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谈判,会谈时,斯大林提出,据可靠情报,美英帝国主义企图拉拢西北“五马”(马步芳、马鸿逵、马步青、马鸿宾、马呈祥)的主力,退到新疆与当地的反动势力结合,搞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宣布与中国脱离关系。据此,斯大林建议我军“加速进军新疆,并可利用三区这支力量,要我们派人联络”①。于是中央决策将“五马”主力于甘、青、宁间就地歼灭,提前解决新疆问题。
  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将军指挥下,于5月下旬占领西安,大军神速西进,与马步芳主力决战于兰州城下。一野二兵团、十九兵团,经过鏖战,反复拼搏,于8月26日攻克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兰州,歼灭马步芳主力4万余人。一兵团9月5日克西宁,随即翻越常年积雪的祁连山,直插河西走廊。二兵团沿兰新公路向西北追击,越乌鞘岭,经山丹,17天前进700公里,于9月21日与一兵团会师于河西走廊重镇——张掖。退集酒泉地区的西北长官公署、第八补给区、九十一军、一二零军等共4万余人,有的起义,有的投诚,有的被击溃。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云集河西走廊,直叩新疆大门。1949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召见张治中将军,告诉张:“一野彭德怀司令员已指挥二兵团由兰新路向河西走廊追击。一兵团由青海翻越祁连山,直插张掖,以解决河西问题,然后会师进军新疆。希望张治中将军能去电给新疆军政负责人,起义最好。”张治中将军欣然应允,于9月10日致电给西北军政副长官兼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主席包尔汉:“..今全局演进至此,大势已定,且兰州解放,新省孤悬,兄等为革命大义,为新省和平计,亦即为全省人民及全体官兵利害计,亟应及时表明态度,正式宣布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9月17日,陶、包复电:“..在保障国家领土、维护全省和平、避免无谓牺牲的三项原则下,选择时机,和平转变..”②当时,新疆情况复杂,有的主和,也有的主战,迅速分为两派。主战的有骑一师(原骑五军)师长马呈祥,七十八师师长叶成,一七九旅旅长罗恕人及阿尔泰专员乌斯满(哈萨克族)等人。主和的有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副司令兼四十二师师长赵锡光、新疆警备司令部参谋长陶晋初、供应局局长郝家骏、总部政工处处长梁客浔以及省主席包尔汉、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秘书长兼新疆省政府秘书长刘孟纯、迪化市市长屈武、外交特派员刘泽荣等人。两派就和与战的问题,进行着隐蔽的、公开的、激烈而尖锐的斗争。
  主战派主张将部队拉到新、甘交界处的星星峡一线设防,阻止解放军进疆。如此计不成,就平毁新疆东部公路沿线的城镇和乡村,把此地变成“无人区”,然后退据南疆,依托天山、昆仑山进行长期周旋。③
  8月下旬,陶峙岳将军找叶成将军、马呈祥将军和罗恕人将军恳谈:“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能干涉他人的自由,但必须洞察利害,深明是非,不能感情用事。如不赞成和平,那就是战争,必须在作战上能操胜券,后勤供应有保障,方能应战。我们新疆部队号称十万(实际只7.1万多)。但只能用到点上,彼此不能支援,何况从军事上看,兰州、西宁相继不守,外援断绝,退路不通..新疆问题,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绝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所以我们的基本政策上,一切需要和平方式,也就是用政治方式解决。否则,对国家、对人民、对我们自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如果我们不采取主动,求得和平解决,将使十万官兵盲目牺牲,地方秩序混乱,人民流离失所,引起民族仇杀;如果坚持战争,放弃和平,一定会弄到既不能战,又不能和的地步,进退两难,又何苦乃尔。”叶、马、罗觉得有理,低头无言,没有争辩。
  9月19日胡宗南将军致电叶成:“将新疆部队移到南疆待命。如陶不走或阻止撤离,可作断然处置。”叶、马、罗接报后,密商决定于20日子夜开拔,行动前先将刘孟纯、屈武、陶晋初等主和人物逮捕,胁迫陶峙岳随部队转移。陶得悉后,连夜召叶、马、罗来谈,语极恳切,陶问:“你们要捕人,第二步怎么办?新疆情况特殊,一声枪响,能保住地方不乱?这样对你们有什么便宜?”“一个人基于感情用事,而忘却了利害是非,是非常危险的。目前整个局势,你们是清楚的,部队开拔要钱要油,现在是一无所有。”(①又说:“新疆连军政人员在内,总数不下十万,我怎能把他们扔在戈壁上不管。你们是不能这样干的,今天不是你们和我几个人的事,是十万人的生死问题,如处置不当,对十万人如何交待?”②叶、马、罗听到陶的分析,确是实情。东有解放军大军压境,西有“三区”民族军,北是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南有常年积雪的昆仑山,如轻举妄动,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部队没有开拔,人也未捕,一场风波,始告平息。
