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084
颗粒名称: 县市概况
分类号: F299.214.5
页数: 25
页码: 357-3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0年阿克苏地区县市概况的情况。其中包括阿克苏市、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温宿县、乌什县等。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县市 概况

内容

阿克苏市
  【基本情况】 “阿克苏”一名,突厥语意为冰山雪水,维吾尔语直译为白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在此设参赞大臣,冠以阿克苏。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冲积平原上。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010千米。2010年辖2镇、4乡、1场、5个街道办事处。年末总人口48.55万人(不含暂住人口,含未落户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0.9万人(民族25.56万人)。农村人口22.06万人;人口出生率15.91‰,死亡率3.48‰,人口自然增长率12.43‰。耕地面积6.97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31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54万公顷。重要的水资源有塔里木河、阿克苏河、多浪河,年总径流量约11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藏量6.64万千瓦,地下水储量5亿立方米。塔里木河南有胜利水库、北有多浪水库,总库容1.48亿立方米。可养鱼水面2800公顷。最大淡水湖为艾西曼湖,面积约60平方千米。主要珍稀野生动物有塔里木马鹿、兔狲、鹅喉羚、赤狐等。中日喉鸟保护协定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赤麻鸭、绿头鸭、潜鸭、黄鸭、角百灵等。主要中药材有甘草、党参、肉苁蓉、麻黄、阿魏、当归、赤芍、板蓝要、黄芪、大黄等。矿产资源有磷、石灰石、石英砂、汞、重晶石、铝矾土、煤等。
  有绿洲、河湖、沙漠、山地等多种地貌。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旅游景区主要有绿色屏障“三北”防护林——柯柯牙防护林、艾西曼湖、买吾拉乃穆清真寺、谢伊赫·加马鲁丁墓、多浪河沿岸等。
  阿克苏市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区。盛产小麦、玉米、稻米、棉花,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著名地方产品有狄夏特苹果(糖心红富士)、红枣、香梨、葡萄、核桃。薄皮核桃被引种至全国19个省市,远销上海、广州等地,素有瓜果之乡美誉,被授予中国红富士之乡称号。无公害蔬菜有南瓜、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工业产品有“青松”水泥、“多浪”水泥等。有旅游A级景区2个,星级饭店14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500个,农家乐5个。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早气候。
  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9606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159万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06016万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465887万元,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16554元,在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评选中由西部百强县43位上升到42位。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572.76万元,比上年增长9.04%。其中农业产值199862.3万元,林业产值7349.3万元,畜牧业产值32648.4万元,渔业产值2347.92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7.17万吨,棉花9.05万吨,蔬菜25.57万吨,瓜果类43.31万吨,核桃1.29万吨,红枣4万吨,苹果15.35万吨,梨11.53万吨。年末牲畜存栏49.75万头(只),出栏率3.24%。全年肉类总产40200吨,牛奶16202吨,禽蛋13180吨,水产品2095吨。年内完成造林面积9197.27公顷,其中经济林8169公顷。全年造林合格率95%。森林面积5.87万公顷。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0.16万千瓦。
  工业总产值686600元,比上年增长19.25%。工业增加值137320万元,增长17.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水电)16159万千瓦时,自来水(生产量)1613万立方米、棉纱15933吨,精制食用植物油43518吨,化纤浆粕10280吨,白砂糖23099吨,白酒(折65度,商品用)14.3万升,纸制品3410吨,农用薄膜1616吨,水泥1619272吨,小麦粉14035吨,商品混凝土434079立方米,瓶装水39597吨,高压开关柜85面,底压开关柜1927面。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35327万元,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45.7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24182平方米,竣工产值158393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218万元,其中城镇投资429230万元、农村投资20988万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98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688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3.07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5929户,移动电话用户40.4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5517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312万元。全年贸易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2亿美元。全年接待旅游者85.1万人次,旅游收入4.75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22607万元,比上年增长43.1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3385万元,增长35.4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3864万元。
  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320人(民族);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5051人(民族663人);普通初中27所,在校学生22417人(民族7718人);小学48所,在校学生45730人(民族24039人)。学前教育17所,在校学生8258人(民族5790人)。各类教师4505人(民族2166人)。当年教育基建投资2950万元。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人口覆盖率98.5%。
  全市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37个(不含个体诊所),其中乡级卫生院9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93人,病床670张。
  年内在地区举办的体育比赛中,获篮球、足球第一名,田径获甲组、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摔跤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在地区举办的第二届农牧民运动会上,获负重跑比赛团体第一名,篮球、排球、拔河获得团体第二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09元,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9104.3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53元。城镇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28122元。
  截至2010年底,全市有12283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28714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2022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新型工业化建设】 2010年,阿克苏市实行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业经济专题例会制度,开展政银企对接、项目协调、现场办公、扶优扶强,政府帮扶少数民族企业等专项活动,破解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60个,到位资金15.9亿元。以35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26家企业入选地区2010年度扶优扶强企业。配合地区完成“纺织工业城”控规和详规,加快51家棉花及棉副产品加工企业优化整合步伐。
  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进园区企业6家,入驻园区企业82家,累计完成产值15.61亿元;天山多浪水泥厂建成并试投产,徐矿电厂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6%。引进乌鲁木齐商业银行、天津滨海银行在阿克苏市设立分支机构,与上海浦发银行杭州分行签署授信1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后,吸引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到阿克苏市实地考察调研,其中浙江能源、湖北兴发、浙江永翔等大企业、大集团分别与阿克苏市签订了投资意向合同或战略合作框架。
  【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0年,阿克苏市农村经济总收入26.23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2870元,以红枣、核桃、香梨、红富士苹果为主的特色果品品牌初步确立。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0.67公顷,设施农业总面积2276.47公顷,全部实现亩(0.07公顷)均效益5000元以上,其中1010.67公顷亩(0.07公顷)均效益过万元。实现季节性转移农村劳动力48209人次,劳务创收8715万元,人均劳务创收551元,增加63元。按照富民安居标准新建安居房1866户。
  【城市建设】 2010年,阿克苏市彰显维吾尔族特色的多浪小镇基本建成,为多浪河二期棚户区居民搬迁奠定了基础。杭州大道、迎宾路、小南街、环南路等道路改造完成并通车运行,对新华路、健康路及团结路局部路段人行道进行重新铺装;铺设居民巷道2.5千米;改造供水管网3.1千米、排水管网4.6千米;城市集中供热率和天然气普及率分别达到86%和30.3%;新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9.64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4%。成功创建“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自治区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通过自治区复检。
  【民生建设】 2010年,阿克苏市完成棚户区改造房4175套、廉租房2412套、经济适用房872套。实施哈尼喀松饮水安全工程,使沿线4个乡(镇)场、9万余名农牧民结束“高氟水”的历史。新建双语幼儿园18所1.8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1.5万平方米,续建高中校舍1.7万平方米。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8%。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3.8万人,参保率97.2%,参加农村养老保险67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4乡2镇1场,参保人数13.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服务达100%。新建19个村级阵地、5个社区阵地。安装卫星直播信号接收设备2339套、乡村大喇叭248套,农村电影放映1532场。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困难居民低保金执行每月人均不得少于55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全年实现165户、503人脱贫。
  【援疆工作】 2010年,阿克苏市加强与杭州市对接工作,先后就民生项目、干部人才、教育卫生、招商引资、文化旅游、乡镇(街道)与区县(市)结对帮扶等六个方面进行对接,按照“着眼十年、规划五年、重点三年、狠抓当年”的要求,制定援疆工作总体规划和配套相关制度,推进总投资1.76亿元的9个援建试点项目建设,其中杭州大道改造、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阿克苏市102名干部、教师到杭州市挂职锻炼学习;杭州市援助的医疗急救车辆全部交付使用,社会福利中心、双语幼儿园、保障性住房、5个社区阵地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启动干部、人才、教育、卫生、科技综合性援疆工作,在对口援建试点工作中积累“援建任务项目化、项目选择程序化、项目管理制度化”的经验。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10年,阿克苏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入劳动积累工日55.89万工天,新建防渗渠道1.4千米,平整土地0.1万公顷,新建灌区配套建筑物103座,新打机电井91眼,配套机电井13眼,改良盐碱地面积0.37万公顷,维修灌溉渠道98千米,维修排水渠39.6千米,总灌溉面积7.86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5.87万公顷。
  【个体、私营经济】 2010年,阿克苏市有个体经济14234户,从业人员28621人,完成总产值148429万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21806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8194万元;私营经济2938户,从业人员20177人,完成总产值38620万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21395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3064万元。
  【扶贫成果】 2010年,阿克苏市实施扶贫项目11个,实施项目乡镇7个,实施项目村33个,投入扶贫资金576.75万元,扶持1300户、4940人。收益农户数1300户,收益总人数4940人,实现165户、503人脱贫。
  【社会救济】 2010年,阿克苏市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6个,床位660个,集体供养225人。社会救济对象440人,困难户得到救济15770人次。
  【地下水开发】 2010年,阿克苏市地下水开发工作总投资780万元,计划开发地下机眼井31眼,建设泵房28座,防冲体20座。主要分布在多浪灌区、老大河灌区。
  【双语幼儿园建设】 2010年,阿克苏市学前双语幼儿园有18所,总建筑面积13810平方米,辐射市新城区、乡(镇)场及11个行政村。国家、自治区下达阿克苏市18所双语幼儿园项目建设资金1800万元,项目资金为中央预算内全额补助。建成后,阿克苏市学前双语幼儿园将覆盖到城区2个街道办事处的4个社区、乡(镇)场的18个村,可解决3150名儿童学前双语问题。
  【见义勇为积极分子】 2010年5月15日,一名小女孩在阿克苏市多浪河景观带橡皮坝上嬉戏时不慎落水,市民艾尼瓦尔·爱尔肯,市三中高三学生刘福、罗强林以及市文体局干部王新听到呼救后立即救人,在大家努力下,落水女童被救出,但刘福却不幸溺水身亡。5月19日,阿克苏市人民政府决定追授刘福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并授予罗强林、王新、艾尼瓦尔·爱尔肯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号召全市人民向刘福等人学习。6月2日,阿克苏地区行署作出决定:追授刘福阿克苏地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授予罗强林、王新、艾尼瓦尔·爱尔肯阿克苏地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号召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向他们学习。
  【农民画培训基地挂牌】 2010年,阿克苏市第一个农民画培训基地在库木巴什乡挂牌,并展出农民画100多幅。
  5月18日市首届农民绘画培训班在库木巴什,乡举行,9名农民绘画爱好者在地区群艺馆绘画老师指导下创作作品50多幅。
  【村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 2010年,阿克苏市启动村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把4个乡(镇)的14个村确定为试点村,每村划3.33公顷集体田作为养老示范基地,收入用于发展老年人事业。
  【有机果品认证】 2010年,阿克苏市有机果品认证面积0.11万公顷,其中有机红富士苹果230.87公顷,有机核桃328.47公顷,有机红枣571.8公顷。
  【落实惠民拥军政策】 2010年,阿克苏市落实惠民拥军政策。一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先的人均每月130元提高到158元。二是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实现城乡一体化,标准达到每年5500元。三是开工建设可容纳700个床位的老年社会福利院,计划于2011年5月投入使用。四是“五保”人员生活补助费由原先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515.75元。五是回乡务农抗战老战士生活补贴由原先的每人每月470元提高到800元。六是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贴从原先的每人每月365元提高到435元。七是带病回乡退休军人、参战退休人员及涉核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由原先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300元。八是1993~1999年部队复员干部生活补贴由原先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500元。
