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都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74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都护
分类号: K820.845
页数: 8
页码: 508-5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名人都护的情况,包含了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东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唐朝时期的安西都护。
关键词: 都护 名人 龟兹

内容

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龟兹的乌垒设置西域都护府,西汉政府共派有18任西域都护,从西汉第一任西域都护郑吉到西汉最后一任西域都护李崇,历时8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为西域统一事业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西汉政府初期西域都护在西域屯垦戍边,守卫着祖国疆土,置生死于不顾,捍卫祖国统一。随后由于王莽篡夺汉政权,中原政局不稳定,匈奴乘机在西域各地蠢蠢欲动,丝绸之路梗塞,西域局势不稳定。永平十六年(73),汉明帝遂命将帅北征匈奴,取尹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从而重新打通西域通道,丝绸之路再次畅通。永平十七年(74)东汉政府再次派都护和校尉驻守西域都护府,首任都护陈睦将西域都护府移至龟兹。龟兹人口多,水资源丰富,有库车河和渭干河灌区,宜于发展农业,农业发展促进龟兹经济发展,使龟兹成为当时西域诸国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邦国之一。东汉政府的西域都护在龟兹继续屯田戍边,为促进龟兹经济发展、维护西域的稳定统一做出了贡献。三国时期曹魏政府继续加强对西域龟兹的控制,魏晋南北朝近4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各族人民渴望统一,唐朝廷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重新统一西域,随后在龟兹设立安西都护府,并派都护、节度使守边护国,主持唐朝廷在龟兹乃至西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守护西域辽阔疆土。从西汉到唐朝1200多年的历史中,无论是西域都护校尉,还是安西都护和节度使,他们为维护祖国的疆土,远离故土,置生死于度外,成为光照史册的民族英雄。
  一、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
  西汉,著名的都护有郑吉、韩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建、但钦、李崇。从首任都护郑吉到最后一任都护李崇,历时80多年。西汉政府将西域都护府设在龟兹边防重镇乌垒后,为巩固对西域的统治,历任西域都护开始在龟兹屯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巩固了祖国统一,保卫西域领土。特别是都护段会宗,八赴西域,75岁高龄仍奔波于西域,每当危难到来时,不顾个人生命安全,为国效力,成为千古英雄。西汉政府统一西域,在龟兹的乌垒设立都护府,对维护统一、发展生产、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保护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西汉第一任西域都护郑吉