  后经多次商谈,陶提出:“如愿离开部队出走,可给予重金,并保证其安全。”不久,叶成接到他父亲来电,说家属已安抵香港,解除了后顾之优,表示愿交出部队,随后叶、罗也表示同意。遂于24日、25日三人带黄金千两离迪由南疆出国。
  9月25日,陶峙岳将军通电起义,宣布脱离广州政府,接受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签名的还有:副总司令兼四十二师师长赵锡光、整编骑一师师长韩有文、整编七十八师师长莫我若、旅长钟祖荫、李祖唐、田子梅、郭全梁、韩荣福、朱鸣刚、罗汝正、刘抡元、杨廷英,马平林。26日新疆省主席包尔汉也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
  9月27日,陶峙岳将军和包尔汉主席向全疆发布了《新疆警备司令部、新疆临时人民政府布告》,约法八章,要求全省军民,同心协力,防止破坏,稳定新疆局势。但由于新疆幅员辽阔,交通不便,驻军分散,关系复杂,加之通讯落后,军政当局难以控制。9月27日夜,原驻哈密的一七八旅五三三团部分官兵发生叛乱,抢劫哈密银行,一些商号和居民也惨遭洗劫。同日,原驻景化(现呼图壁县)的一七九旅六团一连长反对起义,枪杀营长李明海。相继鄯善、轮台、吐鲁番、库车、绥来(现玛纳斯县)、迪化(现乌鲁木齐)亦相继发生杀人、抢劫、放火、奸淫妇女等事件。是时,一些部队不稳,社会秩序混乱,群众一日数惊。包尔汉紧急致电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本省危机四伏,情势严重,希转饬西北之人民解放军兼程来新,以解危局,并慰人民之望。”
  据此,中央和一野司令员彭德怀将军决定从速进军新疆。酒泉武威距迪化1200多公里,路途遥远,地广人稀,有荒漠戈壁阻隔,加之,水源奇缺,大部队行军困难重重。特别是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边境线长,情况复杂,必须进行认真准备。
  中央军委于9月24日,命令原二兵团六军转隶一兵团建制,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徐立清,率二、六两军进军新疆。
  8月中旬,中共中央命邓力群以中共中央联络员的身份,携带电台,从苏联赴伊宁,与“三区”革命领导人接头,建立“三区”同中央及西北战场彭德怀司令员之间的联系,以配合进军新疆的部署。
  部队深入进行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部队除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外,还介绍了新疆的自然地理和民族情况,要求每一个指战员都要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在陕甘地区,广泛招收各类技术人才,为开发建设新疆进行准备,仅在武功农学院、兰州大学等学校就招收了200余名学生参军进疆,后来都成了兵团生产建设的骨干。
  当时,塞外已近寒冬,在各族人民大力支援下,迅速筹集了粮食3.3万吨,饲料380吨,牛肉35吨,棉衣、布鞋、褥子、挂包、水壶、风镜、皮帽各10万件,皮衣5万件,帐篷1000顶。军委从华东调来两个汽车团,华北调来一个汽车团,共500余辆,负责物资运输。二军及战车团10月20日前,六军于11月1日前,全部准备完毕。
  10月5日,陶峙岳将军和包尔汉主席到酒泉,向一野司令员彭德怀将军汇报了新疆的情况,商讨了人民解放军进疆及起义部队的整编问题。陶峙岳应邀向一兵团党委扩大会议和师团领导干部作了关于新疆情况的报告。
  10月1日,在酒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会上,向二、六军指战员传达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关于向新疆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一野司令员彭德怀同志要求一兵团进新疆后“要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团结与帮助各族人民建立自己幸福的生活,使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友爱团结的大家庭里”。王震司令员号召全体指战员:“不怕一切牺牲,不怕一切困难,奋勇前进,把五星红旗插向帕米尔高原。”命令下达后,部队的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向部队进行了深入的动员。10月10日,这支劲旅经过短暂的准备之后,即离开古城酒泉,踏上了进军新疆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征途。
  按照当时中央军委的部署,二军在郭鹏、王恩茂将军率领下进驻天山以南各地(即南疆),直至帕米尔高原;六军在罗元发、张贤约将军的率领下,进驻北疆各地。大进军除了由斯大林支援的40架飞机空运一部分部队进驻乌鲁木齐以外,其余大部分部队要由汽车运送;还有一部分要徒步跋涉,直奔目的地。根据这一部署,各路大军齐头并发。天上飞的、地下走的,一齐向祖国的边陲宝地新疆进发。对这一气势磅礴的大进军,王震同志有诗曰:“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这首诗无疑是鼓舞了西进大军的将士们。
  整个进军过程,历时三个月,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季节,进疆部队一面长途跋涉,一面沿途平息叛乱。