  【富民安居、富民兴牧工程】 2010年,阿克苏市编制规划富民安居、富民兴牧工程112个,该工程为“十二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程之一,总投资107736万元,主要涉及11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领域,覆盖全市。
  【科技工作】 2010年,阿克苏市筹集科技经费5325万元,比上年增长8.86%。科技经费支出5825万元,其中研究与实践发展经费570万元,固定资产构建费4650万元。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实施自治区科技项目5项,地区科技项目8项,实施市级科技项目39项。
  【“一一·二九”学生踩踏事故】 2009年11月29日北京时间11点50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课间操时,学生下楼至楼梯口时发生拥挤,前面的学生摔倒后引发踩踏事故,造成41名学生受伤,其中轻伤34人、重伤6人、病危1人。事故发生后,校方立即组织疏散学生,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治疗。地委、行署、市委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赶赴学校和医院了解情况,指挥救治,看望受伤学生,安抚学生家长,部署救治方案,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受伤学生。经治疗,受伤学生全部出院上学。
  【经济技术协作】 2010年,阿克苏市签订经济技术协作合同34个,签订合同金额709414万元。其中区内签订1个,总金额44534万元。区外独资签订57个,总金额1102352万元。执行合同60个,其中往年签订26个,总金额43747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59281万元。
  【植树造林】 2010年,阿克苏市完成造林面积9466.73公顷,其中经济林8169公顷、防护林1297.73公顷。全年造林合格面积9197.27公顷,造林合格率达95%,退耕还林400公顷,育苗37.2公顷,林业产值162246万元。
  【自然灾害】 2010年,阿克苏市遭受自然灾害面积1599.15公顷,其中遭受大风、冰雹受灾面积1445.58公顷,受灾人口29227人,死亡大牲畜378头,倒塌民房5间,损坏民房5间,得到国家救济29227人次数。
  【安全事故】 2010年,阿克苏市职责范围内发生各类事故530起,死亡48人,受伤258人,直接经济损失140.06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6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5人,道路交通死亡44人。(罗新玲)
  库车县
  【基本情况】 库车古称“龟兹”地处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位于东经82°35′~84°17′、北纬40°36′~42°35′之间。县境南北长193千米,东西宽164千米,县城距首府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753千米,距阿克苏地区行署驻地阿克苏市公路里程257千米;全县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2010年辖8镇、6乡、4个街道办事处,5个国有农牧场。年末总人口46万多人(其中维吾尔族40万多人),非农业人口16万多入;人口出生率18.21‰,死亡率7.94‰。耕地面积65220.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18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380公顷。
  库车县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塔里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国家、自治区重要的优质棉、粮食、畜牧、煤炭、电力基地。境内探明天然气储量2万亿立方米以上,占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的90%以上;原油储量15亿吨以上,占探明储量的92%以上;煤炭资源储量15.6亿吨。县境内有全国已探明的最大的凝析油气田——牙哈亿吨级凝析油气田和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储量最大、开采条件最好的整装煤田——俄霍布拉克煤田,石英沙、岩盐、石膏、陶土、石灰石、大理石、铁、锰等十余种矿产均有较大储量和开采价值。库车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早气候,塔里木河、渭干河和库车河流经县域,适于发展大农业和现代工业,水能资源主要分布于库车河和二八台河。珍稀的野生动物有雪豹、北山羊、野骆驼、金雕、白鹳、棕熊、草原斑猫等40多种。库车小刀、花帽、紫羔皮、地毯、小白杏、药桑葚、木纳格葡萄等驰名中外,素有西域乐都、歌舞之乡、中国白杏之乡之美誉。
  库车是自治区旅游强县,境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处。主要旅游景点有AAAA级旅游景区龟兹绿洲生态园、库车王府、天山神秘大峡谷;文物遗址景区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库车大寺、克孜尔尕哈烽火台、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以及自然生态景区金字塔自然旅游区(雅丹地貌)、盐水沟、“布达拉宫”景点、红山石林、克孜利亚胜景、大小龙池等。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0614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849万元,比上年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385139万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182157万元,增长12.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0303万元,比上年增长19.37%。其中农业产值188796万元,林业18642万元,牧业69.374万元,渔业438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21.06万吨,棉花6.92万吨,油料0.0174万吨,蔬菜6.79万吨,水果30.47万吨。年末牲畜存栏63.37万头(只),出栏85.21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41586吨,绵羊毛1571吨,奶类27256吨。年内完成造林面积711.33公顷。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38173千瓦。
  工业总产值(现价)1349243万元,工业增加值28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5451898吨,原油2511348吨,石油沥青451205吨,液化石油气69777吨,石油焦495442吨,尿素264606吨,合成氨344881吨,汽油139039吨,商品混凝土319201立方米,发电量161611万千瓦时。全年建筑业(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1421万元,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595448平方米,竣工产值33985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5500万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47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286万元。年末城镇固定电话用户59140户,移动电话用户253064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7604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571万元。接待旅游者75.96万人次,旅游收入3.798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81976万元,比上年增长53.34%;地方财政支出240211万元,增长5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3603万元。
  有各类中小学140所,在校学生71438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29184人(初中生21567人、高中生7617人),小学在校生4225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专职教师数2117人,小学专职教师数2362人。高级中学2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年教育投入47130万元。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7%,有线电视用户1.9万户。
  有医疗卫生机构240个(不含个体诊所),病床1834张。年内,在地区青少年“五项”比赛中,库车代表队获摔跤团体第一,田径团体第二,篮球、排球、足球团体第五。在地区农牧民运动会上,库车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摔跤、押加、拔河三个项目团体总分第一,负重跑、国际象棋两个项目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在自治区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库车代表队获1金、1银、1铜的好成绩。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1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704元。
  截至2010年底,有18723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6795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0540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经济发展】2010年,库车县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继续深化,全年招商实际到位资金27.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提前并超额完成地区下达的重点项目任务14个;举办品牌建设知识讲座、油气和煤化工研讨会、宁波——库车招商项目推介会。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新入驻企业15家,实现产值117亿元。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22.49%,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初步建立了产品外销平台。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200万美元。新型城镇化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镇化率达到3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5亿元,增长19.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亿元、增长14.8%;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财政金融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百强名县。
  【科技事业】 2010年,库车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3223万元。申请自治区级科技项目6个,落实项目经费94万元;申请地区级中小型科技创新项目2个,落实项目经费20万元;争取科技兴阿项目2个,落实经费8万元;争取地区级库车县知识产权区域试点项目1个。调整充实乡(镇)科技特派员队伍,筛选出科技特派员18名,服务于全县14个乡(镇)17个行政村。年内,实施科技项目12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6个,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次,培训3500人次,受益农户900户,直接经济效益280万元,人均效益720元。
  【教育事业】 2010年,库车县投入教育事业经费47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9.55%。“两基”教育实现全面覆盖,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49.1%,高考上线率86.1%。利用国家资金投入,新建村级双语幼儿园43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全县18个乡(镇)场和216个行政村均建起了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100%。全县中小学实验仪器、教学器材、设施配备率超过国家标准,配齐率达到100%。完成宁波市对口援助库车教育项目5年规划,总规划建设面积16.23万平方米。年内,林基路小学汉语学校、维吾尔语学校通过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复验,县第三中学通过地区级德育示范校评估验收,县第二中学高中部被自治区命名为国防动员教育基地。
  【文化、卫生事业】2010年,库车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举办迎新春军民联欢晚会、大型灯盏活动、全民健身滑雪比赛、社火表演,庆五一、五四中学生篮、排球比赛,迎五一、五四“信合杯”职工篮球比赛,第四届农牧民运动会以及农村百日文体活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等系列活动。增进文化交流,组织龟兹歌舞团部分演员赴山东省淄博市参加由中华慈善总会举办的文化旅游推介会,参加地区青少年文艺汇演,获得奖项17个。库车歌曲专辑《库车情歌》和大型龟兹乐舞剧《千泪泉》完成创作,县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县体育场改扩建工程进入后期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9%,城市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30%,农村居民建档率达20%以上;全县疾病预防建卡儿童4217名,建卡率99.66%,接种率99.66%。
  【社会稳定工作】 2010年,库车县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重点区域、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启动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推进社区矫正、重点人员帮教转化,加大网络虚拟社会和各类社会组织管理,做到维稳工作常态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组建宗教事务执法监察大队;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构建“三调联动”体系。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安全生产监管。全县形势总体稳定、总体可控。
  【党建工作】 2010年,库车县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各级干部以“变化、变革、创新”的思维谋划工作、加快发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基层干部补贴和基层组织工作经费,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参政议政作用,注重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开展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率先在地区开展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建立群众事务代办制和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形成求发展、思稳定、盼和谐的良好氛围。(李芳)
  沙雅县
  【基本情况】 “沙雅”是维吾尔语,意即“首领对其部下爱抚”之意,又称“沙雅尔”。沙雅县位于新疆西南部,阿克苏地区东偏南。县城距首府乌鲁木齐市的直线距离486千米,公路里程832千米,距阿克苏市公路里程252千米。处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渭干河绿洲平原的南端,北靠天山,南拥大漠。地处东经81°45′~84°47′,北纬39°31′~41°25′间,东西宽180千米,南北长220千米,总面积31972.5平方千米。2010年,沙雅县辖4镇、6乡、2个牧场、2个管委会及1个自治区辖的厅局办农场(沙雅监狱)、161个村民委员会、540个村民小组。年末全县总人口249429人,乡村人口194461人,维吾尔族人口205983人,人口出生率10.81‰,死亡率9.04‰,人口自然增长率1.49‰,常住人口236356人,未落户常住人口13073人。
  沙雅县属大陆暖温带干早型气候。沙雅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县和自治区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沙雅棉花以其质优、绒长、洁白、衣分率高、不含杂质等特点享誉区内外。2010年,耕地面积8.76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5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5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67万公顷,增长6.25%。中石油、中石化两大油田公司在全县境内共布井62口(其中托甫台油区40口,新垦油区10口,英买油区10口,哈得油田2口),架设电力线、管线53条,总占地280.65公顷。全年境内生产原油247830万千克,增长19.26%;天然气7570.03万立方米,增长39.4%(其中中石化实现原油产量49.45万吨、天然气3192.65万立方米;中石油实现原油产量283.31万吨,天然气4377万立方米)。石油相关税收入地方库3.93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81.9%,增收1.81亿元,增长85.37%
