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质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609
颗粒名称: 一、地质演变
分类号: P53
页数: 4
页码: 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自然环境地质演变的情况介绍。
关键词: 龟兹 地质 演变

内容

早震旦纪①,今新疆大部分地区被海水覆盖,阿克苏地区地域多处于塔里木海和天山海之中,仅在今温宿县东北、拜城县西北之间有一块长约220千米的船形陆地,库车县东至轮台县之间有一块长约300千米的长条形陆地。至奥陶纪末①著名的加里东运动②使境内大部分地区上升,两块陆地连接,并向东扩展至今库尔,勒市,形成塔北岛;而,以今阿克苏市为中心的其他地域依然处于塔里木海和天山海之中。到晚泥盆纪③地壳继续上升,塔北岛成为塔北丘陵,塔里木海变成塔里木平原。今阿克苏地区地域,,东部处于塔北丘陵上,南、西南部在塔里木平原间,西北、北部仍于天山海之中。
  石炭纪④早期,受华力西构造运动⑤的影响,地壳变动强烈,构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塔北丘陵形成长条形的塔北岛,并向西南延伸直至今喀什地区西北,向东至今罗布泊,塔里木平原复变为塔里木海。形成南天山海(约为今天山山脉一带)、塔北岛(约为今天山南麓坡前平原一带)、塔里木海(约为今塔里木盆地荒漠地段一带)。塔北岛被南天山海和塔里木海环绕。今库车镇、阿克苏镇、柯坪镇均处于狭长的塔北岛中心线地段。到晚石炭纪早期,天山海缩小,塔北岛与巴伦岛和星星峡岛联成范围较大的塔北—中天山陆。早二叠纪⑥时期,受华力西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南天山海往南推移;塔里木海西部为塔西海,中部变为巴楚—和田平原,东、东南部变为陆,与塔北—中天山陆相连,形成巨大的天山—塔里木陆。今库车县以北、拜城县全部、温宿县北面大部、乌什县西北大部处于南天山海上;柯坪县全部、阿瓦提县北部、阿克苏市城南绿洲地带处于塔西海中;阿瓦提、阿克苏、新和、沙雅诸县市的南面处于巴楚—和田平原上;其余地域均在天山—塔里木陆上。到晚二叠世时期,由早二叠纪中、晚期的末期华力西运动使南天山海和塔西海隆起成陆,天山—塔里木陆的北面沿线形成古天山,西南大部成为塔里木低地。南天山海消失,其东部形成库车盆地;塔西海亦消失,连接巴楚—和田平原,成为巴楚—和田盆地。今乌什县、温宿县、拜城县和库车县西北处于库车盆地,柯坪县、阿瓦提县和阿克苏市以南、新和县南部及沙雅县在巴楚—和田盆地,其余地段处于塔里木低地上。早三叠纪⑦时期,库车盆地向南扩展,形成巨大的库车—满加尔盆地;巴楚—和田盆地消失,成为塔里木低地的一部分。库车县东、南、北大部分,拜城县北大部、温宿县北大部、阿克苏市东南大部和阿瓦提县、新和县、沙雅县处于库车—满加尔盆地中;库车县东小部、拜城县南小部、温宿县南小部、阿克苏市北、西北、西南和乌什县、柯坪县处于塔里木低地上;库车县、拜城县、温宿县的北面则为古天山。
  晚侏罗纪①时期,库车—满加尔盆地分为两个盆地,大致以今314国道为界,北为库车盆地,南为满加尔盆地。早白垩纪②时期,满加尔盆地的东部形成独立的若羌盆地,西部与库车盆地连接,形成巨大的库车盆地,今库车、沙雅、新和、拜城诸县及阿克苏市南部、阿瓦提县南部、温宿县北大部均处于库车盆地中,地区其他地域除北边小部为古天山外,其余均在塔里木低地中。
  古新世③—始新世④时期,受喜马拉雅运动⑤的影响,陆相盆地的差异性块断升隆运动有所加强,塔西海大面积海进。这一时期塔西海海侵范围最大的塔里木低地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古天山(现今的天山一带)经长期的剥蚀作用,形成了丘陵和丘陵低地,而塔里木低地和库车盆地(今塔里木盆地一带)成为一片汪洋——塔西海。今阿克苏地区库、沙、新、拜四县和柯坪镇、阿克苏镇西南、阿克苏镇、温宿县东南均沉入塔西海中,其余地域处在塔里木低地上。到始新世晚期和渐新世⑥时期,塔西海的东北又复变为库车—满加尔盆地,中部恢复为塔里木低地,丘陵及丘陵低地较大上升,出现低山地形,今阿克苏地区的地域约一半在库车—满加尔盆地里,一半在塔里木低地上。到中新世⑦时期,新构造运动强烈,山区上升,盆地相对下降,塔里木成为统一的盆地,沉积范围扩大,与现今塔里木盆地的规范相近。今阿克苏地区地域除北面在古天山上外,乌什县、柯坪县和阿克苏市、阿瓦提县西面大部、温宿县西北小部亦在古天山上,其余地域都在塔里木盆地里。到上新世⑧时期,差异升降运动更加强烈,古天山逐渐上升为中高山区,今阿克苏地区地域除北边界地区和柯坪县仍在古天山上,其他地域均在塔里木盆地。到第四纪⑨,形成与今基本相似的地理环境:北为天山,南为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板块是由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层组成的古老板块。古生代早期,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欧洲板块相距很远。之后,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西伯利亚古板块不断向南漂移,欧洲古板块不断向东漂移。到古生代晚期,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和欧洲板块汇合一起。古生代末,天山山脉的雏形基本形成,当时海拔最高仅2000米左右。中生代以后,天山地区的挤压应力来自南边。中生代侏罗纪早期,在天山地区的山前坳陷和山间盆地的边缘,森林茂盛,形成一套煤系地层。侏罗纪中晚期气候炎热干燥,形成一套含膏盐的沙砾岩红层。这一时期,天山地区受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应力的影响,而缓慢上升。印度板块在中生代时期从冈瓦纳古陆分离之后,不断向北漂移。到新生代时期,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强大的向北挤压应力传递到天山地区,从南往北应力逐步递减,促使南天山比北天山上升得高。在这一应力作用下,南天山地区,产生了若干条近东西走向的逆断层。逆断层之间的地质体,在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沿这些逆断面不断向上逆冲而升高。天山山脉在喜玛拉雅时期以来,至少上升了2000~5000米。托木尔峰地区,由于塔里木地台向北凸出,正好顶撞于托木尔峰一带,应力集中,上升最高(7435.29米)。地质演变过程中岩浆的强烈活动和板块碰撞,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
  天山山脉不断上升,塔里木盆地不断下沉,而南天山上升最高,成为新疆南、北疆的天然屏障。高峻、雄伟的天山山脉,蜿蜒850余千米,横贯新疆的中部,形成了南疆与北疆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龟兹这片土地,就是在这开天辟地的地质运动中随着它的母体塔里木盆地而诞生。它北依天山,南临大漠,处在天山与塔里木地台两个地质构造单元的接触部位,兼有平原、戈壁、山地、盆地、草原等不同的地貌,显得婀娜多姿、独特奇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山水、丰富的资源,古往今来,令人向往。难怪汉代西域都护府和唐代安西都护府都要设在龟兹绿洲了。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