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2260
颗粒名称: 畜牧业
分类号: F326.3
页数: 11
页码: 179-18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2010年阿克苏地区畜牧业情况包括畜牧业概况、畜产品安全监管、兽药残留、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肉羊改良、品种改良冷链体系建设等。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农业 畜牧业

内容

【畜牧业概况】 截至2010年底,全地区牲畜存栏428.63万头(只),其中牛32.9万头、羊358.48万(只)、猪18.21万头、家禽939.45万羽,繁殖成活幼畜228.59万头(只)。牲畜出栏382.7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9.34万头(只),增长4.99%,其中牛27.95万头、羊311.35万(只)、猪35.18万头,家禽2047.39万羽,分别增加1.43万头、8.62万(只)、7.83万头和201.68万羽,分别增长5.39%、2.85%、28.63%、10.93%。产肉15.73万吨、产蛋2.91万吨、产奶7.64万吨,分别增加1.28万吨、0.58万吨、0.56万吨,分别增长8.86%、24.58%和7.83%;产绵羊毛6696.53吨、山羊绒261.06吨,分别增加267吨和5.25吨,增长4.16%和2.05%。
  黄牛冷配12.72万头,完成动物防、检、驱、治3077.18万头(次),其中口蹄疫免疫1153.28万头只次,禽流感免疫2265.2万羽次。新植苜蓿0.49万公顷,苜蓿保留面积3.8万公顷,间作套种饲用甜菜、饲用胡萝卜1.75万公顷饲草料加工调制184.11万吨。2010,年,全地区畜牧业总收入26.72亿元,纯收入13.01亿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876元,比上年增加113元。
  【畜产品安全监管】 2010年,地区畜牧部门在元旦、春节、“三一五”、五一、十一节期间开展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出动执法车辆80辆次,执法人员320人次,检查全地区31个畜禽定点屠宰场、57家餐饮酒店、15个大型超市,查处逃避检疫的牛、羊肉1650千克、其他畜产品820多千克。开展全地区无公害畜产品监管和认证工作,严厉查处非标生产和伪造、冒用和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
  【兽药残留、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 2010年,地区对县(市)牲畜屠宰场、育肥大户、规模化养殖场进行4次专项重点检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66家,其中检查饲料生产企业47家、饲料经营企业128家,养殖户(场)56个,检测兽药经营企业35家。定期监督抽检饲料样品62份,合格率95%;完成自治区下达的饲料抽检任务222个批次,其中瘦肉精检测72个批次、三聚氰胺检测75个批次、添加违禁药物检测65个批次、苏丹红检测10个批次;采集兽药样品62份,检测结果均合格。
  【肉羊改良】 2010年,地区多方筹集资金,扩大肉用种羊数量,对引进、推广肉绵(肉山羊)种羊实行地、县(市)、乡(镇)三级肉用种羊购置政府财政补贴制度。地区实施每购进1只肉用种公绵羊、肉用种公山羊分别补贴1500元、300元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农牧民引种和参与肉羊改良的积极性。全地区引进肉用种羊5530只,其中外购萨福克肉用种羊602只、波尔山羊3852只、德美羊种羊196只、杜泊羊334只;肉羊基地推广种羊464只。
  地区畜牧部门抓好肉羊改良整乡覆盖,整村推进工程建设。增加整村推进村和示范户数量,新建肉羊改良配站点40个,扩大肉羊改良范围和规模。全地区新建肉羊改良推广示范村124个,肉羊改良配种点157个,培育肉羊改良示范户2262户。通过人工授精、集中配种、胚胎移植等办法扩大数量、提高种公羊利用率,开展肉羊经济杂交,同期发情药物地区按1∶1的比例实行补贴。全年改良配种肉羊33.53万只其中人工授精12.03万只、胚胎移植,1338只。
  【品种改良冷链体系建设】 2010年,地区实现地、县(市)、乡(镇)三级冷链体系配套,为县(市)配备液氮运输车5辆、畜牧良种工程车10辆、摩托车338辆、30升运输型液氮罐140个、100升自减压式10个、30升储精罐325个、配种器材303套。
  【绒山羊育种】 2010年,地区绒山羊种羊基地羔羊成活率95.8%,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鉴定基础生产母羊3654只,平均抓绒量453.45克,个体最高产绒量1000克。对绒山羊种羊基地8668只生产母羊进行整群,开展山羊秋季配种,人工授精配种3258只。
  【家畜品种引进】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部门引进优质西门塔尔种公牛、褐斯坦种以牛冻精25.06万支(其中良补冻精14.86万支)。外调肉用种羊5046只。拜城富康种猪场、新疆银铃皮业獭兔场利用自治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资金引进种猪54头、种兔1000只。
  【畜牧业良种补贴】 2010年,在自治区畜牧厅主持的2010年畜牧业良种补贴项目种公畜采购会议上,对经过畜牧厅鉴定认可的马、褐牛、牦牛、驴、德系西门塔尔牛、绒山羊、细毛羊、地方绵羊、专用肉羊(萨福克、特克塞尔、陶赛特、杜伯)、德国美利奴等良种公畜活体实行招标采购。阿克苏地区5个种畜场参加投标,其中地区山羊研究中心南疆绒山羊1085只、地区天山肉羊公司专用肉羊173只、阿克苏中天牧业公司专用肉羊45只、拜城种羊场中国美利奴623只、拜城鼎元牛业公司德系西门塔尔牛20头在采购会上销售一空。经过与会人员与畜牧厅相关部门积极沟通,为地区争取到良种补贴公畜1619头(只)。其中细毛羊623只,每只补贴800元;南疆绒山羊575只,每只补贴800元;专用肉羊265只,每只补贴1600元;德国美利奴126只,每只补贴1600元;德系西门塔牦牛10头,每头补贴7000元;牦牛20头,每头补贴3000元。共计获得良种补贴资金171.4万元。
  【启动拜城油鸡保护区项目】 2010年,拜城县政府发布《拜城油鸡保护令》,把黑英山乡和老虎台乡确定为拜城油鸡保护区,并设立保护标志。通过推行鸡苗直补、圈舍建设补贴等优惠政策,调动保护区内农牧民养殖积极性,保护区内饲养的拜城油鸡达6万余只。
  【黄牛冷配】 2010年,全地区完成黄牛冷配12.72万头,其中性控冻精冷配2355枚;生产液氮21603立升;推广冻精25.14万支。
  【种羊推广】 2010年,地区培育并推广种羊2498只其中绒山羊种羊1254只、肉用种羊,464只、细毛羊种羊350只、新疆羔皮羊种羊430只。引进肉羊种羊4738只,其中肉绵羊886只、肉山羊3852只。
