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龟兹王弘的败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664
颗粒名称: 五、龟兹王弘的败绩
分类号: D674.5
页数: 2
页码: 117-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汉廷不派西域都护匈奴猖狂,龟兹王弘投向匈奴的情况。
关键词: 政事 龟兹

内容

西汉最后一任西域都护李崇在龟兹去世后,恰逢中原农民大起义,王莽已无暇顾及西域,西域都护无人接替,一些大的绿洲城邦吞并周围绿洲较小城邦,天山南路形成混战局面。龟兹吞并了姑墨、温宿、尉头;焉耆吞并了危须、尉犁、山国;疏勒吞并了休循、捐毒、依耐、蒲犁;于阗吞并皮山、拘弥、渠勒;鄯善吞并且末、精绝、小宛、戎贞。在相互吞并过程中,逐渐崛起的莎车,开始了莎车王贤的称霸活动。
  西汉统一西域时,莎车人口只有16373人,兵3049人,龟兹、焉耆、扜弥、于阗、疏勒、姑墨诸国均比它强大。但在西汉统治的100余年里,莎车积极吸收汉文化,经常派人到中原学习,效法龟兹向乌孙求婚,特请解忧公主之次子万年来莎车为王。《汉书·西域传》载:“莎车国人计欲自托于汉,又欲得乌孙心,即上书请万年为莎车王。”当时正值中西方贸易交流鼎盛时期,而莎车地处塔里木盆地南北丝道交汇口,商业繁华,过境关税和商贸税收颇丰,西汉末年一跃而成,超过龟兹、于阗、疏勒诸国,成为塔里木盆地大国。
  万年为解忧公主次子,长子元贵靡已立为乌孙嗣子,莎车故特请万年为王。万年年幼,没有统治国家的经验,而他依仗汉、乌势力,处事武断暴恶,遭到莎车人的反对。莎车故王之弟呼屠徵策动下,杀害了万年及汉使者。呼屠徵自立为王。适逢汉使卫侯冯奉世往大宛送客,行至伊脩城听到万年被害事,遂与副使严昌、伊倏都尉宋将合议,决定以使者之名发诸国兵1.5万击杀呼屠徵,另立莎车王延之父为莎车王,他是原莎车王昆弟之子。延作为侍子前往长安学习。
  汉平帝年间,延父死,延返回莎车继位莎车王。在位期间国势渐强。当王莽篡位时,匈奴复入,西域局势大变时,他挺身而出,与龟兹王弘一起抗击匈奴,告诫诸子:“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汉书·西域传》)
  天凤五年(18),延病逝,其子康继任为王。莎车王康秉承其父教导,继续执行亲汉政策,极力维护统一。在位期间,西域都护病逝。因龟兹处抗匈前线,为维护汉朝官吏人员和家属的安全,莎车王康特将他们千余口迎至莎车,予以保护;还常遣使赴河西走廊一带探听中原消息。建武五年(29)汉武帝刘秀特令河西大将军窦融承制封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护,”明令,西域55国听其号令。
  建武九年(33)莎车王康病逝,其弟贤即位为王。即位后一反他父辈那样反对匈奴的分裂叛乱,而是,把矛头指向邻近地区的兼并与屠杀。仗势灭拘弥、西夜,杀害扜弥王和子合王;立康两儿子为拘弥、西夜王。于建武十四年(38),贤与鄯善王安遣使贡献,请置西域都护。汉武帝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仅授予大将军印绶,贤由此仇恨汉朝,他一面自称大都护,号令西域;一面则进行吞并,加强压迫剥削,各国苦不堪言。《后汉书·西域传》载:建武二十一年(45)“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言,愿得都护”。建武二十二年(46),以鄯善为代表的西域诸国,再次上书请置都护到西域。光武帝以匈奴没有平定为由,错误地以“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之词回报,由是引起西域混战。有些城邦不得已只好投向匈奴,龟兹王弘也投向匈奴。
  莎车王贤见汉廷不派西域都护,更加猖狂,发兵攻鄯善,灭龟兹,吞温宿、姑墨诸国。将龟兹一分为二,建立乌垒国。《后汉书·西域传》载:“贤又自立其子则罗为龟兹王,贤以则罗年少,乃分龟兹为乌垒国,徙驷革建为乌垒王,又更以贵人为妫塞。”凶残地将弘斩首,夷灭其全族,此乃弘叛降匈奴的悲惨下场。
  莎车王贤对龟兹人民的残酷统治和难于承受的徭役、兵役、赋税、商税的惨重剥削,从而激起龟兹人民强烈反对。《后汉书·西域传》载:“数岁,龟兹国人共杀则罗、驷革建,而遣使匈奴,更请立王。匈奴人立龟兹贵人身毒为龟兹王,龟兹由是属匈奴。”从此,龟兹王族由亲汉派变为亲匈派掌权,给东汉统一西域设置了障碍。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崇
相关人物
王莽
相关人物
王贤
相关人物
万年
相关人物
元贵靡
相关人物
呼屠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