  郑吉(?~前48),全稽(今浙江绍兴)人,西汉第一任西域都护。郑吉从军多次出征西域,为卫护丝绸之路畅通屡建战功。他熟悉西域情况,忠诚国家,勇敢坚强,不畏困难。地节二年(前68)受命在西域渠犁屯田。当时车师阻绝丝绸之路,郑吉受命攻打车师交河城并取得胜利,郑吉擢为正司马,被朝廷任命保护丝绸之路南道。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政府,郑吉受命护送日逐王顺利抵达河曲牧地。日
  逐王投降汉政府,,引起西域的强烈震动,随后西域北道逐渐畅通。郑吉受汉政府命兼护北道,号为都护,故曰“都护之置,自郑吉始”。郑吉任都护后,随后在西域大国龟兹国东北重镇乌垒筑城,建都护府,代表西汉政府行使对西域的管辖权,卫护丝绸之路畅通,维护西域的稳定发展。汉封其为安远侯。元帝初元元年(前48)逝。
  郑吉作为西汉政府首任西域都护,历尽艰辛,他带领士兵建都护府,屯田,戍边,为巩固西汉政府对西域的统治,疏通线绸之路,加强西域民族团结和经济交流做出巨大贡献,成为名垂青史的戍边英雄。
  (二)平息叛乱,维护统一的都护甘延寿
  甘延寿(?~前25)汉元帝时西域都护。甘延寿曾与龟兹王承德一同率领汉朝和龟兹军队4万人歼灭匈,奴郅支,消除了匈奴在西域的分裂活动。甘延寿少年时,即善骑射,后进入羽林军,能以石击人,勇猛过人,曾被擢用为羽林郎,后升为期门将,做过辽东太守。汉元帝三年(前36),车骑将军许嘉推荐他为郎中、谏议大夫,出任西域都护府骑都尉。甘延寿到任后,正值匈奴分裂。
  匈奴呼韩邪单于倾向汉朝政府,呼韩邪单于执政后将躲避在民间的兄呼屠吾斯找回立为左右蠡王,呼屠吾斯却恩将仇报在东部自立为郅支骨都单于(简称郅支单于),并进行扩张,击败有恩于他的呼韩邪单于。到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呼韩邪部和北匈奴郅支单于。
  因匈奴郅支单于常杀西汉出使康居各国的使节,梗阻康居与西汉政府交通,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使陈汤征召了塔里木盆地绿洲15个城邦国的军队及西域都护府的汉军共4万人,兵分两路大军直赴康居郅支城,甘延寿足智多谋,指挥战斗,龟兹王丞德亲自带龟兹军参战,汉胡两军共同作战,相互配合,经过激烈战斗,全歼郅支军队杀死郅支,消除了匈奴的分裂祸根。汉元帝认为甘延寿功可与郑吉相比,故在竟宁元年(前33)封甘延寿为义成侯,官为长水校尉,后又调任城门校尉、护军都尉。河平四年(前25)逝。
  甘延寿作为西汉都尉,一方面组织士兵屯田,一方面加强对西域控制,对匈奴的分裂活动予以坚决打击。这次战斗,他发挥了一个政治家的作用,调动了西域15个城邦国的军队及王参战,沉重打击了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加强了西域的统一,取得西域都护府成立以来第一次平息叛乱、维护统一的伟大胜利。
  (三)为国效力,死而后已的都护——段会宗
  段会宗(前84~前9)字子松,西汉天(今甘肃天水县西南)人,西域都护。段会宗既是有勇有谋的军事家,又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他先后八次到西域,三次出任西域都护府都护,五次持节册立乌孙大小昆弥,招远之畔;诛首恶而定乌孙国难,息干戈而务安辑。《汉书·段会宗传》称:“成帝元延二年(前11)”末振将杀大昆弥,令病死,汉恨诛不加。元延中,汉遣会宗发戊己校尉诸国兵,即诛末,振将太子番丘..会宗还奏事,公卿议会宗权得便宜,以轻兵深入乌孙,即诛番丘,宣明国威,宜加重赏。天子赐会宗爵关内侯,黄斤百斤。”段会宗为维护西汉政府在西域的统治采取软硬兼施手段,既用外交手段,也用军事打击,兼以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团结稳定,扩大了西汉政府在西域的影响,使之在乌孙以西的康居也派遣质子侍汉政府。
  段会宗元帝建昭时在杜陵为吏。竟宁元年(前33)被选为骑都尉,光禄大夫,继甘延寿为西域都护。他任都护戊边屯田成绩显著。三年后,调回内地任沛郡太守后任雁门太守。汉成帝时,西域各国请求让段会宗为都护。阳朔四年(前21),段会宗又西出阳关,奔赴西域,接替韩立,再任西域都护,他一路西行,受到当地王公贵族郊迎。乌孙王小昆弥甚至亲自赶到龟兹迎接段会宗。段会宗到任三年,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团结各城邦国,维护各民族团结,加强西域与汉政府的关系,取得成绩。任期满后段会宗返回内地,被拜为金城太守,但因病段会宗未到任。鸿嘉二年(前19)乌孙国内乱,小昆弥被国人杀。汉成帝招段会宗,拜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赴乌孙国安抚内乱。段会宗到乌孙后,立小昆弥之兄末振将为王。第二年,末振将杀大昆弥。元延二年(前11)段会宗受命再次出使乌孙,处理末振将叛乱,被朝廷封为关内侯。
