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一师阿拉尔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188
颗粒名称: 农一师阿拉尔市
分类号: K921.45
页数: 5
页码: 382-3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0年阿克苏地区农一师阿拉尔市的情况。其中包括农一师阿拉尔市领导名单、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镇化建设、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阿拉尔市

内容

【农一师阿拉尔市领导名单】
  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黄三平(兼)
  党委书记、政委:吴慧泉
  党委副书记、师长:邹跃斌
  党委常委、副政委、政法委书记:张康
  党委常委、副师长:钟永毅、孔军
  党委常委、阿拉尔市常务副市长:程广田
  党委常委、副政委:库来西·沙吾提(维吾尔族)
  党委常委、副师长:张跃勇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李玉梅(女)
  党委常委、副师长:陆林
  党委常委、人武部部长:翟乐三党委常委、副师长:李晓民(援疆干部,3月离任)、徐国生(援疆干部,3月任职)、朱鑫杰(援疆干部,6
  月任职)
  总会计师:蒋根福
  总工程师:孙新春
  【基本概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与阿克苏地区的温宿、乌什、阿瓦提、柯坪、沙雅和阿克苏市5县1市接壤,境内有国道217线、314线和省道207线、309线,玉阿公路、阿塔公路、阿图公路、阿和公路、阿沙公路交汇与此。师部驻地阿克苏市,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010千米,阿拉尔市距阿克苏市120千米。全师市规划总面积6180平方千米(阿拉尔市规划面积4196平方千米),由阿拉尔、沙井子两大垦区和4团场、5团场、6团场3个独立垦区组成。师市下辖14个农牧团场、3个处、3个农场、1个维吾尔族牧业乡,17个科教文卫事业单位,16家农工交建商企业,其中上市公司2家(青松建化和新农开发)。年末总人口29.2万人,占阿克苏地区总人口的12%,其中维吾尔、回、蒙古等43个少数民族2.4万人,占师市总人口的8.2%。全年出生人口1555人,出生率5.32‰;死亡人口992人,死亡率3.39‰,人口自然增长率1.93‰。
  【经济建设】 2010年,师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连续5年持续保持15%左右的增速。全年师市完成生产总值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比“十五”末翻了1.5番。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7亿元,增长11.1%;第二产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9.8%。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3%、47.1%和14.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5.4∶19.6∶25调整到53.4∶27.7∶18.9。全师综合利润由“十五”末的1.1亿元增长到14亿元,比上年翻了1.5番。人均生产总值35701元,增长14.7%。
  师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15亿元,比上年翻1.5番。各类价格指数全面上涨。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6.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3.4%,农产品价格指数上涨37.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5.2%,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5.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6%。
  【农业生产】 2010年,师市继续坚持稳棉、增粮、兴果、扩畜战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三田三园”〔领导示范田(园)、职工高产田(园)、科技样板田(园)〕建设为抓手,促进均衡增产增效,在遭受春季持续低温、夏季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实现了职工增收、农业增效、团场盈利的目标。团场首次实现全面盈利,利润总额达到7.5亿元。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农作物播种面积16.53万公顷,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万公顷,下降9%;棉花种植面积11.85万公顷,下降3.6%。棉花种植实现百分之百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67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5.25万公顷,高新节水面积12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3.4万吨,下降1.4%;棉花产量29.4万吨,下降5.2%,单产子棉425千克。全年师市新增林果面积2万公顷,总规模5.67万公顷,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0.19万公顷,果品产量36.1万吨,增长32.7%。全年肉类总产量2.1万吨,增长20.6%。其中猪肉产量1.1万吨,增长24.8%;牛肉产量0.28万吨,增长24.3%;羊肉产量5.52万吨,增长11.3%。年末牲畜存栏54.6万头(只),增长0.3%;生猪出栏14.67万头,增长21.4%。牛奶产量6.14万吨,增长5.9%;禽蛋产量0.21万吨,增长9.7%。水产品产量0.34万吨,增长9.6%。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0.34万吨,增长14.2%。辣椒总产12万吨,土豆1.4万吨,红黄麻、甜叶菊等特色作物试种成功。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6.1万千瓦,增长6.2%。有大中型拖拉机3858台,小型拖拉机6634台,联合收割机191台。加强农业基础工作,投入2.65亿元,挖排疏浚7344千米,水库清淤300万立方米,灌渠硬质化防渗210千米,新建抗早机井300眼;新增农机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棉花机采面积3.33万公顷。
