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杨增新时期新疆屯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710
颗粒名称: 第十四章 杨增新时期新疆屯垦
分类号: K252
页数: 16
页码: 253-268
摘要: 本章记述了杨增新时期新疆屯垦,包括了统一新疆军政管理、击退外蒙古军对阿尔泰的侵犯、处理哈、布难民涌入新疆事件等。
关键词: 清代后期 杨增新 新疆屯垦

内容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史称辛亥革命,震撼全国,纷纷响应,14个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革命洪流席卷中华大地,1912年1月1日,17省代表齐集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建都南京。至此,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
  辛亥革命也波及新疆。“风声紧急,人心浮动”,大有“一夫攘臂,应者四起”的形势。①刘先俊等革命党人,于1911年12月8日,在迪化组织起义,被新疆巡抚袁大化进行残酷镇压,处死数十人,起义失败。
  伊犁的革命党人,在杨缵绪、冯特民、李辅黄等人的严密组织下,充分发动群众,团结各族人民,于1922年1月8日起义成功,建立“伊犁临时革命政府”,“军士商民,齐呼万岁”。
  袁大化派兵镇压,被伊犁革命军打得节节败退,清军撤至乌苏。杨缵绪派人联络各地哥老会,在天山南北积极活动,戕杀反动官吏,迪化官吏们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第一节 统一新疆军政管理
  杨增新(1860~1928年),字鼎臣,云南蒙自人,1888年考中举人,次年考取进士,当年即任甘肃知县,1896年任知州。中日战争时,追随宁夏将军钟泰练兵管理全军营务,并兼管带(营长),从此取得了治军经验。1901年任道员,1907年经新疆布政使王树楠向联魁推荐来疆。曾任阿克苏兵道,1911年4月任镇迪道尹兼提法使(一省最高司法长官)。时值辛亥革命时期,当袁大化与伊犁革命军兴兵征战,袁兵不利时,杨增新乘机向袁大化建议建立新军,“招募回军助战”,并自告奋勇带兵赴前线助战。袁大化甚为赞赏,经批准在迪化24坊中,招募回队五营,自兼统带,成了新疆官僚中实力最强的人物。嗣袁令其带队赴前线时,而杨却按兵不动,拥兵自重。待袁大化卸任东走,杨增新主政新疆。1912年5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兼布政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当时,新疆正处于内外交困,危机四伏时期。外有强邻沙俄屯兵边境,虎视眈眈,在沙俄支持下的外蒙古,对阿尔泰不断兴兵侵犯;内有哈密等地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哥老会戕杀官吏,层出不穷;与伊犁革命政府谈判,正陷于僵局;加上协饷中断,财政异常困难,稍一不慎,将招至全疆糜烂。
  杨增新执政后,先以高官厚禄瓦解了伊犁革命政权,又以武力扑灭了哥老会,镇压了哈密农民起义,逐渐统一了新疆。
  清帝退位,袁世凯命各省总督、巡抚一律改为都督。伊犁革命后,公举广福为都督,新疆出现两都督并峙局面。袁世凯为弭争端,改任广福为伊犁镇边使,其职权仍循伊犁将军之旧。待杨增新取消伊犁革命政权后,1914年2月广福病死,杨增新借机报请中央批准改伊犁镇边使为在新疆都督统辖下的伊犁镇守使,专管伊犁军队,包括满营事务。派其参谋长杨飞霞任伊犁镇守使。从此,伊犁统辖于新疆都督。
  1916年11月9日,杨增新电请中央将塔城参赞大臣改为塔城道尹,属新疆管辖,塔城亦统一于新疆。阿尔泰在1907年设办事大臣,驻丞化寺(今阿勒泰市),作为特别区,直属中央管辖。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改办事大臣为办事长官,与新疆都督互不统辖。
  1915年7月阿尔泰办事长官刘长炳鉴于沙俄强行在布尔津一线驻兵一团,实行移民,强租田地,阿尔泰形势危殆,北京鞭长莫及,呈请中央将阿山并于新疆。1918年11月阿尔泰所属蒙古三部王公贝勒等联名上书新疆,请将该三部改隶新疆。杨增新电呈中央:“阿山应以新疆为根本,新疆应将阿山为屏蔽”,力主阿尔泰划归新疆。
