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唐王朝的建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62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唐王朝的建立
分类号: K242
页数: 3
页码: 8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王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他的次子李世民的建议才起兵,英明果断,才取得攻克长安称帝建唐的功绩,建立唐朝,谋略和战功,并无创业的才干,连做个守城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此论值得商榷,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天资英明,有赫赫战功等。
关键词: 唐王朝 建立 西域屯田

内容

隋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隋王朝摇摇欲坠。公元67年5月,驻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在农民起义战争的烽火中起兵,南下跨黄河,取关中,月攻占大兴城(长安),立隋代王侑为帝(称恭帝)。公元68年5月,迫杨侑让出帝位,隋王朝灭。李渊称帝建国,创建唐王朝,谥号唐高祖,年号武德,建都长安,开启了唐王朝统治中国的历史。
  唐高祖李渊的家庭为世代官僚贵族,从祖上三代以来,一直是西魏、北周、隋的豪门世家。祖父李虎是北周宇文氏集团的中坚分子 “八柱国 ”之一,死后追爵为“唐公”。父李炳是隋朝柱国大将军,母独孤氏和隋文帝皇后是姊妹,李渊7岁时袭爵为唐国公。历任刺史、郡守、卫尉少卿等职。隋末社会动乱,出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公元66年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势力逐渐壮大起来。一般史书都称他是一个碌碌无能之辈,而且暮气沉沉,胸无大志。主要是由于他的次子李世民的建议才起兵。由于李世民有魄力,英明果断,才取得攻克长安称帝建唐的功绩。《中国通史》更明确地说:李渊“爱好酒色,昏庸无能。只是凭借周、隋大贵族的身份,得为太原留守。他率军取关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李世民的谋略和战功。他本人并无创业的才干,连做个守城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此论值得商榷,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天资英明,有赫赫战功,是一个卓越的君主,这是世所公认的。但说李渊碌碌无为则是欠公允的。
  根据《大唐创业起居注》的资料所说:正是李渊本人策划了太原起兵,也正是他的英明统率使唐军在夺取隋都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山西太原府人,是唐王朝建立的目击者,史料当是可信的。温大雅的笔下,李渊是一个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从以下事实,我们可以知道一些情况。
  1)在太原起兵的前一年,即公元66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时,他对次子李世民说:“唐国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①当时有一民谣《桃李章》预言李氏将代隋称帝,李渊听后说:“吾当一举千里,以符冥谶。”可见李渊不是在别人的劝说下才勉强起事的,而是 “反隋意念由来已久”②。
  2)公元 66年,李渊命长子建成往河东一带“潜结英俊”,命次子世民于晋阳 “密招豪友”,二人“倾财施赈,卑身下士,逮于鬻僧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③。早在66年即进行起事的准备工作,二子 “结英俊,招豪友”,正是在李渊指挥下进行的。
  3)起兵前,处斩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俊、高君雅,决策者是李渊。
  4)为了消除后顾之忧,起事前,决定“北联突厥,东和李密”的方针。当时突厥雄踞北方,虎视眈眈。李渊为了化敌为友,对东突厥采取屈辱妥协的政策,派刘文静使突厥,进行结盟。答应“征伐时所得子女玉帛皆归可汗有之”④。始毕可汗资助马数千匹,兵士500名。东方起义农民领袖李密已控制河南大部,河北一部,势力强大,李密来信要求结盟,李渊回信说:“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司牧,非子而谁。”⑤李密得信,昏昏然。因此李渊进兵长安,“不加阻拦”。李渊对东突厥和李密的战略决策,大大减轻了进兵关中的阻力。
  5)李渊立大将军府,统帅三军,命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率领左三统军;命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率领右三统军;四子元吉领中军留守太原。6月,兵发太原,沿汾水南下,在霍邑(今山西霍县)大败隋军。9月,抵黄河,留一部兵力围蒲州,大军由临晋(今陕西韩城)渡河而进,直指关中。一面派建成进攻华阴,夺取永丰仓,占潼关;一面亲率大军沿渭河两岸向隋都前进。这一军事部署是英明的,其统帅正是李渊。
  6)对农民起义军采取联合的政策。李渊起兵时仅3万人,到达关中,各地义军纷纷响应,迅速发展为20万人。公元67年阴历十一月九日,李建成的部下雷永吉的部队攻破城墙,夺取大兴城,李渊不急于称帝,而在适当时间,废隋立唐。
  7)唐立国后,全国尚有许多实力雄厚,称霸一方的军事武装集团,使全国陷入了混乱的军事割据的战争状态,为了消灭封建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李渊制定了“巩固关中,出兵西北,然后进攻中原,最后收复江南 ”的军事部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战略计划。
  唐王朝虽然统一了中原,但东西突厥不断犯边。在西南吐谷浑不断侵边,特别是吐蕃崛起,吞并吐谷浑与唐争锋近二百年,国内因大规模的战争破坏,人口流失,土地荒芜,社会异常凋敝。“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里萧条,十不存一”①。“伊洛以东,塈乎海岱,萑茫巨泽,茫茫千里,人海断绝,鸡犬不闻”②。面对这一严重形势,唐政府实行与民休养、发展生产的政策。实行均田;更定税法、轻徭薄赋;奖励婚配,释放僧尼,检察户籍,增加社会劳动力;强化中央集权;兴科举,选贤才;积极推行府兵制。由于这些政策的推行,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以隋的兴亡为鉴,虚心纳谏,知人善任。由于政治开明,民富国强。公元629年,唐太宗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就是前线总指挥),率士卒十余万人,在漠北诸部特别是铁勒部的配合下,大破东突厥,颉利被俘。唐太宗声威大震,四方各邦纷纷来附。公元630年,各民族首领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西域的伊吾城主率七城来降。两年后,游牧于热海(伊塞克湖)附近的契苾部,在首领契苾何力率领下,臣属于唐朝。公元635年,阿史那社尔率众东迁归唐。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康、安、石等邦国首领,先后派使或亲自到唐,表示臣属。此时西突厥和唐友好。西突厥肆叶护大可汗死后,其部属泥熟被拥立为可汗,他曾到过长安,与李世民结为兄弟。他派人到唐请求册封,唐太宗派人封泥熟为吞阿娄拔利邲咄陆可汗。他死后其弟同娥设立为沙钵罗咥利失可汗,他与唐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可是不久,又另立了一个乙毗咄陆可汗,他与咥利失可汗为敌,积极反唐。乙毗咄陆可汗欲割据西域称雄,抵制祖国统一。天山以南的高昌等地在其控制之下,先后煽动和挟持高昌王、焉耆王和龟兹王发动叛乱。
  唐政府于公元640年至647年出兵平定叛乱,并先后开始在高昌、焉耆、龟兹大兴屯田,南疆定,驻北疆的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于公元65年又在千泉建牙,攻庭州,陷金岭,杀数千人,举兵叛唐,于是唐太宗决心平定西突厥,三次动员0万人,选名将率领,经过五年征战,于公元657年灭西突厥。西域重新统一于祖国版图。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