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唐朝时期的安西都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748
颗粒名称: 三、唐朝时期的安西都护
分类号: K820.845
页数: 3
页码: 513-5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唐朝时期的安西都护的情况,包含了战功卓著的安西都护郭孝恪,足智多谋的都护唐休景等。
关键词: 唐朝 都护 龟兹

内容

(一)战功卓著的安西都护郭孝恪
  安西都护府都护郭孝恪(?~648)唐太宗时的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隋末跟随李密,后投靠唐,朝,被封阳翟郡公。后官升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唐将侯君集率军平定麹文泰和西突厥的分裂叛乱,攻破高昌,并在高昌地区设置西州及安西都护府,郭孝恪被任命为安西都护和西州刺史。
  贞观十八年(644)焉耆王投靠西突厥,梗阻丝绸之路北道,安西都护郭孝恪即请准朝廷,讨伐焉耆王的,分裂行为。西州道行军总管郭孝恪率军伐焉耆,郭孝恪以焉耆王弟栗婆准为向导,日夜兼程,浮水而渡博斯腾湖,突击焉耆城,擒焉耆王龙突骑支,立栗婆准为王。贞观二十一年(647),龟兹王杀栗婆准,栗婆准族兄薛婆阿那支与西突厥勾结,郭孝恪与阿史那社尔共同击败龟兹,第二年俘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唐政府将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郭孝恪留守龟兹城,龟兹国相那利突袭安西都护府,郭孝恪与儿子郭待诏战死于龟兹城内。
  唐王朝将安西都护府迁于龟兹,当时龟兹、于阗、疏勒和碎叶统称为安西四镇,成为唐王朝统治西域的重要军事据点。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加强了唐王朝对西域的统一。龟兹成为唐王朝与西方联系的枢纽和向周边诸国炫耀国威的窗口,也成为统治西域诸国的政治、军事基地。郭孝恪作为安西都护,维护统一,坚决打击分裂活动,最后战死龟兹。他的爱国精神昭示后人,他的业绩青史永存。
  (二)足智多谋的都护唐休景
  唐休璟(626~712)武周时戊边名将,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京北始平(陕西兴平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任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当时吐蕃攻占安西四镇,梗断丝绸之路。唐休璟到龟兹任安西副都护后,请求朝廷收复四镇,武后从之,遣王孝杰和阿史那忠节出兵,并收复安西四镇。武则天圣历二年(699)迁为凉州都督,与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的数万人在凉州大战,六战六胜迫使吐蕃请和。武则天长安三年(703),西突厥乌质勒攻安西,唐休璟因了解安西情况,为武则天出谋划策,并取得成功,后任尚书太子右庶王,唐中宗时擢为辅国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酒泉郡公,公元712年去世,享年86岁。
  唐休璟熟悉西域,对西域各地的山川地理、要隘障塞都能说出来,因此常率军出师西域而且每战必胜。他从垂拱初年开始,到西域任副都护,屡建战功,六年后,被朝廷提拔为安西都护。为唐朝对西域的统治、巩固安西都护府做出了贡献。
  (三)爱国戍边光照史册的都护郭元振
  郭元振(656~713)唐朝名将,安西都护府大都护。郭元振名震,字元振,18岁举进士,受武则天信赖,,万岁通天元年(696)出使吐蕃,与吐蕃据理力争,坚决不让安西四镇及西突厥十姓之地。大足三年(701)任凉州都督,神龙年间(705~707)出任安西都护府任大都护。郭元振在凉州和安西期间,屯田积谷,强兵足食,着力调整突骑施与唐朝的关系,使西域得以安定。先天元年(712)为朔方军大总管,新建丰安、空远等城,并加强守围,后又调到兵部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为代国公。同年唐玄宗进武骊山检阅将士,因军容不整,差点被斩,后被流放新州。次年起为饶州司马,随后郭元振悒悒不乐半途病逝。
  郭元振任安西大都护期间,突骑施部乌质勒、娑葛与西突厥贵族之间既有深刻的政治矛盾,又有民族矛盾。郭元振深知其内幕,以政治家的远见,向唐朝政府建议巩固边防、加强民族团结、抵制吐蕃分裂势力的策略,“娑葛与阿史那阙哲忠节不和,屡相侵掠,阙哲兵寡弱,渐不能支,元振奏请追阙哲入朝宿卫移其部落于瓜、沙等州安置制从之”唐政府同意并让阙哲入朝。当阙哲行至播仙城时,与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相遇,,周以悌对阙哲说:“国家以高官厚禄待君者,以君统摄部落,下有兵众故也。今轻身入朝,是一老胡耳,在朝之人,谁复喜见?非唯官资难得,亦恐性命在人。今宰相有宗楚客,纪处纳,并专权用事,何不厚贶二公,请留不行,仍发安西兵并引吐蕃以击娑葛。”阙哲立刻勒兵攻陷于阗故城,掳掠金宝及人民派人携重金纳贿宗楚客,纪处纳。郭元振闻讯痛斥破坏统一的卖国行径说:“今忠节乃不论国家大计,其欲为吐蕃作方导主人,四镇危机,恐从此启。顷绿默啜宪陵,所应处兼四镇兵士,岁久贫赢,其势未能得为忠节经略,非是突厥施也。忠节不体国家中外之意,而别求吐蕃。吐蕃得志,忠节则在其掌握,若为复得事汉?往年吐蕃于国非有恩有力,犹欲争十姓四镇;今若效力树恩之后,或请分于阗、疏勒,不知欲以何理抑之。”郭元振揭露了引狼入室的分裂分子对国家民族造成的危害,他维护国家统一爱国之心,永远光照世人。
  郭元振作为唐王朝驻安西都护府的大都护,他既是都护又是将士,肩负着唐王朝对西域的统治,为守卫西域而战,著有文集20卷,主要谈的是用兵之术。是一个爱国都护,其戍边业绩光照史册。
  (四)名垂青史光照史册的守边英雄郭昕
  郭昕,建中二年(781)秋七月被唐政府由四镇节度留后擢升安西都护府副大
  都护。建中二年,郭昕与伊西、北庭节度使曹令忠遣使入朝,德宗诏曰:“四镇,二庭,统西域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国朝以来,相与率职。自关陇失守、王命阻绝,忠义之徒,泣血固守,奉遵朝法,此皆侯伯守将交修共治之效,朕甚嘉之..昕可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而《资治通鉴》建中二年(781)“北庭、安西自吐蕃陷河陇隔绝不通,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四镇留后郭昕帅将士闭境拒守,数遣使奉表,皆不达,声问绝者十余年;至是遣使问道历诸胡自回纥中来,上嘉之..以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赐爵武威郡王,将士皆迁七资”。贞元三年(787),唐高僧悟空至安西时,见“四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散骑常侍安西副大都护兼御史大夫郭昕”。
  安史之乱后,安西一地,万里孤悬,中原阻绝,东有吐蕃,西有大食,北有游牧各族,纷纷拢攘。安西境内,番汉杂处,粮断饷绝,军疲民贫。安西都护,守边英雄郭听受命于危难之时,以少有的谋略和智慧,团结西域各族,克服千重困难,军民团结,坚守西域30多年,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英雄史篇。安史之乱后,道路被隔绝,郭昕仍坚守大唐西境,各烽燧士卒、以戍边守土之忠诚,英勇坚守在大漠茫野中,警戒着吐蕃军队的入侵,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守护西域30多年,与吐蕃贵族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战斗,其壮举可歌可泣,是一曲以少胜多、艰苦卓绝、光照后世的战歌。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