  1919年3月,阿山发生兵变,阿尔泰办事长官张庆桐对前任所发阿币,不予兑现,张又大肆倒卖阿币,中饱私囊,扣发驻阿官兵五个月薪饷,官兵大哗,军民怨声载道,被革职之卫队管带冯继冉煽动士兵暴动,枪杀外交局长和财政局长等人,囚禁张庆桐,宣布独立。杨增新闻讯,电呈中央保荐候补道尹周务学为代理长官,率马、步炮兵数营,新募蒙旗一营两连,轻骑简装,突然进兵丞化寺,枪毙冯继冉,安抚军民,阿山遂定,经中央批准,改阿山区为道,命周务学为道尹,至是阿尔泰归属新疆管辖。
  伊犁、塔城、阿尔泰统一于新疆管辖,对防止外强入侵,保卫祖国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影响是深远的。
  第二节 击退外蒙古军对阿尔泰的侵犯
  清末,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自顾不暇,沙俄乘机于1911年10月派兵800人,进驻库伦(今乌兰巴托),策动一些王公、活佛及亲俄分子组成“临时政府”,建立“大蒙古帝国,”举活佛哲布尊丹巴为皇帝,宣布“独立”。1912年8月在沙俄支持下,蒙古军攻占了科布多。
  沙俄攫取了外蒙古、科布多还不满足,妄图进占阿尔泰,进一步鲸吞新疆。于是唆使外蒙古大举进犯阿尔泰。
  阿尔泰当时是直归中央管辖的,总统袁世凯正值拔剑张弩两路兴师,镇压国民党二次革命之时,无功夫西顾阿尔泰。杨增新自知事关大局,积极调兵遣将,选派善战的团长张健率部赴前线迎战。进驻北至科布多、西通阿尔泰、南达新疆的咽喉要隘——察罕通古。
  1913年6月17日,由外蒙古军指挥官率士兵8000余名,携带俄式枪炮,三路进犯阿尔泰。适因包庆墩河水暴涨,蒙军前锋千余人难以渡河,只得暂时撤军。派人给我军下战书称:“限中国军队十日内退出察罕通古,否则枪弹对待。”①张健团长复书:此地是中国领土,“如你来攻,则中国官兵不能不采取正当防卫手段”②,严阵以待。
  7月4日,外蒙军4000余骑兵,由萨克扎杜布指挥,夜袭我军阵地。事先被我军侦悉,张团长指挥步队三营、马队一营,以逸待劳,以步御马,依托战壕,沉着应战。当蒙军冲至阵前,我军突然猛烈射击,并有大炮助战,经我军迎头痛击,敌军不支,即行退走。是役毙敌200余名,生俘2人,战马300余匹,枪械数十支。我军亦阵亡官兵62名,驮夫2名,负伤101人,失枪32支,死战马45匹。
  外蒙军第一次攻击未取胜,经过七天准备,于7月11日黎明,3000余人进攻察罕通古大营,另有七八百人,据南面之高山,攻击我第四营阵地,并有大批军随后接应,中国军奋起抗击,激战四小时,毙敌100余人,外蒙军纷纷溃退,是役我军阵亡5名,负伤7名,营长马得贵亦为祖国捐躯。
  经过两次交战,外蒙军败退,中国军亦无力反攻追击,于是双方议和,订立《中蒙停战协定》。察罕通古之役,粉碎了沙俄支持下的外蒙古侵占阿尔泰的阴谋,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第三节 处理哈、布难民涌入新疆事件
  伊犁、塔城外之哈萨克部落,喀什、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边境外之布鲁特部落,清盛时皆为我国藩属,后为沙俄逐步蚕食。同治光绪年间中俄两次划界,划走我国大片领土,将哈、布两部落,一分为二,大部划归俄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俄穷兵黩武,在哈拉湖一带(热海附近村庄),强征哈萨克族青年入伍,哈族人民不从,沙俄即行镇压,捕杀头目,以致激起事变。哈、布、维、回族人民于1916年8月举行起义,杀官吏、焚街市、掳妇孺、掠牲畜。沙俄立即派大军镇压,大肆围攻,枪杀起义者。人民不敌,大批涌入我国。杨增新严令卡伦堵截,但难民在俄军枪炮轰击下,死亡枕藉,填塞道路,惨不忍睹。①哈合、布民死里逃生,于10月中逃入我卡伦。守卡官兵欲堵,难民哀告:“与其返回终死俄人之手,不如死在华界尚能瞑目。”守卡官兵不忍,大批难民涌入新疆。先后逃入塔城的六七万人,伊犁地区16万人,皆为哈萨克族。进入喀什和蒲犁地区的五六万人多是维吾尔族和布鲁特人。共30余万人。
  难民来到新疆,多数饥寒交加,少数人则劫掠牲畜,滋生事端。杨增新派官员首先进行安抚救济。继则派军队前去维护社会治安,严防滋事。再则向俄方交涉,赦免其罪,招抚回国,有布、哈族人回俄者,多有被杀戮者,经反复交涉并对难民劝慰,直到1918年冬,大部难民陆续回国,有部分坚决不回者,发给护照,准予入我国籍。