  【动物屠宰检疫】 2010年,各县(市)设立定点屠宰场90个,其中牛羊55个、家禽21个、生猪14个,畜禽标识和检疫证回收、肉食品出场持证、屠宰动物记录达到100%,回收动物检疫证明133.59万张,回收畜禽标识和免疫耳标118.29万枚。动物屠宰检疫95.13万头只,家禽屠宰检疫228.26万羽,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兽药经营市场监管】 2010年,地区及县(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对35家兽药经营场所抽样60批次。上半年由于各地疫情频发,为规范兽药经营市场和经营行为,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7月召开地区兽药药政药检工作会议,培训参会的120名兽医诊疗人员。配合自治区做好阿克苏市屠宰场、交易市场的牛羊、禽蛋药物残留抽样检测工作,共抽样50份。地区随机在养殖场、屠宰场等抽样50份牛、羊、家禽、禽蛋等送检。2010年,全地区未发生畜产品安全监管事件。
  【动物标识佩戴工作】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取各种形式强化培训,保证各类动物标识佩戴器械及时到位。全年自治区给地区统一配备215把识读器、1158张IC卡、1200把耳标钳,订购发放48.7万枚二维码,5115本防疫档案分配就位,保证每个乡镇配置1把识读器。地区举办2次追溯体系培训班,保证顺利实施。全年动物佩戴耳标56.82万枚,其中牛23.79万枚、羊243枚、猪29.04万枚,地区所有牲畜全部佩戴耳标。
  【2010年畜牧业发展特点】 2010年,地区畜牧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一是实现畜牧业总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历史性突破。全年以保增长、保增收、保供给为主线,畜牧业总收入突破25亿元大关,达26.72亿元,比上年增加4.5亿元,增长20.25%;人均畜牧业纯收入876元,人均增收113元,是历史上畜牧业纯收入增加最多的一年。二是猪禽产业发展迅猛,出栏量和产能大幅提高,外向型生猪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年生猪出栏35.18万头,比上年增加7.83万头,增长28.63%;家禽出栏突破2000万羽,达到2047.39万羽,增长10.93%。猪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牛羊育肥出栏增加,保证城乡居民肉食品供应和畜产品安全。三是肉羊改良取得新突破。以同期发情、人工授精为主和胚胎移植等为辅的肉羊改良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全面应用推广,建立7个肉羊供种基地,初步形成自繁自育的肉羊良繁体系。全年肉羊改良33.53万只,其中肉绵羊26.32万只、肉山羊7.21万只。四是争取畜牧业项目取得新进展。12355户游牧民定居和5.8亿元牧区水利工程项目纳入自治区“富民安居”和“富民兴牧”两大工程,全地区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畜牧业项目资金2832.5万元,有效地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五是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新增畜牧专业合作社20家,示范带动养殖户1万余户。
  【扶贫帮困工作】 2010年,地区畜牧系统以“第八个扶贫周”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为对口扶贫帮困单位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四村改造庭院31户,投入资金9.3万元;为11户建成抗震安居房,投入资金4.5万元;春节、扶贫周期间慰问贫困户56户,发放慰问品价值6700元;全年在扶贫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11次,培训农牧民980人次;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活动中,畜牧兽医系统职工为青海省玉树灾区捐款1.01万元;开展金秋助学送温暖活动,捐助两名女大学生6480元。积极参与地区妇联和街道、社区开展的慰问贫困户活动,捐款及购买慰问品1111元;为共建社区阿克苏市林园社区捐助3000余元的电动车。
  【荣誉奖励】 2010年3月,沙雅县塔里木马鹿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2009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获得奖励资金10万元并配套1辆专用工作车。10月,沙雅县银龄皮业有限责任公司“兔老大”牌兔肉在新疆特色优质农产品交易展览展示中,获产品金奖。
  【增设机构】 2010年6月10日,阿克苏地区成立卡拉库尔羊基地畜牧兽医站,隶属地区动物疫病控制诊断中心管理,派驻库车种羊场,科级建制,核定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10名。主要职责是为库车种羊场提供牲畜免疫、诊疗,牲畜品种改良技术服务,草原和草地建设管理、监护,饲草饲料生产、加工技术服务,肉用种羊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等工作。阿克苏地区在地区实验林场、地区红旗坡农场分别设置畜牧兽医站,副科级建制,隶属阿克苏市畜牧兽医局管理,新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5名。7月,地区、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新和县畜禽品种改良站,股级建制,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0名,隶属新和县畜牧兽医局管理。
  【地区召开肉羊改良工作现场会】 2010年8月5日,阿克苏地区肉羊改良工作现场会在阿克苏召开。会议由地区行署副秘书长李文江主持,地委委员朱政、行署副专员李更生参加会议。地区各县(市)116名代表参加会议。
  【农业部畜牧业司领导在地区调研】
  2010年9月6~8日,农业部畜牧业司行业发展与科技处副处长黄庆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程广燕和周建华博士,在自治区畜牧科学院院长王力俭、畜牧厅畜牧处副处长卫新璞的陪同下,来地区开展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状况调研。调研组深入地区天山肉用种羊基地、温宿县萨瓦甫齐牧场和拜城种羊场,对地区细毛羊和绒山羊养殖规模、养殖品种、区域布局、养殖模式、养殖效益及存在的问题、收购、销售情况以及今后绒毛用羊养殖业发展思路、对策及政策需求进行详细调研。调研组对阿克苏地区绒毛用羊发展所做的成绩给予肯定,在全国细毛羊大滑坡时,阿克苏地区细毛羊数量、质量仍然有所提高,并创下南京羊毛拍卖市场连续七年全国羊毛拍卖价格、品质第一。专家针对阿克苏绒毛用羊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标准化规模养殖】 2010年,地区参加国家、自治区开展的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阿克苏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肉牛优势县,库车、温宿县被确定为全国肉羊优势县。地区2个规模化养殖场被确定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9个规模化养殖场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
