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121
颗粒名称: 新和县
分类号: K921.45
页数: 4
页码: 365-3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0年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的情况。其中包括基本情况、农业农村工作、城市经济工作、社会各项事业等。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新和县

内容

【基本情况】 新和县古代属于龟兹,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新和县属阿克苏道库车直隶抚民厅西乡辖地。民国11年(1922)从库车县西乡分出12回庄建立托克,苏县佐。民国19年(1930)10月27日,改托克苏县佐为托克苏县。民国30年(1941),托克苏县更名为新和县,意取新疆和平。新和县位于天山山脉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西岸,行政区划总面积8223平方千米。县城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794千米、铁路里程922千米。2010年辖2镇、6乡。耕地面积46100公顷。2010年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1.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33万公顷。新和县名优果品有库买提杏、赛买提杏、白明星、黑叶杏、香梨、酸梅、沙玉葡萄、木纳格葡萄和塔里木海思核桃等。新和卤鸽肉质细腻、口感鲜嫩、野味十足,远销全国,是新疆著名的地方特产食品。有药用植物20种,以甘草、麻黄、锁阳、香附为主。新和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盐、石膏、铜等。新和县探明原油地质储量10978万吨;探明天然气储量1950.5亿立方米、溶解气储量1426.22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882.1万吨。主要旅游景点有通古孜巴什故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托乎拉艾肯千佛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柘厥关(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库木吐拉遗址(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奇喀特古城(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早气候。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548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064万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6353万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45071万元,增长14.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9578元,增长17.3%。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16667吨,棉花54060吨,蔬菜29500吨;瓜类20815吨;油料86吨。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产量7.3万吨,年末牲畜存栏头数22.59万头(只),出栏12.11万头(只),年内完成造林面积1000.5公顷。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33856千瓦。
  工业总产值5.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92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3200万元,增长9.6%。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17378.7万元,下降11.8%。建筑施工面积13万平方米,下降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973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229万元,增长116.9%。邮政业务总量41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420万元。年末城镇固定电话用户9284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3539户,移动电话用户90268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315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196万元。外贸出口总额428万美元。全年接待旅游者5.2万人次,旅游收入132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9431万元,比上年增长
  102.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560万元,增长66.6%。财政支出107039万元,增长46.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892万元,增长4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4589万元,增长46.6%。
  全县有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学校9所,小学(含村小校)55所。全县在校学生25958人。全县专任教师1664人(其中幼儿专任教师13人,小学专任教师967人,中学专任教师684人)。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98%,电视人口覆盖率97%,有线电视用户4537户。
  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不含个体诊所),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47人,病床362张。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69元;截至2010年底,有5930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4108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876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农业农村工作】 2010年,新和县按照“稳粮、控棉、管果、增畜、强大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劳务创收”的工作思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69元(不含农场),增加1176元。农业优势稳步提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推进粮棉生产。落实粮食惠农政策,各项增产技术措施得到推广和应用,种植粮食1.8万公顷,总产达11.67万吨,单产433.9千克。巩固棉花产业优势,以科学管理、增加投入、强化技术服务、推进产业化发展为抓手,普及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宽膜高密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落实棉花种植面积3.33万公顷,单产108.1千克,总产5.4万吨。
  提升林果业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林果业质量管理增效年活动,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和经济人队伍培训,狠抓林果业示范园管理,推广果树丰产示范技术,建立林果业规范运作有害生物监测点5个,完成直播和酸枣嫁接2667公顷、核桃芽接20.8万株;实现果品总产7.33万吨,人均纯收入1588元,增收700元。被自治区确定为全疆创建国家级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
  加快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步伐。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新建蛋鸡标准化养殖场1个,家禽养殖专业村5个;发挥科学养殖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培育规模化养殖业,规范标准化养殖小区21个,推广肉羊养殖示范村16个,肉羊改良示范户270户;投资690万元,改扩建活畜交易市场1座;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制,无重大疫病发生。全县牲畜存栏22.59万头(只),出栏12.14万头(只)。
  提高设施农业效益。把集中连片、扩大规模、突出特色、提高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强化技术服务、集中育苗、提高利用率等关键措施,新建温室13.3公顷36座、拱棚547公顷。设施农业总收入3060万元。
  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防渗渠建设60.68千米,高标准平整土地1320公顷,新打机电井110眼,实施滴灌面积4060公顷,架设10千伏输变电线路64.96千米,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建筑508座,开发地下水1.14亿立方米,实现井灌面积2.35万公顷(次)。成功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县。
  劳务经济取得新突破。以就近就地转移为重点,自愿向外地输转为辅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强化输转管理,开展各类培训1.28万人次,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4144人次,其中转移城镇就业2324人次,稳定转移就业128人,实现人均劳务创收346元。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790户3637人脱贫;加强村镇规划,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启动安居富民工程试点3个,建设安居富民房2800户;完成2乡1镇水厂饮水安全改扩建项目,新增改水入户852户,天然气入户3600户,解决1.5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2500座;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0.2千米。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城市经济工作】
