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元代陕甘宁青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65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元代陕甘宁青屯田
分类号: K247
页数: 7
页码: 131-13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元代陕甘宁青屯田,第一,设立“司农司”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第二,禁止毁农田为牧地,限制贵族占有过多的“驱口”、第三,招集流亡,鼓励开荒、第四,大力发展屯田。
关键词: 元代 陕甘宁青 屯田

内容

蒙古军队在进兵北方地区时,野蛮掠夺,疯狂杀戮,使中原地区人民遭受空前浩劫,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片良田变为牧场。1213年到1214年,成吉思汗率兵南下,使得“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大批汉人被掠北去。河北地区“田野久荒”,民无耕牛。河东地区也几乎“杀掠殆尽”。窝阔台率军进攻中原,在考县、汝南、凤翔亦发生大批屠杀的现象。近臣别达进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为牧地。”耶律楚材对窝阔台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冶铁,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④窝阔台认为有理,从之。另外,蒙古贵族把人民“强抑为奴”,也是户口大减的重要原因。蒙将阿里海牙,竟把南宋两湖地区的降民3800户“没入为家奴”⑤。到忽必烈即位时,“诸色占役者”,竟达五十余万户,占到民户总数的一半以上。⑥
  忽必烈即位后,认识到为了巩固其统治,必须下决心改变这种滥杀人民,强抑为奴,变耕地为牧场,破坏生产的做法。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①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主要措施有:
  第一,设立“司农司”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
  早在1260年(中统元年),忽必烈上台不久,就设了十路宣抚司。命挑选通晓农事的人为劝农官。接着又多次发布官吏升降的条例,其中规定:“户口增”,“田野辟”作为主要的标准。
  第二,禁止毁农田为牧地,限制贵族占有过多的“驱口”(即贵族抢民为奴婢)。
  为了保证政府的军饷供给,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他下令禁止以民田为牧地,派官员清理被改为牧地的农田,一律恢复农业耕作。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颁布了《户口条例》,对户口进行一次大整顿。将诸王贵族、权豪世家非法占为“驱口”的人追查出来,编籍为民。这一措施阻力很大,虽不彻底,但还是释放了大量“驱口”,编为民户。
  第三,招集流亡,鼓励开荒。
  中统二年,忽必烈下诏:“凡逃户复业者,将原抛事产不以是何人种佃者,即便吩咐本主户下,合着差税一年全免,次年减半。然后依例验等地科征。”②又规定:“凡有开荒作熟地土,限五年验地科差。”栽种桑树限八年,杂果限十五年后科差。中统三年,忽必烈命行中书省,宣慰司,诸路达鲁花赤,管民官“劝诱百姓,开垦田土,种植桑枣,不得擅兴不急之役,妨碍农时”③。大批流亡农民逐渐回乡生产,或到有荒地的地方认垦。
  第四,大力发展屯田。