  地区抓住国家、自治区扶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契机,争取国家奶牛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5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4个,自治区种畜场建设项目5个、保种场(区)建设项目2个、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项目2个、生猪养殖小区建设项目3个、肉牛养殖小区建设项目2个、种兔场建设项目1个。
  地区以满足城乡肉食品供应为目标,抓住牛羊肉价格不断上涨的有利时机,引导和鼓励养殖户开展牛羊育肥。全地区牛羊育肥出栏261.72万头(只),其中牛育肥14.95万头,羊育肥出栏246.77万只(其中羔羊当年育肥出栏116.6万只),满足市场供应。
  【争取项目和政策性补贴资金】 2010年,地区争取浙江省援阿项目,编制《2010~2020年浙江援阿项目建设规划》,总投资1.8亿元的畜牧业项目纳入地区规划。全年地区畜牧兽医局争取国家项目39个,到位资金2832.5万元,其中库车县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到位资金100万元;库车种羊场种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位国家投资150万元;争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4个,到位资金100万元;争取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5个,到位资金25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2个(阿克苏市、拜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到位资金590万元;国家绒毛用羊试验站2个,到位资金60万元;南疆绒山羊种羊场建设项目1个,到位资金240万元;卡拉库尔羊品种保护场建设项目1个,到位资金30万元;争取自治区财政支持现代畜牧良繁体系建设子项目18个,到位资金497万元;争取高标准饲草料地建设项目1个,到位资金240万元;争取地、县草原监理体系建设项目2个,到位资金80万元;争取少数民族地区动物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到位资金200万元;争取冷链体系建设项目1个,到位资金325.5万元。
  【奶业监管】 2010年,地区对辖区内3家乳品生产企业和18个生鲜乳收购站进行重点检查,对10个未申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收购站勒令关停,对已取得“两证”但没有按要求配备生鲜乳检测设备、运输罐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2个生鲜乳收购站责令限期整改,对8个收购站实行技术人员驻场制度。5个县(市)配备常规检测设备,具备开展生鲜乳常规理化指标和抗生素指标的检测能力。
  【畜牧科技培训】 2010年,地区畜牧管理部门围绕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畜牧业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454期,培训各类人员64122人次,其中牛改培训班10期,培训技术人员938人次;小畜品种改良培训班24期,培训技术人员3106人次;动物防疫、检疫培训班31期,培训4397人次;农牧民培训119期,培训31244人次;畜牧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及畜牧行业继续教育培训班7期,培训、鉴定470人次;畜牧业政策法规培训班16期,培训803人次;秸秆加工调制培训班40期,培训6544人次;科学养畜培训班208期,培训16620人次。以科学技术普及、科学思想宣传和农村稳定为主题,开展科技讲座261次,参加人员9777人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132次,2.88万人受益,发放科普宣传单10.62万份。
  【牧业信息】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局完成《信息快报》134篇,《牧业信息》53期,被阿克苏政府网采用123篇,被畜牧厅网上动态信息采用158条。地区畜牧兽医局每周对8县1市畜产品及原料市场价格进行调查,并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畜产品价格进行比较,发布畜产品价格信息42次。
  【职业技能鉴定】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局举办家畜繁殖、动物疫病防治、动物检疫检验等工种的鉴定6个批次,培训、鉴定人员385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337人次,取证率为87.5%。考务工作全部实行网上传输。完成地区第四周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举办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85人次(中级42人、初级43人),培训人员全部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正常的职称晋升。
  【家畜育种员星级评比】 2010年,全地区初评星级家畜育种员226人。其中8~10星级47人(10星级家畜育种员16人、9星级17人、8星级14人),5~7星级55人(7星级10人、6星级21人、5星级25人)。地区6名星级配种员获自治区2009年优秀星级配种员称号,其中10星级、9星级、8星级各2名。这是自治区畜牧厅第一次为基层畜牧工作者颁发的奖励。
