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吴忠信入疆主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73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吴忠信入疆主政
分类号: F329;K26
页数: 2
页码: 287-29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新疆市吴忠信入疆主政,成立了以民政厅长邓翔海为首的宣抚委员会,分赴伊宁、阿山、塔城、焉耆、昌吉,以及南疆等地进行宣抚。 关于敦睦邦交,主要是指苏联。在十月革命节,朱绍良、吴忠信也亲去使馆祝贺,并恢复了中苏文化协会。
关键词: 吴忠信 新疆 主政

内容

盛世才离新飞渝,新疆由吴忠信主政,吴未赴任前,由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暂代月余吴忠信(1884~1959)字礼卿,安徽合肥人,辛亥革命时,和陈其美一道策动镇江起义,曾任贵州省主席,1,936年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长期主持边政。1944年由重庆飞迪,次日上任视事。当天召集各厅委处职员训话,针对盛世才的暴政,宣称:“天理、国法、人情”三者为办事准则,以“互谅、互让、互助”三者为处世之道。并提出治新的三项措施:(1)释放盛世才统治时期被关押的人士;(2)宣抚地方;(3)敦睦邦交。于1944年10月6日决定开释270余人,其中有各民族中的著名人士,如维吾尔族的包尔汉,汉族中的刘文龙(原省主席),蒙古族的汗王满楚克扎布,回族中的宗教界名人马良骏,以后又释放100余人,以安定民心。对赵剑峰(原行政长)、胡延伟(原督办公署中将秘书长)、杜重远之夫人侯御之等人,均予释放,并委以重任。还释放了思想进步被盛世才关押的数十名青年,并任其中十名少数民族青年为各县的副县长,他们对吴甚为感激。
  迅速处理了一批积案,释放了被关押的大批国民党员,唯对关押的130多名共产党员及其家属,一个未放。
  成立了以民政厅长邓翔海为首的宣抚委员会,分赴伊宁、阿山、塔城、焉耆、昌吉,以及南疆等地进行宣抚。
  关于敦睦邦交,主要是指苏联。在十月革命节,朱绍良、吴忠信也亲去使馆祝贺,并恢复了中苏文化协会。
  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扭转不了当时的局面。
  当时新疆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盛世才的暴政与反苏,激起了伊宁人民起义。
  盛世才借“阴谋暴动案”大肆逮捕少数民族的首领,使矛盾更加激化。由于关押了各区行政长官及一些重要官员,使政府工作陷入半瘫痪状态之中,有利于起义的酝酿与发展。盛世才原是亲苏的,所以苏军帮助盛世才打败了政敌张培元和马仲英而主政新疆,后又是靠苏联的支持发展生产并巩固统治的。1942年正值苏联困难时,盛由亲苏而反苏、反共,强令苏联专家顾问撤走,红八团回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有鉴于此,苏联也由支持盛而反盛。伊宁起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三区革命爆发
  1943年,盛世才要求人民捐献军马1万匹,在各地成立献马委员会,指定各县应献数目,如无力献马,则需缴纳高于市价二分之一的马价。沉重的负担,主要落在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的贫苦牧民身上,牧民们的反抗情绪迅速增长。伊宁“解放组织”决定反对献马,领导人民暴动。
  1944年10月7日巩哈县650多人的游击队包围并攻占了县城。11月7日,5000多名游击队,向伊宁发起,进攻,14日占领伊宁,15日占二台。17日巩留、新源、特克斯的官兵向焉耆逃跑。18日昭苏官兵逃跑。20日,游击队攻占霍城。12月18日占惠远。25日又占绥定。1945年1月占温泉。2月23日占博乐。至此伊犁区11个县,除精河县尚在中央军手中外,其余全被游击队占领。如何解决伊宁人民暴动问题,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新疆省主席吴忠信两人都是主战的,积极部署军队进剿。1945年2月,吴说:“剿匪地方将士固须用命,后方一切党政设施亦须以剿匪为中心,以军事为第一,其他在所不计。”
  11月9日,朱、吴决定:(1)派师长李禹祥前往伊宁主持军事;(2)派邓翔海前去宣抚,因伊宁形势严重,飞机降落无把握而作罢。11日决定以司令长官名义宣布伊宁戒严。朱绍良下令由迪抽一营开往精河,以期打通伊宁交通,相机收复博乐。
