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29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运输
分类号: F542.6
页数: 33
页码: 129-161
摘要: 本章记述阿克苏地区运输概括了运输机构、畜力运输、车运输、空运、水运。
关键词: 阿克苏 交通 运输

内容

建国前,阿克苏地区交通运输业较为落后,道路运输多由民间承办,除手提肩挑,驼、马驮运外,就是木轮车拉运。20世纪40年代末,阿克苏地区开始修建公路,交通运输工具随之有了相应的发展,出现了铁轮车、胶轮车等畜力运输工具。
  建国后,交通运输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全地区除柯坪县没有畜力运输机构外,各县都在民间运输的基础上成立了畜力运输队。1953年修建阿克苏航空站,1954年通航。50年代末,部分畜力运输队转为国营畜力运输公司,在公路运输中起到很大作用。
  在畜力运输兴旺之际,汽车运输逐渐发展起来。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66辆汽车给农一师,用于开发塔里木,修建水库,运输建筑物资。
  195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属专业运输企业将50辆汽车下放给阿克苏专区,增添了机载运输力量,但与畜力运输相比,机械运输工具仍然显少,汽车只承担了全部运输任务的30%,70%的运输任务仍由畜力运输来完成。
  60年代初,自治区交通厅赠送10艘木帆船、拨款53万元给阿克苏专区,用于成立水上航运队和修建土铁路,后因种种原因,停止了水上航运和土铁路的修筑。
  60年代末,随着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加,专区各县(柯坪县除外)相继成立汽车队或汽车运输公司运输本县货物。柯坪县客货运输主要靠地区交通运输单位承担,县境内物资运输靠本县各单位的零散车辆承担。
  70年代,公路运输发展迅速,汽车运输日趋兴盛,畜力运输趋于衰落。在公路长途运输中,机动车逐渐替代畜力车,短途运输中,畜力车仍然活跃在第一线。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使运输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个体汽车运输户,运输市场呈现出国营、集体、个体运输相互激烈竞争的繁荣景象。
  截至1985年底,阿克苏地区从事全民交通运输业的有34家,分支机构9个,职工3627人。从事集体交通运输业的有14家,分支机构5个,其中汽车运输业5家,分支机构3个,从业人员89人;畜力运输有5家,分支机构2个,从业人员133人;从事装卸搬运业的有4户。从事个体汽车运输的有414户,从业人员593人,其中城镇个体汽车运输254户,农村个体汽车运输160户。城镇长期经营的有235户,季节性经营的有19户;农村长期经营的有150户,季节性经营的有10户。靠畜力运输维持生活的个体户为数不多。
  第一节 运输机构
  一、地区直属单位
  阿克苏地区第一运输公司,由原阿克苏专区汽车队发展而成。1958年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地方工业遍地开花,运力严重不足。为支援地方工业的发展,满足各地区短途运输的需要,同年9月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由新疆自治区直属专业运输企业抽调部分汽车陆续下放给各地州、市交通部门管理使用。
  1959年5月1日,自治区交通厅下放二十一车队50辆汽车给阿克苏专区,成立专区汽车队。1959年8月28日,在专区汽车队的基础上成立政企合一的交通运输局(简称交通局)。1962年1月20日,阿克苏专员公署改组专区交通运输机构,撤销专区交通运输局,建立专区运输公司。1971年11月26日,阿克苏专区运输公司与新疆第四运输公司驻阿克苏五队、八队合并成立阿克苏地区汽车营。1973年元月1日,撤销汽车营建制,成立阿克苏地区运输公司。1977年11月12日,中共阿克苏地委研究决定,将阿克苏地区运输公司改为阿克苏地区第一运输公司,下辖客车队、货车队、修理厂。1982年,将货车队的人员车辆对半分开组成二队和三队,原客车队为一队。修理厂大部分人员分到各个车队,留15人成立机修车间。
  1985年,阿克苏地区第一运输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013万余元,职工492人,营运汽车140辆,用地18.5万平方米。