  【推行免疫效果逐级考核制】 2010年,地区畜牧管理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的原则,加强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猪瘟、新城疫、狂犬病、布病、牛结核等人畜共患病疫情监测和免疫效果监测,并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结果作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考核决定性指标。地、县(市)两级疾控部门定期对农村散养户、规模化养殖场、交易市场、屠宰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进行监测和病原学样品采集,对全地区重大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和防控形势进行科学评估和预警分析,为科学防疫提供依据;地县疫控部门在春秋季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畜禽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并在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结束后21~45天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
  2010年,地区疫控中心开展了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各三次的集中监测,检测血清9306份,其中口蹄疫监测3507份、抗体水平合格3245份,免疫合格率为92.5%,免疫密度99%;禽流感监测3107份,抗体水平合格2778份,免疫合格率89.5%,免疫密度达到95.5%。新城疫监测2049份,抗体水平合格1398份,免疫合格率66.5%,免疫密度达到95.5%;猪瘟监测643份,抗体水平合格476份,合格率74.02%。县(市)也开展监测工作,检测血清34608份。
  ·动物防疫与卫生监督·
  【地区启动新的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信息系统】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部门为提高地区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信息数据报告的时效性和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发挥监测工作对科学防控的基础支撑作用,启动新的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信息系统。8月30日至9月2日地区及8县1市10名负责信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自治区举办的全疆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是全国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填报流程、规范以及修改审核、疫情信息分析方法。地区启动新的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信息系统运行后,可以及时搜索、处理和分析疫情数据,有效识别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提高地区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准确掌握疫情发生趋势和流行特点,发布预警报告,快速反应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确保疫情不发生扩散蔓延,减少经济损失。建立各个动物疫病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模型,实现疫情趋势分析、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的科学化、准确化,发挥监测工作对科学防控基础支撑作用。
  【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 2010年,地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一是根据地区的实际和自治区2010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实施方案,地区畜牧管理部门制定以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为重点的《阿克苏地区2010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实施方案》,实行集中免疫,月月补免。二是强化对孕畜、幼畜的强制免疫和补免工作,要求家畜100%免疫,登记并核查新出生的幼畜,及时补免;每年4月、10月,全地区统一开展集中补免工作。三是强化畜禽流动管理,准确掌握本地易感畜禽底数,规范和完善畜禽出、补栏申报制度和流动台账,及时对补栏畜禽进行补免并作好补免记录,确保流动畜禽一直处于免疫保护期内,对易感畜禽免疫状况实行有效的动态监管。四是强化对城乡结合部养殖区、养殖大户、畜禽贩运大户的动物防疫监管,建立养殖大户(场)、贩运户动物防疫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一周一检查。五是在畜禽转场或调运前15日进行一次强制免疫,降低流通领域发病风险。六是强化培训和管理,严格规范免疫程序、操作技术,确保免疫剂量和免疫密度,提高免疫质量。地区在每次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前,都对畜禽存栏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制定疫苗调拨、使用计划,将疫苗按冷链技术标准逐级运送至各县(市)、乡(镇)、村级防疫点。地区下发县、乡、村冷链技术标准,各县、乡都具备疫苗冷藏运输条件,部分村级防疫点也配备冰箱冷柜,保证疫苗质量和防疫效果。七是规范填写免疫档案和动物防疫证,推行畜禽电子标识。
  2010年,地区调运口蹄疫疫苗1724万毫升(其中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70万毫升、猪O型口蹄疫灭火苗174万毫升、O型—亚洲工型口蹄疫双价疫苗1120万毫升、牛羊口蹄疫A型活苗360万毫升)、禽流感疫苗1275万毫升(H5N1D疫苗652万毫升、H5—H9双价D疫苗623万毫升、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102.098万毫升),猪瘟疫苗208万头份,确保地区强制免疫工作顺利开展。全年全地区动物口蹄疫免疫1153.28万头(只),免疫密度99%;动物禽流感免疫2382.65万羽,免疫密度95.5%;其他动物疫病防疫1923.90万头(只)。