  重要的动物资源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骆驼,二类保护动物有马鹿、狐狸、黄羊等兽类品种、珍稀动物和国家保护动物67种、野生禽类147种、野生鱼类28种;自然资源有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21.3万公顷胡杨,有9万公顷的红柳和10万公顷天然牧场,蕴含着2.67万公顷宜林地草场,2.67万公顷甘草,3万公顷罗布麻、还有大量的阿魏、肉苁蓉之类的药材,野生中药草近300种;有1420年树龄的胡杨王,被称为树中寿星。沙雅县是著名的瓜果之乡,盛产红枣、白杏、葡萄、苹果、香梨、桃、核桃、石榴等10多种水果,年产鲜果9000万千克以上,被中国特产之乡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塔里木棉花之乡、中国塔里木马鹿之乡、中国卡拉库尔羊之乡、中国红柳之乡、中国罗布麻之乡称号。文化遗产有:拥有史前文化、两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族民俗等文化遗产实物150多件,有艾吉乃姆古墓群、塔什墩故城、艾格买里央塔科协海尔故城、玉什喀特故城等遗址38处。著名的地方产品有“一杆旗抓饭”、“沙雅一杆旗小刀”及民族乐器、羊羔帽等手工艺品。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魔鬼林、太阳岛、月亮湾等原生态自然景区和胡杨林自然公园、园中园休闲度假村(国家A级旅游景区)、园艺场经济林生态园区、农家葡萄休闲园等,开辟了塔里木河漂流、沙漠探险、民族风情等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精品游等。
  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477万元,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49106万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92494万元,增长14.6%。三次产业结构为41.49∶20.28∶38.23。
  农林牧副渔及其服务业产总产值3881.02万元,比上年增长39.0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714.7万元,增长9.71%。其中种植业产值161416.69万元,增长6.26%;林业产值3346.24万元,增长9.98%;畜牧业产值18909.495万元,增长43.22%;渔业产值161.25万元,增长3.27%。农村经济总收入23.06亿元,增长32.31%。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18345.8万千克,增长13.57%;棉花产量8851.1万千克,增长1.56%;水果产量8950.2万千克,增长20.62%,蔬菜产量1195.3万千克,增长1.5%。年末牲畜存栏43.12万头(只),增长0.05%,全年牲畜出栏26.49头(万只),增长3.31%;出栏家禽110.17万羽,增长42.7%;全年肉类总产930.29万千克,增长6.42%;牛奶270.2万千克,增长27.45%;水产品产量125吨,下降22.36%。年内完成造林面积0.37万公顷。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16208千瓦,增长6.63%。
  工业总产值12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76%。工业增加值26489万元,增长0.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棉纱1396.1万千克,塑料制品187.8万千克,棉油1129.3万千克,增长1.33%;小麦粉3287.1万千克,增长24.82%;中成药64.6万千克,下降6.1%。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0251.7万元,增长17.39%;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10040平方米,下降9.61%;竣工面积92019平方米,下降33.4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含农村抗震安居房农户集资部分投资),比上年增长50.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00.1万元,增长17.04%。完成货物周转量3024亿千克千米,增长15.6%。邮政业务总量500万元,增长19.04%;电信业务总量1530万元,增长6.55%;移动电话用户154620户,增长8.90%。地方财政收入60632万元,增长15.4%。地方财政总支出127852万元,增长39.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2300万元,增长43.57%。实现外贸出口800万美元。
  有学校115所,其中中学13所,小学102所,在校学生总数39988人。其中中学生14600人,小学生25388人。全县教职工总数2173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数991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182人。全县电视覆盖率94%,广播人口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7000户,数字电视改造1000户。
  全县有卫生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723人,拥有病床698张。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0.7元;比上年增长1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22元,增长25.9%。单位从业人员12253人,增长4.81%。
  2010年,全县参加失业保险8210人,比上年增长2.1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7163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592人;参加工伤保险10315人,增长11.38%;参加生育保险8935人。
  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166636人,参合率达97%,共有10.23万名农牧民就诊,累计减免医药费用140.3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87.5%,城乡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31%和38.9%。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个,拥有床位176张。
  【“三农”工作】2010年,沙雅县林果业挂果面积1.73万公顷,果品总产量9010万千克,比上年增长16.4%;林果业人均纯收入1029元,增长53.8%。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取得成效,生猪养殖小区、二牧场胡杨鸡养殖场等规模化特色家禽养殖逐步发展壮大,全县肉类总产量9302.9吨,增长6.43%;出栏家禽110.17万羽,增长42.7%;实现人均畜牧业收入706.47元,增长10.06%。人工种植苜蓿、饲料甜菜、胡萝卜0.27万公顷,种植甘草0.07万公顷。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925公顷,总产值达5035万元。新增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2家。实现劳动力转移26284人,增长14.67%,人均劳务收入达315.57元,增长5.16%。2010年,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3.06亿元,增长32.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22元,增长25.9%。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一园两基地”建设】 2010年,沙雅县“一园两基地”(以农副产品、野生制药加工为主的综合生态产业园区,百万轻纺基地、百亿元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天然气化工产业、纺织、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制造和装备制造业取得新进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入园企业19家,成功升格为自治区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新疆金圣胡杨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硝基复合肥项目、新疆玉象胡杨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三聚氰胺一期工程项目、得利雅化纤有限责任公司20万锭粘棉混纺一期6万吨棉浆粕项目、沙雅富宏纺织3万锭精梳纱改扩建项目、鸿力纺织6万锭纺纱项目、塔河明珠果业500万千克红枣深加工项目、沙雅县益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条编织袋建设一期工程项目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新疆科新重装有限公司重型压力容器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等9个共计16.35亿元的项目签订招商引资合同或达成投资意向。
  【生态文明建设】 2010年,沙雅县国家生态县建设工作、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规划启动210省道沿线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和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实施塔里木马鹿野生种群扩群复壮项目,完成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0.23万公顷退耕封育任务和3.81万公顷胡杨林春尺蠖飞防任务。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倡导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服务业,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使环保意识、生态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共识。全县单位GDP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承办自治区硝基复合肥推广应用和土壤肥料工作会议。县城用气普及率97.5%,城镇集中供热面积8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75%,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县城饮用水源水质、用户水质达标率99%,城镇新增绿地9.2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44.12%,人均公共绿地18.1平方米。新增高效节水滴灌0.33万公顷,新增防渗渠24.1千米,新打机电井20眼,平整土地0.20万公顷,维修加固防洪坝106千米。完成新农村验收首批示范村4个,村庄整治49个,庭院改造10850户,示范村庭院收入500元以上的3644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0.5万人,户用沼气5227户,改厕5000座。新建廉租房1160套,发放租赁补贴177万元,新建抗震安居房3726户,新修农村通达公路122.9千米。累计创建地区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7个、绿色学校16所、绿色社区9个、生态文明村8个。
  【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0年,沙雅县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3亿元,新建城市道路3.73千米,西区及工业园区供排水工程竣工,其中建设供水管道23.8千米、排水管线22.4千米、修建8000立方米清水池1座和二级提升泵房;日处理2000万千克污水能力的污水处理厂竣工,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天然气主支管线贯通,城区入户6000余户;托依堡灌渠中段改造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旅游强县创建工作】 2010年,沙雅县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6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4.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23.32万元,顺利通过自治区旅游强县验收组检查验收。完成《沙雅县胡杨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及主要节点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论证审查工作,并通过国家旅游局的评审。夯实构建“一园(沙雅塔里木河国家胡杨森林湿地公园)两景区(塔里木河外滩、世界胡杨森林公园)三营地(太阳岛、月亮湾胡杨营地、塔中沙漠营地)”景区格局;培育发展塔里木河风景区和217国道观光走廊的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胡杨王”景点并揭牌开放。加大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举办第二届中国新疆·沙雅国际胡杨节暨国际胡杨摄影节,举办“沙雅杯”新疆首届少儿围棋及国际象棋邀请赛、第二届中国新疆·沙雅国际胡杨节暨国际胡杨摄影节开幕式、电影《胡杨深处是我家》开拍仪式、中国百家摄影家及摄影训练营营员及百家新闻摄影主流媒体采风、”金秋胡杨韵、塔河沙雅情”大型文艺汇演、民俗烤鱼大赛、沙雅县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等主题宣传促销活动。获得中国绝美风光摄影基地和人与自然摄影创作基地称号。
  【社会事业及惠农政策】 2010年,沙雅县落实农资、农机具购置、抗震安居、节水滴灌等20余项支农惠农补贴资金1.71亿元,受惠农户3.8万余户,实现贫困户脱贫395户、1899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7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各项贷款余额19.84亿元,增长19.5%。
  2010年,沙雅县注重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加快推进“西新工程”、“东风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组建成立沙雅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建地区级以上文明单位7个,通过自治区文明县城测评验收。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4%,全年新建文化站4所、“农家书屋”98家,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475场次,举办地区青少年文艺汇演,印刷出版《注入湖泊的河》、《塔河之音》、《塔河之浪》等一批本土小说、诗歌、散文集和对外宣传品,以弘扬“坚韧不拔、自信豁达、自强奋进”沙雅精神为主题的专题片《见证沙雅之胡杨传奇》在央视旅游卫视上播出,扩大了沙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年创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协会、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和自治区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各1个,组建沙雅生物制药生产力促进中心,社会各界申请专利11项“两基”覆盖率100%,新引进内地教师50名,支教大学生139名,选派110名干部开展双语支教,新建双语幼儿园23所,学前双语幼儿园达到79所,在园少数民族幼儿6368人。投资1.5亿元的国庆高级中学和职业高中投入使用,全县高中升学率53%,高考上线率60.28%。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和续建乡镇卫生院门诊部2个、住院楼3栋,8个乡镇实现了药品零差价销售,各族群众药品受益20.04万元。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10.23万名农牧民就诊,累计减免医药费用140.3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87.5%,城乡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31%和38.9%。2010年,沙雅县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称号。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7‰以下,通过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复查验收。
  【招商引资工作】 2010年,沙雅县落实招商引资项目9个,投资到位资金6.56亿元。引进重点企业5个,新增民营企业106家、个体工商户1233户。(彭欣春)
  新和县
  【基本情况】 新和县古代属于龟兹,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新和县属阿克苏道库车直隶抚民厅西乡辖地。民国11年(1922)从库车县西乡分出12回庄建立托克,苏县佐。民国19年(1930)10月27日,改托克苏县佐为托克苏县。民国30年(1941),托克苏县更名为新和县,意取新疆和平。新和县位于天山山脉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西岸,行政区划总面积8223平方千米。县城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794千米、铁路里程922千米。2010年辖2镇、6乡。耕地面积46100公顷。2010年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1.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33万公顷。新和县名优果品有库买提杏、赛买提杏、白明星、黑叶杏、香梨、酸梅、沙玉葡萄、木纳格葡萄和塔里木海思核桃等。新和卤鸽肉质细腻、口感鲜嫩、野味十足,远销全国,是新疆著名的地方特产食品。有药用植物20种,以甘草、麻黄、锁阳、香附为主。新和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盐、石膏、铜等。新和县探明原油地质储量10978万吨;探明天然气储量1950.5亿立方米、溶解气储量1426.22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882.1万吨。主要旅游景点有通古孜巴什故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托乎拉艾肯千佛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柘厥关(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库木吐拉遗址(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奇喀特古城(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早气候。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548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064万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6353万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45071万元,增长14.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9578元,增长17.3%。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16667吨,棉花54060吨,蔬菜29500吨;瓜类20815吨;油料86吨。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产量7.3万吨,年末牲畜存栏头数22.59万头(只),出栏12.11万头(只),年内完成造林面积1000.5公顷。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33856千瓦。