  一兵团指战员向新疆各地进军的过程中,国民党军队的少数顽固分子在一些县镇发动了叛乱。进疆人民解放军边行进、边平叛,迅速稳定了局势,保卫了和平起义的成果,粉碎了美国和国民党残余妄图阻挠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的阴谋。
  哈密叛乱:1949年9月27日深夜,驻哈密的原国民党一七八旅五三三团部分官兵,在国民党特务及反动军官煽动下叛乱。抢走哈密银行金库库存金银12箱,以及由兰州运来的黄金16000两。一些商号和居民也遭洗劫,当时全城大火,通往外地的电线被切断。进疆部队二军的炮兵团、五师十四团闻讯后火速赶到哈密,包围作乱部队,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严惩了祸首,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鄯善事件:10月16日,二军四师十二团抵达鄯善时,原国民党六十五旅一九四团团长丁少斋、副营长陈华率部分士兵发动叛乱,枪杀欢迎解放军的县长司马义。叛乱分子在城内大肆焚烧、抢劫。四师十二团将其包围缴械,首要分子押送迪化,叛乱始平。
  七角井事件:11月18日,原国民党驻该地之一七八旅两个营,劫去二军东返运兵汽车40辆,将车和人扣留,经多次交涉无效,其旅长也不能节制其部队,19日解放军发现该部昼夜作工事,有叛变企图。24日晚,人民解放军以五个营兵力突然将其包围,令其旅长亲领人民解放军入营,将人和车释放,并将这两个营全部缴械,主犯予以处治。
  轮台事件:10月5日至28日,原国民党驻轮台一二八旅三八二团一营3个连,团直3个连,连续对各族人民大肆烧杀,抢劫财物,强奸妇女,23天之中共烧死、活埋群众23人,打伤、烧伤群众150多人,抢劫群众元宝200多个,羊5000多只,牛500多头,马580多匹。解放军四师赶到后,立即解除叛乱部队武装,追回其抢劫财物,归还群众,并对死难群众家属进行安抚,严惩首恶分子。
  除了这些之外,吐鲁番、焉耆、库车、呼图壁、绥来及迪化等地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叛乱,这些叛乱均在人民解放军的声威威慑及起义部队的配合下,一一被平息。
  五师十五团从吐鲁番下车后,即徒步行军,于11月28日到达阿克苏。这时,一小撮反动分子在和田策划叛乱。为制止反革命暴乱,维护社会安定,12月5日,政委黄诚奉命率十五团南下,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军和田。他们冒着严寒,战胜干旱、缺水和风暴的袭击,经过18天强行军,跋涉1550里,于12月22日解放了西北最后一个重镇——和田,粉碎了敌人的暴乱计划。二军进至哈密后,看到部分维吾尔族群众遭劫后缺衣少食,生活困难。指战员便节约自己的口粮、衣物,救济受难群众。由于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严格执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以部队每到一地,都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称人民的军队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派来的救命恩人”。
  起义部队骑七师中的少数敌视社会主义、敌视共产党的军官。这些人与乌斯满、尧乐博斯相勾结,利用部队中的宗教关系在一些城镇发动叛乱。如1950年3月以来,骑七师驻昌吉、阜康、木垒河的特务营、二十团、二十一团、十九团先后叛乱十余起,参加叛变的共12个连1个排,1930余人。他们杀害解放军派来的政工干部,公开打出反革命旗帜,反动气焰十分嚣张,并扬言:“只要乌斯满配合,就能拿下迪化。”对于这些叛乱,均在新疆军区的统一部署下,委派人民解放军第十七师的政委袁学凯率部平息,叛军大部被歼,匪首冶生林被击毙,马占林被活捉,粉碎了叛军与乌斯满联合作战的计划,一些被裹胁的士兵,又重新回到人民部队中来。
  在国民党骑七师部分反动军官发动叛乱的同时,政治匪帮乌斯满、尧乐博斯、贾尼木汗等也发动了暴乱。这一股匪帮因受美国支持,流动性大,所以对各族人民和驻疆人民解放军的威胁更大。人民解放军为平定这些人的叛乱而付出的代价亦大。
  乌斯满(哈萨克族)是北疆有名的惯匪。三区革命时,曾窃居阿勒泰专员职务,暗中和国民党勾结,对抗三区革命。1947年曾在阿山地区抢劫82天,近2万人的青河县几乎被掳掠一空。1949年9月20日,新疆起义前夕,美国驻迪化副领事马克南潜入奇台,和乌斯满秘密勾结,策划乌斯满匪帮联合骑七师少数反动军官组成反革命武装,公开反对人民解放军,建立封建宗教政权。
  1950年3月,台湾蒋介石委任乌斯满为“新疆反共总司令”。乌斯满勾结贾尼木汗(哈萨克族,原新疆财政厅长,反对起义)、尧乐博斯(维吾尔族,是乌斯满的结拜兄弟,国务党特务,任哈密专员),疯狂地掀起了反革命叛乱。他们在哈萨克群众中造谣说:“汉族人要消灭宗教,捕杀头目,财产充公,没收牛羊,要强征哈族姑娘给解放军战士当老婆,强征哈族青年到苏联去做工。”匪势盛时,曾胁迫群众达3万余人。从3月到12月,他们先后抢劫、残害群众230多次,残杀各族人民群众1175人,抢劫各种牲畜34万多头。7月,景化(呼图壁)原国民党县长乌拉孜拜也在迪化南山响应乌斯满,发动叛乱。乌斯满匪帮的这些叛乱活动使新疆各族人民深受其害,纷纷要求解放军为民除患。