  【强化四大慢病监测和种畜检疫】 2010年,全地区共完成动物四大慢病检疫60023头(只),其中布病检疫28629头(只)、牛结核检疫27751头、马传贫检疫3003匹、马鼻疽检疫640匹(奶牛“两病”检疫37253头)。出场种羊检疫1868只、肉用种羊检疫2430只,推动动物四大慢病控制净化和种畜检疫工作,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部门先后派6人前往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学习PCR试验检测技术,为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打下了基础。地区兽医实验室可开展多种动物疫病的血清学抗体检测、寄生虫病常规检查诊断,并开展部分动物常见病多发病的PCR快速诊断;采取集中培训和以干代培等形式培训各县(市)实验室技术人员,对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比对试验考核,提高各县(市)兽医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推动兽医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开展,各县(市)都可以开展血清学实验和常见病的诊断,初步具备履行工作职责的实验室技术能力。地区畜牧兽医部门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完善各级实验室建设,使地区各级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技术员队伍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地、县10个实验室认证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地区动物疫病控制诊断中心按生物安全二级标准完成地区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检测实验楼建设,中心实验室可以开展血清学、免疫学、细菌学、分子生物学试验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满足南疆地区动物疫病诊断和畜产品安全检测要求,提高地区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储备】 2010年春季、秋季,地区畜牧兽医部门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察,重点检查防控物资是否按照标准储备、县财政是否拨付物资储备专项资金、储备库管理是否规范等。通过检查,各县(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质储备充足,部分县在乡(镇)也建立储备库。
  【完成自治区下达的采样监测任务】
  2010年,地区畜牧管理部门按照自治区免疫监测方案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自治区监测任务的采集送样工作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地区按照自治区追加的监测方案,按时完成监测、送样、结果上报工作及各类业务统计、总结、动物疫病监测报表和动物疫情信息报表上传报送工作。
  【规范动物产地检疫】 2010年,根据自治区年初确定动物产地检疫开展面达到80%、进场交易动物持证率达到100%的目标要求,地区确立规范动物产地检疫为2010年工作重点。要求各县(市)健全制度、明确责任,落实临床健康检查、规范出证程序、落实一畜一证、合理界定检疫有效期限、统一检疫印章、统一验讫印章等六个方面规范检疫工作。统一刻制全地区乡(镇)检疫专用章87枚、进场动物检疫验讫印章49枚。各县(市)定时、定人,依规检疫。从检查情况看,农户基本能够就近找到检疫人员报检,检疫人员定时进村入户实施检查。
  加大动物防疫监督行政执法力度,2010年,各县(市)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9起,罚没金额25.4万元。开展动物产地检疫296.73万头(只)、家禽产地检疫278.26万羽。地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动物检疫收费成为一些基层乡站主要经费来源。
  【动物检疫证章管理】 2010年,地区制定动物检疫证章管理暂行办法,将证章、标识管理和使用作为衡量各县(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各县(市)做到证章专人、专库、专账管理,详细登记领取单位(人)、时间、名称、数量、起止号码等信息。全年,地区向各县(市)发放各类证章17859本,其中“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451本、“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40本、“运载工具消毒证明”368本、“动物产地检疫证”1.3万本、“动物产品合格证”4000本。
  【公路动物防疫监管】 2010年,地区各公路动物检查站查验运输畜禽车辆9008辆次,检查牲畜104万头(只)、家禽56.42万羽、动物产品2859.7吨。检查无证运输和证物不符车辆361辆次、牲畜24444头(只),对检查出的牲畜责令补检、重检和隔离,隔离确实无症状后方放行。全年调运备案牲畜79批次,牛4694头、羊16130只、其他牲畜1195头(只)。对地区境内调运其他地州的雏鸡,由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直接监管和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全年调往和田、喀什、克孜勒苏等地州雏鸡243批125.82万羽。
  【建立动物疫病预警测报网络】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加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力度,在农村、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动物诊所、养殖场建立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全地区初步建立动物疫情预警测报网络,对于及时发现、扑灭、控制动物疫病具有重要意义。
  【村级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 2010年,地区在各县(市)集中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后统一参加国家动物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资格证的方可聘为村级动物防疫员。2010年,全地区1173名村级防疫员通过培训考核取得自治区村级防疫员资格证书。为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提高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落实县(市)财政每月给村级防疫员400元补贴的政策。除温宿县以外,其他县(市)都为村级防疫员购买养老统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后顾之忧。