  阿克苏地区第二运输公司,其前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汽车运输公司。1973年,自治区为解决南疆石油运输困难,在库车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汽车运输公司,拥有各种型号汽车288辆。1981年12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汽车运输公司改为新疆运输局第五汽车运输公司。1984年,自治区决定将新疆运输局第五汽车运输公司下放给阿克苏地区,1985年8月正式更名为阿克苏地区第二运输公司。下辖5个车队,1个修理厂,3个学校,用地49.5万平方米。拥有营运汽车387辆,职工1409人,固定资产1407万余元。
  二、农一师单位
  农一师运输公司,由原农一师汽车运输连发展而成。1957年,因开发塔里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决定将运输处汽车一团七连调往农一师服务。1958年1月2日,七连抵达阿克苏,4月1日正式归属农一师,有汽车54辆。之后,兵团又将喀什独立三营四连一个汽车排调归农一师。农一师将汽车排和七连合并,组建了农一师汽车运输连,共有汽车66辆。
  1964年11月24日,成立农一师汽车营,下辖3个连。汽车一连以原汽车运输连为主,配备汽车64辆;汽车二连配备汽车64辆;汽车三连配备汽车50辆。1966年3月21日,汽车三连调归建化厂。1971年2月,兵团将独立汽车团二营四连划归农一师汽车营,编为四连。1975年11月14日,兵团与地方合并,经中共阿克苏地委研究决定,将农一师汽车营更名为阿克苏地区第二运输公司,建制为县级单位。1980年10月17日,改名为阿克苏地区农垦局运输公司。下辖一车队、二车队、四车队、修理连、养路连。1981年6月,自治区恢复兵团建制,将农垦局运输公司更名为农一师运输公司。下辖一车队、三车队、四车队、修理厂、养路连、学校等10个单位。1985年,全公司拥有营运汽车223辆,职工1366人,固定资产1200万元,用地54万平方米。
  三、县(市)属单位
  阿克苏县畜力运输公司,由畜力运输合作社发展而成。1956年,阿克苏县城镇个体户集资购买驮畜、大车,成立畜力运输合作社,时有职工150人、驮畜200匹、大车200辆。1958年转为公私合营的畜力运输队,1959年改为国营畜力运输公司。由于饲料供养不足,大批驮畜死亡,部分人员退出公司从事个体运输,公司仅存52人,120匹马,大车22辆。1964年,畜力运输公司为解决饲料供养,用交通厅投资补贴款在沙井子、托普鲁克等地购买400余亩饲料地,解决了驮畜供养,使畜力运输公司逐渐壮大起来,之后年年盈利。1979年,阿克苏县建筑公司扩大机构,将畜力运输公司并入建筑公司。
  阿克苏市汽车运输公司,由阿克苏县汽车队发展而成。1968年,阿克苏县将分散在全县各单位的8辆汽车集中起来,成立了县汽车队。1970年,县汽车队解散。1980年,阿克苏县再次成立汽车队,有汽车10辆,职工23人。1981年3月,县汽车队再次解散。1983年8月阿克苏县改为市后,于翌年7月又将原解散的汽车队人员、车辆集中起来,成立了阿克苏市汽车运输公司。至1985年,拥有货车4辆,客车3辆,职工14人,固定资产32万余元。
  阿克苏市公共汽车公司,于80年代末建立。1988年,阿克苏市购置7辆客车,成立了市公共汽车公司。1989年又增添两辆客车,共有客车9辆,职工75人,固定资产51万余元,用地3.3万平方米(公共汽车公司与市汽车运输公司合用)。
  库车县畜力运输公司。库车私人畜力运输公司在民国时期就已有了。1954年4月,库车县将84家马车运输个体户组成一个运输小队。1955年改建为前进畜力运输社,1956年更名为畜力运输合作社,1959年10月转为国营性质的库车县畜力运输公司,属于县工交科管辖。拥有畜力车74辆,其中胶轮车27辆,马87匹,骆驼54峰,职工27人。1979年10月,畜力运输公司解散。
  库车县汽车运输公司,是由库车县汽车队发展而成。1967年,库车县成立汽车运输队。有汽车9辆,其中客车2辆,职工32人。1970年3月,汽车运输队更名为库车县汽车运输公司。1978年6月,从自治区交通厅第五运输公司调进8辆客车。1985年,全公司拥有客车15辆,货车3辆,职工54人,固定资产59万余元,用地1万余平方米。
  沙雅县畜力运输社,始建于50年代中期。1956年,沙雅县工程队拥有畜力车20辆,1961年新增10辆木轮车,成立了沙雅县畜力运输社。随着运输业的发展,1978年木轮车达70辆。汽车运输迅速发展,畜力运输日趋衰落。1981年,畜力运输社解散。
  沙雅县汽车队,建于60年代末。1969年4月,沙雅县成立汽车运输组,有货车5辆,职工14人。1972年,汽车运输组与县红旗电厂合并,改为红旗车队。1973年红旗车队并入县针织厂,1978年红旗电厂被撤销,红旗车队也退出针织厂,改名为双定厂,由县工交科管辖。1980年正式改为沙雅县汽车队。1985年,全车队拥有汽车13辆,其中客车4辆,职工30人,固定资产60万余元,用地8000平方米。
