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占春:在“他者”的旷野上扩展“自我”的边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诗写新疆·阿克苏诗篇》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505
颗粒名称: 耿占春:在“他者”的旷野上扩展“自我”的边界
分类号: I207.22
页数: 3
页码: 183-1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耿占春发表观点在“他者”的旷野上扩展“自我”的边界的基本情况。对于移民来的诗人,他们生活在一个新的地方,生活、地域、空间的感受都发生了变化,这会影响到文学创作。
关键词: 圆桌对话 他者 自我

内容

由于写过几位新疆诗人的评论,也专门写过沈苇的评论,所以以前的文章中注意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表述,当时考虑的可能是像南子这样在新疆成长的诗人,而其他不少的诗人都是陆续移民来新疆的,比如诗人沈苇是上世纪80年代末移民来新疆的。对于移民来的诗人,他们生活在一个新的地方,生活、地域、空间的感受都发生了变化,这会影响到文学创作。
  有时我也发现这一变迁对我的影响。比如,我坐在河南开封的小屋写作,与在海口的小屋写作,如果写理论文章的话,可能没多大问题,都是那些概念不会有多大差异。但是要写随笔、散文和诗歌的时候,这个变化就产生了。你的感受是在特定的空间里产生的,比如,这一刻你孤独,高兴或不高兴,这一感受是在特定的空间里产生的。有天气、植物、窗外的各种景观,这些东西不是作为客体来描述,而是它参与了你的感受和自我理解,它变成了你的感觉的语言,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对象。
  读新疆朋友的诗时,感觉到他们刚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很多人会抓住新疆一些标志性的事物来写,比如会注意骆驼、沙漠等风物性标志。随着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体验时间的延续,会发现他们写作中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不再写标志性的东西,而是深入地去写一种感受是如何形成的。这种通常在其他地方写诗都能表达的感觉,比如回忆、孤独、欲望等,不仅内地诗人在写,而且新疆诗人也在写。并不是一味地在描写葡萄、沙漠、胡杨,只是他感受的空间是在这儿形成的。这种感受要得到表达,这种空间特性也就成了他们情趣的一种形式了,意念的一种形式了。
  那么,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居住多久,才能让周围的事物变成你的情感的语言、思想的语言?像我们这样做短暂的旅行可能很难做到。我们做短暂的旅行可能抓住的还是标志性的东西,比如维吾尔人的毛驴车、乐器等。
  可是,我通过新疆朋友的作品,发现他们久居在这里,作品中所呈现的艺术之美,不再是旅行者、观光客式的审美情趣的表面化的写作。例如,诗人沈苇在他的作品中说:“我厌倦了做地域性的二道贩子。”这是发生在他来新疆的几年之后。像北野等诗人,刚来新疆都有类似的特点。
  这种地域性和一个人移民到一个新的地区之后的“自我”理解,就产生了“自我的距离化”。比如,你到了一个文化传统、地域特点完全不同的地方,这时一个人的变化就会发生了。他会发现“自我”和原先的背景脱离了,他和原先熟悉的“自我”也产生了距离,这就是“自我的距离化”。
  我对新疆诗人的兴趣,就在于关注他们的“自我”变化的过程,以及重新的一种“自我”建构。作为主体的“自我”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自我”。这个新的“自我”非常有包容性,这个新的“自我”,能把“他者”的生活、传统、语言、习俗纳入“自我”理解的过程。这样就扩展了他们对“自我”的理解,扩展了“自我”的边界。
  事实上,他们在新疆面临着多民族的历史语境和历史传统。在这里,如果在“自我”的内部能够与“他者”对话,与“他者”的传统和地方对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自我”的“他者”化,“他者”的“自我”化,或者主体化。当然,出现这一现象会像谢冕先生说的,“文化的单支化”,或者说“趋同化”,这就有警示作用了。
  对于新疆朋友们的文学作品,我接触比较早的是周涛的散文。后来读叶尔克西的小说、散文,王族、卢一萍的散文,以及沈苇、北野的诗;还有,南子的诗、丁燕写葡萄的诗,王敏的《龟兹物语》,铁梅的诗和她写叶尔羌的书等。这些我都喜欢。
  对我来说,新疆确实包含着一种时空之谜,一些至今诱惑我的东西。好像我对这个地方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是同步的。如果说,新疆仅仅是纯粹“意诱”我的话,可能不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
  也许它包含着我们自身中的某些东西需要再度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已。所以,“自我”是空的东西,“自我”是不具有其他实际性意义的东西。其实本来的“自我”什么也不是,生活的空间是什么样的,我们就是什么样的。我们这次来新疆旅行,可能会不断更新“自我”,“自我”本来就是不断被其他东西改变的。在别的地方的“自我”可能岿然不动,只有在新疆,“自我”就放弃了,彻底投降了,然后向所有的一切开放。也许这就是新疆的魅力吧!有时,我阅读关于新疆的书也会得到这些经验和感受,非常令人震撼!
  用诗人沈苇的话来说,即是“一个地区的灵魂”——一个地方存在的隐秘“自我”。新疆阿克苏我是第二次来了,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印象。上次来写过诗《库车大寺》,当然,这次回去还要写几首关于阿克苏的诗。

知识出处

新诗写新疆·阿克苏诗篇

《新诗写新疆·阿克苏诗篇》

出版者:文化艺术出版社

诗与歌,是新疆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从去年开始,新疆有关部门,为流行音乐打造了一个“新歌唱新疆”的活动平台。再有一个“新诗写新疆”的平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留给今天的这个好传统,与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是一致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丝绸之路上的新疆、祖国西部的这个最大的边疆地区,都需要物质的建设者和文化的建设者,向物质与精神的纵深挺进,细察边疆的形态、面貌和细节。

阅读

相关人物

耿占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