  为了平息反革命叛乱,保卫祖国边疆安宁,中共新疆分局以王震同志为平叛的总指挥,动员全疆军民,协同行动,以人民解放军六军的部队为主,配属战车团和第五军(民族军)40团,与驻疆各部队相配合。六军军长罗元发任前线指挥;十七师师长程悦长负责西线;十六师师长吴宗先负责东线。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剿匪部队历尽千辛万苦,首战甘河子,围歼红柳峡,奇袭北塔山,激战冰达坂,先后五次横穿人迹罕至、荒漠无水的500里将军戈壁,作战百余次,对匪徒穷追猛打,直到1951年2月,终于彻底消灭了这股政治土匪。匪首除尧乐博斯逃往台湾、乌拉孜拜投降外,乌斯满、贾尼木汗等先后被解放军活捉。这次平息叛乱中共解放牧民23000余人,为群众夺回牲畜17万多头。十六师副师长罗少伟在剿匪中牺牲,十七师四十九团教导队队长武志春率七连战士百余人在奇台以北沙漠中的旱沟进行战斗,因中敌伏击,武和战士大部壮烈牺牲,幸存者仅十数人。匪徒们对解放军战士有的挖眼睛、割舌头、割生殖器,有的剖腹将肠子拉出来,惨不忍睹。
  3月29日,尧乐博斯纠集匪徒700余人,包围了伊吾城。人民解放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二连在战斗英雄胡青山的指挥下,孤军奋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七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40天。先后打退匪徒的八次大规模进攻,终于战胜敌人,保卫了伊吾县城。西北军区和一野授予该连“钢铁二连”的光荣称号,授予胡青山光荣的“战斗英雄”称号。
  12月7日,第一兵团部队与三区民族军及新疆和平起义部队,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胜利会师。1950年1月中旬前,大部进入指定驻防地区。
  1950年1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命令:原民族军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共1.5万人。军长列斯肯,政治委员顿星云、副军长马尔果夫,副政治委员曹达诺夫,军部驻伊宁,下辖十三师和十四师。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新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1949年12月29日,举行了二十二兵团成立大会。中央军委任命:司令员陶峙岳,政治委员王震(兼),副司令员赵锡光,副政治委员饶正锡,参谋长陶晋初,政治部主任李铨。下辖第九军的二十五师、二十六师、二十七师,以及兵团直属的骑七师、骑八师。
  第二节 驻疆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9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电报指示,成立中共中央新疆分局。11月,新疆分局组成,王震任书记,徐立清任副书记。11月28日至12月3日,彭德怀、张治中、王震在迪化邀请各族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协商组织省人民政府。经过中共中央批准及中央人民政府11次政务院会议通过,新疆省人民政府于12月7日宣布成立,包尔汉任主席,高锦纯、赛福鼎任副主席。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西北野战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任第一副司令员(后代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陶峙岳任第二副司令员,赛福鼎任第三副司令员,张希钦任第一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边境线长5400多公里,在国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重兵驻屯。但当时新疆经济凋敝,生产落后,1949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7.2亿元(以1980年不变价格计),农村平均3户农户只有1头耕畜,9户农户只有1辆木轮车,2户农民只有1把坎土曼。由于耕作粗放,产量很低,1949年粮食总产16.96亿斤,人均占有粮食195.7公斤。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所剩无几。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近20万部队所需的10万吨粮食,保证城镇居民的供应,并把旧政府的4.5万多人员包下来,显然是不可能的。若从关内运粮,从兰州到哈密,运价等于粮价的7倍;从苏联进口,如每吨粮以300卢布计,需3000万卢布,所以,经济问题是当时新疆存在的首要问题。
  粮食问题不解决,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就站不住脚。新疆分局分析了这一形势,决定在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除调部分兵力守卫边防、剿匪平叛、维护社会治安,另派8000余名官兵协助地方建党建政外,以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艰苦创业,屯垦戍边。
