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畜力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2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畜力运输
分类号: F542.6
页数: 7
页码: 138-144
摘要: 本节记述阿克苏地区畜力运输包括了工具、驮运、车运。
关键词: 畜力运输 交通 阿克苏

内容

一、工具
  马、牛、驴、骆驼是阿克苏的传统驮运工具。
  亚尔鸦——即木轮牛车,由车架、车舆、车轮、衡、车瓦组成,均为木制结构。车轮直径1.5米,轴长1.2米,载重200~300公斤,用于运输农作物和官方的军需粮草。
  科台科——即四轮马车,是在亚尔鸦的基础上加木制拱型车盖,民间称为官方轿车。用2~4匹马驾车,是官府和民间的客运工具。
  喀的克——为四轮带篷马车。新疆建省后,阿克苏道所属各县先后自制喀的克,车身比科台科长1米,宽0.5米,车轮小,供官吏绅士使用。
  六根棍车——为单套四轮马车,因用6根小圆木铺穿车架而得名。前轮小,后轮大,车架前端用两根圆木棍分别连接前轮轴两端,辕马拴套在两木棍之中,载重300公斤左右。
  铁轮车,由车架、车轮、车辕等组成。车轮外缘镶有铁铆钉,其余部分均为木质。轮中有车毂,穿以木制车轴,载重500公斤左右。
  胶轮车——又称汽车胶轮车。用汽车后桥、钢圈、轮胎等改制而成。车辕较其他畜力车辕粗。车轴轮毂后侧加设一根长条木,与轮毂摩擦作制动装置。一车套4匹马,载重两吨左右。
  胶轮毛驴车——由车架、车轮、车辕等组成。较其他畜力车小,车轴、辐条均系铁制,钢圈外缘有内、外胶皮胎,载重约500公斤。
  二、驮运
  政令传递:汉代统一西域后,为确保政令传递,“人日行百里,骑马日行三百五十”,沿途重要地点均设“亭”。据史料载:公元91年,东汉王朝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居龟兹,其朝令传递由关内到龟兹25日到达。
  唐代,皇帝的敕书要求日行500里,按里程计日到达,并以专制的银牌作为驰递往来的信牌凭证。吐鲁番出土一件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的洛州赵义深书札,是写给西州府张隆训的。当时洛州距西州6000多里,可见畜力运输在政令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贡品运输:丝绸之路通西域后,使关内与边疆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物资得以交流,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为发展经济,跋禄迦、龟兹国经常向中央王朝贡输马、牛、羊、毡毯、皮毛、葡萄、核桃、苹果、大蒜、胡罗卜等10余种水果和蔬菜籽种,同时把内地的丝、丝织品、铁器、漆品等物资运回龟兹、跋禄迦。其运输均靠畜力驮运。
  辎重运输: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联合龟兹、姑墨、疏勒等地军队打败匈奴并逐走匈奴监护,其一切军需供应均靠驮运。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班勇任西域长史后,联合鄯善、龟兹、疏勒等地军队1200人,赶走了占据车师前王庭的匈奴军队,并组织了驼马队负责辎重运输。
  前秦吕光战胜龟兹及其援兵,就用了两万余头骆驼来运龟兹的奇珍异物。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刘锦棠率兵7万进军喀什噶尔,为保证军需粮草供应,组织了1000峰骆驼、2000匹马牛、3000头驴负责辎重运输。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杨增新从英国购买枪支70包、子弹484箱以及其他军用物资,于民国19年(公元1930年)用1400匹马组成的马帮从中印边境运至喀什,经阿克苏到达迪化。
  建国后,驮运在本地仍然存在。随着畜力车和汽车运输的发展,驮运大多是由当地维吾尔族农民使用,主要用于外出骑乘或驮运生活日杂物资。
  三、车运
  个体畜力车 运民国35年(1946年),库车县哈的汗有马车20多辆,承担县内短途运输。民国37年(公元1948年),徐虎成(外号徐大帮)在库车开车马店,有畜力车14辆,跑长途运输,往返于库车、乌鲁木齐。
  建国初期,人们运盐、运柴,运粮、运货均以个体畜力车或畜驮承运。一般是一户一车,自揽自运,运价由运户与货主议定。50年代中期,阿克苏专区各县共有个体畜力车1040辆,从业人员约1600人。
  1955年9月,库车县将个体畜力运输户组成“兽力群众运输队”,拥有134辆畜力车,199人,在城乡转运各种物资。为了解决冬季取暖的燃料问题,库车、新和、沙雅等县每年都有数百辆畜力车驶进羊达古都克和沙雅的荒野丛林将砍伐的灌木运往城乡,既解决了取暖问题,又增加了个体畜力运输户的收入。
  阿克苏、库车、拜城汽车站建成后,为方便短距离旅客运输,每日各车站均有个体畜力车运输户在车站等候旅客,拉运行李,捎带行人。库车新城距老城两公里路程,个体畜力大篷车承担了两地之间短途运输。每日有数十辆个体畜力马车往返于城区各地,运送客货。