  第四节 处理大批白俄败兵入窜事件
  1917年俄国革命成功,红军节节胜利。中亚方面白俄军在红军强大攻势下,土崩瓦解。1920年3月,白俄将军巴齐赤带1200名军官和7000余名士卒逃到塔城。前后败退到塔城的白卫军残部约1.1万余人,战马9000余匹,枪械数千,难民5000余人。退入伊犁的有原沙皇女婿阿连阔夫残部4000余人,连同难民1万余人。阿连阔夫本人于1920年5月率败兵1400余人,马700余匹,牛140余头,车210余辆,自博尔塔拉卡伦入境,窜入伊犁。
  当时新疆军队号称3万,实际只有1万余人,武器窳劣,且不少是老弱,军纪废弛,战斗力很差。新疆顿时涌入近两万久经疆场、强悍、纪律极差且有勃勃野心的沙俄将军率领的白卫军,对新构成巨大的威胁,“抵抗苏联红军虽不足,扰乱新疆则有余”。新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处理稍一不当,将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在如何对待白俄败兵问题上,当时的中央政府与新疆持着对立的观点。
  北京政府认为,新党必败。中国是协约国之一,理应援助白俄败兵。杨增新则认为:“新党必胜,古今中外,各国皆然。”①新疆应严守中立。
  1918年11月18日,俄领事库达摄夫致函北京外交部:“兹有西伯利亚义勇编成之师团,拟路经塔城属前赴俄属七河省南部之扎尔肯特。甚望贵政府久已入协约战国内,必然尽其义务,准该军队经过华境。”后又照会外交部称,该过境军队有白俄“军5000人,另有华人一营约千余人”。11月20日外交部电杨增新称:“现协商国已获最后胜利,我国既在协商(约)方面,遇事当有协助义务,希转饬准令该项军队通过为妥。”“对于旧党应尽力援助,现俄新党因德已降服,势力溃败,自不愿侵犯我境。”②
  杨氏对北京政府指示,再三致电抗争:“俄军假道,碍难允许,中国为允该俄兵假道塔城以达伊犁进攻萨马尔,新旧两党不特以伊犁为战场,新党势必由塔什干、安集延分兵以攻喀什,由哈拉湖以北进攻乌什。则新疆全局不糜烂于欧战未停之先,而糜烂于欧战已停之后,前功尽废。”“但为邻人兄弟互斗,我助其兄而罪其弟可也,若令邻人之兄弟直入我家相斗,势非因协助邻人而自破其家不可也。”③北京政府不得已,放弃了援助白俄败军的方针。
  杨增新坚持中立的外交方针,采取不干涉主义,严守中立,拒绝白俄军假道,对败兵入疆,如阻止无效,则遵国际公法,先行缴械,然后予以安置,供给粮食。
  当时英、日等帝国主义与帝俄驻新领事,以协约国为词,一再拉拢、胁迫杨增新派兵赴俄以援助白俄,被杨“宛然谢绝”,日本派到新疆的成田哲夯等九名调查员,要求准许日本派一师团军队,进驻伊、塔,被杨增新断然拒绝。
  阿连阔夫所部,将大部武器埋在边境,向伊犁当局只交了极少数陈旧武器。1920年9月,杨增新劝阿连阔夫带军官500人,士兵200人,战马800匹,进驻迪化。阿不断滋事,要求中国当局代索巴奇赤提取塔城领事馆巨款,否则,部下将举行暴动,“抢劫银行,占领省城”。人心惶惶,一夕数惊。杨增新一面加强防范,一面以省城缺粮为词,劝阿部到奇台就食。阿连阔夫到奇台后,积极备战,派人经小路将埋在边境的机枪25挺,步枪300支,山炮一门,炸弹千余枚,秘密运入奇台。1921年1月6日突然袭击奇台县东门,被驻军迎头痛击,杨增新迅速调重兵包围奇台,阿不得已,同意交出武器,并将白俄兵分四批送入关内,后将阿连阔夫拘留,事始息。
  留在伊犁的杜托夫残部于1920年1月9日发动叛乱,在惠远城大肆抢劫,占领军装局,被迅速扑灭,杜托夫被击毙。
  驻在塔城的帝俄将军巴奇赤部尚有5000余人。1920年10月,白俄军官胜系克,率残部千余人,带步枪300余支,机枪4挺,闯入塔城,将武器埋藏山中,拟于1921年1月暴乱,被塔城道尹张健侦知,派人将埋在山中的武器挖走,暴乱被挫败。
  1921年5月,白俄军官诺维科夫率败兵2000余人,携步枪1900余支,机枪6挺,车300余辆,拒绝缴械,强行进入塔城,与额敏露营的白军汇合。此时,白俄军在塔城的总兵力达8000余人,远远超过我塔城3000名驻军的实力。是时巴奇赤活动频繁,“互相联络,伺机待动”,“塔城祸机危迫”。杨增新深知仅靠新疆的兵力已无法解决,于是决定与苏联红军联合,歼灭巴奇赤军。
