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景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696
颗粒名称: 二、景教
分类号: B976
页数: 3
页码: 204-2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景教的情况,包含了景教教义,景教传入龟兹和景教对龟兹的影响。
关键词: 教宗 景教 发展 龟兹

内容

景教属于基督教的一个支派,因为继承和拥护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托里的宗教主张,又称为聂斯托里派。因主张基督耶稣具有神和人的二重性,被正统派斥为异端而处以死刑,他的信徒逃往东方,由叙利亚进入波斯,组织了迦勒迪教会,又称为亚叙利亚教会。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由叙利亚人阿罗本正式传入中国。景教的名称,在《景教碑》中有记载:“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
  (一)景教教义
  景教虽然是基督教的聂斯托里派,但与一般基督教相比,仍有以下不同:
  1.不承认玛利是天主之母,所以不崇拜圣母,异于希腊、罗马天主教。
  2.不崇拜偶像,只用象征耶酥及其苦难和功德的十字架。
  3.不相信罗马派的“死后涤罪说”,但祀奉祖先。
  4.反对化体说。
  5.教会实行监督体系,教会共分八级:(1)教务大总管;(2)总主教;(3)主教;(4)司祭;(5)副僧正、执事;(6)助祭;(7)佐祭员;(8)谈经师。自司祭以下五级,可以娶妻。
  6.斋戒多而严谨,斋戒分为七种:(1)四旬斋,在复活祭前四十日;(2)圣徒斋,自圣灵降临节后第一月至立夏后第二星期日;(3)圣母迁徙斋,在八月间;(4)也里牙斋;(5)通告节斋,在3月25日,天使格白利尔通告圣母玛利耶稣降生,举行纪念祭;(6)尼尼微斋;(7)圣母斋。
  7.吃素,教务大总管不食肉。
  8.教务大总管由选举产生。
  9.宗教书籍都用叙利亚文写成,也可以用希腊文、拉丁文以及当地民族语言写成。
  (二)景教传入龟兹
  景教传入西域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冯承钧先生考证的“景教徒之行程,盖由大夏经巴达克山、葱岭、蒲梨而至和阗,遵玄奘之归途而至长安”这是南道;另一条是从疏勒东北或别迭里山口(乌什县境)经龟兹、高昌的路线,这是北,道。事实上,在高昌发现的景教文献是最多的。龟兹地区的景教,就是由北道传入的。
  景教在包括龟兹在内的西域地区扎根后,得到了持续发展,在唐朝因中原地区景教的回流,使西域景教势力得到增强。
  景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由叙利亚人阿罗本传入长安,当时被人们称为景教。因为受到统治者的支持,在中原地区得以迅速、广泛的传播。发展至唐高宗时,除了景教在中原最初的传入地西安、洛阳等地,南至广州、西至沙州均有景教徒。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是中原地区景教发展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唐武宗下令拆毁天下僧寺4600区,招提若兰4万,并“勒大秦(景教)、穆护、祆三千余人,并令还俗,不杂中华之化”。独尊道教,使包括景教在内的各种宗教受到严重打击,景教徒在内地被迫停止活动。统治者的支持与反对,对景教的兴衰起到关键作用。许多景教教职人员和一部分教徒迁往西域高昌、龟兹一带,使吐鲁番地区的景教势力大增,成为景教在西域的一大主教区。因而近代考古工作者在高昌的遗址发现了许多景教文物,其中有景教寺院的圣画残卷,上绘《圣枝节》欢迎进入耶路撒冷城的仪式;还有晚唐五代时期的回鹘文、粟特文及叙利亚文的景教教典残卷,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回鹘文景教文献《圣乔治殉难记》、《巫师的崇拜》和叙利亚、粟特文景教祈祷书残片。由此可见,公元848年建立的包括龟兹在内的高昌回鹘境内有不少人在信仰景教,他们在这里传播景教,按照景教的仪式开展宗教活动,翻译和流传景教经典。
