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十六国时期的西域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60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十六国时期的西域屯田
分类号: K238
页数: 4
页码: 63-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十六国时期的西域屯田,包括了前凉统治时期天山南部的屯田、前秦和后凉时期西域的屯田、西凉和北凉王朝西域的屯田。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十六国时期 西域屯田

内容

从公元304年至439年是十六国时期。是时,中原诸侯割据,拥兵称王,战争频仍,政权更替频繁。虽然中原处于大分裂、大动荡的局面,但与西域的政治关系始终没有中断。继魏晋而统治西域的有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等政权。鲜卑和柔然曾一度统治天山以北的准噶尔地区。
  一、前凉统治时期天山南部的屯田
  公元37年,凉州刺史汉人张寔建立前凉王朝,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时华北大乱,所在征伐,军无宁岁,唯凉州安定,“天下丧乱,秦雍之民死十八九,唯凉州独全 ”②。大批难民涌入河西,有的到达高昌。 “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 ”③人口的大量增加,促进了前凉的生产发展,经济繁荣。
  公元 324年,张骏继位,称凉州牧、凉王。前凉承魏晋制,继续在西域设长史和戊己校尉。张骏注意发展生产,“骏亲耕藉田 ”。 “尽有陇西之地,士马强盛。 ”④
  公元 327年,高昌戊己校尉赵贞不附前凉。张骏派兵 “击擒之,以其地(指戊己校尉治所 ——高昌)为高昌郡”(同上书)。公元335年(咸康元年),张骏“遣将杨宣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诸国,焉耆、于阗之属皆诣姑臧朝贡”⑤。西域定,诸国献汗血马、火浣布、封牛、孔雀、巨象及诸珍品。于贡方物,得玉玺于河,有文曰: “执万国,建无疆。
  ”张骏分敦煌等三郡及西域都护等三营为沙州。以西胡校尉杨宣为刺史。前凉曾先后臣服于前赵、后赵、前秦和东晋。
  前凉统治天山以南地区时,天山以北准噶尔地区为鲜卑所管辖。公元376年,前秦攻灭前凉和代国,征服了整个西域。
  楼兰和海头屯田
  西域长史治所楼兰,屯田从魏晋一直延续下来。公元327年,长史改为西域都护,继续组织军民在楼兰屯田。
  沙畹的《汉文文书》第886号木简记有:“建兴十八年(330年)三月廿七日粟口胡楼兰..一万车,钱二百。”西晋于公元36年亡后十四年,楼兰仍奉行西晋建兴年号。这一木简证明:前凉驻楼兰军队,直到公元330年仍在屯田。
  公元330年后,由于塔里木河改道,楼兰水源断绝。前凉政府将西域都护府迁至海头。海头位于罗布泊西南,米兰城北100多公里处。当时塔里木南河(今车尔臣河)流经海头。从此,海头成了西域屯田重地,楼兰逐步荒废了。
  高昌屯田
  高昌是戊己校尉驻地,屯田一直未停。公元327年(东晋咸和二年),戊己校尉赵贞反对前凉政权,但很快被张骏平定下去。同年设高昌郡,下辖高昌、田地、高宁、横截等县。县下设乡里。从此高昌军民分治,高昌郡守主管民政,戊己校尉主管军屯和戍边。史学界把这段历史称为高昌郡时期。
  二、前秦和后凉时期西域的屯田
  公元35年月,氐人苻坚建立前秦,都长安。势力迅速壮大,先后统一了华北、淮河以北的黄河流域、四川、河西走廊、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公元376年8月,前秦王苻坚派兵入河西走廊,攻前凉,占姑臧,前凉王张天锡战败投降,前凉亡。同年在龟兹设西域校尉,统辖西域。命杨翰为高昌太守,领导军民屯田。苻坚把汉江人2万余户,中州人7000多户,和河西以东的数千户,西迁敦煌屯田。因敦煌人满,一部分人西迁到高昌屯田。前秦在高昌不仅有军屯,有民屯,还有犯人屯田。《晋书 ·苻坚传》载记第十三载:苻坚侄儿苻阳谋反,“徙阳于高昌 ”。
  公元376年2月,前秦攻灭代国,占有整个西域。公元378年0月,西域十多国到长安朝贡,大宛献汗血马500多匹。“东夷西域二十六国入贡于秦。”①