  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引进23个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棉花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20万吨生物蛋白、5万吨红枣深加工、5000吨土豆全粉、5000吨甜叶菊等项目建成投产,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等重点区域的仓储物流基地建设,与阿里巴巴合作建成新疆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举办中国·阿拉尔首届红枣文化节,扩大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工业生产】 2010年,师市坚持“系统规划、差异定位、树状联动、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大做强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冶金、建材、化工、电力和光伏八大主导产业。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进程。60万吨硝基复合肥、2×350兆瓦电厂、300万吨钢铁等项目获兵团核准备案,华茂、金鲁、恒瑞等一批棉纺项目和30万吨烧碱、37万吨PVC、50万吨电石、200兆瓦太阳能电池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组建师团两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盘活国有资产,加强经营管理。统众公司资产总额189亿元,成功融资32.5亿元,完成对外合作投资17.8亿元。青松建化配股融资7.02亿元,巴音郭楞州、乌苏等新建项目建成投产,水泥产能达到850万吨,经营利润3.8亿元。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引进浙江洁丽雅、锦州新世纪、山东舜亦等大企业大集团,为“十二五”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尊定坚实的基础。
  2010年,师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29亿元,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09亿元,增长3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3.34亿元,增长62.4%,工业产品销售率95.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9.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85.01万吨,增长794.5%;大米2.30万吨,下降30.3%;食用植物油4.44万吨,下降15.4%;饲料2.98万吨,增长17.7%;自来水2150万吨,增长14.5%;乳制品8642吨,增长13.0%;白酒58.8万升,增长23.8%;棉纱1.68万吨,增长18.8%;棉布839吨;增长46.4%;塑料制品4.44万吨,增长38.9%;盐酸8698吨,增长488.9%;磷肥4273吨,下降24.4%;钾肥7145吨,增长1059.9%;供热量539万百万千焦,增长21.4%;发电量110080万千瓦时,增长40.9%,其中火电94389万千瓦时,增长49.3%,水电15691万千瓦时,增长5.3%;纸箱3234吨,增长195.1%;硫酸5.46万吨,下降1.3%;砖19816万块,增长39.0%;水泥451万吨,增长33.1%;水泥熟料348.76万吨,增长22.2%;商品混凝土75.57吨,增长18.3%;化纤浆粕7.23万吨,增长1.8%;化学纤维6.45万吨,增长9.7%;杀虫剂原药380吨,增长156.8%。
  【城镇化建设】 2010年,师市按照“一师、两市、三园、多镇”的城镇布局,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编制完成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师域城镇体系规划和14个团场的团域规划,启动金银川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招商引资、培植税源,加快建设、凝聚人气,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突出直辖、寻求支持”的思路,加快阿拉尔市建设发展步伐。按照“综合、精简、高效”的原则,理顺师与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
  2010年,阿拉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250万元,完成道路、供排水、园区配套等重点市政工程,投资4.37亿元启动天然气入户工程。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1个,到位资金20亿元。申报阿拉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面积扩大到65平方千米,入驻企业4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3亿元,增长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元,增长29.7%。团场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投资7.44亿元,开工建设住宅小区25个,配套完善水暖电路等基础设施。绿化造林0.1万公顷。
  【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2010年,师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1.8亿元,增长30.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2.88亿元,增长20.6%。投标承包工程面积274.3万平方米,增长62.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5.4万平方米,增长62.5%;其中新开工面积237.5万平方米,增长48.4%;房屋竣工面积163万平方米,增长52.8%。等级以上施工企业承揽工程35.3亿元,增长34%,其中师外工程7.4亿元;完成施工产值25.2亿元,增长36%;师直属施工企业实现利润4482万元。
  全年完成公路交通投资71.5亿元,新建和改建重点公路255千米、通营通连公路238千米,沙河公路和和田河交叉工程大桥建成通车。年末民用车辆保有量5.8万辆。比上年增长9.4%。其中载客汽车0.65万辆,增长37.3%;载货汽车0.18万辆,增长12.7%;农用运输车0.8万辆,增长11%。有运输业企业(单位)7家(个),增长75%;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955万人,增长21.6%;旅客周转量64856万人千米,增长37.1%;货运量2094万吨,增长37.2%;货物周转量158322万吨千米,增长30%;营运业务收入75435万元,增长31.5%,其中货运及装卸收入63151万元,增长34.4%;利润总额1233万元,增长87.7%;运输纯收入(个体)27134万元,增长42.2%。年内新建(挂牌)五级客运站点4个。共有公路2866千米,其中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1627千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师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国有经济控股投资32.34亿元,下降14.4%。