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陶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644
颗粒名称: 三、制陶业
分类号: F407.71
页数: 2
页码: 88-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龟兹辖境的轮台、焉耆、库车、拜城等地的古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陶片和陶器,种类繁多的情况。
关键词: 经济 制陶业 龟兹

内容

新石器时代,龟兹已能制陶,并制成杯盘碗罐等各种饮器。汉代,龟兹陶器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在龟兹辖境的轮台、焉耆、库车、拜城等地的古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陶片和陶器。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属于日常生活器具的有罐、壶、碗、盆、杯、瓶;贮藏食物的巨型陶器有缸、瓮;文化用品有砚;冶炼工具有瓴;照明用具有灯;炊具有甑;造型艺术品有佛像等。这些陶器大部采用慢轮制作,某些部分经过一定的手工修制。也有些是用泥盘筑法手制而成。陶胎一般都夹有少量的细沙。烧炼火候较高。色调不单一。陶器表面施染的颜色有白色、土黄色、紫色、黑色。同时绘制各种简单的花纹,如三角纹、环圈纹、水波纹、凸起弦纹、绳纹联环纹。有些陶器具有内地陶器风格。
  考古学家黄文弼1958年于库车皮朗旧城哈拉墩遗址发掘中,在早期新石器时代后期文化层中出土“彩陶片,粗沙红陶..压在早期文化层上面的是晚期文化层,出土物有成组的大陶缸”。黄文弼在龟兹王城内发掘出33个大型陶缸,根据其排列,可分为三组。第一组7个陶缸,均为夹沙粗红陶,面涂青色陶衣,面不光平,其中有一缸高85厘米,口径1.26米,底径约30厘米,壁厚15厘米,具有40只耳朵,其余各缸高、厚大致相同,唯无如此多的耳朵。第二组18个大缸,每缸大小相等,细红泥质,外涂淡青色陶衣,平底卷口,外面光平。一般口径50厘米,底径45厘米,高1.5米,胎厚20厘米,其中除高、底径、胎厚、质色均相同外,口径则在20~75厘米不等。第三组8个大缸,形成与第二组大致相同,口径约90~100厘米,底径均为45厘米,高约90~120厘米。烧焙大缸,有专业制陶工匠,即佉卢文书中的“陶工”。
  1986年4月,库车文管所在龟兹王都附近的买里买契特(高大寺)发现1万多枚龟兹五铢钱币,盛在一个两端无底的陶管内,陶管为红陶细质,残存下部,尚高40厘米,一端齐平,口径20.5厘米,中段粗22厘米,壁厚1~1.4厘米,内壁每隔约5厘米一圈捏压指头印,为公元4~5世纪产物。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