  第三节 艰苦创业的三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的1949年12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当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还是一支生产军,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建设”。
  1950年1月21日,王震将军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全新疆部队19.3万人,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服卫戍勤务者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要求当年开荒种地60万亩。于是,这支久经征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曾经参加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英雄部队,征尘未拂,汗渍未除,就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和王震将军的命令,分别开进了亘古荒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当时,二军战士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六军和二十二兵团战士向准噶尔大戈壁进军;五军在伊犁河谷屯田。他们一手持枪、一手拿坎土曼,在亘古荒原上,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因为是茫茫的荒原,民房极少,帐篷不够,所以战士们就在冰天雪地上挖一个坑,上面搭上柴草,覆上泥土,以避风寒。另外由于军费紧张,连队几个月没有经费,有的部队有50天以上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因为没有碾子和石磨,有些单位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战士们凭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在饥饿寒冷和恶劣的条件下,努力克服困难解决农具奇缺的问题。例如:各军、师都搜集报废的汽车和破铜烂铁,抽调会打铁的战士,自己锻造坎土曼和其他农具。自己制作扁担、筐子,用芨芨草搓绳子。开荒时干部、战士一齐上阵,并肩战斗。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亲自开荒种棉花。政治部主任左齐,战争时期失去了右臂,无法劳动,但他经常深入部队,鼓动战士发扬南泥湾的精神,艰苦创业。六师师长张仲瀚背上粪筐拾粪。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的行动,鼓舞了战士的劳动热情。沉睡千年的处女地上,第一次荡漾着人民战士愉快嘹亮的劳动歌声:“八人拉犁气死牛,芨芨搓绳不发愁。不怕苦,不畏难,戈壁滩上盖花园。”新的明天在召唤着建设者。六军战士王生荣,干什么活都是“一顶俩”。挖水渠时,地还冻得坚硬,他每天挖渠50米,成为六军生产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特等模范、五师十四团班长何泽第,每天开荒2亩多,还组织全班互相帮助,创造了全班每人平均开荒1.2亩的纪录。战士们编了快板歌唱他们的班长:“何泽第,火车头。你在前面猛加油,我们紧紧跟着走。”
  新疆军区宣传部部长、诗人马寒冰创作的歌词《戈壁滩上盖花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部队艰苦创业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劳动的歌声漫山遍野,
  劳动的热情高又高,
  生产劳动猛烈地展开;
  困难把咱们吓不倒。
  没有工具自己造,
  没有土地咱们开荒。
  没有房屋搭起帐篷,
  没有菜蔬打野羊。
  修水渠,打田坎,
  三天三夜不合眼。
  自由的种子撒下去,
  幸福的泉水流不完。
  劳动的双手能够翻天地,
  戈壁滩上盖花园。
  好瓜好果大家尝,
  好米好粮快入仓。
  人民向我们欢呼,
  祖国给我们勋章。
  这是无比的奖赏,
  这是不朽的荣光。
  大生产的第一年已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军区共开垦农田83万多亩,超额完成40%的计划。收获粮食3427万公斤,棉花37.5万公斤,油料186公斤,瓜菜2254.5万公斤,造林1065亩,年终牲畜存栏18万头。生产的粮食足够自给7个月,油料蔬菜全部自给。六军五十一团一连粮食可自给三年,二军十八团粮食可自给一年半。二军十八团班长宋献银全年开地85.3亩,收获粮食可自给11年。维吾尔族群众竖起大拇指说:“胡达(伊斯兰教义中的上帝)跑到解放军地里去了。”
  1951年全军区播种面积89万亩,收获粮食4450多万公斤,比上年增长了37%。共收皮棉55万多公斤,比上年增长了62%。
  1952年全军区生产又有更大的发展,播种面积扩大到162万亩,比1950年增加近1倍。其中民族部队第五军播种35万亩。十八团的战士,为了突击春播,每天劳动11小时,星期天也不休息。这一年驻疆部队共收获粮食9500多万公斤,比1950年增加6000万公斤;棉花总产334.5万公斤,比1950年增加300万公斤,增长9倍;油料总产近500万公斤,达到全部主、副食自给。巩乃斯河畔的十五师骑兵团四连,粮食可自给13年,开都河北岸的二十七师八十一团马得如小组10亩冬小麦丰产田,亩产达688.85公斤。另外,驻疆部队还有牛3万头,羊55万只,猪3.5万头,禽5.2万余只,保证了部队的肉食供应。
