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西域屯田的组织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65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西域屯田的组织管理
分类号: K247
页数: 3
页码: 139-1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元代西域屯田的组织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屯田初期、第二阶段:屯田兴盛时期、第三阶段:屯田后期等。
关键词: 元代 西域屯田 组织管理

内容

西域屯田有军屯,有民屯,元代西域屯田,主要是在平叛战争中进行的。民屯亦依附于军屯,其管理是以军屯系统为主。随着战争的发展、双方力量的消长,屯田管理也有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屯田初期。
  其管理机构是阿力麻里行尚书省。至元五年(1268年),元军大败海都,追击叛军至阿力麻里,随即开始屯田。这时元军一面戍守防止海都进犯,一面屯田,由军队统一管理。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政府任命安童以右丞相“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皇子出镇北圉”①。行尚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分任军民之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②。这时新疆的屯田,统一由阿力麻里行尚书省管辖。其下则设有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置万户、千户、百户以领之。屯田的基础生产单位是百户所。十人为一牌,设牌头。
  第二阶段:屯田兴盛时期。
  从至元十七年(1280年)开始,元政府于灭宋之后,腾出手来经营西域,不断增兵于西域,同时加强军政机构的设置。“忽必烈命阿只吉建牙别失八里以镇之,兼辖天山南路畏兀儿哈喇火者及哈密等处屯戍军事。”这③。先后在九处进行屯田,是元代屯田的兴盛时期。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政府又“置阿力麻里元帅府,领天山北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别失八里元帅府(驻乌鲁木齐),领天山南路,又置火州、曲先元帅府,领吐鲁番、哈密至玉门、阳关以东”④。进一步加强了对西部元军及屯田的领导。以后根据需要又设置别失八里、斡端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几经变动,但屯田一直坚持到后期。
  第三阶段:屯田后期。
  元朝末季,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人民起义如火如荼,遍及中华大地,国势倾微,无力西顾。天山北路逐渐为瓦剌所统,天山南路为别失八里所据。“于是创垂所遗,仅有威武王喃忽里镇守哈密等处畏兀儿地,分为柳城、火州、吐鲁番三万户,以万户府统之。”⑤这是在万户府管辖下的军屯,但已近尾声矣。
  西域的民屯大多依附于军屯,在阇鄽、斡端、可失哈儿、亦里黑、别失八里等地曾进行民屯。元政府曾征调柯尔克孜人到可失哈儿屯田,招募汉族农民到阇鄽屯田,组织工匠到斡端、可失哈儿屯田,蒙古贵族在征伐华北的战争中,俘获了许多汉族农民,其中一部分被迁到准噶尔盆地的南缘适于耕种的地区进行屯田,如孛罗(博乐)、彰八里(昌吉)等地种植小麦、黍、谷、稻等。特别是昌吉“广种稻麦,盛产瓜果”。从蒙元时期起,虽经战乱,但仍一代一代延续下来。
  民屯的基层组织是社。元制,“凡五十家立一社,择年高晓农事者一人为之长”。督促农民开垦耕作,修理田渠,经营副业。“凡种田者,立牌橛于田侧,书某社某人于其上,社长以时点视劝诫。”“十年,令探马赤军,随处入社,与编民等。”①可见“社”不仅是农民种田的基层组织,而且是民屯,以及探马赤军屯田的基层组织。
  元政府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立奖惩制度,(大德)十一年“申扰农之禁,力田者有赏,游惰者有罚,纵畜牧损禾稼、桑、枣者,责其偿而后罪之”②。
  西域军队屯田属元中央政府枢密院管辖,《元史·百官二》载:“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军队屯田,由枢密院直辖的有:左、右、中、前、后、武卫屯田,左、右翼屯田万户府,忠翊侍卫屯田,左、右钦察卫屯田,左、右率府屯田,仁忠卫和宣忠扈卫屯田。“内立五卫,以总宿卫诸军,卫设亲军都指挥使,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③
  西域的民屯,属中央政府大司农管辖。《元史·百官三》载:“大司农、秩正二品。凡农桑、水利、学校、饥荒之事,悉掌之。至元七年始立。”发展新疆民屯除恢复生产、解决军民用粮之外,通过民屯,使大量漏籍人口得到清理,统编为屯户,稳定了边疆地区的居住人口。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