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丝绸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22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丝绸之路
分类号: K928.6
页数: 4
页码: 7-10
摘要: 本节记述阿克苏地区丝绸之路概括了汉代道路、唐代道路等发展历程。
关键词: 阿克苏 古道 丝绸之路

内容

一、汉代道路
  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王朝之命出使西域,随即凿通丝绸之路。后经发展,丝绸之路形成南北两道。南道由玉门关经楼兰,沿塔克拉玛干南缘,昆仑山北麓向西南伸延;北道出玉门关经高昌至焉耆,沿塔里木河西行,过轮台,即进入本境内的龟兹、姑墨、温宿,再经疏勒,越铁列克山道,至大宛、康居。
  汉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汉王朝为了巩固边防,发展同西域诸国的联系,设置西域都护府于乌垒,代表中央政府统辖西域。从此,龟兹东入中原,西通西域各地的道路畅通,并日趋繁荣。赴西域使者“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一岁中使多者十余辈,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返”。西域各国到中原“通货市买”的商贾,亦络绎不绝于途。正如《后汉书》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
  汉代由都护治所通往乌孙的道路,是从西南天山沿托什干河谷通过的。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都护甘延寿与副都护陈汤发兵康居,袭杀郅支单于,甘延寿由北道取赤谷,即经此路线。这条道路还盛传着龟兹王绛宾与乌孙公主联姻的佳话。
  东汉年间,由于北匈奴的多次入侵,以及河西,陇右羌氏对西域的侵拢,自汉建武至汉延光年间,西域交通曾有过“三绝三通”。
  东汉初,匈奴侵扰,由龟兹通往长安途经车师前王庭至楼兰的道路中断。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派奉车都尉窦固和耿忠等率河西及羌胡兵12000余人进驻伊吾一带。派班超到鄯善、疏勒、姑墨等地,协助诸国驱逐匈奴监护使,姑墨、龟兹至中原交通得以恢复。
  汉建初元年(公元76年),沿天山北麓特克斯河谷西行至赤谷城的丝绸之路新北道形成,经本境的原北道随之改为中道,但因东汉王朝停止伊吾屯田,迎还都护和戍己校尉,龟兹与中原交通又告中断。
  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东汉王朝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居龟兹它乾城,西域交通又得以畅通。
  公元102年,匈奴占领车师前王庭,中原通往西域交通再次中断。
  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班勇为西域长史,联合鄯善、龟兹、姑墨等国驱逐匈奴,第三次打通了龟兹通往内地交通。史称:“三绝三通”。
  二、唐代道路
  唐代,中原王朝由于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经济日益繁荣,促进了交通的发展,经过本境的丝绸之路,比汉代更加繁荣并有新的发展。
  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原置于交河城的安西都护府移于龟兹,自龟兹东至焉耆镇守800里,南至于阗镇守2000里,西至疏勒镇守2000里,北至突骑施界鹰娑川镇守1000里,东北至北庭府2000里,西南至吐蕃界800里。本境成为联络西域各府、州、县的交通枢纽,也是唐代通往西亚、欧洲的孔道。
  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憬率兵万余人,出龟兹西经跋禄迦数千里到拔汉那国,打败大食和吐蕃联军。
  唐代初叶,新开辟了一条自安西经拔达岭、热海至碎叶通道。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随同商队去印度取经,途经瓜州,至伊州、高昌,再循天山南经阿耆尼、龟兹、跋禄迦,逾凌山至碎叶城,渡缚刍河而入印度。玄奘途经本境,一说由别迭里山口逾天山,一说由木素尔达坂逾天山。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代开辟的由伊州至恒罗斯城通道,其通行本境路线及里程为“由赤岸守捉百二十里至安西,西出拓厥关,渡白马河,百八十里入俱毗罗碛,经苦井,百二十里至俱毗罗城,一日威戎,一日姑墨州,南临思浑河。渡拨换河,百二十里至小石城,二十里至胡芦河,六十里至大石城,一日于视,一日温肃州,西北三十里至粟楼峰,又四十里至拔达岭(今别迭里)”。
  唐代,还设碎叶道以取代汉代的天山北道。碎叶地当弓月、龟兹、恒罗斯三城之间,是唐代西部边区的军事重镇之一。
  唐代的弓月道是由龟兹到弓月的南北通道,直接由托木尔峰地区穿越。弓月道是南通龟兹,东通北庭,西通碎叶的交通要道。按今地名路线是由库车西出,经木扎特达坂冰道过汗加依拉克、昭苏、伊宁至霍城一带。

知识出处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人民交通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附录,主要内容有交通地理、古道、机构、公路、航空运输、渡口运输、交通工业、职工队伍与行业组织等,记述了阿克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对建设新疆、重点发展南疆起到了“先行官”的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