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廷平定张格尔叛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6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清廷平定张格尔叛乱
分类号: K249.3
页数: 2
页码: 203-204
摘要: 本节记述了道光时期平定张格尔叛乱,包括了第一次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张格尔利用嘉庆帝去世之机,率300人由浩罕入卡烧杀抢掠,被清军击溃、 第二次是道光四年(1824年)八月,张格尔纠集200多人入卡,到柯尔克孜部落中流窜、第三次是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张格尔率500人进卡,裹胁万余人进攻喀什噶尔、叶尔羌(今莎车),又求助于浩罕,许以割让喀什噶尔及财物平分等。
关键词: 道光时期 张格尔 叛乱

内容

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生逢盛世,凭借着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所积蓄的国力,使清代达到鼎盛时期。特别在统一新疆、巩固多民族的祖国统一方面,更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乾隆至嘉庆时期的新疆屯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到乾隆中期以前,清朝的全盛局面开始衰落。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虚耗,民怨渐起。清仁宗嘉庆皇帝颙琰亲政后,虽诛杀了第一大贪官和珅,但官场积习已深。一切积累下来的病症,到嘉庆时期开始溃发,与内优外患相始终。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颙去世,清宣宗道光皇帝昱宁继位。承嘉庆衰落之际,国势不振,他在位30年,政局剧变。在新疆发生了大规模的“张格尔之乱”。特别是1840年中英鸦片之战,帝国主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使我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嘉庆时,政治形势由盛而衰;道光时,则由衰而乱。直至咸丰一朝,国家遭逢空前厄运。道光咸丰时期的新疆屯田,在内外忧患中艰难地维持着。
  乾隆朝平定大、小和卓(波罗尼都、霍集占)之际,和卓后裔大多逃往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浩罕国,浩罕国在清朝势力衰落时期,乘机发展强大起来。它一方面四处征伐扩张;一方面支持和卓后裔窜回新疆,谋叛复辟,从中渔利。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利用当时南疆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官员和伯克地主不满情绪,依靠浩罕支持,四次窜回新疆作乱。第一次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张格尔利用嘉庆帝去世之机,率300人由浩罕入卡烧杀抢掠,被清军击溃。道光帝闻变即派伊犁将军庆祥亲往视察,查明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斌静荒淫虐民,革职逮京。
  第二次是道光四年(1824年)八月,张格尔纠集200多人入卡,到柯尔克孜部落中流窜。参赞大臣永芹派帮办大臣巴彦巴图率兵300追剿,此讨彼窜,久而无功。于是滥杀柯尔克孜族百人而还,被柯尔克孜族2000人会同张格尔200人包围,全部被杀死。张格尔由此聚众三四千人。道光帝闻讯震怒,撤换永芹,以庆祥为参赞大臣。
  第三次是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张格尔率500人进卡,裹胁万余人进攻喀什噶尔、叶尔羌(今莎车),又求助于浩罕,许以割让喀什噶尔及财物平分。浩罕出兵万余助战,9月26日攻陷喀什噶尔汉城和维吾尔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汉族商民参加了保卫汉城的战斗。城陷,全部被杀,庆祥自缢殉国。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三城也相继陷落,南疆大乱。道光帝命伊犁将军长龄率北疆驻兵增援,又派陕甘总督杨遇春等率各省官兵3.6万名,集于阿克苏,分三路进击。次年春,经过几场激战,先后收复四城,平息了叛乱,张格尔率少数残匪逃遁。
  第四次是道光八年(1828年)初,张格尔乘春节年关清军疏于防范之际,纠集500人窜入卡内。维吾尔人民予以抵抗,清将领杨芳率兵6000追击。在喀尔铁盖山,总兵胡超及锡伯族战士生擒张格尔,解京处死。
  在讨平张格尔之乱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特别是维吾尔族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或冲锋陷阵,勇敢杀敌;或探敌侦察,充当向导。喀喇沙尔(今焉耆)的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族人民自备马匹军器,组成千人队伍,英勇作战。柯尔克孜、哈萨克、塔吉克人民支持清军,搜捕残匪。各族人民承担了军需运输任务,从伊犁和乌鲁木齐翻山越岭,车拉人背,保证了阿克苏3万清军的军粮供应。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次平叛,内地只供应了军械火药,而军粮则全部是乌鲁木齐所积的屯粮和伊犁采买之粮。这样大大节省了内地运粮的困难,保证了平叛战争的胜利。屯垦戍边的成效,在此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