  段会宗在西域的行动产生了很大影响,哀帝建平中(前6~4),又因“小昆弥季父卑爰建拥众欲害昆弥,汉复遣会宗使安辑,与都护孙建并力。元延四年(前9),会宗病死乌孙,享年75岁,城郭诸国为发丧立祠焉”。这时段会宗已是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出使西域,那时他已经75岁的高龄,仍肩负着维护统一的责任。每当西域出现危机,他就不顾生命安全,义无反顾地奔向西域。他服从命令,为国效力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体现了一代爱国将领和都护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为西域的繁荣稳定、汉政府的统一大业付出了毕生精力,也赢得了西域各族人民的尊敬,最后病逝在乌孙。段会宗逝后,西域诸国为他发丧并立祠以表敬意。
  (四)守护疆土与龟兹共存亡的都护李崇
  李崇,王莽新朝天凤三年至地皇四年(16~23)之间的西域都护。为打击匈奴分裂势力,兵败而退守龟兹城,与龟兹军队共同战斗,共守西汉在西域的疆土。
  公元9年,王莽篡夺西汉的统治权,制定的错误民族政策遭到西域少数民族反对。车师后王须置离因不堪王莽数派使者前往西域的供应重负,图谋叛汉降匈奴,被西域戊己校尉刀护侦悉,就将他抓到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但钦将须置离处斩。须置离兄狐兰友就将须置离余众2000多人及牲畜财产带上降匈奴,在车师屯田的汉朝士兵不堪压榨而杀了戊己校尉刁护后降匈奴,匈奴指使焉耆发兵杀都护但钦,使西域东起哈密、西至焉耆大片土地被匈奴控制。
  王莽天凤三年(16)李崇受命任西域都护,与五威将王骏、戊己校尉郭钦,调遣尚在西域的戊己校尉属兵,出使西域,稳定局势。李崇到龟兹后,得到龟兹王丞德积极支持。在龟兹王、莎车王支持下讨伐焉耆失败,王骏被杀,郭钦退回塞内,都护李崇收拾残部,在龟兹王丞德保护下退入龟兹城。在龟兹,李崇与丞德带领龟兹军共同战斗,抵御叛军,共同在龟兹坚守数年,其精神可佳。后来王莽灭亡,李崇仍守在龟兹。
  李崇作为西汉政府的最后一任西域都护,受命于危难之时,奔赴于战火纷飞的大漠,在中原王莽篡政、政局动荡、西域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龟兹,和龟兹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守卫着汉朝西域疆土,将一副忠骨抛在西域,成为西域都护历史上不朽的英雄。
  二、东汉时期的西域都护
  (一)维护统一,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班超
  班超(32~102)字仲升,扶凤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其父班彪,兄班固,妹班昭都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超少年有大志,愿效法张骞等人在边疆为国立业。东汉光武帝登位后不久,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者至京城洛阳汉廷,《后汉书》称:“建武二十一年(45)冬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他们恳切要求汉朝统治西域,以解倒悬之命。”汉永平十六年(73)“投笔从戎”立过战功的班超带吏士36人入西域。班超智勇双全,胆略超群,一路过关,斩将驰赴疏,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劫缚兜题,同时汉政府派陈睦为西域都护暂住焉耆。永平十八年(75)六月,焉耆、龟兹发兵攻打西域都护陈睦,并杀都护陈睦。汉章帝决定撤回都护和戊己校尉,命令班超回关内。