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货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651
颗粒名称: 三、货币
分类号: K875.6
页数: 3
页码: 96-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货币的情况,包含了无文小铜钱,五朱文铜钱和龟兹文铜钱。
关键词: 经济 货币 龟兹

内容

西域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阿拉伯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汇之地。龟兹地区各族人民在这里生活、劳动,吸引着中西方文明的精华,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龟兹文化。龟兹古代钱币正是上述几种文明交流、融会的产物,显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随着龟兹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大,势力促进货币流通。龟兹境内遗留的丰富钱币资料,就是当时货币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明。近代考古发掘的钱币主要有两类。
  汉唐时期内地铸造的钱币在龟兹所辖境内出土。在轮台县城西20千米的拉苏古城出土“五铢钱”、“开元通宝”钱币。在巴楚县托库孜沙来遗址出土唐王朝的“开元通宝”、“乾元通宝”。特别是在当时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龟兹王所在地出土的钱币最多,在今库车县城东南约110千米的大黑沁古城出土“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唐钱;库车县北约23千米的苏巴什古城出土“东汉五铢、开元通宝、大历元宝”。以上这些为内地汉铸铜钱经考古学家测定。
  西汉五铢钱 红铜质,径2.6厘米,孔径1厘米,重3克。面背有周廓、宽约1厘米,正面镌篆文“五铢”二字。字体严整,五字交叉接上下两画处,微向内缩,穿上多一横画,穿下无半星。
  王莽时泉币 共出土两种泉币。在库车县额济勒克旧城出土一枚泉币上镌有“大泉五十”。红铜质,圆径2.8厘米,孔径1厘米,面背内外有周廓。而镌篆文“大泉五十”四字上下左右联续。《汉书·食货志》载:“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十’”;在库车还发现王莽时的另一种泉币,上镌“货泉”二字,文颇浅。《汉书·食货志》称:“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币..重二十五铢,直货泉二十五。货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货币二品并行。
  ”东汉五铢钱 外圆内方,径2.4厘米,孔径1厘米,重2.2克,面背有外廓,无内廓,面有“五铢”二字。
  唐代开元通宝 外圆内方,径2.5厘米,孔径0.7厘米,重4.5克,面、背均有内外廓,面有“开元通宝”四字。
  乾元重宝钱 含铁成分较多,外圆内方。径2.8厘米,孔径0.8厘米,重8克。面、背均有内外廓,正面有“乾元重宝”四字。
  大历元宝钱 含铁成分较多,外圆内方。径2.8厘米,孔径0.8厘米,重8克。面、背均有外廓,面有“大历元宝”四字。
  建中通宝钱 外圆内方,长2.1厘米,孔径0.6厘米,重2.9克。面、背均有外廓,面有建中通宝四字。
  上述已出土的中原所铸钱币在龟兹境内流通,龟兹境内都有遗存。
  自汉至唐的1000多年时间内,龟兹经济在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影响下,由于政治上相对稳定,龟兹经济基本上一直处于上升时期,为适应境内外贸易的发展,龟兹也铸造了自己的钱币。龟兹地方铸币分为龟兹无文小铜钱、五铢铜钱和龟兹文铜钱三大类,铸造和流通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其钱币的形制和铸造工艺亦显示出是同祖国内地铸币渊源关系。
  (一)无文小铜钱
  小钱,即特别轻小的钱,甚至小到直径只有0.8厘米左右,有鹅银钱、榆英钱、菜子钱、延环钱等名称。龟兹无文小铜钱主要出土于巴楚县托库孜沙来古城和图木舒克墓地,库车县苏巴什遗址、唐王城、硝里汗那古城。另外,在库车县库木吐拉、玉奇吐尔、伊斯塔那、森姆塞姆,新和县托克拉克埃肯、索喀库勒,拜城县克孜尔,轮台县阔那协海尔、拉伊苏,温宿县喀依古,柯坪县阿克协海尔,巴楚县穷梯木、科西梯木等古城、烽燧、石窟寺等遗址都有一定数量的采集品。同类小铜钱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县哈拉墩、策勒县达玛沟,民丰县安迪尔、尼雅,以及楼兰遗址也有发现。出土数量尤以库车为最多。在库车、拜城、巴楚出土小铜钱的遗址中同样伴有钱范出土。
  龟兹无文小铜钱铸行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其形制和铸造工艺的模式来自中原地区。具有径小、薄肉、广串、无廊、无文的特点,依径、串大小可分为五个小类型:
  Ⅰ型径1.7~1.8厘米,半径0.9厘米,肉厚0.1~0.2厘米。
  Ⅱ型径1.5~1.6厘米,半径0.8~0.9厘米,肉厚0.1~0.2厘米。
  Ⅲ型径1.3~1.4厘米,半径0.6~0.7厘米,肉厚0.1~0.2厘米。
  Ⅳ型径1.1~1.2厘米,半径0.5~0.6厘米,肉存0.1~0.2厘米。
  V型径0.8~1.0厘米,半径0.5~0.6厘米,肉厚0.1~0.2厘米。
  (二)五朱文铜钱
  铸有汉文“五朱”(非铢)铭文,主要发现于巴楚县、库车县和轮台县等遗址。库车县苏巴什、唐王城、哈拉巴特古城、库木吐拉、玉奇吐尔、伊斯塔那等均有出土。在巴楚县北朝文化层还出土铸造五朱的细泥质钱范。
  这类五朱铜钱,因其钱文甚浅,在流通使用过程中极易磨损,成为无文、无廓的铜钱,也易使人误认为它是来自于中原地区的女钱。五朱文铜钱具有薄肉、广串、无廓的特点。钱文此时已不再是重量单位,而蜕化成货币符号。依径、串大小亦可分为四个小类型:
  Ⅰ型 径2.1~2.2厘米,半径0.9~1厘米,肉厚0.1厘米。
  Ⅱ型 径1.9~2厘米,半径0.8~0.9厘米,肉厚0.1厘米。
  Ⅲ型 径1.7~1.8厘米,半径0.8厘米,肉厚0.1厘米。
  Ⅳ型 径1.4~1.5厘米,半径0.8厘米,肉存0.1厘米。
  (三)龟兹文铜钱
  这类型铜钱,学术界多称之“汉龟二体钱”或“龟兹五铢”。张平《再论龟兹的地方铸币》认为,随着钱币材料的不断丰富,考虑到这是一种地方铸币,应以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和民族特色为主来命名较为合适,因此称之为“龟兹文铜钱”。龟兹文铜钱铸行于隋至唐初,以红陶为主,也有黄铜制的,圆形无孔,汉文和龟兹文合壁,已发现一万多枚。有三种不同的版式:
  Ⅰ型 面铸有龟兹文。光背,无汉文。
  Ⅱ型 面铸有龟兹文和汉文。穿左为铢,穿右为五,光背。
  Ⅲ型 面铸龟兹文,背铸汉文五铢。数量多,为双范合铸。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