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吴忠信和张治中时期新疆屯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730
颗粒名称: 第十六章 吴忠信和张治中时期新疆屯垦
分类号: F329;K26
页数: 6
页码: 287-292
摘要: 本章记述了吴忠信和张治中时期新疆屯垦,包括了吴忠信入疆主政、三区革命爆发、不景气的屯垦和水利。
关键词: 吴忠信 张治中 新疆屯垦

内容

第一节 吴忠信入疆主政
  盛世才离新飞渝,新疆由吴忠信主政,吴未赴任前,由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暂代月余吴忠信(1884~1959)字礼卿,安徽合肥人,辛亥革命时,和陈其美一道策动镇江起义,曾任贵州省主席,1,936年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长期主持边政。1944年由重庆飞迪,次日上任视事。当天召集各厅委处职员训话,针对盛世才的暴政,宣称:“天理、国法、人情”三者为办事准则,以“互谅、互让、互助”三者为处世之道。并提出治新的三项措施:(1)释放盛世才统治时期被关押的人士;(2)宣抚地方;(3)敦睦邦交。于1944年10月6日决定开释270余人,其中有各民族中的著名人士,如维吾尔族的包尔汉,汉族中的刘文龙(原省主席),蒙古族的汗王满楚克扎布,回族中的宗教界名人马良骏,以后又释放100余人,以安定民心。对赵剑峰(原行政长)、胡延伟(原督办公署中将秘书长)、杜重远之夫人侯御之等人,均予释放,并委以重任。还释放了思想进步被盛世才关押的数十名青年,并任其中十名少数民族青年为各县的副县长,他们对吴甚为感激。
  迅速处理了一批积案,释放了被关押的大批国民党员,唯对关押的130多名共产党员及其家属,一个未放。
  成立了以民政厅长邓翔海为首的宣抚委员会,分赴伊宁、阿山、塔城、焉耆、昌吉,以及南疆等地进行宣抚。
  关于敦睦邦交,主要是指苏联。在十月革命节,朱绍良、吴忠信也亲去使馆祝贺,并恢复了中苏文化协会。
  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扭转不了当时的局面。
  当时新疆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盛世才的暴政与反苏,激起了伊宁人民起义。
  盛世才借“阴谋暴动案”大肆逮捕少数民族的首领,使矛盾更加激化。由于关押了各区行政长官及一些重要官员,使政府工作陷入半瘫痪状态之中,有利于起义的酝酿与发展。盛世才原是亲苏的,所以苏军帮助盛世才打败了政敌张培元和马仲英而主政新疆,后又是靠苏联的支持发展生产并巩固统治的。1942年正值苏联困难时,盛由亲苏而反苏、反共,强令苏联专家顾问撤走,红八团回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有鉴于此,苏联也由支持盛而反盛。伊宁起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三区革命爆发
  1943年,盛世才要求人民捐献军马1万匹,在各地成立献马委员会,指定各县应献数目,如无力献马,则需缴纳高于市价二分之一的马价。沉重的负担,主要落在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的贫苦牧民身上,牧民们的反抗情绪迅速增长。伊宁“解放组织”决定反对献马,领导人民暴动。
  1944年10月7日巩哈县650多人的游击队包围并攻占了县城。11月7日,5000多名游击队,向伊宁发起,进攻,14日占领伊宁,15日占二台。17日巩留、新源、特克斯的官兵向焉耆逃跑。18日昭苏官兵逃跑。20日,游击队攻占霍城。12月18日占惠远。25日又占绥定。1945年1月占温泉。2月23日占博乐。至此伊犁区11个县,除精河县尚在中央军手中外,其余全被游击队占领。如何解决伊宁人民暴动问题,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新疆省主席吴忠信两人都是主战的,积极部署军队进剿。1945年2月,吴说:“剿匪地方将士固须用命,后方一切党政设施亦须以剿匪为中心,以军事为第一,其他在所不计。”