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24.53亿元,增长12.3%;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1.07亿元,增长8.4%;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87亿元,下降21.1%;私营个体投资3.6亿元,增长30.4%。按用途分:建筑工程投资27.28亿元,增长15.2%;安装工程投资2.82亿元,下降49.2%;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13.05亿元,增长9.2%;其他费用投资2.56亿元,增长29.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97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95亿元,增长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8亿元,增长10.6%。全年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26.21万平方米,增长18.5%,其中住宅面积73.59万平方米,增长4.4%;竣工面积96.71万平方米,增长12.8%,其中住宅面积63.41万平方米,增长18.7%。
  全年工业累计投资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1.76亿元,下降16.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6.95亿元,增长58.7%。在制造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5.29亿元,下降10.4%。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3.51亿元,增长68.8%。商品房销售面积27.72万平方米,增长55.12%,其中住宅面积21.27万平方米,增长105.6%。商品房空置面积12.10万平方米,增长8.2%。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7.46亿元,增长18.7%。全年新建改建公路里程41千米,新扩、改建公路到达数715千米,等级以上公路255千米。
  2010年资金来源共计47.18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5.70亿元,占本年资金的12.10%;国内贷款5.88亿元,占12.5%;利用外资0.17亿元,占0.37%;自筹资金30.20亿元,占64.0%;其他资金来源4.69亿元,占9.93%。
  【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2010年,师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83亿元,增长19.22%;住宿业零售额733.6万元,增长96.6%;餐饮业零售额2.96亿元,增长19.15%。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和万村千乡工程,新建改造16个连锁店、5个配送中心,建成1个国家“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覆盖城乡的商品流通网络不断健全。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进总额59.63亿元,增长19.4%,商品销售总额55.85亿元,增长7.3%,年末商品库存总额13.38亿元,增长5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石油及制品类销售增长31.4%;化工材料及制品类下降7.2%;汽车类增长55.6%;种子饲料类下降3.5%;棉麻类增长5.6%。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476万美元,增长44.6%。其中进口总额1054万美元,出口总额1422万美元。
  年末有旅游业单位3个,旅游景点3个。其中星级以上旅游景点3个,旅行社3个。全年接待旅游者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0万元。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0年,师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91.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6%。其中煤炭消费量146.7万吨,增长25.1%,电91994万千瓦时,增长30.1%,热力187.96万百万千焦,增长16.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914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5%。工业烟尘排放总量0.2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0.0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85.3万吨,综合利用量82.3万吨,综合利用率96.4%。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3人,其中煤炭行业死亡人数1人。
  【社会事业】 2010年,师市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个。实施科技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2项,兵团级8项,师级46项。获得师市科学技术奖28项,有1项成果获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成果获师科技进步奖、7项成果获科技推广及技术革新奖、12项成果获专利授权鼓励奖。师市科技普及率95%以上。
  年末有各类学校37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8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0.86万人,初中学生1.58万人,普通小学生2.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有各类卫生机构219个(含营利性卫生机构),各类卫生人员1834人(含连队卫生人员及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其中执业和执业助理医师482人,注册护士864人。婴儿死亡率9.2‰,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4‰。教育、医疗卫生系统绩效工资全面落实。加大校舍加固、双语幼儿园等建设力度,完成教育基础投资7495万元。整合师直学校教育资源,理顺一团场民族分场学校管理体制,完成四团场中小学民汉合校工作。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普高招生规模扩大10%。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阿拉尔医院综合楼、18个基层卫生室、8000户卫生户厕建成使用。
