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谷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553
颗粒名称: 赤谷屯田
分类号: K234.1
页数: 3
页码: 19-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市西汉时期赤谷屯田在今伊塞克湖东南,据载,俄·乔坎·瓦利汉诺夫报道:在伊塞克湖东南发现古城遗址。遗址内有汉式建筑、汉代遗物和汉文字题铭。郊外有古代灌溉渠道遗址。瓦利汉诺夫认为:即古乌孙首都赤谷城,是西汉军队屯田之处。
关键词: 西汉时期 赤谷屯田 屯田

内容

乌孙国都,在今伊塞克湖东南。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猎骄靡。猎骄靡年老死后,细君遵照汉武帝“从其国俗”的指示,嫁给猎骄靡的孙子军须靡,生女名少夫。
  细君不服水土,过了几年去世了。汉朝应乌孙王的请求,又将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封为公主出嫁。解忧勇敢坚强,乐观开朗,入乡随俗,礼贤下士,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产生了重大影响。她初嫁军须靡的堂兄翁归靡(号肥王),生三男二女,都有作为。长子元贵靡,后为乌孙王;次子万年被莎车迎去当了国王;少子大乐官至左大将。长女弟史曾赴长安学琴,后被龟兹国王绛宾娶为妻;次女素光为乌孙侯王妻。军须靡的匈奴妻所生子泥靡长大执政(号狂王),按乌孙风俗,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后母为妻。泥靡又娶解忧为夫人。解忧的侍女冯嫽也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子,她代表解忧,手持汉节访问天山南路,传播友谊,深受各国敬重信任。后嫁乌孙右大将为妻。细君、解优和冯嫽对促进汉与乌孙的亲密关系,增强祖国内地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与交流,作出了积极可贵的历史贡献。
  汉与乌孙的联盟激怒了匈奴。公元前72年,匈奴联合车师进攻乌孙,解忧和翁归靡联名向汉朝告急求援,说:“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幸救之。”①汉宣帝于公元前72年,派15万大军,分别由大将赵充国、田广明、范明友、韩增和田顺等率领,从云中、五原、西河、张掖、酒泉兵分五路,齐头向北进军,直指匈奴腹部。这时匈奴精兵西击乌孙,本部空虚。听到汉军北指,急忙西兵东调。与此同时,汉武帝派校尉常惠,持节到乌孙,与乌孙王一起,率乌孙精锐骑兵5万,从西攻打匈奴,造成东西夹攻之势。这一仗,汉、乌联军大获全胜,从匈奴右谷蠡王庭俘虏了单于(匈奴最高统治者)的父辈、嫂辈及都尉、千长、骑将等以下3.9万多人,收缴牛羊70万头。这是西汉时期汉匈的最后一次大会战,匈奴从此一蹶不振。乌孙国在伊犁河流域站稳了脚,并逐渐强大起来,汉、乌关系进一步密切。
  公元前53年,乌孙国内大乱。肥王翁归靡匈奴妻所生子乌就屠欲做乌孙昆莫(王),于是袭杀狂王,自立为昆莫。汉宣帝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1.5万人至敦煌,准备讨伐乌就屠。这时已是70多岁的常惠,不顾艰险,再次奉命出使西域“将三校屯赤谷”。时西域都护郑吉使冯嫽夫妻劝说乌就屠,力陈利害使其归降。乌就屠自知难以与汉军抗衡,如汉军征伐“必见灭,不如降”,遂答应做乌孙小昆莫。于是,汉宣帝任命冯嫽为持节正使,诏乌就屠至赤谷城,立元贵靡(翁归靡与解忧公主所生之长男)为大昆莫,乌就屠为小昆莫,“皆赐印绶”②,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一场战争,乌孙臣属于汉。后又在长罗侯常惠主持下“分别其人民地界”,大昆莫元贵靡辖6万余户,小昆莫乌就屠辖4万余户。常惠将“三校”屯田,既是垦荒种田、发展生产的力量,更重要的还是稳定乌孙局势“分别其人民地界”的一支具有威慑性的力量。“三校”是多少人?按《汉书·赵充国传》载“步兵九校,吏士万人”一校所部在千人以上。此处“三校”,因西域乌孙遥远,每校以800人计,人数约在2,000人上下。每人种田20亩计,屯田约4万亩左右,这个规模是不小的。这对伊犁河谷的开发及逐步改变乌孙“不田作种植 ”的习俗,是有深远意义的。
  据载,俄·乔坎·瓦利汉诺夫报道:在伊塞克湖东南发现古城遗址。遗址内有汉式建筑、汉代遗物和汉文字题铭。郊外有古代灌溉渠道遗址。瓦利汉诺夫认为:即古乌孙首都赤谷城,是西汉军队屯田之处。
  另一种意见认为:赤谷城在特克斯河流域的昭苏。持这种看法的人依据是,《汉书·西域传》载:赤谷“地平莽,多雨寒,山多松■”。只有昭苏盆地与之相吻合。昭苏海拔是1848.6米,年降水量600多毫米,比伊犁河谷高一倍。盆地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是草质优良而丰美的牧场。古代的“天马”就出产在这里。南面山上的原始松树林,郁郁葱葱。在境内发掘相当于西汉时期的乌孙古墓封土中,出土了一件铁铧,重3.公斤,长35厘米,舌形,中部隆起,尖部及边缘比较钝厚,后部为扁似梭形的銎,銎长5厘米,最宽8厘米,深4厘米。形制明显具有汉代风格,与陕西关中陇县出土的铧相同。敦煌也曾出土过形制、大小与此相同的铜铧,时代均属西汉。据考古学者王炳华先生分析:汉代赤谷曾进行军队屯田,此铧是汉代屯田士卒生产工具的遗存。
  这样,伊塞克湖东南有乌孙首都赤谷。昭苏也证明是乌孙首都。这不矛盾吗?据苏北海先生考证:伊塞克湖东南是乌孙的冬都,昭苏是夏都。游牧民族向来都有冬都、夏都之分。如唐时高昌回鹘冬都在高昌,夏都在北庭一样。这一结论,是符合历史的。历史证明,两地都有军队屯田。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到明代的西域屯田包括了清代和民国新疆屯垦、新中国屯垦事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屯田、 隋代西北屯田、 唐代西域屯田的兴盛、五代和宋西域屯田的中断、 元代西域屯田、明代西域屯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