  11月9日,朱、吴决定:(1)派师长李禹祥前往伊宁主持军事;(2)派邓翔海前去宣抚,因伊宁形势严重,飞机降落无把握而作罢。11日决定以司令长官名义宣布伊宁戒严。朱绍良下令由迪抽一营开往精河,以期打通伊宁交通,相机收复博乐。
  11月中,朱绍良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五路进兵伊宁:(1)五个加强连,沿迪化到霍城公路,与二台两个营会合,进攻伊宁;(2)一个加强骑兵营,从乌苏、精河南阿恰尔达坂会合原驻该处部队,从北面进攻伊宁;(3)两个骑兵加强连,从焉耆经达尕特达坂往西北过巩留攻伊宁;(4)一个骑兵加强营从阿克苏出兵,翻过冰达坂,占昭苏,从南往北攻伊宁;(5)一个加强营,沿温泉和三台海子,经阿克苏达坂,二台达坂北进,与大西沟、霍城部队汇合,从西南攻伊宁。
  当时,朱、吴满有信心,朱绍良说:“伊患不平,将无面目入玉门关。”吴忠信说:“余亦无以对江东父老。”实际上,除第一、二路外,其他三路均因大雪封山,其军事计划根本无法实行。第一路援军到了果子沟后,被游击队阻击。有的被歼,有的逃回精河;第二路有一个团的兵力,翻越达坂时,打死冻死大半,于1945年1月17日进入伊宁东30里的吉里圩子、潘津圩子一带,经过五昼夜战斗,全军覆没。
  1945年1月28日晨,游击队对中央军的据点发起总攻,29日朱始命副师长杜德孚率部突围,在伊宁西北35公里的皮利清沟,杜德孚战死,全军覆没。是役共打死驻军1532人,俘3776名。缴获步枪2000多支,轻重机枪98挺,迫击炮5门,飞机54架。
  1944年11月12日,“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在伊宁成立,泛突厥主义者艾力汗吐烈任主席。临时革命委员会于1945年1月9日通过了宣言,共九条:其中有“在东突厥斯坦领土上,彻底根除中国的专制统治,建立一个真正解放独立的共和国”。很显然宣布脱离中国是违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后来,经过阿合买提江和阿巴索夫等人的斗争,改组了临时政府,撤销了艾力汗吐烈的职务。
  1945年4月8日,三区民族军成立,波里诺夫任总指挥,部署三路出击。
  北路
  1945年7月中旬,由民族军总指挥波里诺夫率领一支队伍,从三台出发,经博乐向额敏进军,在当地游击队配合下,7月29日攻克额敏。7月30日,民族军抵塔城南郊,全城惊恐,驻军官兵缴械进入苏境,随行群众1.4万余人,随即塔城、裕民相继为民族军占领。民族军于8月21日出兵占和丰,继续北上,8月31日克哈巴河。9月2日克布尔津。9月5日与达里力汗游击队会合,猛攻丞化。专员高伯玉、师长宛凌云无力抵抗,于6日晨2时,向外蒙方向撤退。在行至丞化以东之乌尔美盖达坂时,遭伏击,被迫缴械投降,共有军官152名,士兵1684人,9月13日阿山全部被占领。
  阿山战役后,波里诺夫率绥定步一团、塔城骑六团、蒙古骑兵营和警卫营共4000余人南下。9月5日对乌苏发起猛攻,8日攻克,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俘驻军1000余人。9月12日占安集海,16日占沙湾。
  9月初,民族军在攻打乌苏的同时,出兵攻精河,在精河驻守的是由四十五师师长郭歧指挥的部队7000余人。8月民族军发起总攻,中央军东撤,19日在奎屯、安集海之间全军覆没。精河战役,民族军俘驻军3000多人,少将师长郭歧亦同时被俘,缴大炮21门,机枪38挺,及大批枪支弹药,至此民族军进至玛纳斯河岸以西。
  南线
  1945年4月9日,民族军官突袭了巴音和硕,以后又进攻哈尔尕图达坂,袭击乌瓦门,激战数十次,后退去。
  由阿巴索夫率领150人的骑兵游击队,8月15日占拜城。8月26日攻占要隘库尔干,缴获轻重机枪17挺,步枪170支,俘115人。6日攻克温宿。9月7日攻阿克苏,久攻未下。10月12日鉴于三区与政府开始和平谈判,遂从南疆撤退。