  工业总产值5.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92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3200万元,增长9.6%。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17378.7万元,下降11.8%。建筑施工面积13万平方米,下降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973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229万元,增长116.9%。邮政业务总量41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420万元。年末城镇固定电话用户9284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3539户,移动电话用户90268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315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196万元。外贸出口总额428万美元。全年接待旅游者5.2万人次,旅游收入132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94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560万元,增长66.6%。财政支出107039万元,增长46.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892万元,增长4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4589万元,增长46.6%。
  全县有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学校9所,小学(含村小校)55所。全县在校学生25958人。全县专任教师1664人(其中幼儿专任教师13人,小学专任教师967人,中学专任教师684人)。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98%,电视人口覆盖率97%,有线电视用户4537户。
  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不含个体诊所),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47人,病床362张。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69元;截至2010年底,有5930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4108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876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农业农村工作】 2010年,新和县按照“稳粮、控棉、管果、增畜、强大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劳务创收”的工作思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69元(不含农场),增加1176元。农业优势稳步提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推进粮棉生产。落实粮食惠农政策,各项增产技术措施得到推广和应用,种植粮食1.8万公顷,总产达11.67万吨,单产433.9千克。巩固棉花产业优势,以科学管理、增加投入、强化技术服务、推进产业化发展为抓手,普及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宽膜高密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落实棉花种植面积3.33万公顷,单产108.1千克,总产5.4万吨。
  提升林果业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林果业质量管理增效年活动,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和经济人队伍培训,狠抓林果业示范园管理,推广果树丰产示范技术,建立林果业规范运作有害生物监测点5个,完成直播和酸枣嫁接2667公顷、核桃芽接20.8万株;实现果品总产7.33万吨,人均纯收入1588元,增收700元。被自治区确定为全疆创建国家级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
  加快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步伐。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新建蛋鸡标准化养殖场1个,家禽养殖专业村5个;发挥科学养殖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培育规模化养殖业,规范标准化养殖小区21个,推广肉羊养殖示范村16个,肉羊改良示范户270户;投资690万元,改扩建活畜交易市场1座;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制,无重大疫病发生。全县牲畜存栏22.59万头(只),出栏12.14万头(只)。
  提高设施农业效益。把集中连片、扩大规模、突出特色、提高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强化技术服务、集中育苗、提高利用率等关键措施,新建温室13.3公顷36座、拱棚547公顷。设施农业总收入3060万元。
  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防渗渠建设60.68千米,高标准平整土地1320公顷,新打机电井110眼,实施滴灌面积4060公顷,架设10千伏输变电线路64.96千米,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建筑508座,开发地下水1.14亿立方米,实现井灌面积2.35万公顷(次)。成功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县。
  劳务经济取得新突破。以就近就地转移为重点,自愿向外地输转为辅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强化输转管理,开展各类培训1.28万人次,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4144人次,其中转移城镇就业2324人次,稳定转移就业128人,实现人均劳务创收346元。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790户3637人脱贫;加强村镇规划,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启动安居富民工程试点3个,建设安居富民房2800户;完成2乡1镇水厂饮水安全改扩建项目,新增改水入户852户,天然气入户3600户,解决1.5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2500座;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0.2千米。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城市经济工作】
  2010年,新和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工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万元,增长10.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签约项目的接洽、落实、监督与服务工作,发挥棉纺、果品等优势资源,拓展招商领域,有选择、有重点地招大引强,引进健鹰二期5万锭项目、天骄红1万吨红枣深加工项目、新欣20万吨复混肥项目、煤焦化尾气发电项目、5万吨粗苯项目等5个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大项目。全年共引进企业10家,签约金额11.9亿元,落实到位资金1.64亿元。园区建设不断加强,投资2512.5万元,完成工业园区道路、通信、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继续深化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完善重大项目库建设,新筛选重大项目28个,累计完成投资5.56亿元。抓住国家、自治区政策扶持机遇,争取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农业、文化、教育、卫生、政法等多领域项目60个,落实资金1.12亿元。推进英买里气田群开发,累计布油井、气井110口,开采凝析油加原油61.2万吨、天然气24.74亿立方米。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严格规划管理,编制完成城区控制性详规和托克苏渠、依其艾日克景观河规划;启动并实施党校(会议中心)建设项目;三角地市场、班超嘉时代、阳光时代新城、亚克西花园、托克苏大酒店和新和饭店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沙路南端、和田路中段、客运站导流岛绿化工程按期竣工;城市生活垃圾厂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增园林绿地2.9公顷,城区绿化面积达181公顷。城市集中供热率64%,楼房集中供热率100%。新增天然气入户3600户,累计5600户。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步发展。落实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全县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帮助10余家企业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97户,累计3049户,私营企业390家。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旅游业收入1790万元。外贸出口总额428万美元。
  财政金融工作稳步推进。加强税收征管,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完成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政府采购规范有序,节约资金375万元。加强国企管理,启动种业总公司和新疆嘉盛源投资公司战略合作项目,供排水公司运行良好,国有资产运行和监管逐步规范。
  注重节能减排,加大重污染企业的管理,启动节能灯、油改气、煤改气、城市供排水二期和工业园区排水改扩建工程。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5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98%和38.48%,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共胜。
  【社会各项事业】 2010年,新和县新建农村抗震安居房2800户、廉租房102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1429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活动取得新进展。投入600万元新建学前双语幼儿园10所,选派71名机关干部赴农村双语幼儿园支教。文化、卫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建乡(镇)文化站4个、村卫生室34个、乡(镇)计生站3个;投资680万元新建的县人民医院门急诊楼投入使用。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97.2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投资920万元,完成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主体工程建设。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574人。790户3637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三连冠和“双拥”模范县二连冠创建活动通过自治区、地区验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阶段性工作名列地区第一名。农民减负、爱国卫生、妇幼保健、红十字、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大事记】
  △5月10日,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田野调查结果,新和县新发现托秀克塔木戍堡等19处古遗址。
  △5月12日,新和县通古斯巴什故城一期保护工程完工,对外开放。通古斯巴什故城遗址是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屯兵和行政重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月12日,在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新和县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作品被送往乌鲁木齐市参加自治区博物馆举办的天工开物——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活动。新和县获得自治区文化厅颁发的传统技艺大展优秀组织集体奖称号;在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新和县“民族乐器制作村”加依村的民间艺人艾依提·依明和努尔东·司马义获新疆传统技艺巧手称号。
  △6月25日,新和县举行“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揭牌仪式,新华社、中国新闻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1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齐聚新和县帕合特勒克村农民艾则孜·艾迪里斯家,采访他50多年来收藏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画像、党报党刊和革命英雄照片的感人事迹。揭牌仪式上,新和县委、县政府将“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7月1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写《建议将维吾尔族党员艾则孜48年的“红色收藏”事迹作为典型》的内参,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中宣部下发《关于对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党员艾则孜·艾迪里斯“红色收藏室”事迹进行报道的通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先后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对其进行宣传报道,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7月28日至8月3日,新和县做好渭干河流域新和段防洪工作。7月28日,由于连日高温天气,致使雪山积雪融化,又因暴雨冲刷,使位于渭干河上游的克孜尔水库遭受洪水的冲击,有关部门决定向下游开闸泄洪。7月31日,第一次洪峰过境,全县境内的泄洪渠水流量是每秒250立方米。新和县8000余名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对县境内全长约30千米的渭干河流域的8个险段进行抢修加固。截至8月3日,调运抗洪防汛木材、树梢5000余车、砂石1000立方米、塑料麻袋35万条、钢丝10吨。
  △8月19~21日,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新和县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孙泓,武汉大学陈国灿,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李树辉等近100位专家学者和地区有关领导、库车县、拜城县、新和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研讨会。
  △8月31日,由浙江省丽水市全额投资援建的新和县浙江丽水维吾尔医医院动工开建。维吾尔医医院(一期)工程总投资2247万元,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工程计划2011年底交付使用。
  △9月2日,新和县第十九届乌洽会代表团签约仪式在新疆昆仑宾馆举行,新和县签约7.4亿元。签订5万锭棉纺项目、16万吨/年复混肥项目、30万吨沥青及下游产品项目以及新和县桑塔木种业公司战略合作项目。(赖陈德 杨持纲)
  拜城县
  【基本情况】 拜城县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偏西,北纬41°24′~42°51′,东经80°37′~83°03′,位于渭干河流域的上游,却勒塔格山北缘的山间盆地。东与库车县毗邻,西与温宿县接壤,南与新和县相望,北靠天山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连。县政府驻地拜城镇,居于县域中心,距阿克苏地区行署驻地阿克苏市169千米,县城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60千米。2010年辖4个镇、10乡、2个农牧场。年末总人口22.9328万人(少数民族20.0162万人),人口出生率15.83%。耕地面积7.3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81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万公顷。拜城县境地域辽阔,总面积1.91万平方千米。山区面积1.52万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80%;盆地面积0.38万平方千米,占20%。县境内有5条内陆河,年径流量27.54亿立方米,是全县主要灌溉水源。经查明,县内有180多种动物。拥有各类矿产58种,矿床43处。红柱石、萤石、重晶石、霞石正长岩储量位于全疆之首,锰、铜、大理石、麦饭石、盐岩等矿产储量很大,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煤炭远景储量53亿吨,是全国百万吨产煤大县之一,焦煤、瘦煤、气煤、肥煤等都有一定储量。境内已探明天然气储量3847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陆地整装气田之一,西气东输的源头和主力气源地,年供气能力120亿立方米。著名地方产品有拜城焦炭、“萨帕乐”优质细羊毛、“天玉”牌玉米杂交种子。主要旅游景点有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水库(国家级)、温泉、气泉、铁热克森林公园、察尔齐雅丹地貌等。拜城古为龟兹国和姑墨国属地。县境内遗留有大量各个时期的文物古迹,有登记在册文物点6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克孜尔石窟),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温巴什千佛洞、刘平国治关城诵、多岗古墓群、库木落克兀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1处。石窟寺院遗址8处,故城遗址7处,炼铜遗址12处,古墓19处,岩画2处,石刻1处,其他遗址12处。属温带大陆性干早气候。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8.7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9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3.62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8.52亿元,增加12.8%。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8.35亿元,林业产值4205万元,牧业产值3.03亿元,渔业产值2685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25.3万吨,油料0.48万吨,甜菜23.2万吨,水果10.69万吨。年末牲畜存栏85.45万头(只),出栏50.05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1.72万吨。产羊毛0.13万吨,牛奶0.28万吨,水产品0.25万吨。年内完成造林面积848.25公顷。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3.4万千瓦。
