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唐军伐龟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674
颗粒名称: 十五、唐军伐龟兹
分类号: D674.5
页数: 2
页码: 127-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军两次集伐龟兹,龟兹平定,立诃黎布失毕之子素稽为龟兹王兼龟兹都督府都督的情况。
关键词: 政事 唐朝 集伐 龟兹

内容

唐朝建立后,西域诸国仍与唐朝政府建立联系,武德九年(626)“新罗、龟兹、突厥、高丽、百济、党项并遣使朝贡”(《旧唐书·大宗纪》)。“高祖即位,其主苏伐勃〓遣使来朝。勃〓寻卒,子苏伐叠代立,号时健莫贺俟利发。贞观四年(630),又遣使献马,太宗赐以玺书,抚尉甚厚,由此岁贡不绝”(《旧唐书·西戎传》)。
  是时,高昌国垄断着丝路要道,对路经高昌的商旅倍加勒索,从而引起西方诸国的不满,而深感受害的则是焉耆与龟兹。焉耆一再请求唐朝政府重开“大碛路”,“贞观六年(632)突骑支遣使贡方物,复请开大碛路以便行李,太宗许之”。
  贞观十四年(6,40)唐派侯君集伐高昌,焉耆王突骑支派兵声援,侯君集灭高昌。
  高昌灭,唐置安西都,护府,把注意力放到北新道(指出敦煌,经哈密、巴里坤、木垒、奇台、吉木萨尔、米泉、阜康西行或南往)的启用。北新道的开辟引起焉耆、龟兹的不满。西突厥的统治者决定联合焉耆,反对修复北新道,“西突厥重臣屈利啜为其弟娶焉耆王女,由是相为唇齿,朝贡遂阙”(《旧唐书·西戎传》)。焉耆在政治上倒向西突厥,安西都护郭孝恪请求出兵击焉耆。时有焉耆王弟颉鼻等三人归唐,愿以向导入焉耆,于是唐朝政府特命颉鼻弟栗婆准为向导,郭孝恪举兵伐焉耆,俘焉耆王突骑支,命栗婆准摄政焉耆。西突厥之屈利啜率军援焉耆,执栗婆准,立其从兄薛婆阿那支为王,将栗婆准献龟兹遭杀害,于是引出唐军第一次伐龟兹。
  唐军伐焉耆时,龟兹王苏伐叠“乃遣兵与焉耆影援,自是不朝贡”(《旧唐书·西戎传》)。诃黎布失毕代立摄政。贞观二十一年(646),遣使至长安,要求扩大贸易往来,被唐朝政府拒绝。翌年,唐太宗责令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及司农卿杨弘礼率5名将领,发铁勒十三部兵10余万伐龟兹。大军连破西突厥之处月、处密部,军过焉耆,为突厥所册立的焉耆王薛婆阿那支惊奔龟兹,据其东城,抗击唐军。阿史那社尔即遣轻骑追擒,历数其叛乱之罪而当众斩杀。阿史那社尔进军离龟兹都城300里处之碛石,布置进军龟兹都城的战斗,即派伊州刺史韩威率千余骑为前锋,以骁卫将军曹继叔随后,到达龟兹多褐城时,龟兹王和其宰相那利、大将羯猎颠等纠集5万抗击唐军,韩威即佯退诱敌深入,龟兹王俟利见韩威兵少力单,聚兵围歼。韩威迅速有计划弃甲退后30里,与曹继叔兵合一处,共击龟兹军,龟兹军已知中计,军心大乱,自行溃退,唐军奋力进击,大胜。龟兹王只好退守王都伊逻卢城。阿史那社尔大军立即包围龟兹王都,很快攻破其城,龟兹王十分狼狈地轻骑遁走。阿史那社尔令安西都护郭孝恪守城,派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以精骑跟踪西征600里,龟兹王窘急,即窜于拨换城固守。阿史那社尔大军迅速围攻该城,活捉龟兹王及大将羯猎颠等。唯其国相那利乘混乱之际得以幸免。那利奔西突厥求救兵,得万余人,围攻龟兹都城。郭孝恪轻敌,城陷中流矢,与其子一同阵亡。仓部郎中崔义起立即与曹继叔、韩威联系,统兵驰援,复收龟兹王城,那利在途中为龟兹人所执,送阿史那社尔处。阿史那社尔将俘虏一起械送长安,又立诃黎布失毕之弟叶护为龟兹王,于龟兹置都督府。唐第一次伐龟兹至此结束。
  唐军第二次伐龟兹是在显庆三年(658)。阿史那社尔取得伐龟兹的胜利后,便带着俘虏龟兹国王诃黎布失毕、大将羯猎颠、国相那利返回长安,“社尔执诃黎布失毕、那利、羯猎颠献太庙,帝受俘紫微殿,帝责谓,君臣皆顿首伏,诏赦罪,改馆鸿胪寺,拜布失毕左武卫中郎将”(《新唐书·西域传》)。那利与羯猎颠等亦均有封赐。
  阿史那社尔离开龟兹前,立诃黎布失毕之弟叶护为龟兹王。叶护为西突厥官职,其名如归。阿史那社尔大军撤离后,龟兹贵族内部即发生争论。国人请唐朝政府送还诃黎布失毕,以便平息派系之争。永徽元年(650)唐朝政府将诃黎布失毕等人遣返回国。那利、羯猎颠与唐本有二心,回国后,内争愈演,愈烈。那利与诃黎布失毕之妻、突厥女阿史那氏私通,羯猎颠与唐之叛将阿史那贺鲁联系密切,诃黎布失毕形同驾空,成了有名无实的君王。“由是君臣猜阻,各有党与,互来告难”(《资治通鉴·唐纪十六》)。为弄清事实,唐高宗李治命领军郎将雷文成送诃黎布失毕回国,遭到龟兹大将羯猎颠的拒阻,“遣左领军郎将雷文成送布失毕归国。至龟兹东境泥师城,龟兹大将羯猎颠发众拒之,仍遣使降于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即阿史那贺鲁)。布失毕据城自守,不敢进。”不久,便忧悒而死。
  阿史那贺鲁为西突厥始祖室点密的五世孙,由于内争归降唐朝政府,贞观二十二年(648),唐伐龟兹时,自请为向导,初封为昆丘道行军总管,后因功晋升为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驻庭州莫贺城(今新疆阜康县)。阿史那贺鲁一有唐瑶池都督的旗帜,二有西突厥之亲信,于是招集离散,势力渐渐澎胀起来,乘李世民逝世之际(649年),密谋袭取唐西、庭二州。庭州刺史骆弘义探知其谋,上书告知高宗李治,李治遣通事舍人乔宝明赴其住所,予以疏导说服,任命阿史那贺鲁之子口至运为右骁卫中郎将,入朝述职。口至运虽述职但心怀有二,不久返回父所,劝西迁,建牙千泉,阿史那贺鲁从共议,取西突厥咄陆可汗地,自称沙钵罗可汗。显庆三年(657),阿史那贺鲁的叛乱活动被平息,龟兹羯猎颠的后台被粉碎。唐高宗李治命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发兵讨龟兹。显庆三年(658)杨胄率兵入龟兹境,与龟兹羯猎颠战于泥师城,大破之,擒羯猎及其党,尽诛之。龟兹,平定,立诃黎布失毕之子素稽为龟兹王兼龟兹都督府都督。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苏伐勃〓
相关人物
薛婆阿那支
相关人物
诃黎布失毕
相关人物
郭孝恪
相关人物
杨弘礼
相关人物
曹继叔
相关人物
韩威
相关人物
叶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