  1985年冬季,沙井子民族农场农民利用冬闲季节,将自家的畜力马车或驴车自发组成一个畜力车队,58辆车一路排开,驶进农垦三团荒野戈壁挖运红柳根,往返一趟250公里路程。维吾尔族农民几乎年年都要去一二趟,象这样的个体联合畜力车运输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
  集体畜力车运 1956年,随着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阿克苏专区各县的个体畜力运输户纷纷将驮畜车辆并入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大生产的运输轨道。
  库车县将个体畜力运输户组织起来,成立了畜力运输合作社,有44户入社,从业人员57人,拥有木轮车30辆,铁轮车14辆和110头牲畜。
  1958年,为支援地方建设,自治区拨16辆胶轮车给库车畜力运输合作社,合作社还自制5辆胶轮车投入房建工程,拉沙石,运土块,全年完成货运量662.6吨。
  拜城县组建了“远景兽力运输合作社”,开办了该县集体客货运输业务,当年完成货运量2627吨。1959年,畜力运输合作社转为国营企业。之后,拜城县相继组建了3个专业畜力运输队和75个副业畜力运输队,拥有各种畜力车617辆和驮畜5000余头。专业畜力运输队主要承运铁矿石、煤炭;副业畜力运输队主要承运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年货运量达3万余吨,周转量26万余吨公里。
  阿瓦提、沙雅、温宿等县的畜力运输合作社,都投入了本县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及其他各种物资的运输。1959年,阿克苏专区各县共有集体畜力运输合作社90个,入社的畜力车共有4343辆,牲畜9410头,全年完成运量21万余吨。年底,一部分集体畜力运输合作社转为国营畜力运输企业,一部分社员退出畜力运输合作社,致使畜力运输合作社运输力量相应消弱。
  国营畜力车运 1959年,阿克苏专区各县集体畜力运输组织开始逐渐转为国营畜力运输企业,运输工具以胶轮马车和木轮大车为主。60年代,在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中,国营畜力运输企业成了运输战线上的主力军。
  库车县畜力运输公司于1959年10月组织74辆胶轮马车、木轮大车和百余头畜力投入城建短途运输和新、老城旅客往返运输。1964年,除了使用胶轮车运输物资外,还制作了6辆骆驼车,专跑长途,运输笨重物资。当年运输基建材料2700余吨,生产、生活用煤1300余吨,油料1800余吨,农副产品和日用品8000余吨。1971年,畜力运输公司淘汰了其他各种畜力车。仅留58辆胶轮车,主要用于承运农用物资、粮食、煤炭和木材等物资。年均货运量两万吨,货运周转量44万吨公里。
  阿瓦提县畜力运输公司成立后,承担了县内部分货物的运输。1962年,县财政投资8万元给畜力运输公司配备了胶轮马车,毛驴车等运输工具。胶轮马车跑长途,毛驴车跑短途,木轮牛车多用于农作物运输。1964年,畜力运输公司动用木轮大车30辆为阿依巴格、洋瓦力克等公社运输粮食、棉花等农产品6000余吨;胶轮马车10辆拉运房建木材、砂石、土块等笨重大宗物资5000余吨。
  阿克苏县畜力运输公司于1959年使用畜力大车,在保证全县7270吨粮食、棉花、油料及土特产品运输外,还支援专区化工厂,专区建筑公司承运了大批化工、建材物资。60至70年代,主要为城区各单位拉运沙石、木料、土块等房建物资。
  拜城县畜力运输公司于1959年成立后,承担了该县大部分货物运输。1961年,动用铁轮车15辆给红旗钢铁厂运矿石,胶轮马车两辆运输砂石、砖块,木轮车10辆帮助察尔其、大宛其等公社运输农作物,毛驴车2辆运输农副产品,完成货运量2.8万吨,货物周转量67万吨公里。畜力运输公司除搞好运输工作外,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垦荒地,1975年开垦荒地50亩,主要种植苜蓿、玉米等饲料。其饲料运输多由牛车、驴车承担。1978年投入18辆大车,为县基建单位运砂石、木料、青砖等建筑物资。毛驴车24辆为供销部门运输百货,并为矿山和公社运输生产物资及生活用品。80年代,由于汽车运输发展和饲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国营畜力车运失去了经营的优势,运力运量一年不如一年,年均运量仅有1000余吨。
  温宿、新和等县虽未成立畜力运输公司,但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均相应地成立了国营畜力运输队,以保障本县的货物运输。
  至80年代初期,阿克苏地区国营畜力车运组织所剩无几。1984年,地区交通系统国营畜力车运组织仅有2家,年货运量只有2千吨,国营畜力运输逐渐被汽车运输替代。

知识出处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人民交通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附录,主要内容有交通地理、古道、机构、公路、航空运输、渡口运输、交通工业、职工队伍与行业组织等,记述了阿克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对建设新疆、重点发展南疆起到了“先行官”的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