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关于屯田与屯垦的探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67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关于屯田与屯垦的探讨
分类号: K249
页数: 2
页码: 163-16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代前期关于屯田与屯垦的探讨,包括了关于民屯一事,始于《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元年(196年)武帝“用枣祗、韩浩等议,说明这是民屯,且在“征伐四方、克平天下”中,因“所在积谷、无运粮之劳”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清代前期 屯田 新疆屯垦

内容

屯田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中渠犁条,载桑弘羊等征和中上奏:“臣愚以为可遣屯田卒诣轮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各使以时益种五谷。”在“校尉”领导下的“屯田卒”进行“通利沟渠”、“种五谷”的屯田种植,是谓军屯。军队屯田,自汉代以来,历代相沿,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认为这是“养兵而不病于农”的良策;是军队就地解决粮食供应,巩固边防的战略措施。史书中对军队屯田有大量的记录和赞誉。
  关于民屯一事,始于《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元年(196年)武帝“用枣祗、韩浩等议,始于屯田”。“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灭群贼,克平天下。”“募民屯田”,说明这是民屯,且在“征伐四方、克平天下”中,因“所在积谷、无运粮之劳”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屯田。《汉语大辞典》是这样记释的:“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种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举例:“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
  《汉语大字典》对屯田的定义是:“军队在驻地垦荒耕种。”另有学者述:“屯田就是屯守,屯戍,屯驻之士卒,从事田耕。”这两种说法意思是一致的,结合史料研究,这种解释是正确的,但不够全面,《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更合理,更完整。是应把军屯、民屯、商屯都包括在屯田内。
  关于屯垦。《清文献通考·田赋·屯田》称屯垦即“屯兵边境,开垦荒地”。举例:“雍正三年,会安西兵丁,试行屯垦。”③《汉语大辞典》关于屯垦条释:“屯田垦殖。”《明史·费瓛传》:“以凉州多闲田,请给军屯垦。”《清史稿·食货志一》:“罪徙当遣者,限年屯垦,已事释还。”从字义上看,垦即“开垦,开辟荒地:垦荒、垦殖、垦区”。
  屯田、屯垦有相同内容,汉唐时期多用屯田一词,记述军屯、民屯。但是仔细分析,屯田与屯垦还是有区别的,屯垦主要是指“屯兵边境,开垦荒地”。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军队集体转业,开赴边疆,开荒种地,多用屯垦,如黑龙江屯垦区、内蒙古屯垦区、云南屯垦区、海南屯垦区,驻疆部队11个师、10万官兵集体就地转业,肩负起屯垦戍边的使命。中央成立了农垦部,有关省成立了农垦厅,各垦区成立农垦管理局,专司屯垦事业。“屯垦”一词在全国广泛传播与使用。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