  公元383年(东晋孝武太元八年),车师前部王、鄯善王入朝:“乞依汉制,复设都护。若王师出关,愿为向导。”苻坚命吕光为持节都护西讨诸军事,统步兵7万,骑兵5000,令车师、鄯善王为前驱,从长安出发,穿河西,越大碛,以征西域。吕光军至焉耆,焉耆王泥流率旁国请降。次年5月,西征军至龟兹,龟兹王白纯依城抗击,为吕光所败,更立新王。于是威名大震。西域诸国之贡款使节相率于道。诸国又将汉朝所赐符节奉上,吕光奏请易以新符节。
  公元385年,吕光率军回师。带着高僧鸠摩罗什,用驼2万余头,载外国珍宝、骏马万余匹而还。入玉门,取凉州。公元386年12月吕光得知苻坚被杀,于是建立后凉,都姑臧,自称中外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后改称三河王,396年自立为大凉天王)。命其子吕覆为都督玉门以西诸军,西域大都督,镇守高昌,和前秦一样,继续组织军民屯田。焉耆、龟兹诸国,朝贡于后凉。
  公元402年,柔然首领社仑率军西进,占领了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
  三、西凉和北凉王朝西域的屯田
  北凉敦煌太守李暠是当地大姓。公元400年12月,李暠据敦煌,建立西凉王朝,自称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和凉公,辖有河西走廊。公元403年,后凉灭亡,西凉占有西域。公元405年(西凉建初元年),李暠把首府从敦煌迁至酒泉,想号召汉人推翻沮渠蒙逊的统治。但又以“敦煌郡大众殷,制御西域,管辖万里,为军国之本”,乃任自己的儿子李让为宁朔将军,西夷校尉、敦煌太守,以“统摄昆裔,辑宁殊方”。次年,鄯善、车师前王派人到酒泉表示臣属。公元403年西凉代后凉而占有西域。李暠为了广田积谷,统一西域,鼓励屯田,发展生产,使高昌军屯、民屯均有发展。
  公元401年,匈奴贵族沮渠蒙逊杀吕光叛将段业,建立了北凉王朝,都张掖。自称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公元421年迁都姑,改称河西王。同年3月沮渠蒙逊筑坝堵水,冲淹敦煌城,李恂自杀,西凉亡。蒙逊派兵出西域,占高昌。命隗仁为太守,组织屯田。鄯善王比龙入朝于北凉,西域诸国纷纷向北凉称臣朝贡。
  北凉在高昌的屯田,《吐鲁番出土文书》反映了当时军屯的情况。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载有:《兵曹下八屯符为屯兵值夜守水事》。内容是:“右八幢知中部幢,次幢之日,幢共将校一人,撰(选)兵十五人,夜住守水。残将校一人,将残兵值苟(狗)还守。兵曹椽张豫,史在法疆白,明当引水灌西部。司马閵、录事参军悦,功曹史张,典军主簿嘉、五官洿。”此文书无纪年,但同墓出土纪年文书起于西凉建初四年(408年),止于北凉缘禾五年(437年)。再据《北凉义和三年(433年)兵曹条知治幢0文书》后面押衔也有“典军主簿嘉”。从以上资料判断,出土文书属于北凉义和年号前后,反映了当时高昌屯田的情况。
  “幢”原是指将军驻地的军旗。西晋时大将建有赤幢曲盖。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幢”普遍用作军队编制的一级组织。如北史《蠕蠕传》卷98载:柔然军“北徙弱洛水,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北魏也有幢将。《魏书·莫题传》载:莫题“初为幢将,领禁兵 ”。北凉屯田也采用幢的编制。百人为幢,八屯即有800名屯兵。
  “知中部幢 ”。即管理中部幢。说明除右八幢有800名屯田士兵外,还有中部幢,可能还有左八幢。果如是,三处均以800名计,共有屯兵2400人,人种地20亩,则共屯田4.8万亩,其规模是不小的。
  “幢共将校一人,撰(选)兵十五人,夜住守水。”即每幢有校将官一人,每幢百人要选15人在夜间负责灌溉。
  “残校将一人,将残兵值苟(狗)还守。”由年岁大的校将一人,带老弱士兵和警犬守护。
  公文后面有司马、录事参军签署,说明高昌军屯属军府管理。
  高昌不仅有军屯,还有民屯。《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中《都乡啬夫被符征发役作文书》记有:“右五家作次迭知,为官种芜荒。”“右五家 ”是指在屯田地区右面的五家农民。“为官种芜荒 ”,即耕种属于官府的荒地。显然是民屯。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