次年(76)班超奉命撤离疏勒时,疏勒人拦马不肯放,其都尉为此拔刀自刎。班超深受感动,决,心留驻西域。建初三年(78)四月,当时龟兹王尤利多派人至莎车,疏勒进行策反,试图孤立班超,动摇东汉在西域的抗匈基地,重建霸业,班超兵单势孤,仍镇定自若,率疏勒、于阗、扜弥等国少数民族及汉军援军1万余人,攻占役属北匈奴的姑墨石城。章和元年(87)班超发于阗等西域诸国军2.5万人,进攻依附匈奴和龟兹的莎车。龟兹王率5万人救莎,车,班超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大败龟兹援军。莎车遂降,龟兹兵退,西域南道畅通。永元二年(90)大月氏贵霜王朝发兵7万越葱岭入侵,企图建立对西域的统治。班超率兵坚壁清野,,迫使贵霜军粮耗尽后请罪,乞降而还。次年(91)龟兹、姑墨、温宿等自动归属汉朝。班超就立曾为汉廷侍子的白霸为龟兹王。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斡为长史,驻龟兹东面的它乾城。徐斡屯田于疏勒,之后,班超发兵,先后收复焉耆、危须和尉犁,使西域50余国全部内属。班超任西域都护期间,根据西域诸国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奉行“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的政策,团结了大多数城邦国,西域社会稳定,各国相安无事,社会秩序井然,丝绸之路畅通。班超以他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杰出的才能,顺乎人心,凭借汉朝的声威和西域各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东汉统一西域而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永元十四年(102)八月,在西域奋斗了30年而年逾古稀的班超回到洛阳,九月病故,时年71岁。
  (二)骄傲暴戾的都护任尚
  任尚,东汉和帝永远末年的西域都护。永元三年(91)担任窦宪的军司马,四年春任中郎将,持节驻屯伊吾,监护北匈奴单于。十四年(102),班超年老返乡,东汉政府任命戊己校尉任尚接任班超任西域都护。
  任尚接替班超工作时,问班超治理西域的妙招,班超说:“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任尚听后大不以为然地说:“我以班君当有苛策,今所言平平耳。”即我还以为你有什么高招哩,原来你的方法也很平常嘛。他对班超的话根本听不进去。任尚曾在战场上英勇战斗,有过光辉的战功,公元91年任尚随窦宪西征,任中郎将,打败北匈奴单于,迎降左谷蠡王于徐革建,屯田伊吾。公元93年,右谷蠡王叛汉北归,任尚率部伙同王辅将千余骑追斩之,因此立“任尚碑”记功。随后任尚被任命为戊己校尉屯田车师。
  任尚为人性急暴躁,又居战功。他是一个战功卓著的战将,但他缺乏政治家素质。任尚到西域都护府任都护后,为政奇暴,不注意民族关系,在处理事情上失误比较多,有些时候听不进不同意见,做事一意孤行,上任仅四年,就引起西域诸国的不满。这时河西羌人起义,北匈奴残余势力积极煽动西域各国叛政,西域局势极不稳定。
  公元106年,叛军围攻在疏勒的任尚,龟兹境内空虚,亲匈奴派趁机滋事,任尚急忙向汉政府求救,汉政府派西域副校使梁慬率河西四郡羌胡军骑5000人到疏勒救任尚,史称“西域事件”。
  西域事件是由于任尚不懂民族情事、处事不当所造成的。东汉政府“令任尚还,以骑都尉段禧为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禧、博守它乾城”。
  任尚作为将士,英勇战斗,驰骋西域,取得成绩,但作为都护,他不注意民族感情,造成西域事件,给汉政府控制西域造成不利影响。可以说,任尚在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守卫西域汉朝疆域做出过贡献。
  (三)汉朝最后一任西域都护段禧