  新和县畜力运输队,建于50年代末。1957年,新和县将全县的运输工具和从事个体运输的人员集中起来,成立了县畜力运输队,由县工交科直接领导。1962年将手工业联社编入畜力运输队。1978年畜力运输队解散。
  新和县汽车队,建于70年代初。1971年12月2日,新和县将供销社、农机修造厂等单位的3辆货车和2辆客车集中起来,成立了县汽车队,人员编制仅有7人。之后,随着县委内部机构调整,车队于1974年1月29日宣布撤销。1981年又重新组建县汽车队,至1985年,车队拥有汽车12辆,其中客车3辆,职工14人,固定资产50余万元,用地7000平方米。
  阿瓦提县畜力运输公司,是由畜力运输合作社发展而成。建国初,阿瓦提县组建了集体性的畜力运输合作社。1959年,阿依巴格、唐木托克、乌鲁桥、伯什力克、洋瓦力克等公社均成立了畜力运输队。同年10月,阿瓦提县将各畜力运输队和畜力运输合作社合并起来,成立了国营畜力运输公司,拥有大小胶轮车11辆,毛驴车21辆,驮畜50头,从业职工55人。60年代末,随着汽车、拖拉机的增加,畜力运输日趋衰落,畜力运输公司于1972年撤销。
  阿瓦提县汽车队,建于60年代末。1967年,阿瓦提县将县直属单位和各乡场的7辆汽车集中起来,成立县汽车队。1970年,县汽车队解散。1976年再次成立。之后,汽车又移交县革委会,车队撤销。1980年又重新成立县汽车队。至1985年,全队拥有汽车5辆,其中客车2辆,职工12人,固定资产25万元,用地1万平方米。
  拜城县运输公司,由拜城县畜力运输公司和汽车队发展而成。1956年4月,拜城县成立远景畜力运输合作社,有社员43户,大车37辆,马66匹,驴37头,骡5头,从业人员41人。1959年11月,畜力运输合作社更名为拜城县畜力运输公司,由集体运输企业变为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
  1969年6月,拜城县抽出11辆汽车组成汽车队。1972年8月,汽车队撤销。1980年8月再次成立汽车队,拥有6辆货车,1辆客车。
  80年代,畜力运输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984年,拜城县畜力运输公司全面更新运输工具,购置汽车与县汽车队合并,成立拜城县运输公司。1985年,拥有货车7辆,客车1辆,职工77人,固定资产70万余元,用地1.2万平方米。
  乌什县运输公司,由县汽车队发展而成。1967年,乌什县成立汽车队,拥有货车4辆,客车1辆,职工9人。1978年,车队又新购1辆客车。1980年,车队更名为乌什县运输公司。1985年,公司拥有货车13辆,客车2辆,职工19人,固定资产72万余元,用地1.8万平方米。
  温宿县畜力运输队,建于70年代中期。1974年,温宿县成立畜力运输队,拥有畜力车40辆,职工45人。1984年,县畜力运输队撤销。
  温宿县二轻局畜力运输队,建于60年代末。1968年,县二轻局成立畜力运输队。该队与私人联营,共有畜力车60辆,其中32辆属于私人。1983年私人退出畜力运输队,畜力运输队所剩部分人员、车辆并入县畜力运输队。
  温宿县汽车运输公司,是由县汽车队发展而成。1969年3月,温宿县成立汽车队,拥有汽车12辆,职工23人,1970年解散。1972年又重新组建汽车队,有汽车4辆,职工26人。1984年机构改革,汽车队更名为温宿县汽车运输公司,1985年,全公司拥有货车7辆,客车5辆,职工52人,固定资产55.9万元,用地2.1万平方米。
  第二节 畜力运输
  一、工具
  马、牛、驴、骆驼是阿克苏的传统驮运工具。
  亚尔鸦——即木轮牛车,由车架、车舆、车轮、衡、车瓦组成,均为木制结构。车轮直径1.5米,轴长1.2米,载重200~300公斤,用于运输农作物和官方的军需粮草。
  科台科——即四轮马车,是在亚尔鸦的基础上加木制拱型车盖,民间称为官方轿车。用2~4匹马驾车,是官府和民间的客运工具。
  喀的克——为四轮带篷马车。新疆建省后,阿克苏道所属各县先后自制喀的克,车身比科台科长1米,宽0.5米,车轮小,供官吏绅士使用。
  六根棍车——为单套四轮马车,因用6根小圆木铺穿车架而得名。前轮小,后轮大,车架前端用两根圆木棍分别连接前轮轴两端,辕马拴套在两木棍之中,载重300公斤左右。
  铁轮车,由车架、车轮、车辕等组成。车轮外缘镶有铁铆钉,其余部分均为木质。轮中有车毂,穿以木制车轴,载重500公斤左右。
  胶轮车——又称汽车胶轮车。用汽车后桥、钢圈、轮胎等改制而成。车辕较其他畜力车辕粗。车轴轮毂后侧加设一根长条木,与轮毂摩擦作制动装置。一车套4匹马,载重两吨左右。
  胶轮毛驴车——由车架、车轮、车辕等组成。较其他畜力车小,车轴、辐条均系铁制,钢圈外缘有内、外胶皮胎,载重约500公斤。
  二、驮运