  工业总产值23.02亿元。工业增加值1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293.68万吨,焦炭78.77万吨,洗煤98.35万吨,铁合金9712吨,发电量10.2亿千瓦时,其中火电8.66亿千瓦时,水电1.54亿千瓦时。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48亿元,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50.0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06万平方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1亿元。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05.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72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亿元。全年接待旅游者35.2万人次,旅游收入8568.6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5.72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地方财政支出12.35亿元,增长33.9%。
  2010年,拜城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76人。有中小学111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93所。另有教学点16个,幼儿教育机构60个。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班级总数1097个,其中普通高中班66个,职业高中班25个,初中班235个,小学班641个,幼儿教学班130个。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总数37979人,其中普通高中3265人,职业高中1040人,初中10628人,小学18563人,学前幼儿4483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总数2934人,其中中学教职工数1150人,小学教职工1437人,幼儿园教职工347人(含支教干部70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2542人,其中中学教师1061人,小学教师1288人,幼儿教师193人 (含支教干部70人)。
  有医疗卫生机构184个(含个体诊所),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65人(民族528人),病床815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88元。
  截至2010年底,有8590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6154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5709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农业产业化建设】 2010年,拜城县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采取落实优惠政策、实行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基地,以亚麻、番茄、制种玉米、马铃薯、辣椒为主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葡萄、核桃、杏子为主的特色林果生产基地,以西门塔尔牛、细毛羊、家禽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以蔬菜、油桃、雪莲果、花卉、食用菌为主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以鱼类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基本形成规模化生产。“一乡一品”战略深入实施,特色作物助农增收效应凸显。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启动了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年末,全县“农字号”龙头企业增至23家,其中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地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15亿元,固定资产约10亿元。企业通过订单等形式每年带动3万余户农民累计增收近5000万元,农牧民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
  【新型工业化建设】 2010年,拜城县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开展有序,完成工业总产值23.0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采取项目带动战略,使宝钢集团300万吨钢铁基地、山西金晖100万吨PVC项目、浙能电力2×66万千瓦煤电等一批对全县经济影响深远的项目落户县内;地、县两级确定的29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85亿元,其中地区确定的1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61亿元,完成下达目标任务的125%。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有序推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年内生产原煤293.68万吨。向上争取国债和专项资金补助,争取中央投资项目26个,争取国家补助资金4773万元,带动项目投资8842万元。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内涵,优化投资软环境,推行重点招商领导挂牌制、跟踪督办制,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全年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8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9%。完成重化工工业园区及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73万元,新增入园企业2家,年末累计入园企业16家,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32亿元,销售收入9亿元,实现利税1.7亿元。
  【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0年,拜城县按照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宜业宜居、支撑功能强大”小城市格局的要求,完善中心城区功能,推动县城扩容提质。老城区改造有序进行,新城区建设稳步推进。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做好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工作。全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12万元,集中实施行政商务区绿化、供水改扩建、天然气入户等市政工程;加大城镇美化绿化亮化力度,新增园林绿化面积2.02公顷;启动棚户区改造、廉租房、集资房、商品房开发项目,开工建设住房3628套,开工面积36.29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拆迁690户,拆迁面积3万平方米。
  【实事惠民工程】 2010年,拜城县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向以惠及民生的社会事业倾斜,为民办12件实事的承诺全部兑现。新建农村公路129千米;开工建设安居房2151户、竣工2025户;新建城镇廉租房8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385户;新建沼气池2500座、卫生厕所3000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实施,解决1000户5000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天然气用户1874户;兑现837户3563名克孜尔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19.24万元;为200户城镇无业居民计划生育“两证”家庭发放奖励金40万元;3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验收完成,244户1171人实现脱贫;完成9个乡镇文化站及县体育馆主体工程建设任务;新建双语幼儿园12所,完成校舍抗震加固更新改造4.16万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宋新英)
  温宿县
  【基本情况】 2010年,温宿县辖5乡、5镇、104个行政村、5个国有农场、5个国有牧场、2个国有林场。
  温宿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悬殊,年积温大于10℃持续日数184~198天,有效积温3470℃~3883℃,太阳光辐射135~140大卡。年均降水量65.4~79毫米,年蒸发量910~965毫米,全年日照2556~2766小时,无霜期年均185天。全年盛行西风,最大风力11级,多出现在3~5月,年均大风日数为17.5天。山区气候呈垂直分布:高山寒冷,终年积雪,冰川纵横;中山温寒,有云杉、草甸覆盖。平原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
  全县有耕地6.62万公顷。荒地29.43万公顷。天然草场51万公顷。境内有托木尔峰南部冰川196条,占托木尔峰冰川629条的31.32%。有大小河流43条,总长889千米,主要有库木艾日克河、托什干河、台兰河、喀拉尤勒滚河、木扎提河等。河流午径流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16.18亿立方米。有森林面积11.16公顷,森林覆盖率8.7%。其中天然林9.03万公顷,人工林1.56万公顷、经济林0.51万公顷。
  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花岗岩、石膏、石灰岩、石墨、东陵玉、黏土、陶土等20多种。其中石油储量1287万吨,凝析油储量215.5万吨,天然气储量292.37亿立方米,煤炭储量4.63亿吨,岩盐储量38亿吨,石膏储量35亿吨。
  有珍稀野生动物6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雪豹、中华秋沙鸭、黑颈鹤等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猞猁、马鹿、棕熊、黑熊、盘羊、荒漠猫等50种。禽类有19目、40科、161种,其中鸟类有65种5亚种,约占托木尔峰山区繁殖鸟类总数的75.3%;蛇虫类有10目、53科、151种。植物有高等植物4门、59科、382种;真菌有12目、185种;地衣有11科、26种;野生药用植物有手掌参、党参、黄芪、甘草、麻黄、独活、当归、雪莲等200多种;牧草有200多种。采得的生物化石有5类、49属、125种及亚种。
  温宿县旅游资源大致分布在台兰河流域和库木艾日克河流域,台兰河流域旅游资源多为山区峡谷和雅丹地貌,库尔艾日克河流域多为绿洲生态和历史遗迹。境内有天山神木园、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库都鲁克大峡谷、科外特风景区、古墓群、高老庄遗址、阿古柏故城遗址、柯柯牙森林公园、天山森林公园、革命大渠和协合力水利枢纽大坝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西游记》中描绘的无底洞、白马河、流沙河都在温宿县境内,另外还有古岩画、驿站、烽火台、城池等具有古代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特色的历史遗迹。已探明的旅游景点12处。已初步开发6处,即天山神木园、叠瀑峡瀑布、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老庄遗址、柯柯牙森林公园、天山森林公园。
  2010年,温宿县总人口21.59万人(不含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5团场、6团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71人,农村人口160122万人;人口出生率19.9‰,自然增长率3.42‰。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回等21个民族。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17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40万元,比上年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53528万元,增长43.6%;第三产业增加值64609万元,增长11.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098万元,比上年增长24.89%。其中农业产值186914.1万元,林业产值36078.32万元,牧业产值41948.57万元,渔业产值1610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246337吨,棉花52261吨,油料2034吨,甜菜22737吨,水果135084吨,蔬菜29421吨。年末牲畜存栏57.5万头(只),出栏率80.9%。全年肉类总产16430吨,羊毛1139吨,牛奶15283吨,禽蛋1041吨,水产品2911吨。年内完成造林面积669.67公顷。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12584千瓦。
  工业总产值85650万元,比上年增长75.4%。工业增加值31948万元,增长50.29%。生产原煤66.23万吨,原盐2.25万吨,大米1.64万吨,饮料酒2.64万吨,水泥12.21万吨,水电50938万千瓦小时,砖21167万块,生铁5.25万吨。
  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9154.4万元,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31291平方米,竣工产值19968.8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382万元。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3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880万元。年末城镇固定电话用户6850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13250户,移动电话用12.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502户。完成贸易出口总额3989.6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59万元。全年接待旅游者31.6万人次,旅游收入2766.7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05961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地方财政支出99331万元,增长27.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0234万元。
  2010年,温宿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778人,其中中级以上1015人。有职业中学1所(民族),在校学生356人(民族);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3056人(民族1832人);普通初中21所,在校学生7953人(民族6526人);小学47所,在校学生18047人(民族15383人);各类教师2514人(民族1931人)。当年教育基建投资额8985.84万元。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98.8%,电视人口覆盖率98.5%,有线电视用户4658户。
  有卫生机构23个,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83人,病床761张。
  年内在自治区举办的体育比赛中(主要项目)获1个第二名。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6.0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1602.5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83.31元。
  截至2010年底,全县有4929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1160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730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农业农村经济】 2010年,温宿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3.39亿元,其中种植业总收入12.3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入7172元以上(不包括农林牧场),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入3208.87元。
  【种植业】 2010年,温宿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2万公顷,其中小麦1.5万公顷,水稻9073.33公顷,玉米7133.33公顷。全县正播水稻种植8860公顷,复播玉米种植5126.67公顷。粮食作物平均单产539.45千克。棉花种植面积3.67公顷。小麦平均单产441.28千克,水稻平均单产681.32千克,玉米单产460.7千克,棉花单产111.07千克。小麦单产500千克以上高产攻关面积3320公顷,单产550千克以上面积533.33公顷。水稻单产700千克千克以上面积4013.33公顷。滴灌棉单产150千克以上面积1.07万公顷。
