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西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5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西域
分类号: K928.645
页数: 2
页码: 55-56
摘要: 本节记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的西域,西域设有长史、受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管辖,曹魏还在伊吾地区设置伊吾县,这是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在西域设县。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南北朝 西域

内容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丕称帝,都洛阳。魏承汉制,统有西域。公元22年(黄初二年),曹丕拜张恭为“西域戊己校尉”③,进驻西域。同时,西域设有长史。楼兰木简有:“西域长史承移,今初除,月二十三日当上道,从上邽至天水。”据王国维先生考证,此简是新任长史承移给西域长史及部属的信件。说明二十三日他从上邽出发至天水了。
  曹魏时西域设有二十道,受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管辖,曹魏还在伊吾地区设置伊吾县,这是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在西域设县。
  西域各国,如汉时一样,岁岁朝贡。《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魏兴..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氏汉故事。”曹魏也派使臣去西域“抚劳之”。同时对当地首领进行册封,如车师后部王壹多杂就曾受魏封为“魏守侍中,号大都尉”,并“受魏印”。大月氏王被授予“亲魏大月氏王”。公元227年(太和元年)十月,“焉耆王遣子入侍”①。魏大鸿胪卿还命敦煌太守,依汉旧制,迎送西域使者,沿途免费供应食宿等,可见魏中央政府与西域的关系是正常而密切的。
  公元252年(嘉平四年),关中饥,宣帝欲广田积谷。乃采用邓艾兴水利、举屯田的建议,“令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沘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垦荒种植,且屯且守。大兴水利,“上引河流,下通淮颍..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②。连年大丰,府库充盈,曹魏之所以西征蜀国,称霸一时,粮饷充裕,兵强马壮,兴屯田乃是重要原因。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除魏元帝曹奂,自立为帝,称晋武帝,建立晋朝,都洛阳。西晋与魏同,承汉制,在西域设长史和戊己校尉。西域长史驻楼兰(一说驻海头),戊己校尉驻高昌(今吐鲁番市境),公元265年(曹魏咸熙二年)闰9月,康居、大宛的首领向司马炎献名马。还有焉耆、疏勒、龟兹、于阗等地的首领到西晋朝贡。公元275年、276年(晋咸宁元年、二年),鲜卑首领阿罗多举兵叛乱,被戊己校尉马循平定下去。到277年,西北的少数民族及鲜卑、匈奴的首领率众臣属于晋。
  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车师前部王将自己的儿子送晋朝做侍子。接着鄯善王、龟兹王、焉耆王也先后向晋朝送子做侍子。晋中央政府也对西域各地首领进行册封。公元285年(晋太康六年),晋康帝派杨颢为使者,越葱岭,拜大宛蓝庾为大宛王。从民丰县出土的两块晋简中可以看出,鄯善王、焉耆王、龟兹王、疏勒王、于阗王都曾受封为 “晋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 ③。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