  政令传递:汉代统一西域后,为确保政令传递,“人日行百里,骑马日行三百五十”,沿途重要地点均设“亭”。据史料载:公元91年,东汉王朝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居龟兹,其朝令传递由关内到龟兹25日到达。
  唐代,皇帝的敕书要求日行500里,按里程计日到达,并以专制的银牌作为驰递往来的信牌凭证。吐鲁番出土一件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的洛州赵义深书札,是写给西州府张隆训的。当时洛州距西州6000多里,可见畜力运输在政令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贡品运输:丝绸之路通西域后,使关内与边疆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物资得以交流,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为发展经济,跋禄迦、龟兹国经常向中央王朝贡输马、牛、羊、毡毯、皮毛、葡萄、核桃、苹果、大蒜、胡罗卜等10余种水果和蔬菜籽种,同时把内地的丝、丝织品、铁器、漆品等物资运回龟兹、跋禄迦。其运输均靠畜力驮运。
  辎重运输: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联合龟兹、姑墨、疏勒等地军队打败匈奴并逐走匈奴监护,其一切军需供应均靠驮运。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班勇任西域长史后,联合鄯善、龟兹、疏勒等地军队1200人,赶走了占据车师前王庭的匈奴军队,并组织了驼马队负责辎重运输。
  前秦吕光战胜龟兹及其援兵,就用了两万余头骆驼来运龟兹的奇珍异物。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刘锦棠率兵7万进军喀什噶尔,为保证军需粮草供应,组织了1000峰骆驼、2000匹马牛、3000头驴负责辎重运输。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杨增新从英国购买枪支70包、子弹484箱以及其他军用物资,于民国19年(公元1930年)用1400匹马组成的马帮从中印边境运至喀什,经阿克苏到达迪化。
  建国后,驮运在本地仍然存在。随着畜力车和汽车运输的发展,驮运大多是由当地维吾尔族农民使用,主要用于外出骑乘或驮运生活日杂物资。
  三、车运
  个体畜力车 运民国35年(1946年),库车县哈的汗有马车20多辆,承担县内短途运输。民国37年(公元1948年),徐虎成(外号徐大帮)在库车开车马店,有畜力车14辆,跑长途运输,往返于库车、乌鲁木齐。
  建国初期,人们运盐、运柴,运粮、运货均以个体畜力车或畜驮承运。一般是一户一车,自揽自运,运价由运户与货主议定。50年代中期,阿克苏专区各县共有个体畜力车1040辆,从业人员约1600人。
  1955年9月,库车县将个体畜力运输户组成“兽力群众运输队”,拥有134辆畜力车,199人,在城乡转运各种物资。为了解决冬季取暖的燃料问题,库车、新和、沙雅等县每年都有数百辆畜力车驶进羊达古都克和沙雅的荒野丛林将砍伐的灌木运往城乡,既解决了取暖问题,又增加了个体畜力运输户的收入。
  阿克苏、库车、拜城汽车站建成后,为方便短距离旅客运输,每日各车站均有个体畜力车运输户在车站等候旅客,拉运行李,捎带行人。库车新城距老城两公里路程,个体畜力大篷车承担了两地之间短途运输。每日有数十辆个体畜力马车往返于城区各地,运送客货。
  1985年冬季,沙井子民族农场农民利用冬闲季节,将自家的畜力马车或驴车自发组成一个畜力车队,58辆车一路排开,驶进农垦三团荒野戈壁挖运红柳根,往返一趟250公里路程。维吾尔族农民几乎年年都要去一二趟,象这样的个体联合畜力车运输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
  集体畜力车运 1956年,随着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阿克苏专区各县的个体畜力运输户纷纷将驮畜车辆并入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大生产的运输轨道。
  库车县将个体畜力运输户组织起来,成立了畜力运输合作社,有44户入社,从业人员57人,拥有木轮车30辆,铁轮车14辆和110头牲畜。
  1958年,为支援地方建设,自治区拨16辆胶轮车给库车畜力运输合作社,合作社还自制5辆胶轮车投入房建工程,拉沙石,运土块,全年完成货运量662.6吨。
  拜城县组建了“远景兽力运输合作社”,开办了该县集体客货运输业务,当年完成货运量2627吨。1959年,畜力运输合作社转为国营企业。之后,拜城县相继组建了3个专业畜力运输队和75个副业畜力运输队,拥有各种畜力车617辆和驮畜5000余头。专业畜力运输队主要承运铁矿石、煤炭;副业畜力运输队主要承运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年货运量达3万余吨,周转量26万余吨公里。