  【设施农业生产】 2010年,温宿县指导各乡镇场完成设施农业种植总面积763.6公顷,其中增建温室、大中小拱棚587.4公顷,亩(0.07公顷)均效益3330元;开展特色种植833.33公顷。增建并规范动作蔬菜及特色作物专业合作社2个。引进投资规模1000万元特色林果加工企业1家(新疆伟奇果业)。引进年生产能力500吨以上饲料加工企业1家(果满堂饲料加工厂)。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2010年,温宿县规范化运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含示范)8个。入社会员50户以上、农产品销量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的2个;入社会员10户以上、农产品销量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4个。
  【林果业生产】 2010年,温宿县完成植树造林3600公顷,其中酸枣直播嫁接2440公顷、增植苹果160公顷、增植葡萄333公顷、新增防护林666公顷。完成酸枣直播4653公顷,防护林育苗21.9公顷,核桃嫁接面积3893公顷,其中核桃幼树嫁接完成2293公顷,大树改接完成1600公顷。增植核桃秋栽2000公顷。有机果园认证400公顷,果园注册366公顷。各类果树挂果总面积24446公顷,总产量14.79万吨。农民林果业总收入7.8亿元,林果业人均纯收入23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完成特色林果业标准化生产红枣1466公顷、核桃1390公顷。春、夏、秋季果树施肥39733公顷/次。规范运作有害生物监测点6个,增建林果业专业合作社8个。引进林果加工贮藏企业4家。
  【林政执法】 2010年,温宿县办理采伐证,对申请采伐的林木采前、采中、采后进行跟踪调查。采伐林木1.05万立方米。开展保护森林资源专项整治行动,森林公安派出所办理各类案件31起,其中办理刑事案件5起,刑事拘留5人;办理林政案件26起,林政案件中办理无证运输案件1起,处罚1人,罚款485元,非法收购滥伐林木案件2起,处罚2人,罚款7266元,没收非法收购滥伐林木变卖所得7422元,盗伐林木案件1起,处罚1人,罚款7633.6元,责令违法行为人赔偿损失2350元,毁坏林木案件6起,处罚6人,罚款2282元,责令违法行为人赔偿损失1460元,滥伐林木案件16起,处罚16人,罚款38197.22元。
  【农民培训】 2010年,温宿县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73万人次,其中7天以上培训5331人。采取科技之冬、召开林果业管理现场会等方式开展林果业管理培训。举办300次县、乡、村三级林果业生产管理现场会,培训农民5万人次,其中连续5日以上的培训3000人次。
  【病虫害防治】 2010年,温宿县在县内设立病虫害测报点6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1个、自治区级测报点5个,监测林果业面积27602.8公顷,监测覆盖率96%。下达林果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9期450份。购买硫磺粉317.95吨,熬制石硫合剂2662.26吨,喷施面积37933公顷,发放80台喷雾器、0.2吨48%浓度的乐斯苯,挂频振式杀虫灯2110盏,控制春尺蠖、苹果蠹蛾、黄刺蛾等虫害。
  【畜牧业】2010年,温宿县各类牲畜出栏48.0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98%;产肉1.64万吨,增长5.32%;产奶1.53万吨,增长7.45%;产毛964.73吨,增长7.43%;产绒49吨,增长0.7%;禽蛋产量1041吨,增长38.8%。
  全县有4个规模养殖场,新建集孵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年屠宰300万羽的标准化家禽屠宰场1个。实施肉羊改良“整乡推进、整村覆盖”工作。从内地省区引进种羊145只,建立肉羊改良示范乡7个,示范村15个,肉羊改良示范户240户。肉羊改良5.7万只,其中肉羊人工授精2.4万只,自然交配3.3万只。加大黄牛改良力度,推广优质黄牛冻精3.26万枚,其中推广性控冻精150枚。黄牛冷配1.85万头。按照“小群体、大规模、高效益”的要求,实施家禽规模化养殖和特色养殖,全县家禽养殖量达到333.88万羽。
  【重大疫病防控】 2010年,温宿县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完成各类牲畜防、检、驱、治609.02万头(只)次,其中口蹄疫免疫150.44万头(只)。禽流感免疫202万羽。开展四大慢病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完成四大慢病检测1.49万份。产地检疫81.94万头(只)次,屠宰检疫39.38万头(只)。
  【退牧还草】 2010年,温宿县贯彻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依法加强对天然草场的保护,完成禁牧1.33万公顷,休牧2万公顷。加大草场改良力度,新增改良草场面积1333.33公顷,改良草场面积达3.87万公顷,其中增加围栏草场3.33万公顷。做好人工种草工作。全县种植苜蓿466.67公顷,种草保留面积2000公顷,间作套种饲料甜菜、胡萝卜2186.67公顷。完成青贮饲料12.7万吨,饲草及农作物秸秆收贮26.8万吨,粮食作物秸秆收集加工利用率90%,储备饲草料28.81万吨。
  【防汛抗早】 2010年,温宿县修建和维修加固防洪工程514处;修建防洪堤坝3.868千米;维修防洪堤坝30.321千米;储备使用防洪卵石32568立方米;铁丝11108千克;铅丝笼5539个,钢筋笼137个,木头9562根等;完成防洪总投资1532.8万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10年,温宿县完成土地平整1356.67公顷,投资321.44万元;库托河灌区低产田改造91.07公顷,投资24.25万元;修建防渗渠道19.05千米,投资1275万元;修建灌溉渠道0.5千米,维修灌溉渠道542.65千米,投资271.58万元;修建排水工程6.6千米,投资60.6万元;维修排水工程67.6千米,投资34.53万元;修建各种建筑物61座,投资48.8万元;维修建筑物14座,投资4.2万元。
  【农业灌溉】 2010年,温宿县完成灌溉面积8.88万公顷(其中白地2.98万公顷,棉花3.95万公顷,玉米1599.87公顷,复播作物9003.87公顷,油料作物151.4公顷,水稻7798.93公顷,蔬菜瓜果1129.4公顷,其他作物375.73公顷,冬春麦1.39万公顷,果园1.75万公顷),灌溉总用水6.496亿立方米。
  【农业灌溉节水项目】 2010年,温宿县完成依希来木其乡333.33公顷棉花膜下滴灌工程。投资331.41万元,分8个滴灌系统,凿机井6眼。安装UPVC管道40.8千米、PE管30.35千米、滴灌带21.37千米。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5.2千米、安装变压器和水泵、启动箱各8台。克孜勒镇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总面积200公顷,批准概算总投资202.49万元,分4个滴灌系统,凿机井4眼。安装UPVC管24.5千米、PE管18.207千米、滴灌带1282千米。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3.8千米,安装变压器和水泵、启动箱各4台。棉花膜下滴灌配套凿井、输变电新工程。总价1138.81万元,凿机井60眼,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65千米,安装变压器和高压计量装置各60台(套)。666.67公顷特色林果业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面积730.03公顷,投资961.39万元。
  【文化下乡活动】 2010年,温宿县开展送电影、送文艺节目下乡活动。放映电影105场,观众4.2万人次;文化馆深入乡村指导开展乡村活动200余场,送书7次,1400册,惠及4000多名各族群众;文工团深入乡村开展”送戏下乡”文艺宣传服务活动。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06场次,观众3.4万余人次。
  【“双百日”文化活动】 2010年,温宿县组织开展第八届农牧区百日文体活动。有棋类、球类、拔河比赛、农牧民运动会、麦西来甫、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报告等。投入活动资金23万元,开展各类文体活动352余场,参与人数1.5万余人次,吸引观众23.5万余人。组织开展第九届百日文化广场竞赛活动,开展活动75场次,其中演出节目31场,放映电影44场,观众9.8万余人。
  【文化市场监管】 2010年,温宿县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扫黄打非”、消防安全、网吧、游戏厅、二手手机市场、集贸市场和人员聚集场所危旧建构筑物清理整顿等专项整治活动,打击销售宣扬恐怖、凶杀、暴力、封建迷信、伪科学的出版物、盗版出版物的非法经营行为以及网吧、游戏厅等违法经营行为,不断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出动人员2643人次,检查文化市场68次,开展法律法规宣传3次,出动宣传车31车次,检查音像店(摊点)242家次,网吧155家次,游戏厅191家次,打字复印店107家次,书刊经营户8家次,迪吧27家次,棋牌室162家次,手机维修点39家次,收缴盗版音像制品6800余张,处理网吧3起,查处非法游戏厅2家,收缴电路板8块。
  【劳动和社会保障】 2010年,温宿县有65个单位11160人参加养老保险,其中完成扩面557人,收缴养老保险基金3295万元,为360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486万元。有256个单位1373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完成扩面536人,收缴医疗保险基金2587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金2725万元。有131个单位4929人参加失业保险,其中完成扩面280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476万元,为164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7万元。有141个单位4225人参加工伤保险,其中完成扩面220人,收缴工伤保险基金144万元,支付工伤保险金47万元。有185个单位6232人参加生育保险,其中完成扩面232人,收缴生育保险基金174万元,支付生育保险金59万元。有7.18万人完成参保缴费,参保率100%,确认享受待遇身份人数9318人,待遇发放人数9318人,享受率100%。收缴基金143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07万元、自治区财政补贴189万元、县级财政补贴36万元,新农保基金807万元),发放养老金273万元。有31288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扩面522人,续保30766人,收缴基金255万元,其中收缴个人基金78万元,中央财政补助177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2450人次共337万元。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对象4280户11640人,发放低保金2437.39万元(其中发放粮食补贴184.96万元,发放一次性补助158.09万元)。纳入农村低保对象5929户18275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536.78万元(其中发放粮食补贴77.67万元,发放一次性补助91.34万元)。(罗清平)
  乌什县
  【基本情况】 乌什源于维吾尔语,意为“突兀”。乌什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县境东邻阿克苏市和温宿县,西部与阿合奇县毗连,南以卡拉铁克山为界与柯坪县隔山相望,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县城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00千米。距阿克苏市111千米。2010年县辖8乡1镇,境内驻有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4团场。年末总人口208467人(不含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4团场人口)。境内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1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1%,汉族1.24万人,占5.9%;农村人口17.26万人;人口出生率14.95‰,自然增长率9.52‰。耕地面积3.12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01万公顷。境内有大小河流8条,主要地表水资源包括托什干河河水及北山泉水,还有部分库玛拉克河河水。托什干河年径流量26.4亿立方米,占阿克苏河总径流量的33.7%。北山泉水主要发源于北部山区,年径流量1.79亿立方米。根据《乌什县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报告,乌什县地下水补给资源量10.794亿立方米,排泄量10.769亿立方米。珍稀野生动物有雪豹、黄羊、盘羊、天鹅、雪鸡、早獭等25种。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甘草、雪莲、党参、麻黄、黄连、菟子丝等13种。矿产资源有煤、磷、石灰岩、石膏、大理石、铅锌以及含量较高的重晶石、锑、石灰石、陶土、金、汞等。当地名优产品有核桃、鹰嘴豆(桃豆)、野生沙棘等。乌什县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泉”、“塞外江南”之美称。燕泉山公园闻名新疆,属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境内分布着众多名胜古迹,主要有北山古代壁画、英阿依玛克阔纳协海尔故城和沙拉木千佛洞、唐王寨、八卦墩、别迭里烽燧、林基路办公旧址等。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24707万元(不含兵团农一师4团场),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713万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3万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60351万元,增长24.8%。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7%。其中农业产值5.54亿元,增长1.29%;林业产值1.79亿元,增长169.3%;畜牧业产值1.97亿元,增长3.25%;渔业产值0.008亿元,增长10%;服务业产值0.33亿元,增长3.94%。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15.95万吨,增长5.14%;棉花总产值0.84万吨,油料0.12万吨,甜菜3.06万吨,水果7.22万吨,增长7.96%。年末牲畜存栏52.02万头(只),牲畜出栏35.02万头(只),出栏率67.3%。全年肉类总产量1.43万吨,增长5.93%,其中猪肉产量0.03万吨、牛肉产量0.48万吨、羊肉产量0.52万吨;牛奶产量0.32万吨,增长6.7%;水产品产量0.06万吨。年内完成造林面积0.14万公顷。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6.93万千瓦。
  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工业增加值6439万元,增长29.9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自来水生产量338.49万吨,番茄酱罐头6962吨,杏酱罐头3524吨,条砖1190万块。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17万元,增长28.84%。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77388平方米,增长31.4%;竣工面积76167平方米,增长28.8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22%。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104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800万元。年末城镇固定电话用户4231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6819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96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9.8万元,增长11%。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406万美元。接待旅游者5.1万人次,旅游收入821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06万元,增长3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43亿元,增长38.7%。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06亿元。
  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20人,其中中级以上538人。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826人(民族826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1527人(民族1503人);普通初中2所,在校学生8733人(民族8525人);小学41所,在校学生22078人(民族19943人);各类教师2583人(民族2215人)。全年教育基建投资1799.66万元。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98%,电视人口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
  有医疗卫生机构118个(不含个体诊所),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01人,病床556张。
  年内在地区举办的第二届农牧民运动会上(主要项目)获女子排球第一名;负重跑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国际象棋获团体总分第四名;业余体校在地区体育比赛中足球队获得第二名;摔跤队获古典式,团体第三名;5名运动员获得田径队单项奖第一名。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5.4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6159.0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01.1元;从业人员年均工资30410元,比上年增长28.93%。
