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唐朝对龟兹的辖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675
颗粒名称: 十六、唐朝对龟兹的辖治
分类号: D674.5
页数: 2
页码: 128-1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朝对龟兹辖治的情况,包含了册封国王,颁发印绶,设置都督府,置镇屯兵等。
关键词: 政事 唐朝 龟兹 辖治

内容

龟兹在647~692年间,受西突厥与吐蕃的控制与唆使,与唐朝发生过对抗外,在其余的100多年里,始终对唐朝政府忠心耿耿。龟兹的主流是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在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龟兹曾出兵勤王,表现出龟兹人民拥护统一的愿望。
  唐朝政府对龟兹的统治给予极大关注,其统治与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册封国王,颁发印绶
  自647年后,龟兹国王均由唐朝政府予以任命和册封。任命与册封是唐朝政府统治龟兹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老王去逝,按例必须上报唐廷,而后唐朝政府任命与册命新国王。凡唐朝政府任命的国王才是合法国王,如诃黎布失毕、如归(叶护)及以后的素稽、延田跌、白莫苾、白孝节等。反之,则为不合法,如吐蕃人立的延繇跋,在唐朝政府收复四镇后被废除。
  2.设置都督府
  唐朝政府在西域的统治比以往王朝有巨大进展,不但设置了安西、北庭两都护府掌管天山南北,而且在一些重要地区设置归属两都护府的都督府。龟兹设有龟兹都督府,都督即龟兹王。按规定国王世袭,都督之职亦同样继承。
  3.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公元640年,侯君集伐高昌,高昌王智盛投降,唐于高昌设安西都护府。647年,阿史那社尔伐龟兹,唐朝政府为控制龟兹及诸城邦国,于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安西都护府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一度掌管天山南北。
  4.置镇屯兵
  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唐朝政府在龟兹置镇屯兵。648年,阿史那社尔伐龟兹后,置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各镇均驻守一定兵力。龟兹镇在武则天长寿年间驻有3万兵力。四镇驻军都由安西都护府都护调遣。安西都护府设在龟兹,对龟兹的社会安定具有重要作用。
  5.以优厚待遇奖励贵族
  龟兹为四镇核心,安西都护府久置该地。为利用统治,唐朝政府非常重视龟兹贵族的待遇,使其真心实意拥护唐朝。《册府元龟》卷999《外臣部》载:一个突厥特勒给唐太宗李隆基的奏折,奏折写“仆罗兄前后屡圣泽..遂发遣仆罗入朝侍卫玉阶,至愿献忠殉命以为臣妾..窃见石国、龟兹并余小国王子、首领等入朝,原无功效,缘蕃望授三品将军。况仆罗身为特勒,本蕃位望与亲王一种比例,大小与诸国王子悬殊,却受仆罗四品部中,但在蕃王子弟婆罗门瞿昙金刚,龟兹王子白孝顺等皆数改传,位至诸卫将军。唯仆罗最是大蕃,去神龙元年蒙恩敕授左将军卫翊府中郎将,至今经十四年..不胜苦屈之甚”。可见唐朝政府对龟兹的重视。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诃黎布失毕
相关人物
叶护
相关人物
素稽
相关人物
延田跌
相关人物
白莫苾
相关人物
白孝节
相关人物
延繇跋
相关人物
李隆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