  阿瓦提、沙雅、温宿等县的畜力运输合作社,都投入了本县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及其他各种物资的运输。1959年,阿克苏专区各县共有集体畜力运输合作社90个,入社的畜力车共有4343辆,牲畜9410头,全年完成运量21万余吨。年底,一部分集体畜力运输合作社转为国营畜力运输企业,一部分社员退出畜力运输合作社,致使畜力运输合作社运输力量相应消弱。
  国营畜力车运 1959年,阿克苏专区各县集体畜力运输组织开始逐渐转为国营畜力运输企业,运输工具以胶轮马车和木轮大车为主。60年代,在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中,国营畜力运输企业成了运输战线上的主力军。
  库车县畜力运输公司于1959年10月组织74辆胶轮马车、木轮大车和百余头畜力投入城建短途运输和新、老城旅客往返运输。1964年,除了使用胶轮车运输物资外,还制作了6辆骆驼车,专跑长途,运输笨重物资。当年运输基建材料2700余吨,生产、生活用煤1300余吨,油料1800余吨,农副产品和日用品8000余吨。1971年,畜力运输公司淘汰了其他各种畜力车。仅留58辆胶轮车,主要用于承运农用物资、粮食、煤炭和木材等物资。年均货运量两万吨,货运周转量44万吨公里。
  阿瓦提县畜力运输公司成立后,承担了县内部分货物的运输。1962年,县财政投资8万元给畜力运输公司配备了胶轮马车,毛驴车等运输工具。胶轮马车跑长途,毛驴车跑短途,木轮牛车多用于农作物运输。1964年,畜力运输公司动用木轮大车30辆为阿依巴格、洋瓦力克等公社运输粮食、棉花等农产品6000余吨;胶轮马车10辆拉运房建木材、砂石、土块等笨重大宗物资5000余吨。
  阿克苏县畜力运输公司于1959年使用畜力大车,在保证全县7270吨粮食、棉花、油料及土特产品运输外,还支援专区化工厂,专区建筑公司承运了大批化工、建材物资。60至70年代,主要为城区各单位拉运沙石、木料、土块等房建物资。
  拜城县畜力运输公司于1959年成立后,承担了该县大部分货物运输。1961年,动用铁轮车15辆给红旗钢铁厂运矿石,胶轮马车两辆运输砂石、砖块,木轮车10辆帮助察尔其、大宛其等公社运输农作物,毛驴车2辆运输农副产品,完成货运量2.8万吨,货物周转量67万吨公里。畜力运输公司除搞好运输工作外,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垦荒地,1975年开垦荒地50亩,主要种植苜蓿、玉米等饲料。其饲料运输多由牛车、驴车承担。1978年投入18辆大车,为县基建单位运砂石、木料、青砖等建筑物资。毛驴车24辆为供销部门运输百货,并为矿山和公社运输生产物资及生活用品。80年代,由于汽车运输发展和饲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国营畜力车运失去了经营的优势,运力运量一年不如一年,年均运量仅有1000余吨。
  温宿、新和等县虽未成立畜力运输公司,但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均相应地成立了国营畜力运输队,以保障本县的货物运输。
  至80年代初期,阿克苏地区国营畜力车运组织所剩无几。1984年,地区交通系统国营畜力车运组织仅有2家,年货运量只有2千吨,国营畜力运输逐渐被汽车运输替代。
  第三节 车运输
  一、客运
  阿克苏地区主要客运汽车有6种。
  XJ-680客车燃料为柴油,黄河牌汽车专用底盘。功率117.68千瓦(160马力),车身全长11330mm,宽2500mm,高3280mm,轴距6000mm,座位58个,总重14600公斤。
  XJ-662客车燃料为汽油,东风EQ-140型汽车,S5底盘。功率99.29千瓦(135马力),车身全长9075mm,宽2474mm,高3050mm,轴距4700mm,座位45个,总重9740公斤。
  XJ-661AB客车燃料为汽油,解放CA10型汽车CD2底盘。功率84.58千瓦(115马力),车身全长8100mm,宽2445mm,高2970mm,轴距4000mm,座位40个,总重8605公斤。
  XJ-644客车燃料为汽油,解放CA10型汽车CD5底盘。功率84.58千瓦(115马力),车身全长8895mm,宽2495mm,高2950mm,轴距4500mm,座位24个,定员40人,总重9260公斤。
  XJ-630A客车燃料为汽油,跃进NJ-130型汽车底盘。功率58.1千瓦(79马力),车身全长6400mm,宽2260mm,高2640mm,轴距3300mm,座位17个,总重4913公斤。
