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白霸治龟兹受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667
颗粒名称: 八、白霸治龟兹受挫
分类号: D674.5
页数: 2
页码: 120-1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白霸在东汉政府扶持下登上龟兹王位,协助班超降伏焉耆的情况。
关键词: 政事 尤利多 降汉

内容

永元三年(91),白霸在东汉政府扶持下登上龟兹王位。永元六年(94),他协助班超降伏焉耆。
  班超任西域都护府期间,根据西域诸国的各自条件与具体情况,奉行“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汉书·西域传》)的政策,团结了大多数城邦国,诸国相安无事,社会秩序井然,丝绸之路畅通,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发展。白霸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开始其治国方针。
  白霸曾为汉朝侍子,长期居于京师洛阳,熟悉中原的制度和文化,热爱汉族的礼乐制度。为此,他登位后首先改革了龟兹的政治,密切与东汉政府的关系,着手战后的经济复苏工作:一方面谋求东汉政府的支援,疏通丝绸道,繁荣东西方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同时重视发展农业、畜牧业、园艺业和手工业,丰富市场,满足外商需求。另外,注意吸收汉文化和国外文化,给龟兹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提高人民素质。同时还利用宗教稳定社会。在他执政的数十年里,龟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复苏和发展,白氏家庭的影响也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白氏成为后来公认的龟兹王族。
  龟兹是匈奴分裂势力长期盘踞的根据地。白霸登位后,一部分亲匈奴贵族仍潜藏于龟兹社会内,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兴风作浪。班超于永元十四年(102)因年老体弱,奉诏调回关中,由任尚接替班超为西域都护。任尚性情暴躁,处事失误较多,又不注意民族政策,一意孤行,从而引起西域诸国的不满。此时,河西羌人起义,北匈奴残余势力复起,煽动西域诸国反汉,妄图卷土重来,西域形势重起风波再度动荡。延年元年(106)围困任尚于疏勒,龟兹境内空虚,亲匈派乘机滋事,任尚无计可施,只好向东汉政府告急。西域副校尉梁慬奉命率羌胡5000骑往救,叛军闻讯散去。汉廷即撤换任尚,另派骑都尉段禧为西域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后汉书·梁慬传》载:东汉政府“今徵尚还,以骑都尉段禧为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禧、博守它乾城”。它乾城不仅城小,且处平原,无险可守,一旦有事,难于自固。西域副校梁慬即向白霸说明情由,要求西域都护府迁往龟兹王都延城内,“共保其城,白霸许之”。可是一部分有亲匈思想的贵族坚决反对,白霸顶住一切压力,让西域都护府机构及其军队八九千人迁驻王都延城内。这时潜伏在龟兹境内的亲匈贵族,立刻纠集残众,竖起叛汉反白霸旗号,嗾使温宿、姑墨亲匈贵族,集数万兵围困龟兹王城。梁慬等率兵出战,大败叛军。《后汉书·梁慬传》载:“连兵数日,胡众败走,乘胜追击,凡斩首万余级,获生口数千人,骆驼畜产数万头,龟兹乃定。”
  永初元年(107)河西羌人大起义战火愈燃愈烈,西域形势仍然动荡。《后汉书·梁慬传》载:“道路尚隔,,檄书不通。岁余,朝廷忧之。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永初元年,遂罢都护,遣骑都尉王弘发关中兵迎慬、禧、博及伊吾贞、柳中屯田吏士。”西域都护撤离后,匈奴势力重新进入西域。龟兹境内亲匈势力复占上风。龟兹王白霸为东汉政府所立,在政治上拥护东汉政府,必然成亲匈势力眼中钉。在匈奴的支持下,龟兹贵族罢废白霸,立倾向匈奴的白英为龟兹王。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白霸
相关人物
班超
相关人物
白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