  11月中,朱绍良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五路进兵伊宁:(1)五个加强连,沿迪化到霍城公路,与二台两个营会合,进攻伊宁;(2)一个加强骑兵营,从乌苏、精河南阿恰尔达坂会合原驻该处部队,从北面进攻伊宁;(3)两个骑兵加强连,从焉耆经达尕特达坂往西北过巩留攻伊宁;(4)一个骑兵加强营从阿克苏出兵,翻过冰达坂,占昭苏,从南往北攻伊宁;(5)一个加强营,沿温泉和三台海子,经阿克苏达坂,二台达坂北进,与大西沟、霍城部队汇合,从西南攻伊宁。
  当时,朱、吴满有信心,朱绍良说:“伊患不平,将无面目入玉门关。”吴忠信说:“余亦无以对江东父老。”实际上,除第一、二路外,其他三路均因大雪封山,其军事计划根本无法实行。第一路援军到了果子沟后,被游击队阻击。有的被歼,有的逃回精河;第二路有一个团的兵力,翻越达坂时,打死冻死大半,于1945年1月17日进入伊宁东30里的吉里圩子、潘津圩子一带,经过五昼夜战斗,全军覆没。
  1945年1月28日晨,游击队对中央军的据点发起总攻,29日朱始命副师长杜德孚率部突围,在伊宁西北35公里的皮利清沟,杜德孚战死,全军覆没。是役共打死驻军1532人,俘3776名。缴获步枪2000多支,轻重机枪98挺,迫击炮5门,飞机54架。
  图63伊犁三区革命纪念碑
  1944年11月12日,“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在伊宁成立,泛突厥主义者艾力汗吐烈任主席。临时革命委员会于1945年1月9日通过了宣言,共九条:其中有“在东突厥斯坦领土上,彻底根除中国的专制统治,建立一个真正解放独立的共和国”。很显然宣布脱离中国是违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后来,经过阿合买提江和阿巴索夫等人的斗争,改组了临时政府,撤销了艾力汗吐烈的职务。
  1945年4月8日,三区民族军成立,波里诺夫任总指挥,部署三路出击。
  北路
  1945年7月中旬,由民族军总指挥波里诺夫率领一支队伍,从三台出发,经博乐向额敏进军,在当地游击队配合下,7月29日攻克额敏。7月30日,民族军抵塔城南郊,全城惊恐,驻军官兵缴械进入苏境,随行群众1.4万余人,随即塔城、裕民相继为民族军占领。民族军于8月21日出兵占和丰,继续北上,8月31日克哈巴河。9月2日克布尔津。9月5日与达里力汗游击队会合,猛攻丞化。专员高伯玉、师长宛凌云无力抵抗,于6日晨2时,向外蒙方向撤退。在行至丞化以东之乌尔美盖达坂时,遭伏击,被迫缴械投降,共有军官152名,士兵1684人,9月13日阿山全部被占领。
  阿山战役后,波里诺夫率绥定步一团、塔城骑六团、蒙古骑兵营和警卫营共4000余人南下。9月5日对乌苏发起猛攻,8日攻克,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俘驻军1000余人。9月12日占安集海,16日占沙湾。
  9月初,民族军在攻打乌苏的同时,出兵攻精河,在精河驻守的是由四十五师师长郭歧指挥的部队7000余人。8月民族军发起总攻,中央军东撤,19日在奎屯、安集海之间全军覆没。精河战役,民族军俘驻军3000多人,少将师长郭歧亦同时被俘,缴大炮21门,机枪38挺,及大批枪支弹药,至此民族军进至玛纳斯河岸以西。
  南线
  1945年4月9日,民族军官突袭了巴音和硕,以后又进攻哈尔尕图达坂,袭击乌瓦门,激战数十次,后退去。
  由阿巴索夫率领150人的骑兵游击队,8月15日占拜城。8月26日攻占要隘库尔干,缴获轻重机枪17挺,步枪170支,俘115人。6日攻克温宿。9月7日攻阿克苏,久攻未下。10月12日鉴于三区与政府开始和平谈判,遂从南疆撤退。
  蒲犁
  1944年6月中旬,120人的游击队阻击政府军的运输队,夺取130峰骆驼的粮食,俘士兵4人,8月下旬攻占蒲犁县,成立了革命政府。1946年1月2日占领叶城,4日占泽普。16日攻莎车不利,退回蒲犁。
  到1945年9月,三区民族军已取得数次重大战役的胜利,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全部占领连成一片,部队推进到玛纳斯河以西,与政府军隔河对峙,距迪化仅140余公里。在南疆解放了蒲犁,正向喀什、英吉沙尔方向发展,解放了拜城、温宿,包围了阿克苏。烽火几及全疆,在精河战役中,四十五师全军覆没。师长被俘,大批难民东逃,迪化情势危急,人心恐慌。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急电蒋介石:“事态严重,前途不测,唯有一死殉职。”1945年1月7日,吴忠信致电中央谓:“新疆军事已到严重阶段,其成败在于后方勤务与对苏外交。”吴此时认识到,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再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靠战争的办法行不通,需改用和谈和外交的手段。1945年夏,吴去重庆时,曾向蒋介石建议由张治中主持西北。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