  景教在蒙元宽松的宗教政策保护下,在维吾尔人中大为盛行。蒙古统治者为适应新统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情况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对帝国统治区内的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一视同仁的态度,在政策上一律保护。在大汗圣旨里规定:“和尚根底寺,也立乔大师(聂斯脱里)根底胡木剌(修道院),先生(道士)根底观院,达失蛮(穆斯林)根底密昔吉(礼拜寺),那的每引头儿拜天地人,不得俗人骚扰,不拣甚么差发休交出者。破坏了的房舍,旧的寺观修补者。我每名字里,交祝寿念经者。”在这种政策的感召和鼓舞下,景教在蒙元时代在西域兴盛起来。在历史文献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公元13世纪初,著名道士邱处机经天山以北维吾尔居住区赴中亚朝见成吉思汗,“宿轮台之东,迭屑(维吾尔景教徒)头目来迎”。当时,波斯、中亚对景教徒通称为迭屑,由于维吾尔人中景教徒人数众多,于是把维吾尔人统称迭屑。把迭屑作为维吾尔徒的统称,说明维吾尔人中有许多人信仰景教。在龟兹境内的维吾尔人也有信仰景教的。13世纪穆斯林作家卡苏维尼记载说:“在托古兹古兹境内的龟兹(今库车)及其附近的拜城等地,有基督教徒在那里定居、生活。”“托古兹古兹”即蒙元时代的维吾尔族。同时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喀什噶尔时写道:“有一些聂斯托里派的基督教徒,他们按照自己的教规生活,在自己的教堂里作礼拜。”西方书籍中常把塔里木盆地概称为喀什噶尔,因此景教的喀什噶尔主教区包括龟兹地区在内。从12世纪起,喀什噶尔就设有景教主教区,直到13世纪中叶,喀什噶尔仍作为一个主教区出现在一张景教主教驻节表中。
  (三)景教对龟兹的影响
  在宋元时期,信仰景教的龟兹回鹘人对当地宗教、东西方政治、商业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宋元时代,西域由于受到蒙元的宗教政策保护,当地多种宗教并存。维吾尔景教徒长期与佛教、摩尼教徒混居,并互相通婚,在宗教信仰上不可避免地受到佛教、摩尼教的影响,因此龟兹、高昌一带的景教徒必然杂揉了佛教、摩尼教及当地各族人民的地方特点,在形式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形成了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成为维吾尔化的景教。13世纪中叶,出使蒙古的法国使臣鲁布鲁克惊异地发现维吾尔族中的基督教徒的不同点:“他们可以说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教派。他们都向北礼拜,合掌在地上叩头,把额头放在掌上。其结果是,这些地方的聂斯脱里决不在祈祷时合掌,而是祈祷时把手伸向胸前。”维吾尔中的景教徒礼拜的方向和祈祷的姿势和中亚的景教徒不同,礼拜叩头的方式是从佛教继承的,形成了鲜明的本地特色。
  西州的龟兹回鹘景教徒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对龟兹产生了深远的、重大的影响。宋元时期,维吾尔景教徒奔走在丝绸古商道上,除了自己从事东西方的经济贸易和政治外交往来,还以其独特的商业优势和地理、交通的有利条件,作为西方波斯与中原王朝政治、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当时常有波斯使节和商人至中原王朝进行贸易。由于那时波斯等地盛行的景教和摩尼教也同样在高昌回鹘境内盛行,于是波斯政府利用这种信仰同种宗教的关系,常派景教、摩尼教徒为使者先至高昌回鹘王国,再与回鹘王朝使臣结伴一起进入中原王朝贸易、进贡,在加强两地交往的同时开展商业经济、文化的交流。例如“太平兴国元年(976)五月,西州龟兹遣使易难与婆罗门、波斯外道(景教、摩尼教徒)来贡”。八年以后,西州龟兹再次“遣使易难与婆罗门僧、波斯外道阿里烟来贡”。同年,西州回鹘又与婆罗门僧永世、波斯外道阿里烟来贡。这里的来贡,其与政治交往为一体的商业贸易活动。或者说,是在进贡同时,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在东西方的这种经济贸易活动中,西州龟兹回鹘商人、景教徒、摩尼教徒充当了重要的特殊的角色,波斯在与中原王朝进行的政治、经贸活动中,对龟兹回鹘人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因为当时回鹘商人在东西方频繁的商贸活动中,增长了丰富的经验,见多识广,了解行情,识货识宝。回鹘商人“尤能识珍宝。蕃族为市者,非其人为侩,则不能售价”。可见波斯使者必须与回鹘使者同行,一方面是需要回鹘人作为向导带路,并作为知情人介绍中原商情;另一方面是识别珍宝的成色、真伪,货物品种、价格、数量等的商谈、摄合都离不开回鹘牙侩。龟兹回鹘商人在波斯与中原的商业活动充当的是不可或缺的向导、经纪人的角色。这些都是以说明景教徒在促进龟兹的东西方政治、商业经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产生的重大的社会影响。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