  根据双方协议,苏联红军于5月24日,分三路进军,猛攻额敏巴奇赤军,白军败退东逃,监视露营之马队营官兵被白俄军胁迫而去。红军追击,在额敏河南大败白军,巴奇赤军向北退至和什托洛盖,向红军反扑,红军不利,退回本国。巴奇赤部在和什托洛盖抢劫官商财产,烧房屋,掠牲畜,于13日渡额尔齐斯河,防守该河之马队一营,炮队一连不敢抵抗,亦被裹胁而去。道尹周务学自杀。巴奇赤军北取丞化寺,南占布伦托海县,派人与外蒙古联络,强令阿山蒙古王公勒派战马1200匹,养精蓄锐,负隅之势已成。9月1日,红军4000余人,两路出兵,向巴部进击,四战四胜,大败白俄军,生俘2300余名,死伤甚众,巴奇赤率一部逃科布多。至是阿山收复,白俄之乱方告平息。
  从1920年到1921年,白俄败兵及难民不下三四万人,不断滋事抢劫,数次组织暴乱,险象环生。终因杨增新判断准确,严守中立,处置得当,将暴乱一一平息,使新疆人民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第五节 粉碎马福兴的割据势力
  马福兴,回族,云南蒙自县人。清末,因罪被流放新疆。利用同乡关系,与杨增新结识,助杨增新招募回队5营(后扩大为15营),在镇压哥老会与哈密、吐鲁番农民起义领袖中,回队营充当了刽子手,因而得到杨增新的信任。1914年杨命马福兴率军20余营进驻喀什,杨缵绪出走,马福兴被任命为提督,其子马继武任协台。杨增新任其弟杨增炳为喀什道尹,带兵10营以牵制马,不到一年,被马挤走。1924年初,马福兴除拥有回兵30余营外,私自下令在疏勒、疏附征兵3000人。①马福兴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称“帕夏”(王)。他在喀什大肆敲诈勒索,恣意妄为,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妻妾就有17个,民怨沸腾。英俄驻喀领事,策划建立南疆回教国,唆使马福兴派兵15营援助白俄,被杨增新严令制止。马并秘密与北洋军阀勾结,进行倒杨活动,被杨侦知。
  1924年,杨增新派与马福兴对立的马绍武(回族)率军12营,远途奔袭喀什,捉杀马福兴并其子马继武,平定了割据势力。
  第六节 组织军民屯垦与兴修水利
  在清代,对新疆的“协饷”,每年为白银200~300万两之巨。杨增新主政新疆,“协饷”中断,财政异常困难。杨氏研究了新疆的处境后,认为必须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首先是大兴屯田。“饷银断绝,舍开垦别无办法”,“垦田为富国裕民之策”②。于是组织军民,大开官荒。派军开屯,安置游民,发展民屯。组织得力的水利委员会,在全疆大兴水利,先北疆,后南疆,开渠挖井,进展甚速。他要求各县“自民国五年(1916年)始,各该县每年至少须招六十户,以定知事考成。能招垦有效者,准其留任,否则,随时撤换”③。奖励垦荒有功官吏。生产成效显著。
  1911年新疆耕地为1055.4万亩,到1918年达到1202.6万亩,净增147.2万亩,每年以21万亩的速度增长。粮食总产1913年为1320万石(包括青稞大麦),到1918年就增加到1453万石,四年增加133万石。棉花总产1914年为693万斤,到1918年就达到2093万斤④增长了两倍,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由于新疆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清末新疆人口为216.2万人,到1920年就增加到251.95万人,1925年达到268.83万人,14年人口增长52.6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4%。⑤这是近代新疆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之一。
  杨增新认为:“屯垦为当今要政。”大力创导,积极组织军民兴修水利,屯垦生产。先北疆,后南疆。有军屯,有民屯,主要是民屯。在天山南北迅速发展起来。
  一、北疆
  迪化(今乌鲁木齐)
  迪化是新疆首府,丝绸之路重镇。杨增新主政新疆后,大兴屯垦,先从北疆入手,对迪化办水利,举屯政,尤为重视。
  迪化北郊60里的青格达湖,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泉水数处,自地涌出。1915年4月,派新队官马瑞珍及治安右营连长边永靖等带队前往,一面开渠,一面垦荒。对士兵于外日加津贴银1.2钱,面粉1.5斤,不交粮价。由于官兵努力,于11月竣工。大渠长2000余丈,面宽5丈,底深4.5尺不等。又开支渠两道,长2400丈。渠成后,派兵屯田。
