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残疾人联合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2026
颗粒名称: 阿克苏地区残疾人联合会
分类号: D669.69
页数: 3
页码: 138-140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2010年阿克苏地区残疾人联合会情况包括残联系统对口援疆工作、残疾人康复工作、残疾人就业等。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残疾人 联合会

内容

【残联系统对口援疆工作】 2010年,地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地区残联)党组、理事会贯彻落实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国残联、自治区残联、地委、行署的总体安排,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对口援疆工作范围,成立地区残联援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自治区残联领导的带领下,与浙江省残联进行了项目对接,得到对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地区残联指导各县(市)残联主动和当地发改部门协调,争取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对口支援总体规划。2010年,库车县将残疾人康复中心、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等项目列入对口支援规划。
  【残疾人康复工作】 2010年,地区残联与地区财政局联合下发《阿克苏地区贯彻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关爱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的实施意见》。项目启动以来,落实康复救助配套资金60万元,自治区59.6万元的项目经费下拨到位;地区残联聋儿语训中心被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聋儿康复协调组确定为福利彩票公益金定点聋儿康复机构,地区残联康复训练指导中心被中残联确定为国家抢救性康复项目脑瘫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启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筛查工作,与地区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2009年度自治区“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的通知》,确定7家定点手术医院;与地区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阿克苏地区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及配套实施办法的通知》,落实救助经费16.37万元;举办国家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助听器捐赠活动,中国聋儿康复项目办为地区残联聋儿语训中心5名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聋儿捐赠价值17.8万元的助听器。完成2010年残疾人康复任务。筛查白内障患者1100名,实施复明手术890例;验配低视力助视器120个,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8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84名;聋儿机构康复训练和培训聋儿家长各30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17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20名,肢体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50户,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60名,精神病患者防治康复免费门诊及住院治疗391名;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阳光助行工程”,为100名残疾患者配发了轮椅车;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安装假肢及取型60例,装配矫形器24例,辅助器具供应1305件;配合自治区康复中心听力技术小分队为40名成人听力障碍患者免费装配助听器,地区及各县(市)均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全地区落实康复专项经费199.8万元。
  加强康复机构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实现在20%的社区、15%的乡(镇)建立残疾人康复训练站(点)的目标,有80个康复站配备了康复训练设备并正常开展工作;沙雅县投入30万元为2个康复中心、10个乡镇、30个重点村的训练站(点)配备了康复设备;库车县投入20万元为4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站;拜城县投入10万元为4个乡(镇)及县康复中心配备康复训练器材;自治区残联配发的6套康复设备全部发放相关县(市);地区残联投入18万元为聋儿语训和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购置教学设备及康复设备,解决了聋儿语训中心、辅具资源中心及康复训练中心工作场地不足问题,为推动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
  残疾人康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0年,乌什县、温宿县和沙雅县通过中国残联/嘉道理社区康复服务合作项目、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县和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的终期评估和创建工作,阿克苏市完成精神病防治三年试点工作任务,项目资金216.5万元和地区配套资金25万元全部落实到位。
  【残疾人就业】 2010年,地区各级残联贯彻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和中央、自治区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全年完成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581人,有578人取得初级以上资格证书,其中地区残联在地区技工学校举办1期计算机中级培训班,对40名残疾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利用“科技之冬”活动,对4801名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能,提高了残疾人依靠科学技术致富的能力;征收残疾人保障金1237.7万元,436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乌什、库车、拜城等县(市)做好农村富余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101名残疾人实现转移就业;库车县、新和县、沙雅县、阿克苏市在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主动与地税部门协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保障金征收创造条件。2010年,库车县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00万元,沙雅县征收10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和县、阿克苏市连续几年超额完成任务,柯坪县和乌什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均超额完成保障金征收任务。地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经验和做法在自治区残疾人就业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并在《中国残疾人工作通讯》刊登。
  【残疾人扶贫】 2010年,地区及各县(市)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地区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做到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确保残疾人扶贫工作整体推进。做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自治区残联下达的37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地区及各县(市)落实配套资金,把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纳入到抗震安居工程之中,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确保工作质量。各县(市)通过抗震安居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改造2360户农村残疾人危房。累计投入128.5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沙雅县、乌什县、库车县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作用发挥明显,辐射效果好。全地区共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9个,向自治区申报自治区级扶贫基地3个。地区及各县(市)组织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节日慰问送温暖活动,全地区累计慰问残疾人560户,发放慰问金25.78万元。