  年末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5个,其中阿拉尔电视台1座、农牧团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4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6%。新建20个连队综合活动室。拥有军垦博物馆1座。创建兵团级文明单位2个。开展百日文化广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按照“撤场并队设连”的思路,理顺少数民族单位管理体制。以发展林果业为重点,加快少数民族单位经济结构调整,农牧民收入增幅达到40%以上。投入8365万元,加强少数民族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师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26元,比上年增长12.6%。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0875元,增长13.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2991万元,增长18.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581元,增加5569元。农业一线职均收入7万元以上,比上年翻一番。
  年末从业人员11.52万人,比上年增长2%。在岗职工7.57万人,下降0.46%。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4700人,新增劳动力就业2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全师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人均提高320元,落实“五七工”养老保障政策和团场失业保险政策,完善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体系。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员6.9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6.9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面达90.2%,残疾人就业率达94%。
  【党建工作】 2010年,师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各项政策,坚持从党委副书记中考察选拔党委书记,对18名团场正职领导和72名副处级干部任职实行“票决”制,保证选人用人的民主与公平。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员责任区2300个、党员示范户1456户,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联系和服务群众桥梁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师初核党员干部违纪线索39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6人,挽回经济损失84万元,纠正了3起团场党委违规任用干部行为,职工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体制机制改革】 2010年,师市全面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两田分离”的要求,完善责任田和经营田承包合同,职工自身受益缴费和土地承包费做到“两费”分离。规范果园承包经营行为,缩小了不同作物承包职工的收入差距。职工自有资金占到“两费”自理金的90%以上,清收职工历史挂账3092万元,扭转职工“负盈不负亏”的局面。完善以主渠道统采为主、师团监管调控、职工自主选择的农资营销管理机制,确保农资优质、适价供应。子棉兑现价格与市场基本接轨,标准级细绒棉10.5元/千克、长绒棉12元/千克,最大限度保证职工收入增长。完善团场发展经营机制。强化“显绩”与“潜绩”并重的团场目标管理考核,三个农场的生产经营纳入团场系列统一管理。对职工经营地实行竞价发包,彻底消灭“公管田”。清理被个人长期占用、不上缴任何费用的土地,提高团场土地效益。完善订单生产管理机制,棉花销售坚持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出证、统一价格,保证经营效益最大化。推进企业改革。启动塔河矿业改制工作,推进塔河种业上市申报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按照收入与绩效挂钩的原则,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实施国有资产动态监管机制,加强产权代表契约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收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比上年增长93.3%和73.8%
  【对口援建工作】 2010年,师市按照兵团统一部署,明确了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推进安居、富民、双语教育、产业园区建设和干部人才建设“五大工程”,把对口支援规划任务落实到改善民生、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干部人才培养的具体任务上来。主动加强与浙江省、台州市的沟通衔接,确定“十二五”期间59个援建重点项目,援助资金10亿元,其中阿拉尔水厂扩建和师高级中学教学楼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在台州市举办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签订10个招商引资协议,协议资金100亿元。“八一一”特大洪灾发生后,台州市按照每户1万元的标准支援重建,师市抓紧实施台州新村“一园、一村、一居、一业”工程,即建设一个台州工业园区、一个台州新村、实现灾民每户一居、每户一人在光伏产业园区就业,力争建成对口支援的民生亮点工程。(宋元杰)

知识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阿克苏年鉴.2011》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扶贫开发、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等30个类目,反映了2010年度阿克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阿克苏年鉴》(2011年卷)分为30个部类: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环境保护·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经济监督与管理;贸易流通;银行·保险·证券;旅游业;财政·税务·审计;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社会民生;县市概况;农一师阿拉尔市;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阿拉尔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