  蒲犁
  1944年6月中旬,120人的游击队阻击政府军的运输队,夺取130峰骆驼的粮食,俘士兵4人,8月下旬攻占蒲犁县,成立了革命政府。1946年1月2日占领叶城,4日占泽普。16日攻莎车不利,退回蒲犁。
  到1945年9月,三区民族军已取得数次重大战役的胜利,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全部占领连成一片,部队推进到玛纳斯河以西,与政府军隔河对峙,距迪化仅140余公里。在南疆解放了蒲犁,正向喀什、英吉沙尔方向发展,解放了拜城、温宿,包围了阿克苏。烽火几及全疆,在精河战役中,四十五师全军覆没。师长被俘,大批难民东逃,迪化情势危急,人心恐慌。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急电蒋介石:“事态严重,前途不测,唯有一死殉职。”1945年1月7日,吴忠信致电中央谓:“新疆军事已到严重阶段,其成败在于后方勤务与对苏外交。”吴此时认识到,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再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靠战争的办法行不通,需改用和谈和外交的手段。1945年夏,吴去重庆时,曾向蒋介石建议由张治中主持西北。
  第三节 张治中入新,联合政府成立
  张治中,字文白,安徽巢县人。辛亥革命时曾参加扬州起义,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在上海“八·一三”抗战中,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1940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
  1945年8月下旬,中央政府任命郭寄峤为第八战区参谋长兼副长官,拟将朱绍良调离新疆。8月26日,蒋介石命张治中去新疆,研究解决事变问题,任务是“振奋士气,安定人心,考察这次事变的实在情况,提出报告,作为解决问题的参考”。
  1945年9月13日下午,张治中一行九人,到达迪化。当晚即与朱绍良、吴忠信、郭寄峤、李铁军、马呈祥、刘泽荣等人会晤,对新疆的军事、政治、外交等问题进行商讨。结果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用军事解决问题毫无希望,因为守备迪化之兵力不足,只有六个营(包括中央第九分校的一营学生在内),且官兵士气低落;军粮储备仅足敷一二日之需,民粮紧张,运输力不足,万一交通被阻,即有断炊的危险;市井纷扰,人心恐慌;后方防线过长;防务空虚;只有用政治方式解决。
  9月14日张治中会见了苏驻迪总领事,希望苏联能出面调停。15日苏联驻华大使彼德洛夫向中国提出了一份备忘录:“有自称新疆暴动之人民代表向苏联驻伊宁领事馆称,暴动人民原无意脱离中国,其宗旨在使回民在新疆占多数之地区如伊宁、塔尔巴哈台、阿尔泰、喀什各区达到自治之目的。苏联政府因关切其与新疆接壤地区之安宁与秩序,如中国政府愿意,则准备委派驻伊宁领事,试对中国政府提供可能之协助,以便调停新疆已造成之局势。”于是在苏联的斡旋下,政府与三区开始了谈判。
  1946年3月28日,《国民政府公报》命令:“特派张治中为军事委员长西北行辕主任。”3月29日《国民政府公报》命令“新疆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吴忠信另有任用,吴忠信应免本兼各职,所遗新疆省主席职务派张治中兼理”。4月4日张治中抵迪化,4月8日就任,4月10日陶峙岳任新疆警备司令,开始了张治中治新时期。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由战争转入和平。张治中对伊塔阿三区,主张和平解决,反对用战争的办法。提出“和平、统一、民主、团结”的八字治新方针,必须戒除贪污、赌博、鸦片三件事,加强中苏友善。与三区经商定双方部队后撤,停止敌对行动,撤除玛纳斯河警戒线,恢复迪化和伊犁之间的交通和贸易。三区释放战俘3420余人,师长郭歧、宛凌云同时放回。