  迪化县北沙山子地方,土地膏腴,原有居民数十户,自战乱之后,逃亡殆尽,渠淤地荒。1918年派新兵步兵营长李寿福及定远营步队营长陕有才各率队兵250名,在头屯河下游挖渠400余丈(宽1.2丈、深1.8~1.9丈不等)。在老龙河下游挖渠2300余丈(宽2~3丈,深4~5尺)。引水灌溉,屯田生产。这项工程,仅用四个月即完成,用银1.46万两,由杨增新捐助。①
  1916年派兵前往迪化南90里的柴窝堡地方,修复渠道,垦荒1.5万亩,招民屯田。
  镇西、哈密
  镇西即今之巴里坤,和哈密皆为新疆之要隘,东部门户,丝绸之路北道的重镇。1916年知事陈汝彬组织军民修筑乔家沟渠道,垦荒2000亩,作为官地,招民屯垦,三年还清修渠费用后,作为该户私业。并规定此官地尽先由贫穷无业之人垦荒佃种。
  1915年整修城西苏吉之乔家龙口、蒋家龙口,以引水灌溉。该处土地肥沃,安置旗民屯田。1918年知事李树荣督民修复旧渠,开垦地7030亩,招民262户认垦,八年征半,九年全征,共应征正粮490石。
  同年,察哈泉亦仿用坎儿井,颇有成效。
  哈密属于哈密王沙木胡特封地,杨增新欲派兵屯垦,因哈密王反对而作罢。
  奇台
  奇台东北通乌里雅苏台,北与科布多、阿尔泰接壤。粮食岁多输出,粮价日涨。清代有地36万余亩,自遭兵燹,渠道淤塞,荒地14万余亩。1915年奇台知事郑有叙督民整修董子旧渠于八月完工,用银903两。又修中渠、西渠、吉布库、永丰各渠。开垦荒地,任民承垦。修渠费用主要由受益田亩按户酌量归还。
  孚远(今吉木萨尔)
  县属北乡四厂湖、五厂湖,水草肥美,土质良好,有可耕地万余亩。因渠道未修,积水为害,致土地荒芜。1916年知事陈宗器组织农民修渠,参将杜发荣带兵200名参加。干、支渠总长共100里,用工2880个,花银2177两,垦荒8100亩,招民90户承垦。计亩升科,自1920年起全征,年科粮243石。
  1918年知事段永恩饬民在城北10里之小霜湖地方修渠一道,引水屯田,招民认垦,按亩升科。
  阜康
  该县知事王度对垦荒不积极,认为该县“高则乏水,低则卤■,加之土著少而游兵多,未可遽言垦复”。杨增新严厉批评王知事:“深居衙署,不肯下乡,畏难自阻。”并警告说:“各县每年至少需招垦新地60户,以定知事考成,能招垦有效者,准其留任,否则,随时撤换。”之后,该县在六营湖之西渠地方修渠40余里,垦地四五千亩,招民50余户屯田。该工程共用银4800余两,先由公家垫发,后酌收地价以弥补。①
  昌吉
  三屯河之十三户地方,荒地甚多。1915年知事匡时,招维吾尔族农民60名,将旧有渠道整修,渠长130~140里,荒地近2万亩,可安置垦民二三百户。并能将三十户海子(水库)开拓,以储余水灌下游之地。共用银2069两。
  1916年知事张馨派警备队一营修筑沙山子十三户渠一条,长一百数十里,当年引水开荒种田,试种小麦。俟军队将地种熟后,再招承无业穷民租种。
  又重新整修被壅塞的北乡二十二户蓄山海子引水渠,东西干渠共长4400余丈。海子堤长360丈,高及底宽各1.5丈。上游引水渠疏通3600丈。垦地3660亩,招30户农民认垦。支银3749两,由垦民按户分期归还。一俟还清,从1924年起按亩升科。
  呼图壁
  该县呼图壁河,水量充足,由天山直泻西北之芳草湖,因渠道被毁,河水漫野,纵横百里,膏腴之地,大都荒芜。1916年杨增新令昌吉营游击侯锦、县佐李继鸿组织军民,修渠垦荒,招民承垦。
  绥来(今玛纳斯县)
  1915年知事杨茂春招民整修新顺渠,在上游水势平缓之地压坝,修引水渠长20多里,垦田种植,招垦民100余户(按每户60亩计,共垦荒6000余亩)。因龙骨河水流即在冬季犹湍急,春夏水势浩大,知事请改用水轮木槽法,仿内地之水车,此是北疆用水车的开始。
  沙湾
  沙湾原属玛纳斯县辖,为了发展屯垦,于1915年由省报请中央设县治。杨增新在给沙湾驻军营长杨修政、知事刘希曾的指令中说:“已呈中央设立县治,此缺之设专为办理垦务,将来应派队伍办理屯垦。”可见对发展屯垦的重视。
  县属大、小拐地方,原种地20余万亩,户民600余家。战乱后,渠道破坏,田园荒芜,户民逃亡殆尽。1915年派陆军三营营长杨修政率所部,新军哨马金元带新军一哨,并民夫四五十人赴小拐修移户渠,4月开工,8月竣工。渠长30余里,渠宽1.8丈,底深1丈。坝的质量坚实,经洪水冲刷无恙。开荒种田,招民承垦,70亩一户,并准酌量加给隙地。不论本籍客籍一人只准承领垦地两户,不得多领。除前修渠帮工之民夫四十人,按人授地半户,不收地价外,其余不论上、中、下地,均每亩地价银三钱五分,三年分收,第四年按中地赋额升科。