  【《动物防疫法》宣传】 2010年3月,地区畜牧兽医部门集中开展《动物防疫法》的宣传教育月活动。出动宣传车100多车次,设立宣传咨询台200个,制作宣传板报200块,悬挂横幅200条,张贴宣传标语5000条,发放宣传单7.5万份、宣传录音磁带540盘,受教育人数10万余人次,其中有4个县政府下发学习通告、通知,宣传覆盖率达100%。地区组织、抽调各县(市)优秀人员参加自治区举办的《动物防疫法》知识竞赛,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
  【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培训】 2010年7月,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联合举办3期动物检疫员培训班。农业部、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专家主要讲授《动物防疫法》及6个动物检疫配套规程,对562名培训考试合格的检疫员由自治区兽医局、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发证书。通过培训提高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工作水平,为开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草原监理·
  【草原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2010年,地区草原监理部门开展《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地区性法规宣传活动。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和墙报、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社会广泛宣传草原监理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全地区各级草原监理人员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多角度组织乡、村畜牧兽医人员对农牧民进行宣传,重点向基层农牧区领导干部特别是乡、村、社区领导干部宣传草原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全地区累计召开各类宣传、动员大会22次,演讲16次,电视宣传32次,制作板报22个,拍摄宣传图片140幅,张贴宣传标语3491幅,出动宣传车126辆次,印发宣传资料13.61万份,地区及各县(市)草原监理所投广播稿件145篇,全地区受教育人员128.65万人,覆盖率90%。
  【查处草原违法案件】 2010年初,地区加强对县(市)重要草场、药材产区、石油开发区及矿区的检查巡逻。查处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草原执法力度。据统计,全年地区各县(市)草原监理机构查处各种违法案件19件,破坏草场总面积206.67公顷。结案18件,通过查处草原违法案件,有力保护草场资源和草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草畜平衡工作】 2010年,各县(市)依据阿克苏地区制定的《阿克苏地区草原禁牧休牧及草畜平衡工作实施方案》,本着生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禁牧与大力发展科学舍饲圈养相结合,宣传教育和强制禁牧并重,项目带动、科技服务和重点支持的原则,全年全地区禁牧休牧17.77万公顷,划区轮牧15.2万公顷,发放草畜平衡卡4267张。
  【征占及临时使用草原管理】 2010年,全地区受理审核征占草原用地7件,受理审核、审批临时使用草原用地70件,全部按照办理权限进行审核上报或审批。在石油征占用地、临时使用草原方面,地区草原管理部门配合地区油管部门做好油气资源开发工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草原药用植物管理】 2010年,各县(市)采取禁采、轮采和封育等措施保护甘草和麻黄草,检查采挖、收购草原药材的各收购厂家及个人。同时对各县(市)上报的草原药材采集计划汇总后上报给自治区草原监理所。
  【第二次天然草原资源调查】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完成第二次天然草原资源外业调查工作。此次草原资源调查按实施方案分为前期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复查验证、野外复查、提交成果等六个阶段。时间跨度为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其中外业调查是草地资源遥感调查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探求草场自然、经济特性和查明草场资源数量、质量必不可少的工作阶段。
  7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地区草,原工作站、县(市)草原工作站联合开展地区天然草原资源野外调查,历时58天,先后有6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参加,行程3.5万千米,野外测定样地1750处,拍摄样地的植物群落景观照和工作照7812张。利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现有资料,对地区草地资源开展全方位野外调查,基本查清地区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格局与生产潜力等,为地区合理开发天然草原资源、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草原建设,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生产及确定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向等提供更为科学、客观、准确的依据。
  【草地生产力监测】 2010年,地区举办草地生产力监测培训并完成农业部下达的29个草地生产力监测点任务。监测库车、温宿县退牧还草围栏禁牧休区天然草场。监测数据表明:库车县2010年退牧还草围栏工程区内草原植被平均盖度为32.5%,鲜草产量为1053.5千克/公顷,分别比上年提高33.3个百分点和增加229千克。温宿县退牧还草围栏工程区内草原植被平均盖度为35%,鲜草产量为4130千克/公顷,分别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和增加2928千克。
  【草原虫鼠害常规调查】 2010年,地区草原工作站组织各县(市)草原站业务技术人员对全地区草原新老虫鼠害区进行常规普查及优势种虫鼠害区的定点定位调查。地区草原虫鼠害危害面积16.2万公顷,其中虫害5.53万公顷(蝗虫3.33万公顷、天幕毛虫2.2万公顷),鼠害10.67万公顷;虫鼠害严重危害面积1.84万公顷,其中虫害0.4万公顷(蝗虫0.33万公顷、天幕毛虫0.11万公顷),鼠害1.4万公顷。基本摸清地区草地虫鼠害动态。