  忽必烈在即位之前,即用姚抠“布屯田,以实戍边”的建议,在唐、邓、亳、颍诸州及四川利州,陕西凤翔等地,开展屯田。在邓州专门设立了屯田万户府。效果非常显著,处处丰收,不仅收获了大量粟谷,而且解决了军队就地供应粮糈,减少了运输之费。他总结了此次屯田经验后说:“古者,寓兵于农,汉魏而下,始置屯田,为守边之计,则亦养兵息民之道也。”于是在他即皇帝位之后,大力倡导屯田,并作出严厉规定:“海内统一,于是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他特别重视西北屯田,因为西北是元初边防重点。元世祖忽必烈刚刚即位,就受到了阿里不哥挑战。阿里不哥请漠北各地的诸王举行大会,推举阿里不哥为大汗。参加大会的有西部诸王察合台、窝阔台、术赤、蒙哥等部的代表,势力强大。成吉思汗直系各支宗王的态度对忽必烈极为不利。
  1260年秋,阿里不哥兵分两路,大举南下。东路军直指燕京,被忽必烈击溃。西路军由大将阿兰答儿统领,直指六盘山。意在接应从四川退屯该地的蒙哥主力。该部掌握在忠于阿里不哥的大将浑都海手里,他牵动着川蜀关陕,形势骤然紧张起来。“河右大震。”但阿兰答儿和浑都海中了忽必烈谋士廉希宪之计,犯了战役上的错误,被忽必烈迅速调兵,“合兵复战西凉,大败之,俘斩略尽”①。
  海都、都哇自拥戴阿里不哥失败后,对忽必烈甚为不满,耿耿于怀,直至发生叛乱,与忽必烈多次争锋交兵。忽必烈胜时,疆域曾达到阿力麻里(现在伊犁霍城附近)。海都势盛时,元军曾退到哈密。双方争战相持近40年。所以河西走廊的瓜、沙、肃州,就是元初重要的边防。
  蒙古“六征西夏”。成吉思汗在1205年夏,在大败乃蛮、蔑儿乞后,乘胜进兵攻西夏,以后连续五次攻夏。终因西夏人顽强抵抗而未果。直到1225~1227年,调动大军,全力进行第六次征讨,夏主投降,西夏国灭。这23年间,成吉思汗先后降灭40余国,所向披靡。而对西夏的作战,直到他死在前线后的三天才获全胜。西夏人的顽强坚韧对蒙古军队,特别是忽必烈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由于以上三件事,元世祖忽必烈将西北地区作为国防重点,当然也是屯垦戍边的重点了。其主要屯田地区有:
  可以控制川陕甘的战略要地六盘山。经常驻有可随时出征的机动军队,平时屯田,一旦有警,随时出征。
  甘肃的瓜、沙、肃州,是边防重地。一方面,徙民实边,同时重军防守。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正月,立河西屯田,给耕具,遣官领之。调归附军于甘州屯田。十七年畏吾户居河西界者,令其屯田。十八年六月以太原新附军5000屯田甘州,以保障驻西域大军的粮糈供应。平时进行屯田,并保持随时增援前线的态势。
  一支能征善战,所向无敌,纵横欧亚的蒙古大军,在一个小国西夏面前,数攻不下,成吉思汗盛怒。在攻下肃州后,野蛮杀戮,幸免者仅106户②。蒙古军围攻中兴长达半年,久攻不克,中兴军民坚壁拒守。这时,忽必烈已病笃,临死前吩咐:秘不发丧,以免被敌人获息,待西夏国主和居民在指定时刻出城时,立即把他们全部消灭③。将中兴视为屯田重点,是很自然的事了。
  亦集乃古居延故城,汉屯田要地,扼和林通河西走廊的咽喉,故重兵屯田。凤翔屯田是元世祖忽必烈首创,也是安西王阿难答所在西安附近的屯田点,对关中地区影响很大,是屯军点之一,故元政府十分重视。
  有元一代,幅员辽阔,远过汉唐。元廷将全国划分为十一个行中书省,在西北有陕西行中书省和甘肃行中书省。宁夏和青海分属两行中书省。元代陕、甘、宁、青屯田的情况如下:
  据《元史·兵志·屯田》载: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所辖军民屯田:陕西屯田总管府:世祖至元十一年正月,以安西王府所管编民2000户,立栎阳、泾阳、终南、渭南屯田。十八年,立屯田所。十九年,以军站屯户拘收为怯怜口户计,放还而无所归者,籍为屯户。立安西、平凉屯田。设提领所以领之。二十九年,立凤翔、镇原、彭原屯田。放罢至元十年所签接应成都、延安军人,置立民屯。设立屯田所。寻改为军屯,令千户所管领。三十年,复更为民屯。为户凤翔1127户;镇原913户;栎阳786户,后存650户;泾阳696户,后存655户;彭原1238户;安西724户,后存262户;平凉288户;终南771户,后存713户;渭南811户,后存766户。为田凤翔90顷12亩,镇原426顷85亩,栎阳1020顷99亩,泾阳110顷99亩,彭原545顷68亩,安西467顷78亩,平凉115顷20亩,终南943顷76亩,渭南1222顷31亩。