  1919年8月,杨增新训令奇台知事称:“古城满营旗民,自改革以来,生计艰窘,有卖儿卖女,露宿丐食者,闻之恻然。着由该知事调查旗民中无吸食鸦片嗜好,能勤力稼穑者,招募40人。每十人放一能耐劳之人作为排长。俟招齐,由该知事点验成军,以新军章程支饷。并将年岁、姓名、斗箕造具成册呈报,以便到沙湾地方开垦。将来地亩成熟,即归该旗兵作为己业。不唯地边足捍卫,尤为该旗兵筹一永久立业之基。”
  乌苏
  县北之六十户、东三十户、西三十户,以及车排子、苏兴滩等地,土地肥沃,均有居民,后因奎屯河坝失修,河水泛滥,渠道淤塞,以致土地荒芜,户民逃亡。原该县知事崇本垫款3012两,游击李福兴垫款2111两,于1915年雇工整修河坝,并修筑车排子干渠一条,3月7日开工,4月竣工。河水入槽,垦荒6880亩,招民334户认垦。每亩收地价银30两,按所招各户,计亩分摊,逐年催收,以还清垫款。从1919年开始升科,粮额275石。
  伊犁
  伊犁气候温和,土地肥美,水量充裕,是宜农宜牧的好地方。原是新疆首府,清代伊犁将军所在地。后因沙俄侵占大片土地,伊犁成为边城,首府迁至乌鲁木齐。1912年伊犁革命后,北京政府任命广福为伊犁镇边使。1914年2月杨增新统一伊犁地区后,改镇边使为镇守使,命杨飞霞署理。辖一旅(步、骑、炮兵各一团),又兼辖锡伯、察哈尔、厄鲁特、索伦四大领队,皆旧时之携眷驻防兵。锡伯营驻伊犁河南,索伦营驻霍尔果斯,以农为主,屯垦戍边,厄鲁特营驻特克斯,察哈尔营驻博尔塔拉,以牧为主,边放牧,边守卡伦。与清代不同的是,此是以屯垦为主了。
  1914年7月,县属喀什河山洪暴涨,冲垮阿齐乌苏大渠40丈,并冲走渠口压坝木笼24个,沿渠农田无法灌溉。伊犁道尹许国祯派正农官额鸦斯、副农官色包克等负责组织户民抢修。共支用京斗小麦232石2头2升,支盐、茶、脚运等银336.36两,迅速将渠修竣。
  塔城
  塔城是西北重镇,但军民粮食甚缺,每年必由他处采运。1917年知事张景南督饬在南乡石厂地方的大河上游筑坝开渠,由驻军派兵兴建,月余竣工。引水开荒,招户民20余户认垦,计亩升科。
  二、南疆
  南疆是维吾尔民族较集中的地方,是新疆古代农业较发达的地区,为古丝绸之路的南道和北道(北道后称中道)。经过长期动乱,渠道淤塞、田园荒芜,广大群众饥寒交迫,挣扎在贫困线上。杨增新执政时期,着力倡导兴修水利,在东部主要是挖坎儿井,西部修渠筑坝,开垦荒地,发展屯垦。
  鄯善
  县属连木沁地方,土地肥沃,但因无水灌溉而大片撂荒。1915年鄯善知事张衔跃组织农民开官坎二道,包与维吾尔族坎工塔哈尔承包,用银3100两。井成后,流水甚旺,灌地3700亩,招民61户承垦,每户丈给土地60亩。
  在苏鲁图地方,开官坎二道,承包与维吾尔族坎工统孜买提,用银4600两,垦荒2310亩,招民承垦。
  两处官坎共用银7700两,先由本县收存义仓本息银两项下提用,后以坎儿井所灌垦荒租价内归还。
  鲁克沁南北渠麦湖以西,有官荒2400余亩,由该县绅民自愿集资8000两,由连二工挖坎儿井两道,引水灌溉,纳粮升科。
  1916年在七角井挖坎儿井二道,垦地420亩,安置7户农民承垦。
  由于知事张衔跃饬民挖井开荒,办理屯垦甚有成效,杨增新于1916年给记大功一次。①
  吐鲁番
  1915年知事陈继善督饬整修坎儿井。雅尔湖有官坎五道已淤,经查,迤东二道可修。考察后确定由东坎挖水道一条,将西坎水引入,能灌地200亩。由维吾尔族坎工艾肯木乃木尔等承挖,共支银3670两,由财政厅垫支,后用历年所得租银归还。
  1915年9月,修复义学废坎一道,包与坎工阿吉,用银800两。
  1916年整修东坎尔庄两条废坎儿井,该地距城较近,土地膏腴,但因井淤地荒,该年3月开工整修。东头官坎包与维吾尔族坎工那四尔等,西一条坎儿井承包与坎工沙五可,同年11月完工,共用银6245两,可灌地5000亩,招民承垦。
  1916年,布尔简庄农民自愿集资挖坎儿井,不领公款。坎成后,发给地上垦种,计亩升科,同年还挖成西门官坎一道。
  县属南乡洋沙尔庄地方,有旧淤无主井一道,由县署包给坎匠买买提铁里等三人。张馨继任知事,督促竣工,支银3467两,可灌地300亩。后将该井租给户民承垦,年收租银550余两。②
  又牙尔巴什有旧废坎儿井两道,包给坎工阿尔祖等,共用银2726两,灌地300余亩,招民承垦,年收租银500两。
  县属干沟地方有泉流,顺流而下,该处地势平坦,可耕地2000余亩,全属官地。1915年派600人修渠,招民垦荒,按水分地。已灌三四百亩。
  焉耆
  县属六十户地方,原由开都河引水灌溉,唯渠少,水不足,荒地尚多。1917年知事刘希曾商准蒙部于北大渠之北,开一新渠,分享水利。新渠以北,归蒙古族放牧;渠南归县招民认垦。得官荒二万余亩,招民承垦,计亩升科。
  尉犁