  调查组对阿瓦提县2个监测点、新和县2个监测点、沙雅县8个监测点及阿克苏市2个监测点鼠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运用夹日法、洞口统计法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在14个监测点,取样点48个,布夹1400夹次,捕鼠94只。通过实地调查,确定2010年春季地区平原草地上鼠害危害面积10.67万公顷,其中沙雅县3.67万公顷、新和县1万公顷、阿克苏市1.47万公顷、阿瓦提县28.7万公顷、库车县1.67万公顷;严重危害面积1.4万公顷,其中沙雅县0.67万公顷、阿克苏市0.2万公顷、阿瓦提县0.2万公顷、库车县0.33万公顷;印度地鼠危害面积2万公顷,严重危害面积0.67万公顷。
  根据调查人员的实地调查和走访农牧民确定,2010年地区草场蝗虫危害面积为3.33万公顷,严重危害面积为0.33万公顷。调查组先后对温宿县的确普力克草场、库那吐孜草场,拜城县的白沙嘎草场、阿合布拉克草场和库车县的扎得嘎草场进行虫害调查,摸清蝗虫动态。地区山区草场虫害发生面积3.33万公顷,其中温宿1.67万公顷、拜城0.67万公顷、库车1万公顷,严重危害面积为0.33万公顷,其中温宿0.17万公顷、拜城0.1万公顷、库车0.07万公顷。
  【牧草种子市场检查】 2010年,地区草原站与县(市)草原站牧草种子执法人员组成检查组,深入农村集贸市场,对牧草种子经营市场进行清理、整顿。重点检查牧草种子销售点经营、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的行为和违法违规经营销售行为。对于个别农民销售自产自销牧草种子行为采取批评教育和没收种子的方式进行处理。
  【草原建设】 2010年,地区畜牧管理部门多措并举,加强草原建设。督察退牧还草项目。配合自治区、地区做好退牧还草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和修改,按照国家确定的目标、年度建设计划编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的计划实施。针对饲草料科研及生产现状,编制阿克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饲草料地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09~2020年)、阿克苏地区2009~2010年牧区草料地建设计划、阿克苏地区牧场建设规划、阿克苏地区草原监测项目等。协助地区水利部门完成地区牧区水利及饲草料地建设规划,为地区天然草原保护和合理建设利用提供基础、可行的技术方案。
  【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建设】 2010年,地区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项目建设总任务55千米,其中乌什县30千米、温宿县25千米。温宿、柯坪两县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要求,实施项目建设。地区对项目建设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监督、检查。全年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项目建设45.7千米,其中人工打草28.7千米、化学除草17千米。
  【草原防火工作】 2010年,地区加强草原防火工作。春季、秋季草原防火期,严格实行24小时草原防火值班制度和火前报告制度,提前检修、维护防火设备。保证车辆及通讯畅通,地、县(市)做好应对一切突发火灾的应急准备,每月按时向自治区上报火灾统计报表,执行零上报制度。在防火期内,地、县(市)草原防火办公室对库车县、沙雅县高芦苇草场区及石油勘探作业区,阿瓦提县和田河附近草原火险较高区域开展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排查。全年地区开展草原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排查10次,未发生草原火灾。
  ·动物饲料·
  【饲料法规宣传和培训】 2010年,地区饲料行业管理办公室举办饲料生产企业和饲料经营企业的饲料法规培训班,参加培训260人次。培训内容有国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农业部《饲料生产企业设立条件审查办法》、《饲料标签标准》和《饲料卫生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幻灯图片讲解饲料生产、经营中易出现的错误,使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能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加强行业自律,倡导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守法。
  【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年审】 2010年,地区饲料行业管理办公室对辖区内的130家饲料经营企业进行年度审查;对37家取得“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的饲料生产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其中34家饲料生产企业通过年度备案,3家企业未通过年度备案(一家停产2年、两家不参加年审)。根据农业部《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审查地区3家单一饲料生产企业申报的《饲料生产企业设立申请书》及《饲料生产企业产品备案表》,受自治区饲料行业管理办公室的委托,组织专家对上述企业进行设立条件现场审核。为符合要求的企业颁发自治区“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
  【执法检查】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部门开展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34人次,出动执法检查车辆135辆次,发放饲料宣传单1200份,检查饲料生产企业50家、经营企业56家、养殖户(场)56户(家);查处无证、无号、无标签产品9个。重点检查饲料生产企业有否超范围生产,原料购入和使用情况,使用的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及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的相关许可证明及标签,企业生产、销售、产品留样、产品检验记录,人员上岗等制度执行情况。要求饲料生产企业落实生产记录、产品留样观察等可追溯制度。检查经营企业经销产品的相关证明及产品进货、销货台账的建立,经营产品“三证”、标签是否齐全、有效以及年度备案情况。检查养殖场(户)养殖场用药、用料情况,做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通过检查,要求3家企业限期整改。自治区检查组对地区饲料行业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尤其认为地区在企业档案管理、服务理念方面的做法、经验值得全疆学习。