  陕西等处万户府屯田:世祖至元十九年二月,以周至南系官荒地,发归附军,立孝子林、张马村军屯。二十年,以南山把口子巡哨军人800户,于周至之杏园庄、宁州之大昌原屯田。二十一年,发文州镇戍新附军900人,立亚柏镇军屯,复以燕京戍守新附军463户,于德顺州之威戎立屯开耕。为户孝子林屯301户,张马村屯313户,杏园庄屯233户,大昌原屯474户,亚柏镇屯900户,威戎屯463户。为田孝子林23顷80亩,张马村73顷80亩,杏园庄118顷30亩,大昌原158顷79亩,亚柏镇268顷59亩,威戎164顷80亩。
  贵赤延安总管府屯:世祖至元十九年,以招收赎身、放良、不兰奚及漏籍户计,于延安路探马赤军地屯田,万户2027户,为田486顷。
  陕西凤翔屯田,是忽必烈在称帝前亲手举办起来的屯田区。有元一代十分重视。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得到蒙哥汗所赏赐的村邑,其地在京兆(今陕西西安),忽必烈于该地设置京兆从宜府,负责在凤翔开辟屯田,招募百姓为屯户,因地腴水丰,连年丰收。于是用所收之粮,去河东解州换取食盐,军民两便。然后开辟嘉陵江之漕运,以运粮供军队之需。忽必烈还在京兆设立宣抚司,以负责日常之政务,关中大治。中统二年(1261年)十月诏“凤翔屯田户隶平阳兵籍毋令出征,务耕屯以给军饷”。①
  忽必烈皇子安西王镇关中,奏以李德辉为相以辅之。李德辉到任视察,发现“濒泾牧故地,可得数千顷,起庐舍,疏沟浍,假牛、种,田具与贫民二千家,屯田其中,岁得粟麦■藁万计”。②
  据《元史·兵志·屯田》载,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所辖军民屯田、宁夏等处新附军万户府屯田有:
  世祖至元十九年三月,发迤南新附军1382户,往宁夏等处屯田。二十一年,遣塔塔里千户所管军958户屯田,为田1498顷33亩。
  管军万户府屯田:世祖至元十八年正月,命肃州、沙州、瓜州置立屯田。先是遣都元帅刘恩往肃州诸郡,视地之所宜,恩还言宜立屯田,遂从之。发军于甘州黑山子、满峪、泉水渠、鸭子翅等处立屯,为户2290户,为田1166顷64亩。
  宁夏营田司屯田:世祖至元八年正月,签发己未年随州鄂州投降人民1107户,往中兴居住。十一年,编为屯田户,凡2400丁。二十三年,续签屯户,得300人,为田1800顷。
  宁夏路放良官屯田:世祖至元十一年,从安抚司请,以招收放良人民904户,编聚屯田,为田446顷50亩。
  亦集乃屯田:世祖至元十六年,调归附军人于甘州,十八年,以充屯田军。二十二年,迁甘州新附军200人,往屯亦集乃合即渠开种,为田91顷50亩。
  元时称为唐兀(原西夏人聚居区)的甘肃行省,蒙元曾六征西夏,西夏军民伤亡惨重,“横尸图37宁夏西夏王陵遍野,十室九空”。特别是成吉思汗晚年征西夏之后“郡县废于兵”。忽必烈即位后,在那里进行水利建设,移民垦殖,军民屯田。《元史》卷五《世祖纪》载:忽必烈曾命郭守敬与唆脱颜行视西夏河渠,由于郭守敬的谋划,“渠皆通利”。董文用又奉忽必烈命开辟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境内水田,于是民之归者四五万,悉授田种,颁农器。同时造舟黄河之中,接引少数民族诸部落及“溃叛之来降者”①。结果“夏境遂安”。忽必烈在西夏中兴等路安排军民屯田,先后建五个屯田机构。在亦集乃(今内蒙额济纳旗)等地屯田区,参加生产者有蒙、汉、维吾尔及当地少数民族广大军民。忽必烈对西夏中兴等路的土地兼并也进行适当限制。如至元七年下令那里的提刑按察使与民管民官,严禁僧徒冒占民田②。至元十七年(1280年5月),又括沙州户口,定常赋,其富户余田,令所戍汉军耕种③。十月,以汉军屯田沙州。
  关于亦集乃屯田:亦集乃路在甘州北1500里,城东有大泽,西北俱接沙碛,乃汉之西海郡居延故城。元太祖二十一年内附,二十三年立总管府。总管忽都鲁言:“所部有田可以耕作,乞以新军二百人凿合即渠于亦集乃地,并以傍近民西僧
  余户助其力。”帝从之。
  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分揀蒙古军五千人复屯田青海”①。