  玛纳斯河流域棉花丰收
  1953年春节期间,王震将军专程到石河子与陶峙岳、张仲瀚、陶晋初、刘振世、罗汝正及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研究玛纳斯河流域棉花丰产问题,商量并签订了棉花生产合同。合同规定:王震负责组织领导,陶峙岳、陶晋初负责物资保障,迪托夫负责技术指导,刘、罗二师长负责保证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要求在2万亩棉花田上,亩产籽棉达到200公斤,迪托夫制定了丰产措施,要求深翻土地、密植,每亩保苗7000~10000株,以沟灌代漫灌,使用颗粒肥料和化肥,及时进行中耕、追肥、整枝、打顶等一套新技术。认真地进行技术培训、典型示范,要求干部和党员带头贯彻新技术。陶峙岳、张仲瀚、迪托夫专家经常深入垦区进行检查督促。经过广大军垦战士的辛勤劳动,2万亩棉花总产402万公斤,亩产达到籽棉201公斤。玛纳斯河流域2万亩棉花丰收,不仅在北疆是空前的,冲破了“植棉禁区”,即使在全国也是先进的。实践雄辩地证明,解放军不仅会打仗,在生产战线上也是一面旗帜。
  寒冬拉石修水渠
  进行农业生产,必须水利先行。王震同志和军、师领导同志都十分注意兴建军民两利的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中,迪化驻军十七师为了解决垦荒的引水问题,决定整修和平渠。修渠没有水泥,就用片石砌渠。其所需7000立方米片石,要从30多公里外的三甬碑运到工地。没有汽车,没有马车,怎么办?师首长决定用人拉。这一号召,得到了指战员们的支持。1950年春节刚过,老红军程悦长师长、袁学凯政委即率领全师指战员,每人拉着一个爬犁,利用冰冻路滑,拉运片石。旋即从三甬碑到安宁渠,有5800名人民解放军战士拉着爬犁,形成了一条长龙,浩浩荡荡,滚滚向前。王震司令员,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也都亲自拉着爬犁参加了运片石的劳动,此举轰动了迪化全城。历经苦难的新疆各族人民,何时见过这样的军队?何曾见过这样奇特的场面?于是市民们倾城而出,夹道欢迎这支劳动大军。地方上机关、学校里的大批干部、教职员工、学生和市民群众也拉着爬犁,赶着马车、六根棍车、牛车参加到劳动行列中来。这次“拉石头”劳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后给新疆各族人民的见面礼。它向各族人民宣布:解放军是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军队。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积极参加劳动的行动,给社会以深刻影响,形成了“劳动光荣”的大好风气,鄙视和厌恶劳动的人销声匿迹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据统计,1949年年底莎车有“二流子”4.6万人,但一年之内,其中的3.2万人参加了劳动生产,这便是风气转变的一个有力例证。
  二军在南疆的水利建设成绩同样是显著的。他们先后兴建了焉耆解放一渠、二渠、库尔勒十八团渠。总干渠长达60公里。另外,还完成第一期工程灌溉能力即达22万亩的阿克苏胜利渠、前进渠。六军兴建了长达30公里、全部用石头代水泥砌成的哈密红星一渠、二渠,还修筑了猛进水库、八一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第五军十四师和六军五十团整修了伊犁湟渠;十五师十三团和骑兵团修建了卡普克东西干渠,二十二兵团整修了玛纳斯河军民两利渠和筹建了车排子、大海子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大多是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施工的,生活极其艰难。没有施工机械,工具简陋,全靠人力用十字镐、铁锨开挖,用抬把、挑筐运土。我们的战士吃了大苦,征服了一个个的困难,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三年水利工程建设,增加灌溉面积200多万亩,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节衣缩食办工业部队除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开荒造田,兴修水利,同时还节衣缩食,兴建了新疆第一批现代化工业。
  解放前,新疆的工业异常落后,一斤铁、一斤钢,都生产不出来。铸锅的生铁和打马掌用的熟铁,甚至圆钉、火柴,都得从区外运进。吃的糖也是苏联的方块糖。乌鲁木齐只有一家容量380千瓦的电灯公司,灯光昏暗,事故频繁,并且经常停电。轻工业除了寥寥可数的几个手工业作坊和民间手工业外,现代工业基本上是空白的。因而这里的工业品奇缺,价格昂贵。一块砖茶可换回一只绵羊;一盒火柴可值一公斤羊毛。为了改变工业落后面貌,驻疆人民解放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国家支付的一部分军费作为建设资金投入。就这还差的很多,于是,王震将军动员全体指战员节衣缩食,积累资金,以支援新疆建设。