  截至2010年底,全县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0.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0.8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民生工程】 2010年,乌什县高度重视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住房、就医、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总投资2.5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全年新建城市居民廉租房700套,总面积3.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8000万元,推进富民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安居房2882户、扩建安居房450户;投资886万元,完成阿合雅乡18村富民兴牧定居点建设,年内建成牧民安居房162户;落实资金2015万元,启动县人民医院急诊综合大楼建设工程,完成新建阿克托海乡、阿恰塔格乡、依麻木乡3所乡卫生院建设任务,新(改、扩)建村级卫生室107个。投入47万元配齐了医疗设备;投资168万元,新建1所儿童福利院;年内县职业中学在13个技能实训基地开展家电维修、房屋装修、美容美发等培训完成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6719人,,实现转移就业2794人,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527人。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3032.1万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139.6万元,惠及全县4万余名城乡困难群众。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3.85亿元,支持各族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贸易等经营;年内落实各种财政补贴、奖励和政策性保险等强农惠农资金1.15亿元,农牧民人均受益677.5元;年内办结欠薪案件3起,帮助30余名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30余万元。
  【农业农村经济】 2010年,乌什县加大以林果、畜牧和劳务创收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力度,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7%。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25万公顷,作物主要以小麦、棉花、番茄为主,总产量14.18万吨。农业产值5.54亿元,种植业人均收入1201元;林果种植面积2.4万公顷,果品产量超过8万吨,其中核桃挂果面积突破1万公顷,产量8302吨,林业产值1.79亿元,增长169.3%,林果业人均收入1049元,比上年收入翻番;牲畜存栏52.02万头(只),牲畜出栏35万头(只),产肉量突破1.43万吨,增长5.93%,畜牧业产值1.97亿元,增长3.25%,畜牧业人均收入699元,增长13%;全年转移就业4880人,输出劳动力5.6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达0.62亿元,增长11.8%。劳务人均创收372元,增长56.9%。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乌什县筹集资金962.85万元,完成健康路、建设路、友谊路、英买力巷四条城区街道改扩建工程,修建排水管网3.5千米,硬化道路2.3千米,新增新城路、人民广场等城区绿化面积3公顷;筹措资金800余万元,完成集草坪、雕塑群、喷泉、景观灯光于一体的县城中心生态休闲广场改扩建工程;同时,更新热斯太街、燕山路等道路节能环保型路灯、增设跨街LED灯的设置;年内新建商品房3.8万平方米,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乌什县投资1267万元,新建防渗渠36.2千米;投入资金1096.98万元,新建防洪堤坝39.2千米;投资540.38万元,完成番茄膜下滴灌项目0.07万公顷;投资351万元,平整土地360公顷;投资205.3万元,新打机井8眼,解决366.67公顷耕地灌溉用水困难。累计投资4740.66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申请项目资金1280万元,实施喀赞布拉克引泉工程,解决4个乡(镇)47个行政村、23172名农牧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资金108万元,修建2.7万座新式鸡舍。完成天然气入户600户、自来水入户870户,解决3915人7830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沼气入户1684户,卫生改厕2000户,建成依麻木乡5村、8村等6个安居富民示范点;投入资金2400万元,新修农村油路90千米;解决偏远农牧区421户1473人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重大项目建设】 2010年,乌什县重大建设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3.25亿元,基础工程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正在续建。苏介提水电开发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年内完成2千米退水渠和1.5千米前池引水渠和厂房基础挖方工作;金磷矿业钒矿项目续建投资1.6亿元,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3600平方米职工宿舍楼建设、设备购置、采矿坑道开挖、敷设供水管网19千米、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25千米;燕山水电开发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完成退水渠开挖3千米、引水渠开挖3千米,厂房山体开挖等基础工程。
  【双语教育】 2010年,乌什县加大双语教育力度,全县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有45所,双语教学覆盖面达到各类学校的97.5%。年内整体实施双语教学模式的国办民汉合校有3所、民办国语学校1所。2010年,全县有基础教育双语教学班258个,在校生9306人;全县“模式三”教学班58个,在校生2252人。全县有双语教师455名,师资不足。年内启动了14所乡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5731名农村幼儿入园接受学前双语教育,全县农村幼儿入园率9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 2010年,乌什县开展和参加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先后组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九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六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年内,组织招商小分队赴北京、河南、浙江等地上门招商,完善招商网络。引进招商项目4个,签约合同资金3.67亿元。落实续建和新建到位资金1.41亿元。招商项目主要有乌什县金磷矿业钒矿勘探加工建设项目、乌什县天然气入户建设项目、苏介提水电开发项目、乌什县托河制粉建设项目、乌什县益源油脂加工项目。
  【矿业开发】 2010年,乌什县按照“矿业开发强县”的工作思路,加快矿业开发进程,提升工业化发展水平。围绕已初步探明的优势资源,加快以铝土、钒、磷为主的矿产品开采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步伐,鼓励和扶持金磷矿业、融鑫矿业等落户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产出。至2010年底,融鑫矿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09万元;收回阿依里、卡依切等3个铝土矿业探矿权,完成布奄金矿、南山铁矿和滚滚铁力克21平方千米铝土矿普查工作,燕山矿业完成部分矿区详查工作。
  【扶贫开发】 2010年,乌什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84万元,用于53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抗震安居工程专款、以奖代补项目资金、边境扶贫试点项目资金等。完成“十二五”扶贫规划入库项目355个,项目建设资金9737.66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畜牧业,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900万元;完成本级扶贫实用技术培训13期,培训低收入贫困农牧民4000人次;转移输出贫困农牧民17425人次,实现贫困户稳定转移就业184人;完成全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66789人。年内有670户301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基层组织建设】 2010年,乌什县探索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管区工作制,选派31名优秀后备干部任管区党支部书记。启动3个村1个社区阵地新建、扩建工作,选聘52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基层。在县电视台开设《燕山风采》栏目。健全19家非公有制企业、5家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完成全县1100余干部双语测试工作。坚持县财政出资购买出租商铺,交乡镇管理并收取租金,解决社区及乡镇办公经费不足问题。按照规定对达到“五好”标准的31个基层先进党组织进行了命名。加大乡镇干部周转房、干部安心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年内新建5个乡132套干部宿舍,新开设乡镇机关食堂3个。以县域经济和乡镇距离县城远近按每人每月50~300元标准为乡镇干部发放交通补助费。落实农村“四老”人员待遇,各项补助落实到位并逐年增加,2010年,“四老”人员生活补助平均递增26%。
  【党风廉政建设】 2010年,乌什县督促指导各级党组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完善落实责任制考核机制,将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11个方面64个责任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作为教育重点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增强宣传教育氛围,向县、科级领导干部赠送廉政春联165幅、廉政贺卡430张,组织60名党政“一把手”就廉政工作向社会公开承诺,组织432名科级领导干部开展述职述廉,组织全县470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党纪条规测试,组织6000名党员干部举行廉政承诺宣誓活动,乌什县广播电视《行风热线》栏目播出节目66期,收到群众提问256个,解答256个。执法监察新增的14个重大项目,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对全县99个纳入检查范围的项目进行9次抽查,先后召开5次联席会议,发放整改通知书37份。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年内对90名年度考核不称职、基本称职的干部进行集体诫勉谈话,对行政不作为的3个单位、5名领导干部通报批评,对15名工作作风不正的干部进行效能告诫。全年受理群众举报14件,初核14件,立案13件,结案13件。
  【对口援疆工作】 2010年,乌什县与浙江省衢州市签订6个农副产品深加工合作项目意向书,签约项目资金4.63亿元:援助375万元、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的亚曼苏乡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投资486万元、规划用地46.67公顷、集中改扩建的阿合雅乡“富民兴牧”工程完成建设,改善了阿合雅乡162户牧民居住生活条件。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援建的上色拉阿拉尔防洪坝建设项目、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广播电视中心综合办公楼建设项目、抗震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项目、“电视进万家”援助项目、援助贫困大学生项目、国庆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县第一和第二幼儿园改扩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等10个项目均已建成并发挥作用,援助资金3200万元。(谢丰 赵晓云)
  阿瓦提县
  【基本情况】 “阿瓦提”源于维吾尔语,意为“昌盛、繁荣”。民国19年(1930),正式设县。1958年,阿克苏县拜什艾日克公社和英艾日就地取材公社划入阿瓦提县。阿瓦提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沿。县城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077千米。
  2010年,阿瓦提县辖5乡、3镇。年末总人口24.87万人(含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3团场、卡尔墩监狱人口),其中女性121824人;汉族44510人,维吾尔族202180人,回族1315人,其他少数民族739人。维吾尔族人口占81.3%,汉族人口占17.9%,其他少数民族占0.9%。农村人口19.51万人;人口出生率15.64‰,死亡率2.67‰,自然增长率12.97‰。耕地面积8.2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02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06万公顷。野生药材有甘草、牛蒡、列当、肉苁蓉、贝母等。野生植物有芦苇、罗布麻、沙棘等。野生动物有黄羊、狐狸、野兔、狸猫、野猪、麝鼠、天鹅、大鸨、野鸭、白鹳等。著名地方产品有慕萨莱思饮品。主要旅游景区有多浪托格拉克、博斯坦公园,多浪托格拉克为地区级旅游景点。属典型温带大陆性干早气候。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1504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10395万元,增长8.6%;第二产业产值30082万元,增长10.8%;第三产业产值81027万元,增长14.3%。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09766万元,比上年增长11.7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180938万元,林业产值2526万元,畜牧业产值16459万元,渔业产值92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34899吨,棉花83080吨(皮棉),瓜类44745吨,蔬菜16934吨,水果83880吨。年末牲畜存栏36.9万头(只),出栏率75.6%。禽蛋1607吨,水产品125吨。年内完成造林面积2073公顷。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68680万元,实现纯利润6167万元。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2.41万千瓦。
  工业总产值54765万元(现价),工业增加值16083万元,比上年增长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食用植物油5867吨,棉纱5320吨,农用薄膜915吨,自来水119.5万立方米,砂砖1902万块。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3999万元,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6万平方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219万元。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91万元,电信业务总量7799万元。年末城镇固定电话用户8119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10798户,移动电话用户95300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408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95万元。接待旅游者13.4万人次,旅游收入299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8031万元,比上年增长28.7%;地方财政支出94447万元,增长24.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767万元。
  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52人,其中中级以上807人。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112人(民族1112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1736人(民族1230人);普通初中10所,在校学生11858人(民族9353人);小学68所,在校学生23527人(民族19264人)。各类教师2762人(民族2071人)。全年教育基建投资910万元。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98%,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5200户。
  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6个(不含个体诊所),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91人,病床530张。
  年内在国际、全国或自治区举办的体育比赛中(主要项目)获16个第一名,26个第二名,16个第三名。
  2010年,阿瓦提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86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47元,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8338.95元。在岗职工年均货币工资25552元。
  截至2010年底,全县有7241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4277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962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250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6982名职工参加生育保险。
  【慕萨莱思产品生产获国家许可】 2010年,阿瓦提慕萨莱思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慕萨莱思产品获得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慕萨莱思协会被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会先进单位称号,获奖金20万元。6月,阿瓦提县生产的穆萨莱思酒在上海世博会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客商争相代销。
  【文化传播】 2010年,阿瓦提县拍摄的民族团结题材电视剧《兄弟》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审读室审查通过,由新疆代日伟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发行。6月,由阿瓦提县农民画家创作的6幅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浙江省举办的全国农民绘画展。9月,阿瓦提县29幅农民画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农民画展中展出。