  段禧,东汉殇帝时的西域都护,原为骑都尉。汉延平元年(106),汉政府召回西域都护任尚,任命段禧为都护。段禧服从命令,来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它乾城。它乾城小,龟兹都护府军民八九千人过于拥挤,加之地势平坦,不利于战时坚守,副校尉梁认为不可守,都护段禧认可并派人到龟兹王白霸所驻的龟兹城,要求将都护府迁入龟兹城,白霸不顾来自亲匈奴贵族的坚决反对同意都护府迁入龟兹城。龟兹吏士因此而背叛白霸,联络温宿、姑墨等国数万兵力围攻龟兹。龟兹都护段禧及副校尉梁慬与龟兹城内军民一同共同抗击叛军。经过几个月的战争,终于打败龟兹、温宿、姑墨叛乱联军,龟兹终于回复稳定。安帝永初元年(107)朝廷因西域屡有叛乱、交通阻远、屯田耗费多而撤销都护,并派骑都尉王弘率关中军,接应西域都护段禧,西域长史赴博、西域副校梁慬及伊吾卢、柳中屯田吏士返回中原。
  段禧作为汉政府在西域的最后一任都护,他秉承加强西域的稳定团结,维护汉政府对西域的统治,打击分裂活动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三、唐朝时期的安西都护
  (一)战功卓著的安西都护郭孝恪
  安西都护府都护郭孝恪(?~648)唐太宗时的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隋末跟随李密,后投靠唐,朝,被封阳翟郡公。后官升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唐将侯君集率军平定麹文泰和西突厥的分裂叛乱,攻破高昌,并在高昌地区设置西州及安西都护府,郭孝恪被任命为安西都护和西州刺史。
  贞观十八年(644)焉耆王投靠西突厥,梗阻丝绸之路北道,安西都护郭孝恪即请准朝廷,讨伐焉耆王的,分裂行为。西州道行军总管郭孝恪率军伐焉耆,郭孝恪以焉耆王弟栗婆准为向导,日夜兼程,浮水而渡博斯腾湖,突击焉耆城,擒焉耆王龙突骑支,立栗婆准为王。贞观二十一年(647),龟兹王杀栗婆准,栗婆准族兄薛婆阿那支与西突厥勾结,郭孝恪与阿史那社尔共同击败龟兹,第二年俘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唐政府将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郭孝恪留守龟兹城,龟兹国相那利突袭安西都护府,郭孝恪与儿子郭待诏战死于龟兹城内。
  唐王朝将安西都护府迁于龟兹,当时龟兹、于阗、疏勒和碎叶统称为安西四镇,成为唐王朝统治西域的重要军事据点。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加强了唐王朝对西域的统一。龟兹成为唐王朝与西方联系的枢纽和向周边诸国炫耀国威的窗口,也成为统治西域诸国的政治、军事基地。郭孝恪作为安西都护,维护统一,坚决打击分裂活动,最后战死龟兹。他的爱国精神昭示后人,他的业绩青史永存。
  (二)足智多谋的都护唐休景
  唐休璟(626~712)武周时戊边名将,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京北始平(陕西兴平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任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当时吐蕃攻占安西四镇,梗断丝绸之路。唐休璟到龟兹任安西副都护后,请求朝廷收复四镇,武后从之,遣王孝杰和阿史那忠节出兵,并收复安西四镇。武则天圣历二年(699)迁为凉州都督,与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的数万人在凉州大战,六战六胜迫使吐蕃请和。武则天长安三年(703),西突厥乌质勒攻安西,唐休璟因了解安西情况,为武则天出谋划策,并取得成功,后任尚书太子右庶王,唐中宗时擢为辅国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酒泉郡公,公元712年去世,享年86岁。
  唐休璟熟悉西域,对西域各地的山川地理、要隘障塞都能说出来,因此常率军出师西域而且每战必胜。他从垂拱初年开始,到西域任副都护,屡建战功,六年后,被朝廷提拔为安西都护。为唐朝对西域的统治、巩固安西都护府做出了贡献。
  (三)爱国戍边光照史册的都护郭元振