  2)释放一切政治犯共519人,其中被关押的中共党员及其家属131人,张治中派人护送回延安。三区释放被押国民党工作人员130人。
  3)撤销警务处,清还以前没收被害者的财产。
  4)成立新疆省联合政府。按照和平条款,新疆联合省政府委员名额为25名,其中10名由中央直接派定,6名由三区保荐,9名由七区保荐,中央任命。1946年6月18日国民政府下令新疆省主席,由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兼任;副主席:阿合买提江,维吾尔族,三区代表;副主席:包尔汉,维吾尔族。1946年7月1日,省政府正式成立,新任政府委员宣誓就职,颁布了施政纲领。
  对于“和平、统一”,政府和三区的代表均表赞同,但对“统一”的贯彻,则各不相同,张治中欲通过统一,逐步取消三区。而三区则图通过统一,派干部进入七区发动群众,壮大三区力量。在联合政府中,有联合,有斗争,且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有时隐蔽,有时公开,有时缓和,有时激烈,后来省主席由张治中(兼),换为麦斯武德,又换为包尔汉,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才真正实现了和平、统一。
  第四节 不景气的屯垦和水利
  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新疆烽火四起,农民流离失所,土地大批荒芜,农垦萎缩,农场解体,现代农业机械大部废弛,生产大幅度下降。1942年新疆粮食总产11735380石,到1949年下降为5651616石(每石300斤计,合16.95亿斤),七年减产6083764石。为了解决粮食紧张,这一时期也修了一些水利,办了一些屯垦。
  一、焉耆军队屯田
  1944年11月27日,焉耆专员纪凤楼转发《新疆省驻军屯田办法》15条中规定:“凡在本省境内驻军或地方团队,在不妨害作战及战事准备之范围内,又无机动任务时,均可就地实施屯垦,屯垦之土地分两种:①官有荒地;②无主耕种之土地。土地由政府分拨。垦荒所需农具由省政府拨款购置,种子由政府借给,秋后归还。屯垦之官荒地在一二年内免收田赋,于三年起照章升科。收获粮食,20%拨给农垦官兵,其余转作军粮。”驻焉耆一二八旅所属三八三团在和靖,三八四团在宝浪苏木,骑兵团在焉耆城北等地。开垦官荒和无主土地近万亩。收获20%补贴部队口粮,对改善部队生活起了良好的作用,其余转作军粮。
  二、成立新疆军垦处
  1945年初开始,迪化粮食供应异常紧张。1947年1月1日,张治中命成立军垦处,称西北行辕军垦处。处长王信文(少将)、副处长刘臻(少将)、涂治(农业专家)。下属垦务大队辖四个中队。一中队屯垦于迪化西北黄水槽子一带;二、三中队屯垦于迪化北青圪垯湖一带;四中队位于乾德县长山子一带;共有屯垦人员千余人,其中军政官员百余名。垦员多系招募而来,多是汉族。生产费用及工具由军政部拨发,主要生产工具有盛世才买苏联的拖拉机2台,马拉收割机、洋犁等,还有马110匹,牛100头。
  1947年开荒1.2万亩,播种6000亩,收粮5000石。1948年屯田人数增至1500余人,播种7000多亩,收粮7000多石。1949年屯田人数减为700余人,播种7000亩,收粮9000多石。从1948年起,用拖拉机开荒10万亩,大部租给农民耕种,所收粮食除自用外全部上缴。
  三、兴修水利工程情况
  这一时期,水利工程废弃的多,兴修的少。主要有:
  1)继续加修红雁池水库。1946年蓄水1600万立方米,可增灌面积5万亩。
  2)吐鲁番:由于历年大修坎儿井,年增40余道,水量大增。1946年高粱丰收,增产3万余石。
  3)焉耆:农民开渠引包头湖水,可增灌农田4.5万亩。
  4)伽师县农民用工2500个,挖渠一条。长250米,宽2米,1945年1月完工。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