  【重大项目建设】 2010年,阿瓦提县13个重大项目开工8个,即河南新野3.8万锭新建纺织项目、华孚恒丰3万锭扩建及2万锭技改纺织项目、天韵5000吨红枣加工续建项目、天然气3000户入户工程、投资5392万元的丰收三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648套城镇廉租房工程、4298户抗震安居房工程、416套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961万元。1月2日,中华棉花集团公司投入1600万元建设的棉蛋白项目在阿瓦提县投产。年内可实现工业总产值8500万元,工业增加值2500万元,安排就业岗位80个。全县有大型棉纺企业3家,可纺纱12万锭,棉油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棉籽15万吨以上。8月20日,阿瓦提县与浙江省雅戈尔集团嵊州盛泰色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由该公司投资10亿元,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新建30万锭紧密纺及15万锭倍捻项目。3~5年建成,建成后阿瓦提县精梳棉纺规模将达45万锭,成为阿克苏地区最大棉纺基地之一。
  【林果业生产】 2010年,阿瓦提县把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安排1200万元资金作为林果业肥料投入。全县林果业总面积2.33万公顷,挂果1.33万公顷,果品总产量8.3万吨,人均林果业收入增加400元以上。10月18~30日,在郑州、上海、北京举行的新疆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阿瓦提县销售农产品20余万元,签订金额5000万元。
  【非物质文化传承】 2010年4月1日,阿瓦提县表彰奖励7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艾则孜·阿不力孜、伊力亚斯·尕地、巴拉提·阿吾提、那麦提·买买提、阿不都卡德尔·木沙、伊斯拉木·木沙、艾沙·尕依提),每人发放补助金3600元。
  【改善民生】 2010年4月1日,阿瓦提县启动“阳光家园计划”,县财政出资7万元,居家托养处于就业年龄的智力和肢体重度残疾的残疾人60人,城镇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农村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5月,阿瓦提县启动农村沼气清洁发展项目——CDM项目开发工作,该项目实施后,将惠及农户5100户,全县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650吨。6月,县重点农村公路Y523线巴格托格拉克乡—乌鲁却勒镇和Y502线英艾日克乡—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路段相继铺油。其中Y523线公路全长25.85千米,项目投资2025.74万元;Y502线公路全长31.4千米,工程预算投资1435.99万元。
  【代萍参加全国未来科技之星选拔】
  2010年,阿瓦提县四中(九年一贯制)六年级学生代萍被评为2010年未来科技之星,她代表阿克苏地区农村小学生,与新疆其他地区的两名同学于7月赴北京参加“新奥全国乡村小学未来科技之星”选拔和科技之旅活动。
  【大事记】
  △2010年8月,阿瓦提县首名村干部被录用为乡镇机关公务员。
  △2010年,阿瓦提县建成阿克苏地区首家保护塔里木河上游的生态环保设施。
  △2010年10月,阿瓦提县首笔耕地占用税4万元入库。
  △2010年10月,阿瓦提县土肥检测室受到全国农技中心通报表彰,是全疆第一个通过考核评定的化验室。
  △2010年12月15日,阿瓦提县退休干部艾尼瓦尔·乃买提自费举办赛马活动。
  △从2010年7月起,阿瓦提县实行农药销售流向实名登记制度。(杜小钥)
  柯坪县
  【基本情况】 1902年,柯坪县设分防县丞。1913年取消县丞划归归并阿克苏县治。1915年恢复县佐。1930年7月正式设为三等县。柯坪县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边缘,南北最长约160千米,东西最宽约100千米。
  全县总面积约12047平方千米,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46千米。2010年,辖4乡、1镇、33个行政村、147个村民小组。有人口4.913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6331万人。人口出生率36.73‰,自然增长率20.11‰。耕地面积9580公顷(包括复播面积),粮食播种面积7200公顷。经济作物面积4484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硫磺、硫铁、水晶、硝、铝、铁、煤、磷、铅、铜、石膏、石英、冰洲石、红土等。有麻黄、党参、唐松草等药材。有汉唐时期历史文化遗址13处,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遗址阿恰启浪故城、自治区县级保护单位阿恰乡齐兰烽燧、克斯塔格佛塔、丘达依塔格城堡、亚依地烽燧以及哈拉坤胡杨林、音干休闲园、柯坪大峡谷等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地方特产有柯坪羊肉、杏干、杏脯、恰玛古系列产品、骆绒被、红枣等。柯坪县日照时数长、降雨量少,属典型大陆性温暖带干早气候。
  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4295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88万元,比上年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7327万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23740万元,增长13.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441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农业产值22252万元,林业产值415.69万元,牧业产值4504万元,农业服务业1268.9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27142吨,棉花10198吨,油料6吨,水果6169吨。年末牲畜存栏18.1万头(只),出栏率10.9%。全年肉类总产2300吨,羊毛170吨,牛奶325吨,禽蛋72吨。年内完成造林面积1367公顷。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42379万元,实现纯利润1391万元。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7375千瓦。
  工业总产值6165.8万元,比上年增长43.9%。工业增加值1512.4万元,增长15.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食用植物油1503吨,驼绒被1620床,杏脯10吨,恰玛古口服液9500盒,胶囊800盒,密膏10500盒。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814.6万元,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93802.2平方米,竣工面积8829.26平方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000万元。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2.3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340万元。年末城镇固定电话用户3074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1471户,移动电话用户21829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19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0万元。全年旅游收入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209万元,比上年增长52.8%;地方财政支出44868万元,增长16.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29.45万元。
  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18人,其中中级以上296人。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17人(民族);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765人(民族);普通初中6所,在校学生2337人(民族2301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4614人(民族4556人)。各类教师681人(民族660人)。全年教育基建投资1408万元。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98%,电视人口覆盖率96%,有线电视用户0.14户。
  有医疗卫生机构42个(包括村级卫生室,不含个体诊所),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87人,病床180张。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91元。在职职工年均货币工资26334元。
  截至2010年底,全县有2335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173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020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农村经济工作】 2010年,柯坪县狠抓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发展,落实果树防冻、病虫害防治、防风和精细化管护等各项工作措施,增加投入。全县林果挂果面积0.3万公顷,其中红枣面积发展到0.16万公顷,有效株数1700万株,全县果品总产量6100余吨,产值2100万元,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年新增节水滴灌面积0.17万公顷,滴灌面积0.3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5%。提前完成自压滴灌二干管及田间滴灌工程,四干管田间工程顺利实施。调蓄沉砂池作用发挥明显,累计蓄水800余万立方米,调节灌溉面积0.27万公顷,滴灌棉田亩(0.07公顷)均单产达141.6千克,比常规棉亩均增产近15千克,有效缓解了柯坪县干早缺水的问题。
  全年整合各类资金236万元,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围绕滴灌工程、廉租房、富民安居等工程建设,实现劳务稳定转移10929人次,实现劳务创收2018.8万元,人均劳务创收564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6.9%。以节水灌溉、良种推广、测土配方等农业实用技术实现优质高产。0.3万公顷小麦总产18327吨,平均亩(0.07公顷)产407.3千克,比上年单产增加10千克;0.53万公顷(含枣棉套种面积)棉花总产10198.5吨,增加711吨,棉花皮棉单产127.6千克,增加6.6千克;复播玉米0.14万公顷,单产375.6千克。大力发展育肥养殖,开展疫病防治、禁牧、轮牧等工作,全年牲畜年末存栏18.1万头(只),出栏10.9万头(只),产肉2300吨。
  在协调贷款、招工培训、项目支持、搬迁厂房等方面扶持和帮助红沙河公司、圣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艾力努尔公司、驼绒厂等企业开展红枣、恰玛古、羊肉、驼绒、甜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工作,实现农产品不断向标准化生产方向迈进,农产品品牌效应逐步彰显。
  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狠抓农机装备更新,全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0万元,新购各类拖拉机及农机具329台(架),推动传统农业向机械化耕作方向转变。
  推进以富民安居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成富民安居房1248套,拆除危旧房3510户,累计补助资金1212余万元;建成富民安居示范点村民小组5个、332户;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扶贫开发工作】 2010年,柯坪县抓住国家、自治区、地区扶贫开发、对口帮扶的政策机遇,争取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549万元,全县120户603名低收入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返贫率控制在3%以内。同时积极争取对口支援单位的支持,浙江省湖州市提前启动2011年扶贫项目投入2250万元。中海集团投入1100,万元,用于县重点民生工程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1~10月,柯坪县累计投入259万元,用于各类项目前期工作。全年完成重点项目1个,即年生产加工3万吨催化脱蜡及3万吨润滑油精制项目。完成投资2200万元,完成地区重点项目投资任务的110%。新增中央投资项目41个,其中农林水牧项目10个,廉租住房项目4个,社会发展项目23个,公交能源项目4个,总投资7455.5万元,41个项目全部实施。通过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完成地区目标任务的105%。
  【招商引资工作】 2010年,柯坪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完成地区招商引资任务的165%。引,进乌鲁木齐现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对原新兴化工厂进行资产重组、技术改造,完成投资2200万元,企业实现正常生产经营;引进浙江省温州市私营企业对柯坪县红沙河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企业改制,投资860万元加强技术改造,企业运营情况良好,为农牧民农副产品打开了销路;阿克苏世纪天城惠农农资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对县滴灌带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同时积极做好招商项目签约工作,先后与河南果商签订投资5000万元建设万吨红枣精深加工项目、与新疆新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签订投资1000万元建设塑料制品加工厂项目。
  【落实惠农政策】 2010年,柯坪县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为农民争取各类补贴3531.5万元,其中红枣补贴630万元,节水滴灌补贴796万元,农机补贴300万元,粮棉综合补贴565.7万元,畜种改良补贴27.8万元,富民安居补贴1212万元。
  【教育工作】 2010年,柯坪县加大教育建设力度。补助766万元,使12199名学生享受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落实面100%。整合资金90万元,资助及奖励511名高考、内高班、区内初中班学生。投资3450万元,新建和扩建校舍面积26201平方米。新建民汉混合编班的幼儿园1所、学前双语幼儿园
  4所,12个村小学开设了双语学前班,在园(班)接受学前双语教育幼儿1772名。
  【就业工作】 2010年,柯坪县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关注“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全县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再就业995人。安置72名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柯坪县投资600余万元的县医院急诊医技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投资1081万元新修农村公路43.8千米,累计总里程155.3千米;投资350万元新装和改造路灯368盏,县城路灯覆盖率达70%,实现乡镇照明零的突破;投资750余万元的双语幼儿园、青少年宫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投资4079.57万元,建设廉租住房767套,总面积38350平方米;投资1145万元实施2乡1镇入饮水工程及抗震安居危房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2010年,柯坪县落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31735名农牧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8.8%,乡(镇)和县级医疗机构最高补偿比例85%,为全地区最高补偿报销比例,使广大农牧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大额医疗补助覆盖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参加城乡大额医疗补助人员共13641人。实现困难家庭生活救助100%全覆盖,发放城镇和农村低保金1326.4万元。
  【获得表彰的先进】 2010年2月9日柯坪县盖孜力乡被自治区体育局评,为2009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2月20日,柯坪县被评为2009年自治区第八次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先进县;3月2日,柯坪县被地区行署评为2009年度节能降耗工作先进县;3月12日,柯坪县司法局被自治区司法厅授予集体三等奖;4月,盖孜力乡、柯坪镇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自治区级先进集体;6月,柯坪县文体广电局被地区行署授予地区第二届农牧民运动会优秀组织奖;8月,柯坪县文体广电局被地区行署授予地区青少年文艺汇演优秀表演奖;11月23日,启浪乡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吐尔逊·库尔班)

知识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阿克苏年鉴.2011》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扶贫开发、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等30个类目,反映了2010年度阿克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阿克苏年鉴》(2011年卷)分为30个部类: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环境保护·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经济监督与管理;贸易流通;银行·保险·证券;旅游业;财政·税务·审计;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社会民生;县市概况;农一师阿拉尔市;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