  元朝将全国划分为14个牧道(群牧场),青海是其中之一,由于蒙古民族受长期游牧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发展农业缺乏经验与措施,致使河湟地区的农业遭受破坏,畜牧业亦波动不前。13世纪上半叶,蒙古军西征东还后,派“西域亲军”(在中西亚地区征召的伊斯兰民军),带入了果树、蔬菜栽培技术,带动了果树、蔬菜的发展。其中多是军队屯田种植。
  据《元史·兵志》所载:元代屯田人户达二十二万余,屯田总面积达十七万五千顷,分布于中书省和十一个行省的七十二个司路府州。②
  元代的屯田,主要分军屯与民屯两种。
  从西北元代军队屯田来分类:一是镇戍边疆的军队,其任务是防止外敌入侵,保卫祖国边疆安全。如海都叛乱时,河西的瓜州、肃州就是边疆第一线,元廷派军来此镇守,这是主要任务。同时,择地屯田,“以资军饷”。二是分驻战略要地的军队。元蒙军队东征西讨,疆域迅速扩大,元军于新扩地区的军事要地驻屯军队,防止动乱或“叛乱”,以维护元朝统治的稳定。同时,进行屯田。如甘肃的六盘,元廷驻屯重兵,其任务在灭宋前,是防宋驻四川军队的前线。灭宋后是稳定川陕局面的战略要地。至元十三年(1276年)三月南宋亡。至元十五年,元廷派武略将军李进率部屯戍六盘山。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派总帅汪惟和“分所部戍四川军五千人屯田六盘”③。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五月命“陕西省督巩昌兵五千人屯田六盘山”④。成宗元贞二年(1296),自六盘山至黄河立屯田,置军万人。其任务是:“有警出征,无警屯田。”其实六盘山区屯田条件并不优越,但因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民族防范的心理根深蒂固,元代统治者担心事变,故而重兵屯守。三是主要担负屯田生产任务的军队。由新附军和汉军来承担,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屯田军,其任务是屯田生产,以资军饷,有时也参加修筑水利工程或其他杂役。
  民屯,即组织民户进行屯田,其组织形式带有浓厚的军事性质。从事民屯的人户另立户籍,称为“屯田户”,边境屯田户,主要为了实边。由于战争破坏或其他原因,边境居民或被杀戮或逃亡,人口极稀。元政府为了开发边疆,积极移民实边。由政府组织,给予优惠政策,发展民屯,也有招募来的内地无田农民。民户除屯田生产外,还要协助军队守边。另一种是内地屯田户。蒙元军队南下攻宋,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大批居民,有的被残杀,有的被掠为奴仆,也有的逃亡,因而大片农田荒芜,就是素称富庶的关中,也是“千里无烟”。忽必烈称帝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决定招抚流民,垦荒生产。屯户有的是招募来的,有的是强制签充来的,也有的是逃亡农民返乡耕种的。屯田户的生产资料,如耕牛、籽种、农具主要由政府供给或农民自备。土地来源,主要是荒地。
  屯田的管理:分属枢密院和中枢省两大系统。军屯总隶枢密院,分隶各卫、万户府和宣慰司。各卫和万户府下设立专门的屯田千户所和百户所以管屯种。民屯总隶中书省,分隶司农司、宣徽院及各行省。具体管理或由所在地的路、府、州、县,或由专门设立的屯田总管府、屯田署等。
  元代屯田,在元世祖忽必烈大力倡导和支持下,迅猛发展。其规模之大,盛况空前。屯田走过一段辉煌的路程,对元代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片荒地的开辟,流民的安置,财赋的增加,军队粮糈的供应,社会的稳定,边防的巩固,发挥了巨大作用。忽必烈在位34年,屯田蓬勃发展。后由其孙铁木耳继位,是为成宗。他承元世祖之制,遵元世祖之法,屯田继续发展。成宗在位仅13年就逝世了,由武宗即位,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元朝由兴盛而逐渐转衰微,屯田也江河日下,随着元王朝的没落而消失。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