  王震的号召,干部战士热烈响应:一年两套单军装,节约一套;两件衬衣,节约一件;一年一套棉军装,变为两年一套;鞋子、袜子、帽子,甚至连衬衣领子上的翻领也去掉了;口袋由四个变成两个。粮食、菜金、杂支、办公费等都拿出一部分来支援新疆的建设。累计每人每年节约91.2元投入新疆的现代化工业建设。有的部队提出:“宁愿自己吃点苦,也要节省资金支援新疆的工业建设。”据统计:到1951年底参加集资的指战员占90%以上,用指战员集资的金额占两年工业建设投资的80%以上。1951年先后开工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织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后改为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器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工矿企业。同时为了部队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工程的需要,在各师团驻地还兴办了小型发电、轧花、碾米、磨面、榨油、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厂坊共76个。筹建八一钢铁厂是从上海买来轧钢机、从天津买来炼铁设备,其他设备从苏联进口。当时新疆没有铁路,许多笨重的设备是用汽车从关内、从苏联运进新疆的。从1951年9月开始筹建,在指战员日夜奋战下,到1952年5月就投产了。这批工厂,为新疆的现代化工业奠定了基础。省工业厅厅长卡尤木拜克著文称赞说:“三年来,在现代工业建设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由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特别是驻疆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努力的结果。是他们自觉地忍受与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节约了大量资金投入工业建设,是他们以劳动的双手帮助各族人民建立起成批的现代工业,为我们开辟了繁荣、幸福生活的远大前途。”
  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将军目睹了解放军战士的忘我劳动,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听了王震司令员关于新疆军区部队生产建设的规划,激动不已,于是在1952年1月的军区生产代表会议上赋诗曰:
  瞻望远景,无限美丽:田连阡陌,渠道纵横,屋宇星罗,绿树成荫,这就是我们的农庄。
  青青草原,一望无垠。风吹草低,牛羊成群,这就是我们的牧场。
  巍峨大厦,轧轧机声,烟囱林立,货堆如云,这就是我们的工厂。
  通衢四达,载驱载驰,关山万里,纵其所之,这就是我们的交通。
  陶峙岳将军对未来充满信心,广大指战员对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前景也充满信心。军垦战士们忘我劳动,排除万难,用双手去建设美好的未来。
  “万事开头难。”艰苦创业的三年,困难确实很多,生活确实很苦,但取得的成绩确实很大,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是很高很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减轻各族人民负担和促进新疆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受到各族人民的真诚拥护,他们以实际行动在新疆站稳了脚跟,为军垦事业奠定了基础。
  1952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中说:“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的热烈拥护。”抚今追昔,各族人民是不会忘记解放军艰苦创业的功绩的。
  1952年2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整编命令。命令说:“..我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师的改编计划,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你们过去曾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部队。我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你们将以英雄的榜样,为全国人民的,也就是为自己的未来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将所属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国防部队整编为一个二级军区、两个三级军区、十个军分区、一个国防师。二军四师编为国防四师(其中一个团由十七师组建)。
  生产部队包括二、六军大部,五军一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另外,军区成立了生产管理部,原六军军长程悦长任部长。生产部队的军政工作和后勤供应,分别由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负责,生产任务由军区生产管理部管理。生产部队各师的领导人及驻地如下:
  一兵团二军五师编为农一师,驻阿克苏。师长任晨,政委贺劲南;
  一兵团二军六师编为农二师,驻焉耆。师长刘克明,政委阳焕生;
  五军十四师编为农三师,驻伊犁。师长尼基金,政委伊敏诺夫;
  五军十五师编为农四师,驻新源境内。师长冯祖武,政委胡天勋;
  一兵团六军十六师编为农五师,驻哈密。师长任书田,政委陈晓岚;
  一兵团六军十七师编为农六师,驻昌吉五家渠。师长郑云彪,政委苟成富;
  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五师编为农七师,驻炮台。师长刘振世,代政委史骥;
  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六师编为农八师,驻石河子。师长罗汝正,政委鱼正东;
  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七师编为农九师,驻焉耆。师长傅志华;
  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编为农十师,驻绥来县小李庄。师长林海清;
  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编为工一师,驻石河子。师长王季龙。
  此外还有军区建筑工程处和运输处。整编后,生产部队共15万余人。
  后来,为了支援地方建设,除将一部分土地赠给群众外,并把部队节衣缩食
  兴办起来的一批骨干工业包括人员和设备,全部无偿地移交地方。总计有:七一棉纺厂、苇湖梁火力发电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制造厂)、六道湾露天煤矿、八一面粉厂、乌拉泊水电站、肠衣厂、陶瓷厂、被服厂、毛巾厂、水磨沟发电厂、肥皂
  厂、水泥厂等。这些厂矿后来都成为新疆现代化工业的骨干。乌鲁木齐红雁池水库也移交地方,将600辆汽车连同驾驶员管理人员移交给地方国营运输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并把市镇中军人合作社干部战士2000人,商品2000万元,移交给地方商业部门。这次支援地方干部战士共达10797人。解放军战士用双手开垦的土地、建设的工厂,无私支援给地方,证明他们是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军队。
  图74创业时期的农场职工宿舍
  第四节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
  1954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军队也即将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了加强对驻疆人民解放军生产部队的领导,使生产计划纳入国家计划,让干部战士真正安下心,扎下根,长期屯垦戍边,中央军委总参1954年8月6日复电:“同意二十二兵团与军区生产部队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同年10月7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兵团司令员为陶峙岳;政治委员为王恩茂(兼);副司令员为程悦长、赵锡光;副政治委员为张仲瀚;司令部参谋长为陶晋初;政治部主任为王季龙。
  11月16日,中共新疆分局批准了兵团党委名单(由27人组成)。其中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兼);第二书记:张仲瀚;第三书记:程悦长;副书记:王季龙;常委:陈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后于1956年调兵团任副参谋长)、杨贯之、刘一村、杨南桂、杨润贵。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王恩茂同志在兵团成立大会上说: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新疆生产部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军区必须加强对生产部队的领导。因而有必要成立一个统一领导新疆生产部队的领导机构。..兵团的基本任务就是:领导生产部队加速完成国营农场建设,更大地发展农业生产,以适应兰新铁路修通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供应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粮食棉花和其他工业原料,并能逐年增加支援内地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工业原料。同时,兵团要有力地帮助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促进新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的生产建设兵团下辖十个农业师、南疆及石河子两个生产管理处、一个工程建筑师。另外尚有建筑工程处、运输处等单位,共17.5万人(其中官兵10.5万人)。
  兵团保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体制和政治工作制度,连队有连长和政治指导员。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