  郭元振(656~713)唐朝名将,安西都护府大都护。郭元振名震,字元振,18岁举进士,受武则天信赖,,万岁通天元年(696)出使吐蕃,与吐蕃据理力争,坚决不让安西四镇及西突厥十姓之地。大足三年(701)任凉州都督,神龙年间(705~707)出任安西都护府任大都护。郭元振在凉州和安西期间,屯田积谷,强兵足食,着力调整突骑施与唐朝的关系,使西域得以安定。先天元年(712)为朔方军大总管,新建丰安、空远等城,并加强守围,后又调到兵部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为代国公。同年唐玄宗进武骊山检阅将士,因军容不整,差点被斩,后被流放新州。次年起为饶州司马,随后郭元振悒悒不乐半途病逝。
  郭元振任安西大都护期间,突骑施部乌质勒、娑葛与西突厥贵族之间既有深刻的政治矛盾,又有民族矛盾。郭元振深知其内幕,以政治家的远见,向唐朝政府建议巩固边防、加强民族团结、抵制吐蕃分裂势力的策略,“娑葛与阿史那阙哲忠节不和,屡相侵掠,阙哲兵寡弱,渐不能支,元振奏请追阙哲入朝宿卫移其部落于瓜、沙等州安置制从之”唐政府同意并让阙哲入朝。当阙哲行至播仙城时,与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相遇,,周以悌对阙哲说:“国家以高官厚禄待君者,以君统摄部落,下有兵众故也。今轻身入朝,是一老胡耳,在朝之人,谁复喜见?非唯官资难得,亦恐性命在人。今宰相有宗楚客,纪处纳,并专权用事,何不厚贶二公,请留不行,仍发安西兵并引吐蕃以击娑葛。”阙哲立刻勒兵攻陷于阗故城,掳掠金宝及人民派人携重金纳贿宗楚客,纪处纳。郭元振闻讯痛斥破坏统一的卖国行径说:“今忠节乃不论国家大计,其欲为吐蕃作方导主人,四镇危机,恐从此启。顷绿默啜宪陵,所应处兼四镇兵士,岁久贫赢,其势未能得为忠节经略,非是突厥施也。忠节不体国家中外之意,而别求吐蕃。吐蕃得志,忠节则在其掌握,若为复得事汉?往年吐蕃于国非有恩有力,犹欲争十姓四镇;今若效力树恩之后,或请分于阗、疏勒,不知欲以何理抑之。”郭元振揭露了引狼入室的分裂分子对国家民族造成的危害,他维护国家统一爱国之心,永远光照世人。
  郭元振作为唐王朝驻安西都护府的大都护,他既是都护又是将士,肩负着唐王朝对西域的统治,为守卫西域而战,著有文集20卷,主要谈的是用兵之术。是一个爱国都护,其戍边业绩光照史册。
  (四)名垂青史光照史册的守边英雄郭昕
  郭昕,建中二年(781)秋七月被唐政府由四镇节度留后擢升安西都护府副大
  都护。建中二年,郭昕与伊西、北庭节度使曹令忠遣使入朝,德宗诏曰:“四镇,二庭,统西域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国朝以来,相与率职。自关陇失守、王命阻绝,忠义之徒,泣血固守,奉遵朝法,此皆侯伯守将交修共治之效,朕甚嘉之..昕可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而《资治通鉴》建中二年(781)“北庭、安西自吐蕃陷河陇隔绝不通,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四镇留后郭昕帅将士闭境拒守,数遣使奉表,皆不达,声问绝者十余年;至是遣使问道历诸胡自回纥中来,上嘉之..以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赐爵武威郡王,将士皆迁七资”。贞元三年(787),唐高僧悟空至安西时,见“四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散骑常侍安西副大都护兼御史大夫郭昕”。
  安史之乱后,安西一地,万里孤悬,中原阻绝,东有吐蕃,西有大食,北有游牧各族,纷纷拢攘。安西境内,番汉杂处,粮断饷绝,军疲民贫。安西都护,守边英雄郭听受命于危难之时,以少有的谋略和智慧,团结西域各族,克服千重困难,军民团结,坚守西域30多年,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英雄史篇。安史之乱后,道路被隔绝,郭昕仍坚守大唐西境,各烽燧士卒、以戍边守土之忠诚,英勇坚守在大漠茫野中,警戒着吐蕃军队的入侵,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守护西域30多年,与吐蕃贵族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战斗,其壮举可歌可泣,是一曲以少胜多、艰苦卓绝、光照后世的战歌。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