  【残疾人社会保障】 2010年,地区做好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地区有4612名城镇残疾人和14745名农村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好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地区98%以上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低保的农村残疾人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个人应缴费部分全部由民政、财政部门承担。配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拜城县、温宿县、乌什县、柯坪县几个试点县均制定了对重度残疾人由县财政代缴其全部最低标准的优惠政策,共有12126名残疾人得到了实惠,60岁以上残疾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做好“阳光家园计划”工作。贯彻自治区残联“阳光家园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地区确定阿克苏市为残疾人机构托养工作试点县(市),拜城、阿瓦提、库车县为居家托养试点县。阿克苏市积极探索残疾人托养新路子,利用街道和社区现有资源,开展机构托养工作,受到残疾人和自治区残联领导的好评;拜城县积极探索残疾人托养工作新模式,米吉克乡和康其乡采取政府划拨土地,以“地”养“人”的办法开展集中托养,解决了多年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
  【残疾人教育】 2010年,地区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做好残疾人特殊教育工作。全地区适龄残疾儿童2248人,随班就读残疾学生1860人,入学率达到85%。2010年,全地区对在校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政策,开展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通向明天——交通银行助学项目及各县(市)开展一次性补助共计12.3万元,受益人数达154人。温宿县残联为贫困残疾学生举行补助金发放仪式,出资2万元,救助13名大中专残疾人子女和残疾人学生。各级残联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残疾考生参加中、高考录取工作,2010年全地区参加高考的残疾学生有34人,达到分数线并被录取15人,录取率达到100%。
  【残疾人宣传工作】 2010年,地区各级残疾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力度。抓好全国助残日、肢残人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宣传。各级残联召开座谈会23次,发放宣传单5万余份,出动宣传车120多辆次,走访慰问残疾人320人次,发放慰问金6.8万元。做好地区电视台《一周要闻》手语电视节目和阿克苏人民广播电台《在同一片蓝天下》残疾人广播专题节目播出工作,成为聋哑人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做好信息报送工作。2010年,在《阿克苏政情》、《阿克苏信息快报》、《阿克苏日报》、《新疆经济报》、自治区《残疾人工作通讯》、中残联网站等媒体共刊登反映阿克苏残疾人事业的信息、图片和稿件约80余篇(幅)。做好《中国残疾人》、《三月风》杂志征订、宣传工作,改版《阿克苏地区残疾人工作通讯》,扩大发行面。
  【残疾人文体工作】 2010年,地区、县(市)残联均建立了残疾人文化活动室,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新华书店设有专门的盲文阅览室,并定期向残疾人开放。地区组队参加自治区举办的第五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共取得52枚奖牌,奖牌数位居全疆各参赛队第三名。库车、沙雅、乌什、温宿等县的残疾人艺术团长年活跃在基层,丰富了基层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残疾人维权工作】 2010年,地区及各县(市)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1个,聘请律师11人,为36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接待来信来访残疾群众131余人次,办结率达90%,满意率达98%以上。地区残联坚持领导接待日活动,为来访群众解决1.8万元交通、医疗等费用问题。加快推进城市无障碍建设步伐,由城建、残联、民政、老龄委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无障碍设施检查组,不定期深入城市街道、公共场所、检查公用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对不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坚决不予验收,有效解决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难的问题。阿克苏市城市道路、公共场所全部实现无障碍,建成阿克苏市世纪广场、小南街等标志性无障碍建筑场所。全地区现有盲道约278千米,无障碍坡道1797处。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 2010年,地区各县(市)按照《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逐条进行落实。地区各级残联换届后,残联领导班子更加健全,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得到增强。各县(市)加大对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为乡(镇、街道)、村(社区)统一购实电脑、办公桌、档案柜等办公设备,落实办公场所,为乡(镇)、村(社区)残联解决1000~3000元不等的办公经费,对残疾人专职委员会在交通、电话、误餐费等方面给予补助,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新和、库车、沙雅等县加强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管理,将残疾人专职委员纳入本单位统一考核管理,并实行末位淘汰制。经过努力,地区8县1市残联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基本达到中国残联、自治区残联关于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规范化达标的要求。地区残联2009年向自治区残联申请达标验收。2010年末,地区有5个县(市)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
  【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 自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启动以来,投入9万余元资金购买办证专用计算机、打印机等办证设备,落实办公场所。至2010年末,全地区共换发残疾人证37057本,办证率达到37%。
  【残疾人工作者培训】 2010年,地区各级残联先后选派38人次参加中国残联、自治区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干部培训班。地区残联举办残联理事长及业务骨干培训班8期,累计培训残疾人工作者人160次;县(市)残联举办培训班34期,培训残疾人工作者226人次。重点加大康复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选派11名康复业务骨干参加全国、自治区康复培训班;地、县(市)残联累计举办康复业务骨干及康复协调员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300人次。地区、县(市)均成立残疾人专门协会,并做到“场地、人员、经费”三落实。地区及各县(市)为协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县(市)每年不少于2万元,地区不少于5万元。

知识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阿克苏年鉴.2011》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扶贫开发、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等30个类目,反映了2010年度阿克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阿克苏年鉴》(2011年卷)分为30个部类: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环境保护·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经济监督与管理;贸易流通;银行·保险·证券;旅游业;财政·税务·审计;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社会民生;县市概况;农一师阿拉尔市;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裴爱龄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阿克苏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