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223
颗粒名称:
页数: 1
页码: 1-2

内容

阿克苏地区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境内有穿越全境的国道314线,有贯通天山南北的独库公路,有通往苏联的别迭里峡谷边防险道,有横跨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上的阿拉尔塔里木河大桥。公路网络之纵横交错,桥涵隧道之星罗棋布,使阿克苏地区成为南北疆的交通要冲,重要的运输孔道。
  古时,著名的丝绸之路途经本境,商贾往来,车马行走,曾踏勘出众多纵横山间峡谷、荒漠戈壁的大道小径。经过近两千年的开拓,至清代仍然是道路坎坷,交通不便。有人作诗描述当时旅行的艰难:“翻山越岭走戈壁,峡谷小道行走难,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百里无人烟”。直至民国时期,阿克苏地区才开始建有公路,交通运输得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阿克苏地区交通事业发展迅速。截至1985年底,全地区有公路7655公里,比建国前增长14倍;有客运汽车367辆,货运汽车6197辆,拖拉机9249台,摩托车已不鲜见,改变了本地区交通落后的面貌。
  新中国成立以来,阿克苏地区的交通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以阿克苏市为中枢通达全疆,担负着本地区艰巨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为促进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对建设新疆、重点发展南疆起到了“先行官”的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地区交通运输事业遭受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严重破坏,因财政亏损成为重灾区。但是,由于交通系统广大职工在动乱中坚持工作,坚持生产,坚持修路,坚持运输,交通事业仍然得到发展。粉碎“四人帮”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职工奋发图强,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他们不怕风雪严寒和戈壁酷暑,在悬崖峭壁上开道,高山荒漠间行车,克服重重困难,为地区公路建设和运输事业的发展争分夺秒,作出了新的贡献,促进了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沉痛的教训。因此,编写这部交通志旨在为今后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交通志的编写人员,为了全面、准确、系统地反映历史,精心编好志书,不辞辛劳,不怕路途遥远,以时间、事件、人物为线索,奔赴乌鲁木齐和地区各县市搜集资料。在编写中,又夜以继日地辛勤耕耘,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在此,我谨向编纂者和提供资料、积极配合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地区交通事业历史文库的空白,亦将在地区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志为鉴,共建四化。

知识出处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人民交通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附录,主要内容有交通地理、古道、机构、公路、航空运输、渡口运输、交通工业、职工队伍与行业组织等,记述了阿克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对建设新疆、重点发展南疆起到了“先行官”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殿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