  2010年,新和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工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万元,增长10.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签约项目的接洽、落实、监督与服务工作,发挥棉纺、果品等优势资源,拓展招商领域,有选择、有重点地招大引强,引进健鹰二期5万锭项目、天骄红1万吨红枣深加工项目、新欣20万吨复混肥项目、煤焦化尾气发电项目、5万吨粗苯项目等5个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大项目。全年共引进企业10家,签约金额11.9亿元,落实到位资金1.64亿元。园区建设不断加强,投资2512.5万元,完成工业园区道路、通信、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继续深化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完善重大项目库建设,新筛选重大项目28个,累计完成投资5.56亿元。抓住国家、自治区政策扶持机遇,争取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农业、文化、教育、卫生、政法等多领域项目60个,落实资金1.12亿元。推进英买里气田群开发,累计布油井、气井110口,开采凝析油加原油61.2万吨、天然气24.74亿立方米。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严格规划管理,编制完成城区控制性详规和托克苏渠、依其艾日克景观河规划;启动并实施党校(会议中心)建设项目;三角地市场、班超嘉时代、阳光时代新城、亚克西花园、托克苏大酒店和新和饭店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沙路南端、和田路中段、客运站导流岛绿化工程按期竣工;城市生活垃圾厂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增园林绿地2.9公顷,城区绿化面积达181公顷。城市集中供热率64%,楼房集中供热率100%。新增天然气入户3600户,累计5600户。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步发展。落实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全县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帮助10余家企业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97户,累计3049户,私营企业390家。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旅游业收入1790万元。外贸出口总额428万美元。
  财政金融工作稳步推进。加强税收征管,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完成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政府采购规范有序,节约资金375万元。加强国企管理,启动种业总公司和新疆嘉盛源投资公司战略合作项目,供排水公司运行良好,国有资产运行和监管逐步规范。
  注重节能减排,加大重污染企业的管理,启动节能灯、油改气、煤改气、城市供排水二期和工业园区排水改扩建工程。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5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98%和38.48%,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共胜。
  【社会各项事业】 2010年,新和县新建农村抗震安居房2800户、廉租房102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1429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活动取得新进展。投入600万元新建学前双语幼儿园10所,选派71名机关干部赴农村双语幼儿园支教。文化、卫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建乡(镇)文化站4个、村卫生室34个、乡(镇)计生站3个;投资680万元新建的县人民医院门急诊楼投入使用。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97.2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投资920万元,完成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主体工程建设。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574人。790户3637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三连冠和“双拥”模范县二连冠创建活动通过自治区、地区验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阶段性工作名列地区第一名。农民减负、爱国卫生、妇幼保健、红十字、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大事记】
  △5月10日,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田野调查结果,新和县新发现托秀克塔木戍堡等19处古遗址。
  △5月12日,新和县通古斯巴什故城一期保护工程完工,对外开放。通古斯巴什故城遗址是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屯兵和行政重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月12日,在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新和县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作品被送往乌鲁木齐市参加自治区博物馆举办的天工开物——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活动。新和县获得自治区文化厅颁发的传统技艺大展优秀组织集体奖称号;在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新和县“民族乐器制作村”加依村的民间艺人艾依提·依明和努尔东·司马义获新疆传统技艺巧手称号。
  △6月25日,新和县举行“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揭牌仪式,新华社、中国新闻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1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齐聚新和县帕合特勒克村农民艾则孜·艾迪里斯家,采访他50多年来收藏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画像、党报党刊和革命英雄照片的感人事迹。揭牌仪式上,新和县委、县政府将“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7月1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写《建议将维吾尔族党员艾则孜48年的“红色收藏”事迹作为典型》的内参,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中宣部下发《关于对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党员艾则孜·艾迪里斯“红色收藏室”事迹进行报道的通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先后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对其进行宣传报道,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7月28日至8月3日,新和县做好渭干河流域新和段防洪工作。7月28日,由于连日高温天气,致使雪山积雪融化,又因暴雨冲刷,使位于渭干河上游的克孜尔水库遭受洪水的冲击,有关部门决定向下游开闸泄洪。7月31日,第一次洪峰过境,全县境内的泄洪渠水流量是每秒250立方米。新和县8000余名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对县境内全长约30千米的渭干河流域的8个险段进行抢修加固。截至8月3日,调运抗洪防汛木材、树梢5000余车、砂石1000立方米、塑料麻袋35万条、钢丝10吨。
  △8月19~21日,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新和县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孙泓,武汉大学陈国灿,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李树辉等近100位专家学者和地区有关领导、库车县、拜城县、新和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研讨会。
  △8月31日,由浙江省丽水市全额投资援建的新和县浙江丽水维吾尔医医院动工开建。维吾尔医医院(一期)工程总投资2247万元,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工程计划2011年底交付使用。
  △9月2日,新和县第十九届乌洽会代表团签约仪式在新疆昆仑宾馆举行,新和县签约7.4亿元。签订5万锭棉纺项目、16万吨/年复混肥项目、30万吨沥青及下游产品项目以及新和县桑塔木种业公司战略合作项目。(赖陈德 杨持纲)

知识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阿克苏年鉴.2011》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扶贫开发、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等30个类目,反映了2010年度阿克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阿克苏年鉴》(2011年卷)分为30个部类: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环境保护·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经济监督与管理;贸易流通;银行·保险·证券;旅游业;财政·税务·审计;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社会民生;县市概况;农一师阿拉尔市;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赖陈德
责任者
杨持纲
责任者

相关事件

2010年5月10日...
相关事件
2010年5月12日...
相关事件
2010年6月12日...
相关事件
2010年6月25日...
相关事件
2010年7月28日...
相关事件
2010年8月19~...
相关事件
2010年8月31日...
相关事件
2010年9月2日新...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