  【饲料产品标签检查】 2010年8月,地区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检查7家配合饲料生产企业和28家单一大宗饲料生产企业,其中7家配合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71个,标签合格71个;6家浓缩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19个,标签合格19个;28家单一大宗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29个,标签合格28个。通过动物饲料产品标签检查,推动地区饲料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饲料标签》标准,消除饲料产品质量隐患。
  【饲料生产企业使用皮革蛋白粉检查】 2010年9月,地区饲料行业管理办公室按照自治区饲料行业管理办公室转发农业部《关于开展非法制售皮革蛋白粉等皮革碎料制品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精神,成立督察小组,检查辖区内7家配合饲料生产企业。检查组从原料进货记录,到生产加工环节,以及原料库房、配方制作等逐一进行认真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阿克苏地区饲料生产企业没有使用皮革蛋白粉动物源性饲料。
  【饲料抽检】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全地区饲料进行定期抽检,抽取31家饲料生产企业饲料样品62份,其中合格59份,合格率95%,接收委托检验饲料样品38份。承担自治区兽药饲料监察所和农业部抽检任务,从饲料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养殖户不同环节进行抽样检查,按时完成自治区下达饲料抽检任务。其中送检的样品中对反刍饲料中瘦肉精检测72个批次,饲料中三聚氰胺检测75个批次;检测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呋喃唑酮、孔雀石绿、苏丹红、氯霉素、盐酸氯丙嗪等项目65个批次;检测样品中苏丹红项目10个批次。检测结果显示,地区饲料达标合格。
  【饲料中三聚氰胺监测】 2010年9月,地区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防止三聚氰胺问题奶粉流入饲料行业,遏制向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违法行为。地区组织技术人员,普查地区6家配合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109个产品。抽检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检测结果表明地区饲料产品中均不含三聚氰胺,为合格产品。
  【生产使用饲料混合油调查】 2010年10月12日,阿克苏地区饲料行业管理办公室对辖区内6家配合饲料生产企业使用油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逐一调查油脂原料品种、来源、用量以及进厂质量把关情况,抽取9个油脂原料样品,送达自治区兽药饲料监察所检验。
  【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电子信息化建设】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把全地区7家配合饲料、30家单一饲料生产企业和128家饲料经营企业的基本信息录入电脑,建立完备的阿克苏地区饲料行业生产、经营企业电子档案,为加强对地区饲料行业的监管奠定基础。
  【饲草料种植和加工】 2010年,地区加大人工草场种植面积,在新开荒地和新植果园种植苜蓿。2009年末,人工种草(苜蓿)保留面积3.52万公顷,2010年初,保留面积3.45万公顷。
  2010年,新增苜蓿面积0.49公顷,苜蓿保留面积3.9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99%;全地区推广林果地、棉花地等间作套种和大田种植饲用甜菜、饲用胡萝卜1.75万公顷,全年制作青贮饲料184.11万吨。全地区储备饲草406.81万吨,畜均927千克;储备料55.09万吨,畜均113.6千克,完成冬季畜均储备草料300千克、畜均100千克任务。
  【科学养畜技术培训】 2010年,地区畜牧兽医部门在推广科学养畜技术,抓好科学养畜示范村、示范户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科技之冬活动,以科学养畜示范村、示范户为培训重点,以先进、实用的科学养畜技术为培训内容,采取理论知识与奶牛、肉羊、家禽科学饲养及疫病防治实践结合的方式,加快地区科学养畜步伐。地区及各县(市)举办专题培训20余期,技术人员负责授课,培训80个科学养畜示范村民小组、2300户示范户、2600名村级防疫员。地区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建设科学养畜示范户的基本资料信息库,用科学养畜技术引导农牧民致富,使示范户、示范村真正发挥科学养畜、安全生产的示范带头作用。

知识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阿克苏年鉴.2011》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扶贫开发、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等30个类目,反映了2010年度阿克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阿克苏年鉴》(2011年卷)分为30个部类: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环境保护·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经济监督与管理;贸易流通;银行·保险·证券;旅游业;财政·税务·审计;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社会民生;县市概况;农一师阿拉尔市;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祁和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