  XJ-620面包车燃料为汽油,北京BJ-130型汽车底盘。功率55.16千瓦(75马力),车身全长5476mm,宽1946mm,高2092mm,轴距2800mm,座位7个,总重4100公斤。
  1953年5月1日,新疆省运输公司开放迪化至阿克苏的客运班车,因路况差,往返一趟需20余天。60年代初,阿克苏专区的汽车客运以卡车代替客车为主。1961年,阿克苏专区交通运输局购置1辆客车往返于阿克苏和温宿运输旅客。1967年,专区运输公司购进4辆客车运输旅客。随着客车数量的增加,1972年公司成立客车队,拥有客车15辆,担负起阿克苏地区各县及农垦团场的旅客运输任务。1985年,地区第一运输公司客车队拥有41辆客车,共开辟营运线路19条,总长3058公里,日运旅客3000余人次。年均旅客周转量4000万人公里,,利润20万元。
  1966年,农一师汽车营一连购置客车1辆,主要运输农垦系统广大职工探亲出差及过往流动人员,营运线路不固定。之后,随着客车数量的增加,客运线路也随之增加。1985年,农一师运输公司一车队共有客车20辆,开辟营运线路7条,总长3577公里。年均客运量3.1万人次,利润7万元。
  1967年,库车县汽车队成立后,购置两辆客车从事客运,往返于库车与新和县之间。1985年,库车县汽车运输公司拥有客车13辆,共开辟营运线路6条,总长801公里,日运旅客200余人次。年均旅客周转量14万人公里,利润8.6万元。
  地区各县(市)汽车运输公司或汽车队均有少量客车,客运线路多以本县至各乡和阿克苏市为主要营运路线。1985年,阿克苏、沙雅、新和、阿瓦提、拜城、乌什、温宿县汽车运输公司、汽车队共有客车20辆,日发客车12班次,年客运量达8万余人次。
  公路客运除由地区和各县交通运输单位客车承担外,还有部分旅客运输是山个体运输专业户承担的,其运输工具大多是小型客车和摩托车。改革开放使个体运输专业户应运而生,他们为方便各族人民乘车、发展阿克苏地区交通运输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1985年阿克苏地区客运单位线路里程、票价见表10。
  市区客运 1977年,阿克苏地区第一运输公司首次开办城区客运,营运线路两条:地委至一中;糖厂至外贸局。营运里程共16公里。因乘客少,客车空驶率高,致使营运亏损,开业5个月后即停止了城区客运业务。
  1988年7月1日,阿克苏市公共汽车公司开办市区客运,营运线路两条,共24公里。每日运转客车7辆,早晨9点发车,晚上9点收车,半小时一趟。日运旅客1000余人次。
  1路车从迎宾路三角地发车,途经迎宾馆、地质八大队、兵站、利华商场、文化宫、人民医院、市政府、多浪公园、红桥共10站12公里。
  2路车从中心运输站发车,途经甘草场、依杆旗、农机厂、一中、市法院、大十字、小十字、地委、北门、栏杆、党校、大银行、人民医院、二中、天南商场、麻扎、电视台、火电厂共19站。发车不久,地委、北门、栏杆、党校4站因乘客稀少而被取销,该线路实有15站12公里。
  二、货运
  阿克苏地区主要货运汽车有6种。
  CA10型解放货车,燃料为汽油,功率69.87千瓦(95马力),车身全长6670mm,宽2460mm,高2200mm,轴距400mm,驾驶室座位3个,车重3800公斤,载重4000公斤。
  EQ140型东风牌货车,燃料为汽油,功率99.29千瓦(135马力),车身全长6910mm,宽2470mm,高2455mm,轴距3950mm,驾驶室座位3个,车重4080公斤,载重5000公斤。
  XJ-342A货车,燃料为汽油,解放CA10型汽车CB底盘。功率84.58千瓦(115马力),车身全长6113mm,宽2382mm,高2225mm,轴距4000mm,驾驶室座位3个,车重4100公斤,载重4000公斤。
  E-53罐式车,燃料为汽油,解放CA10型汽车CS底盘。功率84.58千瓦(115马力),车身全长6550mm,宽2260mm,高2500mm,轴距4000mm,驾驶室座位3个,车重4290公斤,载重4000公斤。
  解放CA144型货车,燃料为汽油,功率99.29千瓦(135马力),车身全长7205mm,宽2476mm,高2395mm,轴距4050mm,驾驶室座位3个,车重4100公斤,载重5000公斤。
  “罗曼”R10.215F货车,燃料为柴油,功率158.13千瓦(215马力),车身全长8870mm,宽2500mm,高2920mm,轴距4500mm,驾驶室座位两个,车重5720公斤,载重10280公斤。
  地直单位汽车货运 阿克苏专区汽车队1959年成立后,担负起了全专区及各县的货物运输任务。为支援库车城建,抽调3辆汽车运送木料、石头;4辆汽车运送乌什、阿瓦提、拜城等县的粮食;10辆汽车为库车、拜城修建炼钢高炉,大炼钢铁拉运矿石、物资。同时,下放给库车东方红钢铁厂的2辆汽车,拜城红旗钢铁厂3辆汽车,专门运输铁矿石。抽调两辆汽车到柯坪硫磺矿拉运硫磺;5辆汽车为商业局拉运食用油;3辆车到新和县拉运油籽;两辆车往返于阿克苏与喀什之间拉运杏干;5辆车为化工厂拉运设备;剩余10余辆汽车主要运输农具、甘草、化肥、煤炭和城区房建木料、砂石等,全年完成货运量4.4万吨。