  尉犁县引水大渠(即蛤蚂沟)长160里,因淤塞坍塌,难以灌溉。1915年9月,知事张锡寿雇工挖掘整修,用工7000余个,支银2600两,可灌地3万余亩,招民垦种。
  并议决库尔勒农民另修支渠引水,不准私挖尉犁渠以偷水。5月库尔勒另修一渠。
  轮台
  轮台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动乱之后,土地荒芜,人口锐减。民国以后,在省倡导修水利兴屯垦的形势下,该县知事郑璜督户民开挖新丰大渠一道,长8里有奇,深1.9丈,宽5尺;支渠8道,长三四十里不等,宽四五尺,深五六尺不等。共开荒地7285亩,招294户承垦,额粮草在1919年开始全征。
  库车
  1915年托克苏英瓦特西庄户民自行筹款捐工修渠,由渭干河至托克苏渠开挖渠道,并分修支渠至英瓦特庄,垦荒2万余亩。
  该县游击哈得尔,吐鲁番人,经省批准,由哈游击负责在沙哈湖地方,开坎儿井两道,东西水旱洞共160个,东西两渠共长680丈,每井深四五丈不等。坎成垦荒,招民屯种,这是库车县首次推广坎儿井。
  沙雅
  1916年知事李溶、鲁效祖相继组织羊塔协尔庄及波浪庄农民,由渭干河开干渠一道,长59里,宽1.5丈,深1丈。支渠4道,各长七八里不等。共垦地12394亩,招民垦种,计亩升科。
  1918年在县属北乡沙衣里克庄,增修干渠,把旧渠加宽加深,并开支渠4道,引水灌溉,垦荒地65600亩,招民656户垦种,每户授田百亩。按下地升科,共应科粮656石,草131200斤。垦民8年免征,9年征半,10年全征。
  阿克苏
  1917年知事金树仁组织农民自筹修阿瓦提渠,工效甚高,1月竣工。该渠水流充足,共开荒地10.1万亩,招民1275户种植,凡参加修渠之农民,一概准予领地。金树仁因垦荒有功,受到奖励。
  乌什
  该县英阿瓦特维吾尔族户民乌勺,热心垦务,自筹经费9000余两,在苦屈庄下游湖玛拉河上筑坝堵水,开渠引水灌田,从1916年开始至1917年告竣。水源充裕,可灌溉1.4万余亩。除自耕2000亩以外,其余荒地由县署招户承垦。其地价按年分缴,或照实垦之数收价。
  巴楚
  巴楚地处喀什河下游,清朝末年因上游沿途六七百里分段引水,到巴楚已甚小,至七八台数十村庄遭旱,1915年知事卢殿魁组织农民于胡热木地方引水,筑堤一道,长60丈。又于玉河开新渠一条,长5里有奇,支渠3条,各长1里,修水坝一道长30丈,冲堤一道长30丈,解除了巴楚的旱情。又在夏和尔地方,开挖南北渠各一条,南渠长七八里、宽1.2丈,深6尺。北渠长20余里,宽1.5丈,深9尺,并于渠坝植柳树以护堤,于1916年8月竣工,灌溉荒地13084亩,招农民210户承垦。
  英吉沙尔
  1915年杨增新指令该县知事李义开,县属夏渠黑孜尔庄地方荒地甚多,若由莎车克立品庄上游开一新渠引水,可灌地15万亩,令其勘察规划后上报。
  莎车
  1915年知事刘人俄组织农民开挖大渠一条,长260余里,支渠19条,泄水渠2条,退潮碱水渠4条,长者70里,短者15里以上。设计合理,宽窄浅深,悉如各渠水量。渠边植杨柳5万余株,于1917年6月完工。丈放荒地16.6万余亩,招民4220户屯种,水足土沃,收获丰盈,于1918年开始计亩升科。其成绩为全疆之冠,省府为刘人俄记大功三次,并于1919年报国务院请奖。曾问吾称赞:“在新疆水利史上,堪与松筠、林则徐齐名。”
  洛浦
  1918年知事桂芬督饬户民自筹资金在巷沟牙庄开新渠引水入旧渠,以增水量,于旧渠尾开新渠引至荒地,招民承垦土地2.3万余亩。
  又于塔瓦克明庄旧渠加宽1弓,长6里有奇。新开渠一条,长9里有奇,宽3弓,可灌荒地5238.5亩。
  在科科买提加挖旧渠,丈分荒地800亩,以上各渠,均是农民自筹,未支公款。①
  此外,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杨增新时期在这一带也兴修水利,垦荒屯田。
  若羌
  位于古楼兰西南,昆仑山北麓,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
  1917年知事廖振鸿督率户民开渠引水、垦荒种地、计亩升科。并在县东密远庄修盖粮仓,储运种子,以备兴垦。
  且末
  在若羌以西,和田以东,塔克拉玛干大漠南缘。1914年维吾尔族户民买买提敏在城西20里的英尔斯塘地方,于百里以外开渠引水,已通30余里。知事龙协麟饬民续开140余里,使荒地得以灌溉,招民承垦。又于傍卡墙河开新渠两道,长16里,引水灌溉荒地2.5万余亩,招民400余户垦种。公家借银2000两,以资耕种,三年还清。
  三、“七七政变”,杨增新时代结束
