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龟兹乐舞的国外传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718
颗粒名称: 二、龟兹乐舞的国外传播
分类号: J709.245
页数: 2
页码: 283-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乐舞先后传入朝鲜、日本、缅甸、越南和印度等国的情况。
关键词: 乐舞 传播 国外

内容

在隋唐时期,龟兹乐舞先后传入朝鲜、日本、缅甸、越南和印度等国。
  朝鲜在高丽王朝代(918~1392年)接受了中国的雅乐和宴乐。《隋书·音乐志》载,高丽(今朝鲜、韩国)乐的乐器有“弹筝、卧箜篌、琵琶、五弦、笛、笙、箫、竖筚篥、桃皮筚篥、腰鼓、齐鼓、檐鼓、贝等十四种为一部,工十八人”。高丽乐中所用的弹筝、筚篥等显然是由中国传入,尤其是筚篥这种乐器,无疑是由龟兹经中原东传的。现今的朝鲜,筚篥仍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乐器,其流行已达1000多年。15世纪末,朝鲜李朝仪轨厅刻印的《进馔仪轨》,不但有不少与龟兹乐舞同名的舞蹈图,如《剑器》、《春莺啭》等,且记录的各舞编创情况均与我国史籍所载相同。朝鲜的《春莺啭》其服饰、舞态、风韵均在我国和日本的截然不同,各自又具有浓郁的本国舞容。《进馔仪轨》中内进馔呈才图中所载《春莺啭》(即龟兹《春莺啭》唱词为:娉婷月下步,罗袖舞风轻。最爱花前态,君王任多情)。
  中国和日本在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交流就很密切。日本曾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从舒明天皇二年(630)到宇多天皇宽平六年(894)的260多年间先后任命遣唐使19次之多,在唐中宗至唐玄宗时,每次遣唐使的人数,达到500人,其中包括造诣很高的专门家,如学问僧、画师和伎乐师,伎乐师就是专门来学习乐舞的。遣唐史田靡从大唐带回的《春莺啭》就是龟兹乐舞,在日本又名为《梅苑春莺啭》和《天长宝寿春莺啭》,龟兹乐器筚篥、筝等早就传入日本。著名学者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指出:“唐代大曲,中国久已失传,而日本曾传唐乐,尚有可考,大曲有《破阵乐》、《团乱旋》、《春莺啭》、《苏合香》;中曲有《北庭乐》、《回波乐》、《兰陵王》、《凉州》、《皇獐》、《夜半乐》、《打球乐》、《还京乐》、《感皇恩》(即《苏幕遮》);小曲有《甘州》、《拨头》之属,其贴数拍数备具。”上述乐曲中的《春莺啭》、《感皇恩》、《拨头》等都是龟兹乐曲。这些乐曲在日本文政六年(1823)京都名画家高岛千春所画的《舞乐图》中均有记载,其中有些舞图可追溯到12世纪左右日本的《信西古乐图》(又名《唐舞绘》)。至今日本雅乐舞蹈中仍保存不少与唐舞同名的“唐乐”,如《春莺啭》等,且有舞图传世。日本“雅乐”中使用的五种调式中的“般涉调”即龟兹苏祗婆的“般赡调”。此调名在日本一直沿用至今。日本现代民族作曲家中能岛欣就创作过一首乐曲名为《盘涉调》。龟兹的《狮子舞》东传日本后,一曰《越后狮子》,一曰《镜狮子》,也叫《石桥物》。
  龟兹乐舞传入缅甸,史书有载。《新唐书·骠国传》载:“凡乐三十、二百九十六人。分四部:一、龟兹部;二、大鼓部;三、胡部;四、军乐部。龟兹部有羯鼓、楷鼓、腰鼓、鸡娄鼓、短笛、大小筚篥、拍板等皆八,长短箫、横笛、双响、大铜钹、贝等皆四。”
  宋朝时越南人演奏的乐曲如黄帝盐为新疆乐曲。据《梦溪笔谈》考证皇帝炎(盐)是羯鼓曲,当时是与羯鼓一道传入越南。又据《隋书·林邑传》载:“乐有琴、笛、琵琶、五弦,颇与中国同。”唐朝永徽年间在全国设安东、安北、安西、安南四大都护府管辖边疆地区,安南大都护府曾设在扶南(今越南境内)。唐代龟兹乐舞传入越南,当在情理之中。龟兹的《狮舞》南传至越南,为越南人久传。
  中国和印度自古就是邻邦。古代印度的音乐文化对龟兹音乐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龟兹音乐文化又对印度音乐文化也有过一定的影响。据《大唐西域记》记载,迦摩缕波国的拘摩罗王对玄奘说:“今印度诸国,多有歌颂摩诃至那国《秦王破阵乐》者,闻之久矣,岂大德之乡国耶?”《秦王破阵乐》中就有龟兹乐的成分。据《旧唐书·音乐志》载:“自破阵乐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
  排箫是龟兹乐中常用的乐器,经由丝绸之路西传欧洲,后又传到南美洲。现在的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美洲的民间仍流行排箫。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