  60年代初,部分汽车下放到县,使营运车辆减少,加之保修能力低,工作车率仅有52%0。1964年,大部分汽车都用于支农运输,完成货运量3.5万吨,货物周转量415万吨公里。
  70年代,汽车迅速增加,货运区域不断扩大,远至乌鲁木齐、大河沿、西藏阿里等地,近至地区各县或城区各单位。1984年底,第一运输公司接受到伊犁拉运牛肉的艰巨任务,动用6辆东风牌拖挂汽车,11月下旬出发,12月中旬返回阿克苏,60余吨牛肉顺利运回,使1985年元旦阿克苏各单位的肉食问题得到解决。
  20多年来,全公司广大职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发展阿克苏地区的交通运输事业做出了贡献,一车队和三车队曾被阿克苏地区交通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评为先进生产集体。阿克苏地区第一运输公司人员、车辆、运输生产情况见表11。
  1973年,自治区第五汽车运输公司在库车建成后,配备120余辆油罐车和160余辆卡车,为南疆各地运送石油和各种货物。随着货运区域的不断扩大,运输路线遍及全疆各地。1975年运输煤炭、焦炭、石油、钢铁、矿物建材、水泥、木材、机械设备、化肥农药、粮食、棉花及各种物资77910吨。80年代初,该公司货运区域扩大至西藏阿里,为支援西藏经济建设运送了大量的物资。1980年7月,从大河沿运往阿里狮泉河250吨石油,全程2678公里。1981年5月,从马兰和叶城运往狮泉河面粉及其他物资500吨。6月,从大河沿和库尔勒运往狮泉河茶叶300吨、化肥100吨、石油100吨。1985年,第二运输公司在搞好本地货物运输的基础上,从农一师二团运往狮泉河大米500吨,全年完成货运量87156吨。
  十几年来,该公司为发展地区经济建设、支援阿里物资运输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被自治区运输总公司评为安全优胜、生产先进企业。阿克苏地区第二运输公司人员、车辆、运输生产情况见表12。
  农一师汽车货运 农一师运输公司是农一师的主要运输单位。1958年,为开发塔里木,农一师汽车连上阵50辆汽车为修建水库拉运砂石、土等。60年代开始长途货运,其路线是阿克苏至库尔勒、大河沿、乌鲁木齐,西藏阿里等地。货运外调物资主要是粮食、焦炭。在本师范围内主要是给团场运化肥、农药、石油、汽车配件、拖拉机配件、钢材、日用百货等各种物资。70年代后期,各团场实行“自货自运”,农一师运输公司货运物资减少,因此转为水利工程建设运输。1971年,出动60余辆汽车拉运砂石、木料、土等修建16团拦河闸,经过一年奋战,拦河闸竣工后,又担负起阿克苏新、老大河工程建设的运输任务。
  1980年,投入60余辆汽车担负修建阿拉尔大桥的钢材、水泥、砂石等物资运输。1985年夏季,为支援西藏阿里经济建设,动用10余辆汽车三上阿里,运输物资200余吨。
  20多年来,农一师运输公司为各团场的生产建设和阿克苏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兵团树为运输战线的一面红旗,并荣获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先进集体。农一师运输公司历年运输生产情况见表13。
  农一师建化厂、工程团及农垦系统各团场均有汽车运输连。其货运大多是粮、棉、油及调进调出的各种物资。
  其他单位汽车货运 阿克苏地区的各种货物除交通运输单位承运外,还有部分货物是由其他单位汽车承运的。一是大部分单位均有1~2辆生活车或专用车,这些车主要用于拉煤运菜及其他物资。二是非交通运输行业的单位内部有汽车运输单位,如地区石油公司、供销储运公司、棉麻公司等单位均有汽车,承担了部分货物运输,其货物大多是石油、土特产、农副产品、棉花等。三是外地驻阿克苏汽车运输单位,如石油工业部运输公司第一分公司、自治区商业运输公司汽车队、自治区粮油五队等单位,也承担了部分货物运输,其货物大多是石油、钢材、粮食、清油及各种生活用品。
  县(市)汽车运输单位货运 阿克苏八县一市除柯坪县没有汽车运输单位外,其余各县均有汽车队或运输公司。1985年,各县运输单位除库车运输公司为客运单位外,其余均为客货兼有的运输单位,并且以货运为王。
  各县汽车队或运输公司均以运输本县调进调出物资为主要任务,其货物大多是粮食、肉食、煤炭、木料、公路桥梁和房屋建筑材料及日用百货等各种物资。运输路线不固定,远至乌鲁木齐、大河沿、喀什、和田等地,近则县境各乡。
  各县汽车队或运输公司都为本县的运输工作做出了贡献。温宿县运输公司1985年被自治区交通厅评为先进运输企业。1985年各县(市)货车、运量统计情况见表14。
  第四节 拖拉机运输