  1928年7月7日,新疆外交署长樊耀南与一些反对杨增新的人士共谋,借俄文法政学校举行第一届学生毕业典礼的机会,邀杨增新及政府高级官员参加出席宴会中,刺杀了杨增新,史称“七七政变”。杨增新时代结束。旋由金树仁秉政,从此新疆逐步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代。
  杨增新主政新疆17年,史家评述纷纭,毁誉皆有,大相径庭,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周东郊先生在评述杨增新时称:“新疆是中国塞外一省..自从1871年俄人一度占取伊犁,1895年英俄私分帕米尔以来..新疆成为中、英、俄三国角逐的场所。英俄两国企图运用地方民族把中国势力逐出新疆之外。”杨氏主政新疆“十七年来,民安其生,政得其和,而且内平寇患,安置白俄,不以兵车之力使领土主权无丧,纵然不能说他是国家良吏,但比起那国内军阀混战的局势,还可以说是新疆的好官”①。
  蒋君章先生在论杨增新时说:“是时,新疆混乱,杨氏一一平之,外蒙独立后,派兵陷科布多,旋攻阿尔泰,杨筹防北路,卒将阿尔泰特别区收归新疆版图改为阿山道,新疆统一告成,实杨之功。民国九、十年间(1920~1921年),两股白俄窜新,数在万人以上。新省力不能敌,亦不能收容,杨一面缴其一部枪械,一面安置以监视,并约苏联军队共攻阿山道一带之白俄部队。当时局势虽紧张,而卒安定,新疆未有蒙古之续者,杨之力也。”②
  洪涤尘在《新疆史地大纲》中论述:“杨氏主新后,协饷断绝,其财用并不加赋而粗足。又抚驭边氓,一视同仁,吏安而民不扰。至其所经之艰险,所遇之优患,更为常人所不能应付。如哈密之缠乱,伊犁独立,哥老会起事,外蒙进犯,俄哈窜乱,白俄侵占阿山等,处置苟一不慎,即可使全疆糜烂,疆土沦亡。然杨竟能于危急中,竭其心智,绥辑地方,保全疆土。不特使全疆人民得以安居乐土,即对于中央政府亦能使无西顾之忧。”“杨氏负斯责任,不特有以爱新疆,抑且有以爱国家。”③
  陈延琪先生著文《谈应实事求是地肯定杨增新的历史地位》称杨增新“是近代新疆的一位爱国政治家,又是代表封建文化、封建道法和封建传统的最后一个典型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并非无可非议,而他的主要业绩却是应予肯定的”④。
  方英楷先生在评论杨增新时称赞杨氏“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当时他在新疆孤立无援的困境中,从不和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没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他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粉碎了沙俄吞并新疆的阴谋,打退了外蒙古对新疆的侵犯”①。
  笔者认为,对一个历史人物,特别是封疆大吏的评述,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凡是维护祖国统一、捍卫中华民族利益和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人物,我们就应加以肯定。相反,就应予以否定。杨增新受命于危难之秋,时值清帝逊位,中原战乱不已,无力西援新疆。当时新疆外有强邻虎视,内部困难重重,稍一不慎即会导致全疆糜烂。但杨氏能独立支持危局,统一新疆。抵御了外来势力的入侵,保障了祖国领土完整,没有订立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坚持自力更生,振兴实业,大兴屯垦,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相对稳定,是难能可贵的,功在祖国,历史是应该予以称赞的。另一方面杨增新镇压哈吐人民起义;取消了伊犁临时政府,分化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独裁;愚民等,是反动的,我们全面地观察杨氏秉政新疆17年,功过相衡,看其主流,杨增新仍不失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封疆大吏,是一个坚定的爱国将军。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