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差异性的消失是一种灾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诗写新疆·阿克苏诗篇》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502
颗粒名称: 谢冕:差异性的消失是一种灾难
分类号: I207.22
页数: 4
页码: 178-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谢冕发表观点差异性的消失是一种灾难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之初,在新世纪之初,我们还强调世界性,强调现代性,强调现代人们生活状态的一致性。现在我们批判狭隘的民族性。回过头来,我还是重复那句老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关键词: 圆桌对话 诗歌 地域性

内容

非常高兴,接受这一光荣的任务来主持今天的学术研讨——“诗歌与地域性”圆桌对话。由于我对在座诗人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我邀请沈苇先生协助我主持。
  我先说说个人的感想,咱们今天座谈的题目是“诗歌与地域性”,我抛砖引玉,大家发言。
  当前,中国诗歌——新诗的状况是这样的:
  一方面,人们谈论诗歌的现实危机,对诗歌——新诗写作有很多不满的言论。同时,新诗写作也面临着一些困惑,这些困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涉及到内在的一些矛盾,以及中国诗歌传统的一些关系等等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新诗创作呈现出一种非常繁盛、热闹的景象,各类诗歌刊物非常多。由有关部门办的通常叫做官方刊物,还有个人出资、同仁合资办的刊物(民刊),种类繁多。同时,也有理论方面的刊物。诗歌的创作也令人欣喜,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出现。目前,有关诗歌创作的活动非常多。各种研讨会、座谈会,各种各样的评奖,各种各样的诗歌节氛围热烈,诗歌呈现出空前的热闹景象。人们对新诗不满,这个不满,可能是人们不满于新诗现在的创作成就。另一方面呈现出如此景象,这是一个有趣的、矛盾共生的现象。
  新时期以来,新疆一直是中国诗歌的重镇,在新疆发出很多有关新诗写作方面的重要信号。比如说,朦胧诗以后,“新边塞诗”的提倡,涌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诗人,对全国是有影响的。目前,我个人更重视由自治区文化厅、阿克苏地委,以及评论家韩子勇、诗人沈苇倡导的聚会。这个聚会是别开生面的,是非常独特的。
  我觉得这个聚会各方都会受益。从诗人个体来说,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认识这个地域的特点,领略新疆阿克苏的美丽,以及它的城市建筑风格、工农业生产成就、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阿克苏诗篇》出版,我们活着的人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行踪,而且也极具收藏价值。这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到它了。希望以后的《鄯善诗篇》、《伊犁诗篇》、《喀纳斯诗篇》等等也能如愿。我希望得到将会出版的全套诗篇。
  下面我讲一下对地域性的认识。新疆是很独特的。新疆很美!甚至是极美!绝对的与众不同。它的美需要你去体会,去开掘。它不像江南扑面而来的是晓风长月,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苍茫。李白的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苍茫是无边无际的瀚海沙丘,也许在这一地域景致中有一只鹰在高空盘旋,那也是寂寞、孤独的。
  在戈壁滩上,在无边无际的荒凉之中,你会惊喜地发现一只小生物,它也许是在觅食、在劳作。还有在极干旱、极险恶的环境中,你会发现一株骆驼刺,你会发现一丛沙棘,它们贴着地表,在中亚炎热的阳光下绿得黝黑。我们对这样的植物只能用钢铁来形容。
  在这样的瀚海深处,你可能会忽然发现一片胡杨林。若是在秋天,金黄色的胡杨林,每一片叶子都闪烁着光芒。那一刻,生命显得是多么的辉煌壮观!那种场景,那种震撼,它在显示着生命力量。会让人感觉到在新疆、在这里(阿克苏),生命比任何地方都要健康、顽强,充满了悲壮色彩的健康和顽强!
  在沙漠的边缘,当你走进一个村庄,在那里,你会发现一片翠绿的葡萄架,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阴凉。就在这绿荫下,一袭非常艳丽的裙装也许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在大漠瀚海,你会感到生命在这里是多么的美艳和华彩。
  这就是新疆!我一次又一次,不远千里来访也不厌倦的新疆。
  我记得周涛写过新疆天空中的鹰,那是非常悲壮的鹰的生命和它生命的消逝。我也没有忘记诗人沈苇笔下中亚正午的诗行,我也没有忘记作家刘亮程写的沙漠深处的村庄,我更没有忘记评论家韩子勇写的充满地域性的理论,理论也是照耀新疆的光彩!
  我丝毫不怀疑新疆朋友们的才华。我觉得他们的才华,是由于这个地域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使他们的才华能够得到尽情的发挥,而且具有鲜明的新疆特点。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
  我还要讲一些感受: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大家同住地球村,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人类大同的梦想。但是我讲的是在地球村的环境里,文化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民族之间的特点正在逐渐消失。人们生活的共同点越来越多,这些差异逐渐消失。这种差异的消失,就影响到人们的精神和心灵的差异也在消逝,影响到人们表达对生命感悟的方式也趋向于同一性、一般化。
  这种影响,由表面差异的消失,到精神、心灵上差异的消失,最后影响到人们的文学和诗歌创作上。
  我觉得人类面临着很多困境,但最大的困境可能是这个。文化差异的消失,民族特点的消失,再加上表达心灵方式的消失,这是最可怕的。那是我们看不到的非物质文化的一种灾难!
  改革开放之初,在新世纪之初,我们还强调世界性,强调现代性,强调现代人们生活状态的一致性。现在我们批判狭隘的民族性。回过头来,我还是重复那句老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知识出处

新诗写新疆·阿克苏诗篇

《新诗写新疆·阿克苏诗篇》

出版者:文化艺术出版社

诗与歌,是新疆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从去年开始,新疆有关部门,为流行音乐打造了一个“新歌唱新疆”的活动平台。再有一个“新诗写新疆”的平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留给今天的这个好传统,与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是一致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丝绸之路上的新疆、祖国西部的这个最大的边疆地区,都需要物质的建设者和文化的建设者,向物质与精神的纵深挺进,细察边疆的形态、面貌和细节。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冕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