  1958年,阿克苏专区外贸部门从苏联和其他国家引进T-28、热特-25型等各种型号拖拉机共20台,其中有12辆轮式拖拉机专门从事农用物资运输。50年代末、60年代初,农垦团场相继组建了机耕连,其拖拉机除用于农田作业外,农闲期间大多用于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1966年,小手扶拖拉机进入地区,给农牧团场的农用物资运输带来了方便。1967年,国产铁牛﹣40、铁牛-50拖拉机被专区大多数的县、乡及农垦团场所使用。70年代,阿克苏、乌什等县成立了拖拉机站,各单位的轮式拖拉机主要用于煤、粮及各种农用物资的运输。1980年后,自治区十月拖拉机厂生产的8826~11032瓦(12~15马力)的小四轮在本地区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拉运土块、石头、木料、青砖等房建物资和粮食、化肥等农用物资。至1985年,全地区拥有各种大型轮式拖拉机2764辆,小型拖拉机2456辆。这些轮式拖拉机在农村和农垦团场农业运输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节 空运
  阿克苏航空运输始于本世纪40年代。民国32年(1943年),在苏联帮助下,库车县修建了飞机场,主要用来运输军用物质。之后,因管理不善,机场停用。
  1953年3月19日,中苏民航公司管理委员会第二届三次会议决定,开辟迪化至库车、阿克苏、喀什地方航线,运输旅客。航线长1380公里,内设阿克苏、库车两个航空站。
  阿克苏航空 站建于1953年,1954年通航。每周有航班6次,向东北方向直飞乌鲁木齐,向西飞往喀什,向南飞往和田。1985年,民航班机起降1702架次,旅客发运量5948人,行李26.5吨,邮件6.1吨,货物10.7吨。发运收入50.9万元。
  库车航空站 建于1953年,隶属民航兰州管理局,航机每周两班。1958年8月,库车县城遭受洪灾,为了救灾,航机班次有所增加,运送了大量救灾物质。1962年,机场投资2.5万元扩建跑道,向西延伸200米。1984年,库车至乌鲁木齐班机停航,1985年10月复航,当年飞机起降18架次,旅客发运量77人,行李0.6吨,货物0.1吨,发运收入0.42万元。
  农用机场 建于60年代初期。1963年,农一师三团和九团修建农用飞机场,以便使用飞机进行农田播种、施肥、灭虫。之后,一团、二团、七团、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都修建了农用飞机场,使用飞机进行农田作业。1985年,农一师大部分农用机场和飞机停用,仅有一团、二团、三团仍使用飞机进行农田作业,作业面积为32万亩。
  第六节 水运
  阿克苏地区的水运有渡口运输和水上运输。民国33年(1944年)7月,国民党政府派“国文实业考察团”来阿克苏考察塔里木河流域。在阿克苏专署建设局局长张宗寅的陪同下,13人从阿克苏河西大桥处乘坐3只木船,经阿瓦提、沙雅、轮台到达尉犁县,历时20余天。经考察预算,开航需300余万元,因资金不够作罢。
  建国初期,为解决行人、车辆渡河,在托什干河下游阿热力渡口和阿克苏老大河、新大河及塔里木河均设有渡口,引渡行人车辆。后因桥梁的修建,渡口失去作用而不复存在。60年代初,为了弥补公路运输力量的不足,开辟了水上运输。1960年春,阿克苏专区成立了航运队。自治区交通厅赠送阿克苏专区航运队10艘木帆船,并从伊犁航运办事处抽调部分技术人员组成南疆航运工作组驻阿克苏指导航运工作,同时还举办了水运技术训练班。
  同年,阿克苏、阿瓦提、沙雅等县共造木帆船32艘,待水手、船只准备就绪后,即开始在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渭干河进行勘探。在开航之前,曾对通航河道进行整治,设置航标。试航成功后,用19只木帆船于10月2日、10日两次从阿克苏河出发,经阿瓦提、阿拉尔、塔里木河直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塔里木九场,运载粮食105吨,航程500余公里,12月10日抵达终点站,完成46800吨公里,首创阿克苏水上货运。后因冬季河水结冰,木船搁浅及其他种种原因而终止水运。

知识出处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人民交通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附录,主要内容有交通地理、古道、机构、公路、航空运输、渡口运输、交通工业、职工队伍与行业组织等,记述了阿克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对建设新疆、重点发展南疆起到了“先行官”的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