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办农场,示范农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726
颗粒名称: 三、创办农场,示范农民
分类号: K26
页数: 2
页码: 275-2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市创办农场,示范农民,为了提高农业耕作技术,盛世才首次在新疆创办农场。
关键词: 盛世才 创办农场 新疆屯垦

内容

为了提高农业耕作技术,盛世才首次在新疆创办农场。
  晋庸农场:在迪化北部的青圪垯湖区域,到1942年已耕种土地4000公顷(即6万亩),要求当年生产谷物(主要是稻谷)2000石,压种冬麦1000公顷(1.5万亩)。该场从1938年开始,已有现代化农具。农场是引用红雁池水库的水进行灌溉,生产有保证。是新疆的重点农场。该场场长曾参加1941年11月22日召开的关于确定1942年农牧业中心工作会议,故该场以盛世才的字晋庸命名。
  反帝军农场:这是一个军垦农场,位于迪化南水溪沟一带。引用乌鲁木齐河水灌溉,水源充足,土地肥沃,1938年已开始使用现代农机具,1942年种地1000公顷(1.5万亩),要求当年生产粮食(主要是小麦)3000石,压种冬麦500公顷(7500亩)。
  阜康农场:位于阜康县六营湖一带。土地肥沃,引用天池水灌溉,1942年已耕种土地5000公顷(7.5万亩),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
  吐鲁番农场:耕地面积4000公顷(即6万亩)。
  吐鲁番是宜粮、宜棉,亦宜葡萄的地方,既引地面水灌溉,亦用坎儿井引用地下水灌溉。
  阿山农场:1942年耕地3000公顷(即4.5万亩)。阿尔泰地区无霜期短,宜于小麦生长,从1938年开始已使用现代化农机具。
  独山子农场:位于乌苏县境,引用奎屯河水灌溉,1942年种地500公顷(7500亩),要求当年生产小麦1000石。
  伊宁农场:1942年已耕种400公顷(即6000亩)。伊犁河谷气候温和,雨量为全疆之冠,是宜农宜牧的好地方。1942年计划生产小麦2000石,棉花30吨,蓖麻籽50吨。①
  此处还在塔城、特克斯、库尔勒、焉耆等地创办农牧场。
  从1936年起,新疆政府开始从苏联购买现代农业机械,主要是农场和农试场使用,以提高耕作效率,向农民示范,也为农民代购一部分。1936年购进农机具2500多架,1938年增加到20891架,到1942年底,共购进农机具15.5万架,同时引进各种农业仪器7种,药品9种,总共用款743500元。
  这些农业机械共有48种,主要有拖拉机、单体犁、双体犁、之字耙、圆片耙、播种机、中耕机、除草机、收割机、选种机、播棉机、打粮机、粉碎机、玉米脱粒机、喷药器、铡草机、马扒等。一台拖拉机工作,可代替240个劳力。这是新疆现代化耕作的开始。要求1942年全疆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
  除积极创办农牧场外,还在昌吉办了农试场。在吐鲁番创办棉作物试验场和模范养蚕室。在伊犁、塔城和吐鲁番建立果树园艺苗圃。
  为使全区逐渐良种化,1942年确定,由吐鲁番、喀什两地供应全疆1943年棉花良种。由和田、吐鲁番供应全疆蚕籽。伊犁、塔城、迪化供应全疆1943年乌克兰冬麦良种。
  第一个三年计划期间,在全疆建立气象测候所10处,农业技术指导站27处,在第二个三年计划(1940~1942年)期间,又增加农技站17处。②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